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12 說話的藝術(1995/05.01~05.15)
精華語錄
◎能聞善言而著意,是長養善心精進的力量,精神需要善言來滋養。只要有心做事,沒有不能成功的。
◎罵人不能解決問題,讚美才可以解決問題。什麼人不好,只要我們原諒對方,就可以影響他變成大好人,絕對不要瞋恨別人。
◎對好事好人,要多讚美,重視好因好緣,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就會和諧。
◎將忠於自己的信念,落實自己的思想,才是力量。
◎在「給人」之中,要能自得其樂,如果給得很苦,那就做不到歡喜。
◎世間上,對我們不好、不滿意的人很多,但只要我們明理、改進、自責,不計較別人對我的看法,不去想對方的壞,凡事重新估定價值,不主觀執著,自會成功。
◎時下一般青年的通病,就是凡事用「看」,不經「心」,自然不能體悟其中真義。
◎平常在待人接物上,遇到一些挫折、難堪時,要勇敢面對它,接受它、體驗他。別人若寫文章毀謗你,也只不過是幾個字而已,不要去在意;用言語罵你,也只不過音聲而已。自在與不自在,快樂與痛苦,只要心能作主能掌握,就沒有什麼可以束縛人的。
◎如何才會有人緣?其實不外廣結善緣,因「緣」是要靠自己去培植。
五月一日 星期一
此次張燕醫師為我做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是取「內乳動脈」和「隱靜脈」為繞道工具。
內乳動脈位於胸骨兩側,左右各一條,手術時,將內乳動脈的遠端部分剝離胸壁,再縫合在冠狀動脈。而身體上腿的靜脈有兩種──
一是深埋在腿部肌肉內,屬深股靜脈系統,此靜脈是靠走路或運動時,腿部肌肉收縮使血液回流心臟,管壁很薄,不宜作繞道手術用,也不能用來代替其他動脈。
一是另一種腿部的靜脈系統,因位於皮下,靜脈回流要靠靜脈管壁的張力,故管壁較厚,且又接近動脈管壁厚度,可用來代替動脈。
隱靜脈在腿部成網狀分布,與肌肉的深股靜脈系統互通,因此取掉其中一段隱靜脈,不會影響腿部的血液循環,但會有輕微浮腫現象。
為防止腿部的浮腫,張燕醫師建議開始穿彈性襪,並要我做到──
1.注意足部健康,每晚睡前,以優碘加水泡腳十五到三十分鐘。因手術後,循環比較不好,要注意不能感染。
2.鞋子內要加一層可以抗霉菌除臭的鞋墊,以保持足部清爽。
有些人手術後會口乾,喝水不能解渴,喝太多又會增加心臟負擔,可以多吞口水。人的口水有很多黴菌,有消毒作用;口水消化功能很強,可以清口腔腸胃,其消化功能只有口內黏膜承受得了,故皮膚若有破皮,用口水去碰很容易感染。
傍晚,張燕醫師帶我到榮總員工宿舍附近的花園散步,每隔一段時間就幫我把脈一次,以慢速度繞了一圈才回病房,前後約半個小時。這是我開刀後第一次外出,身體各部分情況反應都能適應,尤其心臟的跳動很平穩。張醫師建議,如果體力允許,每天可以有短時間的戶外散步。
蔡世澤醫師晚上到病房來,查看這幾天我的血糖紀錄,蔡醫師雖然很忙,但仍不時打電話到護理站詢問我的血糖情況,藉以調整胰島素的注射劑量。人身上的糖分消耗是依血液、肝臟、肌肉等順序進行,人一天至少需要一百克糖分的消耗,若有發抖、出汗等現象,則是血糖下降的徵兆,要趕快吃東西來提升體內糖分,最怕的是沒有這些徵兆出現,就沒有辦法補救。一般血糖的控制,飯前以一二○毫克,飯後以一四○毫克為標準;六十歲以上者,以飯前一四○毫克,飯後一六○毫克為標準,不過依個人體質及症狀不同,可以彈性增減。蔡醫師希望我的體重減輕三至五公斤較理想。
會發生冠狀動脈疾病,其原因之一,是因糖尿病的持續時間增加,血管所發生的變化而引起的。也就是說,糖尿病控制不好,容易引起整個血管的變化。在多吃、多喝、多尿的症狀下,其對治方法不外是藥物控制、少量多餐、多運動,尤其在飲食上,不要吃太精緻的食物,以自然的食物最好。
望著蔡醫師離去的背影,時間已是八時多了,但對忙碌的醫生而言,並沒有下班時間。
五月二日 星期二
手術至今剛好一星期,身體各部位機能,都如醫生預期逐漸恢復。復健部周正亮醫師和助理游惠玲小姐,每隔一天,就會要我到病房外散步,此為復健項目之一。行進間,在我食指上套一個儀器,依走路的速度、距離、時間,邊走邊觀察心跳及肺部在運動下的含氧量。約十五分鐘的復健,平均皆能保持心跳在每分鐘七十八下左右,肺部含氧量在九十七左右。
