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300 生死一如(1996/06.01~06.15)
精華語錄
◎佛教貴在「一」、「單」,簡單、單純就是美。
◎我在人間,便想到人間的需要,個人的歡喜與不歡喜並不重要,要能「以眾為我」。
◎忠於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知」的權益,才能活得心無掛礙,瀟灑自在。
◎「萬朵桃花一個根。」樹有根,水有源,飲水思源,注重恩義,才是正道。
◎受戒比發財更好,尤其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功名富貴均在五戒中。
◎念佛要具慈悲心,真心的流露,佛號才會受用。
◎人與人相處,口邊多善言,可以廣結很多善緣。
◎管理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起煩惱,不與人鬥爭,是處事最好的妙方,其原則不外︰常住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與人共事,要有一顆至誠的心,不計較人家如何待我,用心待人才重要。
◎福德智慧是從讀經、作務、布施、修行中累積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故老實修行是不二法門。
◎一個人太過於保護自己、理由太多,就聽不進道理,故學習要帶著空納的深心,謙虛的態度,才能得到法的受益。
六月一日 星期六
在玫瑰崗母親靈柩旁,我深深體會到佛法之美。母親雖然離我們而去,但是他永遠活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兩天來,在澳洲、歐洲弘法的徒眾紛紛來信,向我表示他們要收攝身心、弘法利生,這不正是母親的現身說法嗎?在靜悄悄的追思廳裡,家中子孫虔誠專注地稱念佛號,感受著佛號聲之美、寧靜安詳之美,乃至宗教信仰的真善美,這不也是母親的現身說法嗎?
平常在動亂中,不會覺得有人生、有社會,只有在整個人停頓下來時,才會思考人生什麼時候開始學佛?才會想到人生的價值以宗教信仰為最高。只是有的人無法接觸到宗教,必須經過大死一番,才能親身體會。在台灣有許多到佛學院念書、出家的學生,都是因為父母、祖父母的往生而得度。有一位名叫「覺常」的徒眾,他寫信給我,問我應該覺悟世間無常?還是應該從無常中去體會永恆生命?
記得慈莊的父親往生時,我建議最好的紀念就是為他出版一本書,將這本紀念冊留傳給世世代代的子孫,作為紀念。我也告訴弟弟國民、侄子春富、侄孫李正、李俊等人,應謹記母親生前的教誨,只要能記得三句話並奉行實踐,遠比落淚痛哭有意義得多。
昨晚閱讀了一些佛教歷史書籍,深感雖然人生的最後會帶給我們生離死別的傷感,但是若以另一個角度去想,母親除了過去社會環境的逼迫以外,實在比一般的女人有福氣。因為母親十分明理,雖然年紀老了,但正如佛教所說,破爛的車子不能再用了,損壞的房子不能再住了,他深懂得這個道理,所以直至臨終,仍樂觀通達。像美國前總統雷根先生,七十歲時仍日理萬機,但是現在卻患了失智症,即便想躲也躲不過,因此對於長生不死,他覺得不合實情,尤其對我講「慈航菩薩肉身不壞」這句話,他認為是外道。試問世間上哪樣東西不壞?佛陀證悟的三法印道理當中,其中就有一句「諸行無常」,也就是世間上一切形形色色的事物,沒有一樣不是在剎那之間遷流轉變,也沒有一樣是常住不變的,世間上的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起,因緣所生的諸法,空無自性,隨著緣聚而生,緣散而滅,因此「肉身不壞」違背了真理的說法。
母親平時在家從不出門,但是今年佛誕節特地上山禮佛,因而感染風寒,就此往生,這是為了信仰而犧牲的啊!母親一生沒有其他嗜好,唯獨喜歡打牌。我一直覺得打牌不好,但是母親以此為消遣,直到現在沒有一個人說他不好,反而後來許多人都認為老年人以打牌為娛樂,對於身體健康和頭腦靈活,都有很大的幫助。母親能將原本大家覺得「不好」的事做到最後大家「普遍認同」,多麼難得啊!
母親生活簡單,三餐均以醬瓜、豆腐乳配稀飯,幾十年來習以為常,即使到了現在,加一、兩樣菜放在桌上,他也很少去碰。母親雖然不識字,但是不管你跟他老人家談什麼話題,他都可以對答如流,尤其是母親的明理和寬容,更是影響了我的一生。
在這世間,沒有怨恨,沒有不平,凡事都是當然,都應該以平常心來對待,禪師大德在開悟以後往往發現「平常心是道」,所以我希望大家今後多尊重別人,一切隨緣,包容一切,讓我們轉娑婆為淨土,轉煩惱為菩提。若沒有母親現身說法,一般人不容易懂得這些道理。例如,假使平常問大家佛號聲好聽嗎?大部分的人一定習以為常沒有感覺,此刻再問大家佛號聲好聽嗎?寧靜好嗎?大家一定同聲應︰「好。」佛教裡,念佛只要一支引磬或一個木魚是很有道理的,因為這與彈琴奏樂完全不一樣,佛教貴在「一」、「單」,簡單、單純就是美。所以我常覺得世間上最好聽的聲音就是阿彌陀佛聖號,而這種感受只有隨著一個人的閱歷成長才能慢慢體會。
六月二日 星期日
最近台灣有一則消息,敘述將一位因游泳淹死的十八歲男孩的心臟,移植到一位五十五歲的婦人身上。我一直為此而沉思︰既然心臟可以更換,那麼頭是不是也可以換?依發展的趨勢看來,不僅頭可以更換,恐怕整個身體也都必定可以更換。忍不住要問一句︰生命究竟在哪裡?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被斬成兩段的蚯蚓,頭尾各置於一處,切斷後的頭在動,尾也在動,那麼生命究竟在頭部?還是在尾端?經過仔細分析,科學家發現動的不是生命,而是能量,之所以會動是因為一息尚存,還沒有用完。當有限的能量耗盡時,頭不會動,尾巴也不會動了。因此生命不在頭部,也不在尾端,佛教裡「涅槃寂靜」形容得好︰不生不死,不生不滅,真正的生命是超越無常、超越無我的。例如海水波濤洶湧,海面上的泡沬究竟是海水還是波浪?我覺得從覺悟的觀點來看︰有風起浪,無風平靜,動亂最終還是歸於寂靜。又好像一杯水,茶杯打壞了不能恢復,但是水依然存在;又好比燃燒的木柴,薪薪相傳,流轉不息,所以生命本身不會死。