手術前,我肺活量深呼吸訓練是四五○○毫升左右,手術後在練習時,只要一到三○○○毫升上下,就會咳嗽,一咳嗽總要休息一下才能再練習。心想只要達到二五○○毫升就合格了,故有時偷懶一下,想合格就好,不想再練習,但護理人員則一再告訴我,我的「能力」是可以達到四五○○毫升的,所以還是要再繼續練習。突然感到有時太認真,是自己找麻煩。
上午九時起,在身上安裝「心臟監視器」,到明天上午九時正,記錄二十四小時每一個心跳正常不正常,有沒有缺氧的現象,以評估心臟的狀況。
因江志桓醫師的正確判斷,張燕醫師的手術,一個外科、一個內科,在內外一如的配合下,讓我能順利康復,最難得的是他們都彼此推崇稱讚,江醫師常誇讚張燕醫師有很豐富的臨床經驗,而且他能將經驗技巧,在榮總推展,是榮總有名的「好」刀,非「快」刀,病人交給張醫師很放心。張燕醫師則說外科也須藉內科的詳盡資料作為參考,彼此配合,才能將意外減至最低。
張燕醫師的醫術最有名的是,在台灣開過不讓心臟休息的手術,也就是說不用人工心肺機的協助,只有麻醉和助手的配合,開刀時心臟仍能照常運作。
在外科,除主刀者外,助手的配合不可忽略,手術的成功率,不能因助手的缺失而有所折扣,這和佛法所說的,一件事情的成功,必須要有眾緣的和合才能圓滿的道理,不謀而合。故一個小組的結合,其成員很重要,非一個外科醫師可以主導一切。
我鼓勵張燕醫師將其開心手術經驗、內容、報告、心得等,訴之於文字,因這樣的經驗不容易有,可以儲存起來作為日後參考資料。
每位醫師到病房來巡視時,都會提醒我,手術後,精神意志都恢復了,但體力仍尚未恢復,盡量少講話以免傷元氣,阻礙康復進度;但一定要運動,尤其是心臟原本就是跳動的,能儘早讓心臟「工作」,有助體力的恢復。故運動是每天不可少的功課之一。
五月三日 星期三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派人送來一籃鮮花慰問我,實在不敢當。雖然醫生囑咐,要我儘量少會客,因元氣尚未恢復,耐力較差,勉強談話會增加心臟壓力。但面對前來探病的各界長官、信徒,如果是在醫院例行檢查及復健時間外,我還是會跟大家見面。其實他們都很體諒我,吳伯雄祕書長還說每天要來講故事給我聽,不勞我講話;也有不少長官、信徒是以簽名留言方式探病,這些情誼關愛,我很感謝。
各界長官對國家社會之關心,從言談中都很自然地流露出來,我也站在佛教立場,提供一些看法──
◎對社會的反常現象,佛門有句話說︰「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讚僧。」同樣的用於社會,則以多稱讚、多包容對方來代替揭發人的隱私,以改善社會風氣。
◎政治是有威、有力、有法的,而讀書人的氣質,是當言直言,而且有德、有學、有見、有感的。像台北市林詩輝先生對林洋港的言論,怎不會天下大亂?
◎罵人不能解決問題,讚美才可以解決問題。什麼人不好,只要我們原諒對方,就可以影響他變成大好人,絕對不要瞋恨別人。
◎社會上有很多問題,是青少年所滋生的,故青少年深夜十一、二點還不回家,是身為父母者疏於管教,國家應制定法律,給予處罰。
◎對好事好人,要多讚美,重視好因好緣,人與人間彼此尊重,就會和諧。
◎能忠於自己的信念,落實自己的思想,才是力量。
◎林洋港先生在談話中非常推崇《菜根譚》、《論語》,我告訴他佛學其實是更積極的。
◎郝柏村資政說︰「台灣因缺乏信仰的落實,故邪惡才會氾濫。」
◎對我的開心手術,陳履安院長說︰「大師在佛光山服務信條中有一條是給人歡喜,歡喜即是開心,開心能給人歡喜,故大家都要開心。」又說︰「佛教是超越一般宗教,不去討好主宰,而注重開發自己的心──佛性。」
◎報人王惕吾先生表示,他以前認為宗教不應干涉政治,現在則認為,宗教要關心政治。
◎我對宜蘭游錫堃縣長表示,為了縣長的誠意,要加速佛光大學的建築進度。
游縣長說︰「大師對人生、對社會、對佛法的深入,值得學習。」
我說︰「游縣長的平直、平實、平凡,不容易學。是宜蘭的光榮。」
游縣長說︰「宜蘭的光榮是大師﹗」
◎潘維剛立委︰「我不敢說我是標準佛教徒,但我很自信,我是佛光人。我不想往生西方,不想永生,不想神通,只想追隨大師,讓人間佛教落實於社會。」
五月四日 星期四
榮總副院長姜必寧和夫人夏美華,今到病房來看我,這次我入院,承姜副院長美意,多方招呼,給我不少方便,真是感謝他。
張燕醫師上午來幫我換藥,其動作適如其分,比護士小姐還要細心,且講話要言不煩,是個很會把握重點的人。他一再向我表示,手術後的調養,和手術一樣重要,多吃自然的食物,能入口者全部吃,如吃水果,不要喝果汁,要吃完整的果實,因纖維會調整糖分的吸收,且高纖食物有助腸胃的活動。
手術後,上半身常出汗、手發冷、味覺差、不時流口水,醫師說這是正常現象,故要勉強吃東西,才會有體力。
為了我的糖尿病要打多少胰島素,蔡世澤醫師真的是煞費苦心,常常在下班前,來病房為我解說血糖控制情形,並交代一天要測試血糖兩次,並強調打胰島素要配合飲食才能發揮作用,以免血糖過低。身為醫師除備有一份愛心、耐煩外,還要具有永不疲倦的精神。
康復後,我的行程是否因身體狀況而受限制?江志桓醫師說,這一次手術後,健康的狀況,不僅能恢復,而且還勝過未開刀前的體力,只是常坐遠程的飛機,還是要注意,因坐飛機外表看似平靜,但事實上仍會有影響,如──
1.噪音的刺激。
2.不舒暢(因機位固定不舒服,易腿腫)會增加壓力。
3.高空上的放射性輻射量,不亞於照X光。
4.口容易乾,若水分不夠,排尿少者會引起結石。且在高空中的壓力會導致牙痛。
出院後,身體的作息要好好調適,否則五年、八年後,同樣的生活方式,一樣又會導致血管阻塞,不可不注意。
五月五日 星期五
我一生做事,一點能力也沒有,唯一的特長就是稍覺明理,常教導徒眾要給人歡喜。但在「給人」之中,要能自得其樂,如果給得很苦,那就做不到歡喜。榮總的護理小姐,每天一大早到病房來幫我量血壓、測血糖時,總是一臉笑容,態度親切,語音溫和,尤其是由護理長帶領到病房巡視時,真是名符其實的白衣天使,這種歡喜是每個病人都需要的,就如──
一扇小小的窗戶,總可射進陽光來;
一顆小小的星星,能為夜空掛滿珍珠;
一朵小小的玫瑰,可以滿室生春;
一件小小的善行,可扭轉惡劣的命運;
一點小小的微笑,可傳達無限的情意;
一句小小的慰言,可轉變一個人的心境;
所以「給人」一點是擴展心胸和製造快樂的方法。
張燕醫師和多位實習醫生來查房,俗云「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代新秀,在前人帶領下,吸收現有經驗,為醫學開拓更高層次。勉實習醫師要多方參學,但也要有重點,他們都是榮總未來的光榮。
和張醫師談及這兩天身體情況,對我的生活方式,他一再強調要有規律的生活,因這對糖尿病人很重要,有些病是很關連性的,有時心臟病治好,胃也會跟著好起來。在醫學上類似這種病例很多,所以血糖的穩定與否,不可忽視。
在復健方面,較傷體力的運動,不要去做;會傷腦筋的事,不要去想。養病的觀念是將自己看成病人,不要太勉強自己。
我則認為人生的問題,在「病」方面,除醫藥外,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對治,如︰物理治療、精神治療、食物治療、宗教信仰等治療方法。對「病」,我深一層的體悟是,因人沒有辦法創造生命,所以我們要尊重生命,要珍惜生命﹗雖不懂醫學技術,但我有這一方面的理念,故對同樣一件事,能不時變化、換新,從務實的人間生活中,不斷提升自己,超越自己﹗
五月六日 星期六
北部地區別分院徒眾,這兩天都分批來探望我,只是他們口拙,不會慰問,老是說︰「師父睡得好嗎?」「傷口痛不痛?」「有胃口嗎?」「醫生怎麼說?」每問一次,我就要回答一次,好像簡介似的,到最後實在懶得回答,只好說,探望可以,但「別問我﹗」
記得過去有一些老法師如大醒、東初、慈航,都很喜歡和我談話,每次跟他們告辭時,都會留我「再坐一會兒」。那種老少交流的情誼溢於言表。慈航法師每次知道我到汐止,總是百般呵護招呼,那時我只不過是個窮青年僧,他卻那麼看得起我,主要仍是我很會談話,一個話題講完了,會再引出一個話題,並從交談中,表達我簡單的見解和看法。老法師們也常會依我的意思,給我一些建議,所以常常在共鳴氣氛中,談得很盡興。
尤其是和大醒法師,一談起話來,往往都是到三更半夜,也不睏不倦,老法師在新竹辦「台灣佛教講習會」時,就請我去當教務主任,我們很投緣。大醒法師還曾要我將「星雲」改成「心雲」,因「雲無心以出岫」,比較有典故,但我還是喜歡「星雲」,因我的雲不出岫。