現在科技日新月異,器官可以移植,換心、換腎、換眼角膜,將來或許還可以換頭。科學講究「基因」,認為基因是生命的密碼,科學家發現,每個人由於基因不同,遭遇也變得不同。其實,佛陀講的「業力」,比基因更微細周全,業力有定業、不定業、共業、不共業等等。
張燕大夫過去每週只做兩個心臟手術,為我開刀以後,若有所悟,因此發心每週為五個病人開刀。他說,趁年輕時多開刀,否則年紀大就不行了,手會發抖,刀子也拿不穩。對張大夫來說,換心手術是家常便飯,在手術室裡,以人工方式讓摘下的心臟繼續跳動,然後找出壞死的血管,提供靜脈的補給。醫師開一次刀要站在手術室裡八小時,有的時候更多達十七小時,非常辛苦。
佛教對生死的看法,不同於世俗。過去有一個人老年得子,欣喜萬分,出家法師卻在門口痛哭這個家裡多了一個死人,因為事實上,「生死一如」,生的時候就應知道會有死的一天。生死猶如一張紙,只隔一面而已,生了就會死,死了又再生。佛教以「喬遷之喜」來形容生死,房子舊了必須搬一個新居,衣服破了應該換一件新衣,身壞命終也會賦予另一個新的軀殼。因此,生,未嘗可喜;死,也未嘗可悲。
六月三日 星期一
生死,在佛教裡可以說是一個祕密,當初釋迦牟尼佛就是因為想要揭開這個生死的祕密,所以出家修道,乃至在菩提樹下證悟佛果,才有了今日的佛教。母親的往生,遵照遺囑不對外公開也是個祕密,母親生性通達體諒,不喜歡勞駕別人,因此我們體會他的心意,不驚動大家,甚至西來寺的徒眾也只有幾個人知道消息。
母親沒有受過一天私塾教育,也沒有捧過一天書本,他之所以對成語詩詞那麼熟悉,人情事故那麼練達,是從吟唱戲劇裡明白因果忠義,由待人處事中發揚慈悲關愛。據兒時的記憶,在物質貧乏的年代,母親常跟人說︰「只要我有一碗飯,你也一定會分到半碗。」母親的喜捨與俠義一直為左鄰右舍所稱讚不已。母親一生樂於貧窮,並以貧窮為驕傲,他不貪不吝的性格,讓身為子女的我們受益良多。記得幼年決定出家學佛,只知道母親當時含淚勉強答應了我的要求。轉眼時隔四十年,我與母親於美國重逢,我問母親,為何答應讓我出家?母親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道︰「我自知無法培養你,又很希望你有前途,剛好有一條路能讓你走,何不就此一試?」我聽後,頓時心潮澎湃,感動莫名。偉大的母親為了心愛的兒子將來有美好的前途,強忍著滿心的難捨與牽掛,將我割愛給佛教與眾生,母親就是這樣一個處處為人設想的人。
出家後,母親常來寺院探望我,印象中,六年來看了我三次,每次我都請母親不要再來,結果母親還是又來了。母親非常疼愛我,只有一次母親得悉我去游泳打了我。後來,才知道「打死會拳的,淹死會游的」,母親打我是愛之深、責之切啊!
大陸文革期間,謠傳我在台灣當了某軍營的師長,家人因而被列為「黑五類」,母親為我受了很多苦。雖然每天都出外做工,仍然三餐不繼,為了解飢除餓,母親常常撿菜葉、吃野草,飽受滄桑,因為我的關係,母親還被公安人員抓去好幾次,每次都是日夜審問,雖然他不知道我在哪裡,但心裡對我的掛念實非常人所能體會。
如今回首前塵,思緒萬千,想起母親的點點滴滴不禁心存感恩,倍加思念。記得一九八九年,有一次應電台邀請,出外接受訪問錄音,回西來寺時已是深夜,隔天早上,母親充滿愛憐地對我說,為何要對自己如此嚴格?不可太勞累啊!言語中字字體諒關懷。數年前,母親由香港回大陸,到了機場,坐輪椅的母親要從另一個門進入海關,而我則幫忙國華兄、國民弟入關。送走了他們,我以為可以離開,不料母親卻一直在另一個關口處等我,非要和我再見一面後才肯離開。母親曾經渴望拍攝一張全家福照作為紀念,在諸多相片當中,他最喜歡我為他推輪椅的那張照片,他認為別人尊敬我,我尊敬他,這才表示我是真正的孝順。又有一次,前往夏威夷弘法,母親堅持要送我到門口,車子開走了,仍然見他在門外佇望,在夕陽下留下長長的身影。
母親九十五歲含笑歸養淨土,今天在玫瑰崗為其舉行告別儀式,深覺美國殯儀館設備完善,服務人員彬彬有禮,與家眷尊重配合,整個程序進行順利。今日一早,即接獲中華民國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前高雄縣長余陳月瑛的慰問弔唁。上午九時,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歐陽瑞雄、副處長李世明、僑二中心主任廖東週、名主持人高光勃、夏鈴律師、印海法師、通理法師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佛光會員兩百餘人均前來玫瑰崗,在莊嚴肅穆的念佛聲中敬致哀悼之意。母親一生感恩惜福,對於大家的盛情厚意,一定受當不起,身為他的子孫,唯有努力將母愛的光輝分享世間大眾。
六月四日 星期二
一早,便掛念著打電話回台灣,感謝昨天總統府祕書長吳伯雄先生、監察委員康寧祥先生、前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女士、教界長老妙蓮老和尚、及本山功德主張姚宏影居士等人的來電慰問。
上午八時,前往母親生前寓所布置靈堂。
散居在美加各地的出家徒眾陸續回來,其中慧用問起一些行止威儀等事。我告訴他,做一個出家人,應注意到平時的言行,例如︰路上少講話、走路具足威儀、目不斜視、不戴帽子、不用雨傘、衣襪整齊、不穿短褂出門,不宿俗親處等,出家人的一舉手、一投足、一揚眉、一瞬目,皆是對信眾無言的說法。
上午十時,徒眾聚集於小會議室,我提出三個問題供大家省思——
1.我怎樣才能成功?
2.我自己的毛病在哪裡?
3.如何承認自己的過錯與缺點?
以我自己為例,覺得字寫得不好、音感不好,了解自己缺點,再想辦法改善。因此要多發心、多讚美、多微笑、善於結緣、勤於課誦、樂於招呼,儘管自己沒用,但是勤勞可以給人好印象,讓人同意自己的存在。
關於領導寺院,如何推動弘法工作,應依自己的性格選擇發心服務的道場——
1.如果能傳教說法、熱心度眾,慈悲親切者,可於都市弘法。
2.如果不善應對,則應選於郊區修行,即所謂的阿蘭若比丘。
一個人如果只想到自己,必定不易成功,凡事得體諒人、為人設想。侄兒春富向我提起,將來西來大學的餐廳可由他來管理,我告訴他,開餐館應先想想,大眾需要的是什麼菜?什麼樣的口味?同樣的,弘法度眾要先想信徒需要什麼?我們能給予信徒什麼?
從青少年時我就期許自己要像虛空一般,沒有一個固定的形狀,隨時可以調整,在不變的原則下隨順眾生。例如,辦養老院、育幼院並非我所好,但想到眾生需要,於是我興辦了佛光精舍、仁愛之家、大慈育幼院。寺院可辦養老院,卻不能將寺院當成是養老院,否則無法發揮弘法度眾的功能。我在人間,便想到人間的需要,個人的歡喜與不歡喜並不重要,要能「以眾為我」。
徒眾每一次見面都急切誠懇地要我教導他們為人處世之道,我告訴他們,社會上的人以金錢、愛情、強弱、大小來比賽,然而比拳頭、聲音、氣勢並不是勝利者,具有道德、修養才是真正的勝利者。
下午一時,前往座落於柔似蜜市的西來大學新址,自洽購、簽約,直到今天交屋,方能一睹內部的設備與風貌。
到了傍晚,心定及台灣各別分院住持當家︰慧龍、依德、依潤、依培、依圓、永平、滿益、覺範亦相繼抵達,並報告此次台北道場啟建水陸法會萬人參與的盛況。
六月五日 星期三
慰問弔唁的傳真似雪片般紛至沓來,大部分的友人是看了報紙上的訃聞才獲悉母親往生的消息。不驚動大家,主要是遵照母親的遺囑,不將後事鋪張處理。自從倡導人間佛教以來,一直希望能改善社會風氣,喜慶喪事一切從簡,如今母親往生,當然以身作則,從自己先做起。
一大早,浩霖法師、休士頓嚴寬祜居士、中國民主基金會吾爾開希、沈彤、北美衛視郭原勳等人紛紛致電問候,正一一回電致謝時,天下文化高希均、王力行捎來一份傳真——
「大師︰
今晨驚悉尊母在西來寺仙逝,您已趕返美國治喪。晚與各同仁謹表萬分哀悼,深盼您節哀保重。
四十餘年來,您對台灣佛教,以及近年在海外弘法之重大貢獻,已為中國佛教樹立了空前的典範,尊母在天,一定也萬分欣慰,倍感驕傲。
待您返台後再向您請益。
晚希均、力行敬上」
另外,又收到一位善心人士的傳真,告以當歸和石斛兩種中藥,磨成粉,三餐後服用一湯匙,將會對糖尿病有顯著的療效。
在此謹以日記一欄,感謝十方師友的美意。
下午,身為子孫的我們,分別為母親寫了一副輓聯——
「敬愛的母親大人
歷經民國締造、北伐統一、國共戰爭,吾母即為現代史,
走遍大陸河山、遊行美日、終歸淨土,慈親好似活地圖。
不孝男國華、星雲、國民拜輓」
「母親大人靈右
永念親恩云何為報,
長思母德怎能忘懷。
不孝女素華泣拜」
「祖母大人靈右
茹苦含莘教我養我親情深似海,
忍氣受屈利人益人厚德高如天。
不孝孫春來、春富叩拜」
「曾祖母大人往生佛國
千呼萬喚祖奶奶而今何在,
三跪九叩老太太乘願再來。
不孝曾孫李俊、李正叩拜」
「聖母老奶奶生西
捨子出家成為四海同欽老奶奶,
本具正見造就普天共尊人天師。
法眷孫一同敬輓」
「老奶奶生西
佛緣師緣親緣奶奶有人緣,
法情道情人情處處見真情。
優婆夷慈滿、碧霞、寶琴、碧雲敬輓」
「李母玉英居士
般若禪心堪稱世間大菩薩,
慈悲方便尊為人中老奶奶。
國際佛光會全體會員一同敬輓」
以上的輓聯可說是母親一生鮮明的寫照。
心定等人昨天趕到西來寺,今天再加上美加地區的徒眾,圍聚一堂,話說母親種種事蹟,在溫馨的氣氛中訴說點滴——
慈莊︰「每次探望奶奶,奶奶都跟我說,請師父派人到南京下院當住持,奶奶的常住觀念很強,從不認為南京下院是他個人擁有的。」
慧龍︰「記得奶奶對我說過,『有修天上一條龍,不修天下一個人。』奶奶每句話都給我很大的啟示。」
依照︰「記得有一次師父糾正我不如法,奶奶見了,忙對我說,出家受一點委屈是有價值的,因為多受一次委屈的磨鍊,就會多增長一分根基,一個人禁得起千錘,才能成為大法師。」
依瑞︰「奶奶縱然對小法師也非常尊重,從不輕視。」
慈惠︰「奶奶待人和氣,每當前往探望,一見面,掛在嘴邊的第一句話總是『對不起』。尤其是與四十年未見面的師父重逢時,奶奶仍然淡淡地不動聲色,令我最為敬佩。」
慈容︰「奶奶對人尊重,甚至在病床上也處處替人著想,凡是身旁有人要吃飯睡覺,奶奶都叫他們趕快前往,對於別人的生活特別照顧。」
母親沒有接受過教育,但是他的言語舉止蘊藏佛法。母親講究威儀,一生從不靠背,即使坐在床上,也是腰背挺直,威儀具足。母親的養生之道主張飲食要少,使用東西簡單,平時多勞動,不輕易指揮別人工作。在修持法門方面,除了念佛之外,他認為本住一心,從善心出發,地獄、天堂隨心轉,清淨佛道、榮華富貴皆在一念之間。母親常常讚歎出家的功德,並一再提醒我,要好好接引大眾,將來大家都成佛了,他也可以沾點光。每次想到母親,而我未能侍奉盡孝,實在愧疚萬分!