當時我也很有心想跟隨這些老法師,但因緣不具足。大醒法師和慈航法師,都常寫信給我,積存了一大疊,但經多次搬移及南下佛光山開山,現在已不知流落何處,這是十分遺憾的一件事。
自古就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明訓,講話確是一門藝術,我不要求徒眾個個都能言善道,但至少要應對得體,如果能在責備的話裡帶撫慰,批評的話裡帶讚揚,訓誡的話裡帶推崇,命令的話裡含扶掖,能抱著如此誠懇和平易的心境講話,一定會到處有人緣。
一生中值得做的事,不一定在我們有生之年都能完成,所以人要好好珍惜當下,把握現在,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日後才不會後悔﹗古云「立德、立功、立言」,看起來,立言也很重要。
五月七日 星期日
佛光山傳燈會會長依嚴,從我住院起,就常常以電話或到醫院來探視,轉達全山徒眾的心聲︰「請師父安心靜養,我們會盡責於自己工作崗位,也會用心於自己道業,絕不會讓師父掛念失望。」
我也很希望徒眾能好好跟傳燈會配合,為了健全佛光山六和僧團,雖然我不常在徒眾身邊,但有辦法可以保障大眾權益,然此「法」在雛形階段,還是要大家一起建立共識。徒眾們對傳燈會可以──
◎申訴冤屈
◎發表建議
◎多方溝通
◎補助借貸
◎提出請求
◎舉薦人才
◎糾彈非法
◎獎敘有功
◎懺罪悔過
◎不平抗爭
而傳燈會要替徒眾服務的有──
◎調查功過
◎獎懲公平
◎心理輔導
◎資料紀錄
◎調遷升降
◎福利平衡
◎生活律儀
◎親屬聯誼
◎培養德學
◎宗門思想
◎解決問題
徒眾要我安心養病,我也要求徒眾要安心辦道,能聞善言而著意,是長養善心精進的力量,精神需要善言來滋養,只要有心做事,沒有不能成功的。
一個人要如何才能成功?人常常受到自我資質的限制或接觸到不好的因緣,往往很難成功。想成功,我認為要具備以下的條件──
1.要明理︰明理對人的一生很重要,很多人就是因為不明理才會無明,情緒一來就無法控制,故一個人想成功第一要明理。
2.要改進︰日常的作為行事要懂得反省,並能不斷改進,就像文章不怕人改,做人不怕人批評,好要更好,完美要更完美,虛心的接受批評並進而知所改進。
3.要自責︰自我責備可以提醒自己的不足、不能、不如、不對。與人接觸,對方若不喜歡我,對我不滿意時,要懂得反省自責,才能改變別人對我們的成見。
在世間上,對我們不好、不滿意的人很多,但只要我們明理、改進、自責,不計較別人對我的看法,不去想對方的壞,凡事重新估定價值,不主觀執著,自會成功。
我對徒眾的「成功」要求是︰做好一個出家人。
五月八日 星期一
政府機關首長、海內外信眾及佛光會員,每天都有人到榮總探望或以電話問安,實在不敢如此勞動大家。為讓關心我的人了解,我手術順利身體也逐漸康復,特囑開山寮書記室,撰文向參加今天佛光山佛誕節的五萬名信眾,用文字先作報告,全文如下──
「大師於一九九四年八月,在澳洲、南非之行途中,發覺有心痛的毛病。回台後,請榮總心臟病加護病房主任江志桓醫師做心導管手術檢查,證實病症為冠狀動脈阻塞,需要立即開刀手術治療。但因大師在世界各地弘法行程不願更改延誤,仍然如期前往歐美各國弘法,並用藥物控制病情,歷時八個多月。
直到今年(一九九五)四月初,完成在菲律賓召開的世界佛光總會第六次理事會議後,行程才告一段落,於四月中旬經江碩平居士聯絡住進榮總醫院最好的病房。
經過體檢複查後,於四月二十五日上午七時手術,由曾在南非參與世界第一個開心手術的張燕醫師主刀,在榮總院長彭芳谷、副院長姜必寧的領導下,邀約院內精選的優秀醫護人員如︰江志桓、蔡世澤、李德譽、陳國瀚、余榮敏、蔣毅宏、游慧玲、李淑芬、李坤華等,歷經八個小時,直至下午三時,方才完成血管繞道手術(共接了六處血管,有四處是用左腿大隱靜脈與近心端的 PAD、PL、OM3、D1 連接,遠心端則接到主動脈,有二處是用內乳動脈與 LAD、D2 吻合,完成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此次手術共取左腿大隱靜脈,目測觀察約四十公分)。
在恢復室二十四小時的看護中,所有主治醫師,以及復健部的護理人員,皆先後進入觀察照顧,佛光山也派了雲水醫院曾有護理經驗的徒眾前來協助,心定、慈莊等宗務委員多人,均在旁接待來訪探病的各界人士及信徒。