六月六日 星期四
近來,常常收到西方人士寫給我的信,難得的是大家對我的作品表達了許多寶貴的意見。今天有一封來自聖地牙哥威廉的來信,經依日翻譯如下——
「敬愛的星雲大師︰
首先獻上我衷心的問候和祝福。大師,感謝您的慈心悲願,尤其您在美國弘揚佛法所付出的努力。
數月前,有幸拜讀您的著作,在此報告我的感想,敬請大師多包涵。我所接觸的英譯本是由聖地牙哥通曉中文的美籍人士翻譯的,內容清晰流暢。雖然我不諳中文,無法評論該譯文的準確性,但是我要肯定地說譯文表情達意,是可讀性極高的譯作。
在《我的人間佛教性格》文中,有些事例典故頗為深奧,有些非常微妙,大部分讀後都能馬上明白文中的精神和理念,同時也讓我明白人間佛教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方法和重要性,與一般只在哲理上偏重論說的題材截然不同。
我非常喜愛〈缺嘴的小雞〉,牠雖然被爐火燒傷,但在大師悉心呵護下竟能起死回生,長大下蛋,真是不可思議。另外,有關您第一次遇見『黎姑』,熱心為他引路的情形,也令人印象深刻。以上故事不但甚富教化意義,對西方人士來說,更提供一個了解中國佛教文化的機會。
對我而言,有些故事並不能立刻把握個中的含意,也許由於文化背景不同,在西方人眼中,恐怕會失去原有之意。例如有關『善巧方便』,提及一位徒眾喜歡吃蛋,一有機會就想請假回家一飽口腹之欲,可是大師您卻慈悲方便地請某人烹飪各式各樣的蛋,雖引起一些人不以為然,但大師的幽默和智慧反而給予當事人自我反省的機會。(依日法師後來跟我說明在佛教道場不吃蛋的慣例)
《佛教叢書・教理篇》中的〈人間佛教的建立〉,對了解佛光山提倡的人間佛教是一大貢獻,它將人間佛教的理念簡明扼要地介紹給讀者。只有第一篇〈從人道到佛道〉末端提到菩薩修行的五十二階位,對我來說,恐怕要花較多時間深入研究才能清楚了解,像十信、十住等名相讀起來不易明白,以我的程度,實在有必要特別註解,加以用功才行。
總而言之,大師的譯作非常值得呈現給廣大的讀者朋友,若能印行流通,將會有更多的有緣人共同分享您的慈悲與智慧。我真的好慶幸自己能有機會閱讀這些作品,尤其懇切地希望其他西方人士也有這樣的福報。大師,再次地感謝您,感謝您為我們所做的一切。
您的皈依弟子安振(William Siebold)合十」
這幾天西來寺訪客很多,光是每天的接機就有八趟以上。除了各別分院的信徒之外,台北汐止彌勒內院住持寬裕法師等六人前來參訪掛單,特囑咐西來寺知客安排旅遊,給予招待。稍一有空,找來擔任知客的滿勤、覺幻等人,談談待客之道——
知客就是要知道客人的心理,知道客人的需要。如何知客?重要的是讓他有賓至如歸的感受。每一個地方、每一個時段、甚至每一個單元,我們都要了解整個過程和環節。例如在客堂,要懂得上茶、問候、寒暄、茶點招待,了解客人,與之溝通。佛殿裡,引領客人上香、禮佛,為其介紹說明和簡報。到了齋堂,除了上茶、上菜、上飯,還要知道陪客,準備適當的菜餚,其中時空的拿捏、分寸亦是極為重要。
知客一職在寺院負責的工作範圍很廣,包括電話管理、客來人往登記、廚房飯菜、對外接待、朝山會舘、車輛安排、糾紛處理、對外人事應對、知會協調等,身為知客,首要條件除了主動、熱情之外,盤算、策劃、了解各種因緣關係,來龍去脈,也要一一了解,更要懂得耐煩、替人設想、肯吃苦,要知道一個人之所以偉大,是經過多少辛苦、血汗一點一滴累積起來的。
六月七日 星期五
上午九時起,開始會客。首先是記者團的來訪會談,計有北美衛星電視公司總經理王傳亮、《中國時報》高縣特派員柯紀鋼、中視高市記者王振裕、華衛電視台南部主任李永和、《民生報》高雄記者陳俊合、鳳鳴電台記者王琳、《民眾日報》記者崔家琪、李姿槿、《台灣時報》記者黃麗安、《中時晚報》記者嚴光澎、《青年日報》記者李靜音等十三人。
在帶領大家參觀的同時,又遇到一群台大校友會的遠方來客,一個個要跟我合影留念。
不久,又來了幾批台北、香港的信徒,我依然歡喜地與每個人寒暄、合影,並以茶點招呼大家。眼看每一位合影的賓客都顯得非常高興,我也隨緣和大家說了一則有關照相的趣事——
照相往往花了我很多時間,有時候五分鐘的路程,由於照相而足足走了半小時之久。我常常遇到一個人突然跑過來說要跟我照相,照完之後,又要我跟他爸爸照一張,跟他媽媽照一張,甚至還要我跟他太太照一張,鏡頭對準了,那位太太還不過來,站在我身旁的先生一直著急地喊道︰「來啊,來啊,趕快過來,機會難得。」那位太太就是不肯過來一起合照。我心想︰「天下竟然有人不肯跟我合照?」正當納悶之際,只聽那位太太說道︰「你沒看見我今天沒化妝!」
說完,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一個上午,就在陪客、照相、談話、問候中悄然度過。送走一批批客人,我對一直在旁倒茶接待的覺幻說︰「如果我是西來寺的知客,西來寺一定會興旺起來。」覺幻點頭稱是。
匆匆用過午餐,驅車前往聖地牙哥西方寺,勘察目前翻譯中心的情況,依日為我介紹了多位優秀的美籍人士,彼此交換學佛心得,我也聆聽每個人對翻譯的意見,並約定兩天後一起到柔似蜜參觀西來大學新校址。
回到西來寺,天色已晚,聽說夏鈴律師已在客廳等我,夏鈴對於佛法在西方的弘傳貢獻甚大,今天我們談話的主題一直圍繞在西來大學今後的方向與展望。
就寢前,突然想起日前曾經承諾圓神出版社簡志忠社長,為林清玄先生的新書寫一篇短序,因此趕緊伏案下筆——
「以語言三昧給人歡喜,以文字般若給人智慧,是我的理想。一向以語言文字弘揚佛法的林清玄先生,擅長將佛法融入生活之中,其富有人情味的動人故事,最能描繪『人間佛教』的內容,所以最能獲得大家的欣賞。」
寫完傳真,已是深夜十二時。
六月八日 星期六
今天收到徒眾傳真一篇〈痛就喊痛〉的短文。記錄如下——
「台灣的星雲大師透露最近動了一次心臟手術,奇怪的是,自己開心,別人痛心。
醫生用手術刀替他開心之前,問他怕不怕死?出家人若說怕死,修佛半生未免冤枉;若說不怕死,卻顯得矯情。星雲答道︰『死不是很怕,但怕痛。』
佛家智慧從不落語言陷阱,說『怕死』不妥,說『不怕死』不當,只好說怕痛。非『是』即『非』的邏輯,只在數學上有用,數學以外的人生,不受『是非』限制。懂是非的數學家很聰明,擺脫是非者才叫智慧。
基督教的耶穌也有這個智慧,當人問他是不是該用石頭擲死犯了罪的妓女的時候,說『該』不妥,那是教唆殺人;說『不該』不當,即是姑息犯罪。只好說,你們當中誰沒有罪,就可以用石頭擲他。
耶穌有智慧擺脫了語言陷阱,但未免有點卸責;將別人的道德感擺上檯。萬一真有一個對自己罪行完全失憶的失智老人,以為自己身家清白而拾起石頭將妓女活生生擲死,怎麼辦?妓女死不瞑目不打緊,耶穌滿臉尷尬才是大事。星雲簡單的一句『我怕痛』,既沒有將別人擺上檯,也體現了率性而為的佛家精神,值得鼓掌。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本來就是明心見性的最高層次,一刀扎在心上,不喊痛的是貪慕虛榮的偽好漢。
但關雲長這類刮骨療傷時還要死頂跟人下棋的矯飾行為,卻受稱頌為真英雄。於是造就了後代中國人死要面子不肯認衰的惡習,尤以高官為甚。為官者應習佛法,痛就喊痛,錯就認錯,善哉善哉。」
曾在報上看到一則報導︰競選期間,候選人到處拜票,一位候選人來拜票,某人就回答︰「一定,一定。」另一位候選人來拜票時,某人又回答︰「沒問題,沒問題。」再一位候選人來拉票,某人立刻就說︰「當然,當然。」可是自己只有一票,怎麼辦?到底應該投給誰?再者,自己是社會的中堅分子,像自己這樣的人,都信口開河,不為自己的言行負責,真是太可怕了。如果社會上每個人都這樣行事,社會風氣將會敗壞,自己豈不成了社會的罪人。所以,他很欣賞我的直率,公開表明要支持某某人,就不會有這些困擾。
我一向主張講清楚、說明白,真誠地說出內心的感受,也為自己的言行負責。不必矯揉做作。有的人為了達到某些目的,不惜說謊。為了掩飾自己的謊言,必須一再的撒謊,而愈陷愈深,無法自拔。等到西洋鏡被拆穿時,倍受輕視,無地自容,真是悔不當初。忠於自己的言行,尊重他人「知」的權益,才能活得心無掛礙,瀟灑自在,何樂而不為。
六月九日 星期日
今天上午,在西來寺法堂為家母舉行懷恩法會。雖遵母囑,謝絕花圈、輓幛等,但陳履安、陳曹倩伉儷、孫春華老師、高雄市議會陳田錨議長,和許多佛光協會都贈送花圈。整排花圈排列在法堂外,十分壯觀。
上午九時起,前來參加懷恩法會的信徒即陸續抵達法堂。計有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夏鈴法制長、蔡總鎮理事、洛杉磯協會吳劍雄督導、陳居會長,聖地牙哥協會方俊雄會長、舊金山協會劉明珠副會長、加州教育部建教合作負責人比安可先生、《世界日報》王惠蘭社長、劉之剛經理、加州寮華聯誼會佘紹漢會長、美國國際大學崔純一校長、韓國社區代表鄭暉桓先生、台視趙石堯導播、田文仲先生、張月麗小姐,《世界日報》尹祧小姐、《國際日報》王艾倫小姐等三百餘人。拈香之後,大家一起念佛。整個法堂的氣氛莊嚴肅穆。
上午十時,先由三弟國民、侄子春富、侄孫李正、李俊等人獻上十供養。我們誦完經文之後。由我報告母親的行儀。
母親一生歷經憂患,且具有相當的特質和美德,我分六點來說——
1.母親非常勤儉
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但是母親安於貧窮的生活,即使有錢也不會添置衣裳、家具等物質,他重視的是精神層面的提升。平常吃飯,只以豆腐乳和醬瓜佐餐。往生後,西來寺的徒眾為他準備豐盛的供菜。我告訴徒眾,不如供養豆腐乳和醬瓜,更合家母的胃口。他雖然年紀大了,但是日常瑣事都自己料理,絲毫不願意麻煩別人。
一天早上,我推著輪椅,帶他到西來寺的佛殿。當香燈師獻上一炷香時,他說︰「佛祖不要我們的香,也不要我們的花,佛祖只要我們的一點心。」
2.母親注重威儀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非常重視威儀,他的坐姿端莊,即使坐在床上,也從來不靠枕頭、棉被。平時坐凳子,也是腰桿挺立,只坐凳子的一半;即使衣服破舊,也總是穿著整潔。家裡時常保持窗明几淨。
3.母親非常機智
文化大革命期間,家裡被歸為「黑五類」,公安人員將母親抓去,盤問我的行蹤。他說︰「我生一個兒子,沒有享到福,反而惹得一身霉氣。我勸你們不要養兒子。」
數年前,我接他到台灣時,曾有記者問他︰「奶奶,大陸好還是台灣好?」對於這樣的問題,我當時在旁邊,為他暗暗捏了一把汗,沒想到他神色自若地答道︰「台灣人民生活富裕,經濟發達,但是我年紀大了,在大陸住得比較習慣。」
他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是經常以詩句教人,例如︰「待人以寬,律己以嚴。」「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雖然沒有學佛,但是他很有佛法。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不要被境所轉,要能轉境。」
4.母親注重恩義
唐山地震時,唯恐揚州受到波及,我們到上海表哥家避難一陣子。地震過後,家母對於表哥的照顧,念念不忘,我與他相逢這十八年來,他一直要我送表哥收音機、電視機、電冰箱等電化製品,以回饋當年的恩情,古人所謂的「滴水之恩,湧泉以報」,母親力行不渝。為了讓母親安享晚年,我特地在南京購置雨花精舍。母親卻從來不說這是他的,而說南京下院是常住的,一直要我們派人去當家。
有一次我回家探親,三、四十位子子孫孫前來濟濟一堂,圍著母親談天說地,他笑著說︰「萬朵桃花一個根。」樹有根,水有源,飲水思源,注重恩義,才是正道。
5.母親非常慈悲
母親總是處處為人著想,時時流露出慈悲的精神。四個人吃飯時,他總是煮六人份的飯菜,隨時預備客人來訪,可以有現成的飯菜享用。
文革期間,他經常到運河邊挑水回家,將水煮沸後,分置於碗裡,方便鄰近學校的學童放學後,可以解渴。後來大家都一致稱他為「老奶奶」。
他最大的慈悲是把我布施給佛教,讓我能安心向道,廣度眾生。
6.母親體諒他人
有一次我講《金剛經》,母親聽後說,我講得太高深了,他認為「我相要空,人相要有」。因為我們與人相處,心中要有別人的存在,時時尊重別人,處處為人著想。否則大家都無視別人的存在,豈不是要天下大亂了?