大師手術當天,剛好是李總統尊翁李金龍老先生的頭七助念佛事,由佛光山住持心定法師主持,吳祕書長伯雄先生向總統報告大師住院手術的事。大師在進榮總前曾一再叮嚀囑咐,為免大家掛念,手術之事要保密,不要外傳,以方便安心靜養,沒想到第二天各大報均刊登大師住院消息。
大師還在恢復室時,佛光山信徒總代表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先生在病房外注視多時,吳伯雄祕書長多次探望及電話詢問;教界印順法師及悟一、如虛、廣元、明光、淨耀諸法師,暨本山佛學院歷屆畢業生;各界長官如︰蔣緯國、郝柏村、林洋港、許水德、黃昆輝、宋楚瑜、胡志強、鍾榮吉、吳挽瀾、楊亭雲、王惕吾、高希均、游錫堃、潘維剛、洪冬桂、曹仲植、田璧雙、趙麗雲、郭嗣汾、莊南田、丁守中、林水木、沈家楨、汪元仁、嚴寬祜、游象卿、周志敏等,均親到病房探視;李登輝總統、連戰院長、邱創煥、李煥、黃石城、黃尊秋、戴瑞明、黃大洲、余陳月瑛、吳敦義、郭原勳等,均以鮮花致意。遠在國內外信徒,也紛紛打電話到榮總外科詢問大師情況,或寄慰問卡表達了大家的關心。章金生教授還畫了一幅水果畫,祝大師早日康復。
大師健康恢復神速,將於五月八日出院,遵醫囑咐,需作半年靜養,大師特向大家致意和請假,容後再為佛教『國際化、人間化、未來化、統一化』的前途努力﹗
大師說︰『虔誠向佛陀祈求世界和平,信徒安樂﹗』
佛光山開山寮書記室 一九九五年五月八日」
五月九日 星期二
自覺身體狀況已恢復得差不多了,原本昨天就要出院,但榮總姜副院長及替我主治的江志桓、張燕醫師等多人,都一致建議,在我忙碌的行程中能有這一段空檔時間,他們很願意替我把身體其他部位再檢查一遍,希望我的健康狀況,不僅沒有問題,還要超過以前,那麼此次的手術才有價值。
感念大家對我如此愛護關心,有一句名言說︰「要聽醫師的話。」所以決定延後一個星期再出院。
養病期間,最大享受,莫過於能從容看報、看雜誌,一看到趣聞或知識性的訊息,我都會提出來和身旁的徒眾分享,得到的反應往往是︰「師父﹗這一則新聞我也看到,並不覺得怎樣,但一經師父描述,竟是如此有趣。」
我想這都是時下一般青年的通病,凡事用「看」,不經「心」,自然不能體悟其中真義。
早年研讀《胡適文選》時,上面摘錄美國教育家杜威的一句話︰「重新估定價值﹗」這一句話,對日後我做事作風和看法有很大影響,什麼權威、古制、教條等,都不能左右我,因凡事我都會重新估定價值。
人常常會被美麗的語言迷惑,而造成世界的不公平,如「犧牲、奉獻」,自己都沒有了,還有價值嗎?女人為丈夫,丈夫為妻子、為家庭、為小孩、為愛犧牲,是有需要的,但有價值嗎?如果認為有價值,當然可以犧牲,但是如果只是為一句「美麗的話」而犧牲,那就要衡量是否值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權益,不要輕易為一句話而被剝奪。
所以惜名譽、惜品格,常因個人價值觀不同,而有不同的取捨標準。威廉‧戴維斯對名譽與品格的看法,可以參考──
◎名譽決定於你的環境,品格決定於你所相信的真理。
◎名譽是人家說的,品格則是自己建立的。
◎名譽如一張相片,品格則是真面目。
◎名譽是由外面因素決定,品格則是內在因素決定。
◎名譽是你初入一個新社會時帶來的,品格則是你離開這社會時帶走的。
◎名譽的成長像草菇,品格的成長像橡樹。
◎一段報紙上的新聞使人一夜成名,但品格卻要花一生辛勞去培養。
◎名譽使人富有或貧乏,品格使人快樂或擔當。
◎名譽在一個小時就可以摸清楚,品格則要長久的相處才能了解。
五月十日 星期三
子女若有病痛,父母可以無怨無悔的照顧他們一輩子,像王曉民的母親,及智障者的母親。但若父母有病,子女對父母的照顧,則是分攤式,張燕醫師就講了一個親身的經驗。
有一個急診病患被送到醫院來,經醫師的搶救和護理人員的徹底看護,終於將病情穩定下來,本以為家屬會很感激,但得到的回應卻是︰「我母親不是中風嗎?怎麼還會講話?」「他這種情況還要拖多久?我過兩天就要回美國了。」「如果不能出院,我只好找弟妹們來照顧了。」面對這些子女,想著急救時,分秒必爭的賣力;看護時,通宵未眠的雙眼,身為醫師者只好無言的抱屈。父母在危難時,能搶救回來,不僅不珍惜,還如此漠不關心,難道就這樣不聞不問,丟給醫生護士嗎?