每當去看他時只要別人告訴他「二太爺(母親對我的暱稱)還沒吃飯」、「二太爺該去睡覺」或「二太爺要去會客和開會」,母親都非常體貼人意地催促我︰「快去、快去。」
有一年我在澳洲弘法時,他在美國跌斷了腿,堅持不准別人通知我。這次病重,也交代家人不可以讓我知道,因為他要我為眾生忙碌,不要只為他一個人忙碌。
千言萬語也無法道盡我們對他的感恩之情。
永念親恩云何為報,
長思母德怎能忘懷。
懷恩法會之後,將家母的靈骨迎請至禪堂,誦經之後,暫厝於此。家母一生的嘉言懿行,可以用一首詩偈來表達——
般若禪心堪稱世間大菩薩,
慈悲方便尊為人中老奶奶。
六月十日 星期一
最近有四批法師前來悼念家母。
第一批是印海法師和通理法師,他們在家母停靈玫瑰崗時,即前來探視,關懷備至。在玫瑰崗舉行告別式時,他們也一大早就到靈堂,參加法會,令人感念。第二批是悟明法師帶領多位高徒前來,不但上香,而且誦經,加上全套的祭文和說法。第三批是彌勒內院的寬裕法師及多位高徒,他們也是從頭來起,既誦經又祈福。佛教傳統的禮儀,在這些長老的身上表現無遺。
第四批不知是何方大德,他住在離西來寺一個小時車程的飯店裡,打電話給住持慈容,要求西來寺派車去接他。秉持「給人方便」的原則,慈容特地請人去接他到西來寺,一趟車程兩個小時,終於到了西來寺。他說︰「怎麼沒有人來接駕?」接他的義工趕快去找了一位男眾法師來接駕,他接著問︰「星雲大師在嗎?」剛好我不在寺裡,他一聽我不在,很氣憤地說道︰「太沒誠意了,送我回去。」義工只好送他回去,再一趟來回,又是兩個鐘頭。
人生百態,有各種人、事的訴求,俗云︰「一樣米養百種人。」有的人歡喜別人恭維、接待,一有好的待遇就洋洋自得,以為自己的身分高人一等。相對地,有的人謙恭自持,雖然身分高尚,但是一切從簡,不願勞駕他人。
佛門長老,受叢林的傳統教育,言行舉止,合乎佛門的行儀,舉心動念,處處為人設想,最合乎現代的需求。除了這些教界的長老大德之外,還有張少齊居士和沈家楨居士,他們也是現代護法的楷模。
張少齊居士除了弘法之外,更熱心於佛教文化之推動,先後創辦覺世旬刊社、建康書局等機構,對於《大正藏》在台影印,亦出力甚多。由於他對佛教貢獻良多,所以佛光山將他列為功德主,並且妥為安養。
沈家楨居士於一九七○年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創立了「世界宗教研究院」(The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of World Religion),搜集世界上有關佛教方面的著作和文獻,提供社會大眾研究佛教學術的良好機會。他的圖書館中,收藏了亞洲地區三十二種文字著作的佛學文獻,非亞洲地區十一種文字著作的佛學文獻,卷帙浩繁。佛學期刊有三六七種,視聽教材有兩百五十四類,以及製成微片的手稿和經典五萬種。
今天,他送給我一片《金剛經》光碟,他特別介紹了光碟的好處,可以儲存兩萬萬字,隨時都可以調閱資料出來,而且不怕蟲咬,不怕潮濕,方便又可靠。
科技的進步,日新月異,真是來不及學。電腦連線可以讓你在任何地點知道天下事。我不懂電腦,但是我知道電腦的重要性,也有心發展佛光山的電腦中心。有「專家」告訴我們要買五百萬的設備,發展電腦中心,買回來之後,卻不管用。又有一位「專家」建議我們要買另一套七百萬的設備,買回來之後,也派不上用場。
佛光山計畫將《佛光大辭典》和佛教經典輸入電腦裡,但是花了數年的時間和精力做出來的成品,到時候可能因為新產品的上市而顯得落伍了。真不知道該不該進行?
我到西來寺時,看到辦公室有幾部個人電腦。徒眾興沖沖地要我看他的電腦。我說︰「我不要看,因為在緊要關頭時,電腦時常『當機』。」有人預言,以後法師出外弘法必須攜帶隨身的筆記型電腦。到了講堂,把電腦架好,電線一插,就可以開始講經說法。只是不知道跳電時,法師們要如何應變?恐怕未來的課題要加上一門停電時的應變之道。這招學會了,才能到處弘法,通行無礙。
六月十一日 星期二
上午跑香時,遇到一位美籍人士,很熱情地和我招呼,我也回應一句︰「How are you?」走遍世界各地,發現每一國家的人士都有特定的招呼語。例如——
中國人︰「你吃飽了嗎?」
日本人︰「今天天氣好嗎?」
美國人︰「你好嗎?」
佛教徒︰「阿彌陀佛。」
無論我走到哪一州、哪一國或哪一洲,佛教徒的共通語言就是「阿彌陀佛」。尤其加上合掌的手勢,令人感覺既溫馨又親切。人人口中「阿彌陀佛」不斷,大家就能生活在佛光淨土中。
上午十時,在西來寺小會議室召開西來大學董事會。慈莊、慈惠、慈容等人都出席了。今天會議的決定事項如下︰
1.西來大學在柔似蜜市的校地已購妥,即將於近期內遷校。
2.慈惠法師擔任董事長,慈容法師擔任執行董事,下設課程發展委員會、財務委員會、技術委員會、義工委員會、校務推展委員會等。夏鈴律師擔任發展委員會主任。
3.依法法師擔任教務主任,慧愷法師擔任總務主任。
4.擬定三年內修繕計畫和五年內修改計畫。
5.招待過去贊助西來大學的功德主參觀西來大學。
6.積極招生,推展校務。可設正班生、分校生、集訓生、建教合作、技訓班和代訓生等。
7.重建原有的印刷廠,增設禮堂、講堂和禪坐中心。
西來大學自一九九○年創校迄今,歷經千辛萬苦,於去年申請到 I-20,到今天終於能夠遷校,嘉惠世界各地的莘莘學子,內心感到相當欣慰。希望西來大學能秉持佛光山的創業精神「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以及佛光山的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辦出一所有水準、有特色的大學。
午餐後,指導西來寺的工程。在「南海慈航」處增設一座鐘,讓訪客均能聞聲得度,所謂「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在「靈山勝會」處,增設一位羅漢,讓訪客能與羅漢合影,藉此時時提起他們的佛性。另外,增設「義工室」,讓發心的義工菩薩們有一個安心工作和休憩的場所。我認為規劃時,不是用金錢來堆砌,而是用智慧來莊嚴道場,才是最上乘的規劃。
晚七時,在小會議室與徒眾接心。徒眾陸續說出令他們受益的話語,有——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你大我小、你對我錯、你有我無、你樂我苦。
◎滴水之恩,湧泉以報。
◎做慈悲事、行忍辱法、發柔軟心。
◎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集體創作。
會議同時,宣布了西來寺的新人事,依果為內當家,慧傳為外當家,慧濟為辦公室主任。他們都很發心,有常住觀念,希望藉重他們的長才,讓西來寺在慈容的領導下,有一番新氣象。
六月十二日 星期三
母親往生後,家中的子孫後輩只知道哭,不知道如何表彰其行儀,延續其精神。最近接到外甥女鳳珠和外甥龍珠的傳真,真正地道出了他們敬愛的奶奶的風範,茲記錄如下——
「舅父大人慈鑒︰
下午接到春來哥哥的電話說奶奶已經走了。聽到這個噩耗,我們心疑這個消息不是真的,打電話回家問了又問,知道再也見不到奶奶了,不由得悲從中來,淚水模糊了視線,奶奶的音容笑貌又浮現在我們的眼前。
記得奶奶在國內的時候,每次去看奶奶,奶奶總是歡喜得不得了,滿臉盡是笑容,教人拿東西給我們吃,拿錢給我們零用,總是對我們說,要什麼就跟我說,奶奶買給你們,一定要吃好東西,身體才會好。每次從奶奶那裡回來,心裡總是暖洋洋的。奶奶不但對我們這樣,對爺爺等家裡的每個人,對每一個他見過的或沒見過的都施以偉大慈愛和關懷,真正做到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記得有一次,有一個人到雨花精舍去賣豆花,賣完之後就走了。過了一會兒,奶奶知道了,說︰『這麼冷的天,在外面賣豆花,一定很缺錢用。』接著便叫李俊、李正(孫子)多拿些錢去給那個賣豆花的人。奶奶總是為別人想得多,為自己想得少。自從奶奶出國後,就沒有見過奶奶,真恨不得立刻到美國見奶奶一面。我們總是在想,等以後有出息、有事業,再好好地孝順奶奶,但是天不遂人願,不讓我們等到看到奶奶,孝順奶奶的那一天啊!『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真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啊!
聽到奶奶走的消息,爺爺和家中各位親人都悲慟萬分,在春來哥哥家中失聲痛哭。奶奶雖然走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他的慈愛像日月的光輝永遠地照耀著我們,也教我們像奶奶一樣去愛每個人。
奶奶,我們永遠地懷念您。如果奶奶回家,我們隨時在上海接奶奶。
舅父,珍重。
甥女鳳珠
一九九六年六月一日」
「舅父大人慈鑒︰
奶奶已經走了十天,這十天來,滿腦子都是奶奶的笑容、奶奶的身影,總是覺得奶奶還在。我一直恍恍惚惚,心神不寧,好像什麼東西堵在心裡,說也說不出,吐也吐不出,只能一個人默默地流淚。我一向自謂勇敢堅強,現在卻發現我也是那麼的脆弱。
奶奶走的前幾天,爺爺每天晚上都夢見奶奶,覺得是不祥之兆,一直很擔心。奶奶走的那一天夜裡,家裡的堂屋總是有東西在響,媽媽不放心,打開電燈,響聲沒了,四處搜尋了一番,也沒有什麼異常的現象,關上燈,卻又響了起來。媽媽嚇得燈也不敢熄,心裡一直七上八下到天亮。第二天,春來哥哥通知奶奶的噩耗,家裡人的擔心終於變成了傷心。
從小,奶奶就是我們大家庭中最受尊崇的長輩。記得在九二年春節,我到雨花精舍給奶奶拜年,那天給奶奶拜年的人很多,一位伺候奶奶的阿姨說:『老太太現在休息,不見客。』結果,奶奶聽見了我的聲音,在房裡大聲喊道︰『龍珠啊!快進來。』這句話至今還回響在我的耳邊。奶奶讓我進的不是他的房間,而是他溫暖寬厚的懷抱。還有我大學二年級的時候,用奶奶給的壓歲錢買了一雙漂亮的新鞋,同學們都很羨慕,我也很得意的說︰『是奶奶給我買的。』他們更加羨慕我的好福氣,有這樣一位愛我疼我的好奶奶,我也把新鞋借給同學穿,把奶奶對我的慈愛讓每個人來分享。還有許多事蹟,真是不勝枚舉,奶奶走了,我對奶奶只有無盡的想念和哀思。
奶奶,您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小時候讀書,功課壓力重,營養也不太好,常常面帶菜色。每次奶奶見到我,總是心疼地說︰『龍珠啊!讀書不要太辛苦,要多運動,多吃好東西。』然後,就拿蜜棗、蛋糕、餅乾給我,甚至於拿錢叫我去買。他拿給我的豈止是這些,而是一顆火熱的愛心啊!現在,我已經大學畢業了,雖然個兒不高,但是很健康。奶奶,你怎麼不再看看我呢?
舅父,自從奶奶走了之後,這是寫給您的第二封信,就是寫二十封、兩百封信,又怎能表達奶奶對我無邊的關愛和我無盡的思念呢?
奶奶雖然走了,但是奶奶的在天之靈,必定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舅父,珍重。
甥龍珠頂禮
一九九六年六月十日」
六月十三日 星期四
滿和今天早上把《傳燈》英文稿的稿件交給我,讓我帶回台灣印刷。回想起《傳燈》的作業,真是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一九九四年,《傳燈》尚未出書,滿和就自告奮勇地要幫我出版《傳燈》的英文版,讓美籍人士了解佛光山的宗風和我的作為。去年初,我專程將稿件帶到美國,讓西來大學出版社為我出書,滿和就請一對呂氏姊妹來做翻譯和排版的工件。七月下旬,我在開心手術三個月後到美國靜養,就希望滿和在八月底將稿件完成,以便及時在台灣印刷,如此,十月分的澳洲大會時就可以贈給各協會的會員。
可是,書還沒出版,卻有一大堆的爭議。
為了及時交稿,滿和看過七章稿件後和譯者見面,商討如何修正錯誤。初次會談,譯者就開始擺姿態,表明小問題不談,要談就談他註明有問題的地方。譯者談到版權的問題,說在美加地區的版權是屬於譯者的,但是他要奉獻給西來大學。滿和堅持,版權本來就是屬於西來大學的,是西來大學和天下文化公司簽約,拿到版權的。譯者又說,他以含糊的方式(ambiguous)來翻譯這本書,可以顯出這本書的客觀性,並說自己是作者,要求滿和向國會圖書館申請的登記內容加以更正。後來又表示,只要印出一份文稿來看即可,排版的版面不必印出來,因為他沒有時間看。滿和又堅持,一定要印出來看,否則到了印刷廠就來不及改了。
看完另外八章的稿件後,滿和再度約譯者見面,磋商翻譯的內容。譯者卻表示不必,他和他妹妹很快地看過去就可以了。後來,經過依空的協調,他才答應會談。
八月下旬,工作還沒做完,他就說要回舊金山,令人錯愕。
對於封面,他們也有意見,他們不歡喜原來的封面設計,一定要譯者的夫婿設計。設計出來後,依空等人認為沒有原來的好,而不予採用,沒想到負責排版的妹妹罷工,不願再重新更動版型,因此雖然徒眾極力反對,但體諒到設計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便挑了其中一種。之後,妹妹才願意繼續排版。
最後的幾章稿件,拖了一星期才陸續傳到西來寺。依空九月三日回台灣,必須將稿件帶回台灣,他們在九月二日才將最後的六章稿交給滿和,要他在一天內看完。九月三日,上午十一時四十分才將稿件交出。結果,封面上譯者的名字大大的,原著的名字小小的;譯者的簡介長長的,原著的簡介短短的,根本來不及改。
譯者又說︰「為了配合內頁的設計,彩色照片洗成黑白的比較好看。」真是想不通,又不是「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沒有彩色照片,只能用黑白的呈現。
沒想到,稿件帶回台灣後,滿華請高牧師等人看稿,他們一致反應翻譯手法生硬,要我暫緩發行。我隨順眾人的意見,就延緩了此書的發行。滿華甚至於想請一位教授重新翻譯,認為只是洋涇濱的英文實在令人不敢苟同。滿和在澳洲之行返台後將稿件帶回美國,請人重新潤筆,半年後,終於完稿。
今天,滿和向我報告,他終於了解為何排版的人要求把彩色照片洗成黑白的,原來他們擅自把四張彩色照片換掉了。我很納悶,這是「專業」的作風嗎?