不禁感嘆世界上孝順的父母多,孝順的子女少。
張燕醫師又說︰「做醫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能幫別人解決病痛。如果說生命是無窮無盡的,那在此生此世此時段的生命要如何過?有的選擇遊手好閒、無所事事,有的積極努力、奮發圖強,想要確實掌握這一期的生命。而若不用智慧來解決此生責任,那下一輩子,怎知還會是人?若淪落至牛馬,就沒有能力做了。」
他說,自從接觸我以後,最大的收穫是心態的轉變,尤其一句︰「人要給人利用,才表示自己有用,若人家不用我,怎算是有用的人?」所以,能幫人手術是一件好事,是拔除他人之苦的慈悲心的實踐,而非只是一項工作﹗
對於張大夫,我稱他具有未卜先知的功力,能預知我今天會咳嗽,明天會如何如何,所預卜的一點都沒錯,好像我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他的掌握之中。
每次在開刀前,張醫師對病人的病情狀況、血管位置都會嚴加觀察,醞釀很久,乃至如何下刀?也都反覆思考,才確定上手術台。對心臟的構造,血管的分布,在腦海中都能很清楚的勾畫,但對記人記事就不容易,常常都要人家提醒他。
我認為,張醫師的開刀,就如同寫文章、講演,要先有腹稿,草擬後再下刀,故能精密而沒有差誤。
他說︰「大師,您真的比我還懂得外科,可以做開刀的外科醫師。」
「我不懂得做外科醫師。」我說︰「但我一定會好好保養身體,帶著大家和你精心的作品,到全世界去弘法﹗」
他說︰「我會把每個病人,都當成是大師,讓病患康復,可以度更多的人,做更多的事。我相信在大師那麼多弟子中,只有我看過您的心,摸過您的心,知道您的心,我懂得您的這份心意,我會為更多的人服務。」
五月十一日 星期四
我每天都要定時到復健室去做心肺功能訓練,這項訓練經周正亮醫師說明,其作用主要在於──
1.訓練肌肉不要萎縮。
2.提升心臟功能。
在出院後,仍要定期追蹤檢查,體力的復健要循序漸進,若透支會引起心律不整。休養期間,儘量放空思想,改變生活步調,則有助於身體的康復。
從事復健工作的醫師和護士,都比常人多一分細膩心思,每隔一段時間,都會主動的問一聲「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現在感覺怎麼樣?」整個注意力都融在病人的舉止動作中,那種發自內在的關心,讓人感覺很溫馨,非具大慈心者,不容易付出。
張燕醫師曾在南非接受開心的手術訓練,對南非有十個黑人在佛光山出家,覺得很難得。談到南非除有黑人與白人間的問題外,黑人自己種族與種族間也有很多問題,即不同種族也不可能和諧,彼此會互相排斥。南非黑人喜歡把自己家當,全放在身上,每星期只要一領到薪水,就是去買名牌衣服、鞋襪、皮包,尤愛收音機,並且買一大堆飲料餐點,邀請左右鄰居,隨著收音機的音樂起舞,儘管住的是木架裹塑膠的房子,但仍一樣狂歡,等錢都花光了,再出去找工作。
我建議張醫師,如果有人肯發心研究「如何改良膚色?」「如何使血管軟化」的研究,必定可得諾貝爾獎金。
對人種身高、膚色、體型的改良,沒有絕對的方法,因其間並非只有一個基因關係,而是一組,這一組就包含了無數個基因。基因的改良,非在膚色、身高,而是彼此思想不同的問題,因思想才是真正對立排斥的原因。
邊疆民族之所以讓人感到特別親切,主要是因善良、純樸的民族性,讓人覺得很容易親近。
這兩天先後做了X光及心電圖的檢查,今天,江志桓醫師根據檢查結果,告訴我有輕微缺氧現象,這是手術後的自然現象;另有心律不整的徵兆,所以提醒我在身體尚未恢復時,不要做過分運動,只限於走平路。
心律不整之原因,不外碰到煩心的事,或遇到不悅的事。生氣時,一定要保持內在的平靜。另為稀釋血糖,每天運動不可少,以一萬步為目標,可分段進行,每次三千步、二千步或五千步來進行。運動時脈搏以不超過一一○為理想。
今天又到眼科檢查,希望糖尿病的症狀,對眼睛不要有繼續擴大的影響,檢查結果,右眼很正常,左眼的視網膜稍有水腫,需要再追蹤治療。
五月十二日 星期五
看到醫生帶領實習醫生,護士長帶領護士,一間間病房的查看巡視時,令人很感動,那畫面是一種責任的執著與使命的傳承,給人一種朝氣感。我覺得身為實習者或跟隨者,最大的弱點,不外是──
1.不耐煩無恆心︰在團體是訓練「忍」最好的環境,能耐煩、耐苦、耐挫折,能忍到愈後面愈會有成果,能如此才能有力量,能耐煩有恆心做事才會通達。
2.等不及要出頭︰這是中國人的缺點,凡事想獨當一面,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否則沒有實力,只是虛有其表。
在榮總院內除醫生護士和行政人員外,還有很多義工,我常在庭院散步或來往榮總行政大樓間,看到不少工作人員。臉上帶著笑容,而行進間還會跟你點頭打招呼,這肯定就是義工;因為臉上比較嚴肅或上下班很準時者,大多是工作人員。
前者是帶著一種心甘情願的心情在工作,自然舉止間就會流露一種法喜;而後者純是為工作而工作,所以看起來就比較嚴肅。曾有人問我,如何才會有人緣?其實不外廣結善緣,因「緣」是要靠自己去培植。一個人的專長或技藝,除了可以謀求一份固定工作外,且可依工作上的方便,給人方便,與人為善來廣結善緣,如此工作起來,不僅不累,還會有一份歡喜。
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到了某一境界,就會有瓶頸,如果能衝破,自然就會再進步。一個人學東西在於有心或無心,跟聰明不聰明沒有關係,而智慧的來源是源自──
1.聞︰由感官的了知,但比較膚淺且不深入。
2.思:了知之後,再自我思惟,可以想出一些道理。
3.修:實踐的推敲及實驗的工夫。
能時常以「聞、思、修」來自我磨鍊,自能開創自我無限的潛能。
天下文化社長高希均教授和總編輯王力行小姐今到醫院來看我,告知由天下出版的《傳燈──星雲大師傳》,一連三個月,除金石堂外,在其他的書局也都榮登排行榜。市面上每個月都有二千本新書出版,在這麼強勁的競爭下,《傳燈》能持續在排行榜上,且已達到二十萬本的銷售量,真是空前的奇蹟。
我說,天下出版的書都是很耐看的﹗
「大師的《傳燈》更是耐看﹗」高教授回答。
我一直不覺得《傳燈》是在寫我,它的重點只是在訴說一些理念、思想,能引起社會廣大人士的共鳴,實在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
五月十三日 星期六
明天是母親節,各報刊、雜誌、電視,都在刊登母親節的訊息,一句「母親捨不得買,但你不要捨不得送」的廣告詞,觸發不少子女買禮物的心意。
提到母親,從小,我心目中的媽媽不一定要有很多錢,只要他不常外出,我放學回家可以看到他,能夠常常和媽媽接觸,我就很滿足了。假如是後母,他能關心我,我一定要加倍去愛他,因為後母的委屈一定比別人多,我很有心要教育那些對後母不好的孩子,因為人心不平是很自然的,如何做到「願將佛手雙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是很難的。
早上特地打了一通電話到洛杉磯向母親問安。
我平常喜歡坐在沙發椅上看書報,累了就靠在椅子上睡,在醫院裡也很自然靠在椅子上睡。張燕醫師糾正我這種姿勢不好,因為會影響呼吸道的暢通,且坐姿不正確也會影響坐骨神經。還有走路要多挺胸,可以增加肺活量,故要經常練習做深呼吸。
張燕醫師的醫術為人所肯定的不外︰1.沒有失敗的紀錄,2.手術後病人恢復很快,所以很多人都想找他看病。張醫師很認真的表示,一次成功的手術,必須事先對病情有很詳盡的了解與研析,也是手術前必定的功課。但是急診就沒有這一方面的選擇,只有盡心盡力了。
張醫師說︰「有時病患家眷無理要求、刁難、挑剔,多少會影響我的情緒,但只要手術刀一劃下去,就會很快與之融為一體,因病人的成功就是我的成功,病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失敗。而且病人是弱者,家屬是因為不懂才會有這些舉動,深思後,還是會以平常心去面對。此外,在生活中,深感對手術技巧我可以勝任,但在待人處事方面則深感不足。」
我告訴他︰「外在境界,不一定能滿我們的意,一個人的喜好如同反射,彼此一對談就可以感受到氣氛。待人處事非用教的,要自省悟道才可能改變,教不來的。如果對病人能感化他、教化他、淨化他,由治病到治心,能如此是醫生的功德。」
為訓練自己的體力,下午向醫院請假,回「小山蘭若」,承江志桓醫師和張燕醫師好意,專程護送我回去,順便為我檢查起居作息的環境,上下坡度,出入內外,對一個要靜養的人是否安全。實在很感謝他們的這份關心。
江醫師還送了我兩顆他自己種的高麗菜,表示雖非良種,但是沒有農藥,我也回贈他們一瓶豆腐乳。除了醫生和病人的關係外,還有一份深深的情誼。
五月十四日 星期日
為了訓練檀講師、檀教師而編纂的教材《佛教》(共十冊),經三年多的撰寫,近日要出版前五冊,負責付排定稿的徒眾永明、永進,請我為之作序。
「《佛教》序
多少年來,我經常雲遊在世界各地弘法,總會有信徒問道︰『大師﹗我們想信仰佛教,但是佛教書籍那麼多,不知要看哪一本書,才能全盤了解佛教?』面對如此簡單的問題,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回答。