現代的人,科技的進步並不能提升心靈的層次,實在是很可悲。使我想到過去的高僧大德,為了西行取經,捨身捨命,無非要讓佛法能夠流傳於後世。玄奘大師在取經途中,身陷流沙,但是他發願「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這種精神,實在令人敬佩。鳩摩羅什到中國的過程,歷經艱險,甚至在涼州被拘留十六、七年;姚興以羅什為聰明超凡之輩,強迫他接受十位美女為伴,但是他翻譯不輟,以他通達多種外國語言,所譯內容出類拔萃,文體簡潔曉暢,至後世仍頗受重視。
佛法西行,有多少人肯發心將經典譯成英文,讓西方人士也能同霑法益?所幸仍有一些有心人士默默地耕耘,甚至於西方寺的美籍人士在依日的帶領下,也做了一些翻譯的工作。看來,國際翻譯中心的成立,刻不容緩,經過有規模、有水準的翻譯,才能將佛法流傳於西方世界。
下午,於洛杉磯搭機返回台灣。
六月十四日 星期五
今天在飛機上,有兩位信徒問了一些問題,簡略的為他們解說——
◎「新聞」其實也屬於製造業。將教育性、啟發性、理想性、光明面提供給讀者,是每一位記者的職業道德。
◎受戒比發財更好,尤其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人生功名富貴均在五戒中。
◎禪堂重於安心,「坐」只是一種體驗,而不重在「開示」;規矩是在講究「合理」,特別是佛法教育非常注重生活教育。
◎理想是現實之用,現實是理想之果,一個人有理想才會有世界。
◎做事一定要有人,有人還要有理想,有理想才有方向去實踐。
◎念佛要具慈悲心,真心的流露,佛號才會受用。
晚八時三十分,抵桃園中正機場,弟國民、侄春富、孫李俊等人,也隨行回台。
一出機場,即開車南下,於深夜十二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徒眾多人早在法堂等候,對母親的往生都表示深深懷念。應信眾要求,本山將於後天(十六日)為母親舉行懷恩法會。侍者提醒我,明晚起一連兩天在彰化縣政府禮堂有兩場演講。是由彰化國際女青商會和彰化縣政府聯合主辦的佛學講座。忙,讓人覺得時間很充實。
六月十五日 星期六
今天到法堂的徒眾川流不息,有的來請示、有的來問安、有的來送報告、有的來轉達信息、有的來等候指示,依大家的需要,給予一些建議和看法——
◎出家人帶三分病,比較會發道心。但要從心理的健康做到身體的健康,信心、明理、毅力不可少。
◎做錯事,非一句「我錯了」或「對不起」就沒事了,知錯要設法補救、改過。
◎個人資質不同,程度不宜有標準,所以不要太有主見或太固執,凡事從善如流,人與人相處,口邊多善言,可以廣結很多善緣。
◎工作時,要有整體觀念,個人喜怒好惡不要太強烈,能做別人的好部屬,將來才可能做一個好主管。
◎管理好自己的身、口、意,不起煩惱,不與人鬥爭,是處事最好的妙方,其原則不外︰常住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
◎人在世間上,要將慈悲給社會、將道德給人間、將奉獻給人類。非只有名利才受用,因虛名無義,唯有功德、慈悲、信仰、道德才實際。
◎修行重在長養自己的慈悲心,人可以失去一切東西,但不可失去一顆慈悲心。
◎與人共事,要有一顆至誠的心,不計較人家如何待我,用心待人才重要。
◎戰勝別人非真正勝利,能戰勝自己的貪欲、瞋恨及自我控制,進而掌握自己,才是真勝利。
◎人的身心皆由煩惱鼓動而造罪,世怨能害我們色身,煩惱則害我們法身,故對不安住、鬧情緒者,不可不慎。
◎有佛法就有辦法,守法就不會犯法。有道之士值得尊敬,遠離了「道」,如同黑夜射箭沒有目標,不得不慎。
◎福德智慧是從讀經、作務、布施、修行中累積的,不是別人給我們的,故老實修行是不二法門。
◎佛門供養的方式有四事供養、十供養、三業供養及心香一瓣的供養(內心至誠的布施),以供養的美德與人分享,是一件很美的事。
◎人都希望得到寶貝,然世俗的寶貝都有好壞善惡的利弊,唯有信仰、明理、智慧的寶貝,才可看清世間真相。
◎做人處事乃至學佛,都以發心為首,立願為先。有發願才會有力量、有功德,才能不退轉;有發願就有目標、方向,因願力是我們的導師,能助我們成功。
◎一個人太過於保護自己、理由太多,就聽不進道理,故學習要帶著空納的深心、謙虛的態度,才能得到法的受益。
◎好的語言,不外讓人聽了歡喜、接受。「語言」可以改善人我關係,甚至化敵為友,故不烏鴉嘴、不兩舌、不綺語,可以增進彼此的友誼。
◎慚恥之服無上莊嚴,有慚愧心者,才會懂得分際,遠離一切過失,進而給人方便服務。
◎人有勝負的性格,勝就歡喜,負就難過。好勝心太強易引發他人憎怨,一時勝負得失,不要太計較,不要、不求、不爭自然無瞋,不要太在意自己的感受,要以大眾的需要為需要。
◎參禪學道重在不動心,禪不一定只有打坐,搬柴運水、起居作務皆是禪,將禪運用在生活中,可以認識一切真相。
◎世間上,萬事萬物皆是無常,因無常所以不會定型,人才有希望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