佛教典籍如汗牛充棟,大藏經就有九千餘卷,梵巴漢藏版本不下數十種,現代佛學著作也有數千種,皓首窮經也未必能探究其中堂奧。在如此龐博的經典中,要找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佛學書籍,讓一般人能夠完整地了解佛教的思想體系,真是談何容易。
佛教所以不能普及的原因,乃在於經典太繁多了,有心研究佛學的人,無法從某一本經典中,有系統、有組織、有條理地了解佛法全貌。基督教和天主教徒,一本《舊約》或《新約聖經》,就讓他們奉為圭臬,二十個世紀以來,對上帝的福音深信不疑。伊斯蘭教徒抱著一本《可蘭經》,就可以為聖戰犧牲生命。反觀佛教徒因為佛教經典太浩瀚龐大,處處敲門有人應,卻不知道從哪一條捷徑進入不二法門。因此稍事涉獵,懾於佛教教理之艱深而裹足不前者有之;立於不二門外,鄙夷佛教為村夫愚婦之宗教信仰者有之。俗話說︰『虱多不癢,債多不愁,書多不看,經多不解。』即使是虔誠的佛教徒,出家多年的僧眾,不解佛法者,也比比皆是,遑論一般的社會大眾﹗
想要一探佛法的究竟,要閱讀哪些佛學叢書呢?多年來,我試圖為整個佛教擬訂一個全面的大綱。三年前,適逢國際佛光會成立,為了培養更多的在家布教師,我創立了檀講師、檀教師、檀導師的制度,於是開始著手編撰《佛教》,作為訓練的教材,並且回應大眾對佛法不知如何入門的迷惑。
在進行編撰工作時,深深覺得篇幅如果寫得太多的話,失之於冗雜,那麼直接閱讀經藏就好,何必畫蛇添足再編輯此書呢?反之,如果內容過於簡略,對佛教的真義不能全面概括。因此,我將《佛教》的內容分為十類︰
1.教理 2.經典 3.教史 4.佛陀 5.教用
6.弟子 7.儀制 8.宗派 9.藝文 10.人間佛教
每一類編纂成一冊,以三十萬字為限,力求條目清楚,文字簡潔,內容不相重複而互輔互成,十冊成為全套的叢書系列,只提供給檀講師、檀教師、本山徒眾及佛學院學生參考使用,不對外發行。自忖閱讀此部《佛教》,應該能對佛法有完整的認識與了解。近三年的時間,多人付予心力,可說重寫重寫又再重寫,廣為搜集資料,反覆查閱彙集,多年宿願,只可略竟其功。付梓前夕,欣然為之作序。
佛光山 星雲
一九九五年於開山寮」
五月十五日 星期一
覺得目前的身體狀況已可正常作息,特向醫師們要求出院,不過要等與治療我的醫生們會診後,才可決定。
張燕醫師希望出院後我要注意──
心臟功能要定期檢查,以免血管再阻塞,阻塞時身體會有不適反應,或上山有爬不動感覺。保養方法不外︰
1.短期間要用藥物控制,維持血糖正常。糖尿病藥要長期使用。
2.手術的接縫處,避免血液凝固(約三到八個月才能復原),要吃特殊藥物治療約一年。手術的傷口,依濕度及天氣變化,會有如針扎的疼痛感,故平常要注意保養。
3.目前身體正在康復中,尚未痊癒,故要藉復健來提供「運動計畫」,因運動的功用在於恢復健康的信心及作為測試作用。
手術後,有人問我開刀的傷口痛不痛?我的回答是︰「除了在加護病房手被綁起來的時候,有點不自由外,一點也不覺得痛。」但是,很多人不相信,手指頭不小心被刀子劃一下,就要痛好久,這麼大的手術怎麼可能不痛?我覺得手術不痛的原因不外──
1.與體質有關。
2.意志力堅強。
3.糖尿病的關係,反應遲鈍。
4.心理有準備。
我想這幾點因素,我都具備了,所以不痛。
這一、二天只要精神好點,都隨緣和前來探病的信徒見面,大家都一致表示,從報上得知我住院的消息,就很想來醫院,但又怕打擾我養病,一直「忍」到現在才如願以償。就以信徒如此真誠愛戴的心意,我一定要趕快康復起來。
俗云︰「行行出狀元。」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只要盡心一定會有傑出的成就,摒除聰明才智的因素,人可分為三等──
1.易受外境影響,隨外境沉浮,沒有力量,無自我者。
2.有些微力量,不受外境影響,這樣日子比較好過,但一般人不容易做到。
3.可以自我化解外境,不僅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還可以四兩撥千金,則大地間的力量,可以隨時使出來。
平常在待人接物上,遇到一些挫折、難堪時,要勇敢面對它、接受它、體驗它。別人若寫文章毀謗你,也只不過是幾個字而已,不要去在意;用語言罵你,也只不過是音聲而已,音聲是無常的。自在與不自在,快樂與痛苦,只要心能作主能掌握,就沒什麼可以束縛人的。
晚上,特地向醫院請假,在姜必寧副院長和江志桓醫生的陪同下,到國家劇院參觀由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表演的《梵音樂舞──禮讚十方佛》節目。
佛教的梵唄太深太專門,不容易為一般人接受,但整個劇院座無虛席,氣氛很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