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0 感應道交(1991/04.23~04.30)

精華語錄

◎團結非要對方聽我的話,而是要讓對方在有路可行的原則下同一步伐。

◎現今的社會,有些事只看外表是不準的,還必須用智慧的眼光去過濾。

◎「愛」並非罪惡,我如不愛佛陀,如何拜得下去?我如不愛眾生,如何為他們犧牲奉獻?在學道的過程,要懂得過濾汙染性的感情、中性的感情和清淨的感情。

◎做人做事要一心一意一念,因一心的力量無比,能讓人無事不辦。

◎「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是安住身心、自我提升性靈的良方。

◎「化繁就簡」是節省時間、人力的最佳方法;要訓練自我成為能擔當的通才,做事自然會簡單化。

◎人在受苦受難中失志則易灰心,凡事只要有心不感到苦,就能成功。

◎人只要歡喜、心甘情願,做任何一件事都不覺得辛苦。

◎修道上,「苦」是逆增上緣,只要發願,願力可幫助我們突破難關。

◎擁有無憂無懼的人生,過著無貪無瞋的生活,實是一大福報。

◎佛學要自我用功體驗,真理之前無權威,要依法不依人。

◎道,沒有時間,無始無終;道,沒有空間,無內無外。所謂真理,應該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如何見道?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就是道。

四月廿三日 星期二

上午七時三十分,出家戒子們於佛光山成佛大道上,跪迎羯磨和尚菩妙阿闍黎、教授和尚妙蓮阿闍黎、尊證和尚韓國松廣寺退居方丈菩成阿闍黎等。

菩妙阿闍黎勉戒子們,菩提心能斷惡、生善、度眾,新戒們要求得上品戒,必須先發菩提心。

妙蓮阿闍黎盛讚這次戒會嚴謹,大家能破世俗欲樂而入佛門,實為大智慧者。

八時,於大雄寶殿舉行初壇請戒。

中午和菩妙長老、妙蓮長老用餐時,深感這一代僧青年福報很大。這次戒期中,佛光山禮聘了海內外高僧大德來此尊證、授經,就是平時想去參學也不見得禮座得到,而在此戒期中都能瞻仰到諸山大德之法相,多達七十多位。懂得歎為稀有,也是福報之一。

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書是一個字一個字寫成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讀。有些事可以虛偽冒充,以無為有;有些事像讀書寫字、飲食遊覽,非處處親歷不算數,一步不到就是一分欠缺。

四月廿四日 星期三

上午八時,在佛光山大雄寶殿與菩妙、妙蓮長老主持這次萬佛三壇羅漢期戒會的初壇正授。

在儀式中除傳授沙彌、沙彌尼十戒外,並頒賜五衣、七衣、缽具給戒子們,這群佛門未來龍象,至此正式取得沙彌、沙彌尼資格。

晚,七時與戒期中的沙彌、沙彌尼們「小參」。小參又可稱為方便開示,依現在的話就是座談會。

◎出家之道要──‭ ‬

一、忍耐︰出家人最要緊的修行就是忍耐。所謂忍耐要能忍窮、忍謗、忍苦、忍餓、忍飢,尤其要忍氣!能忍才能進步,能忍才能開智慧。

二、發心︰修道者唯有發心,發心的人才會能說、能吃、能做、能修,心一發無事不成。

◎佛門的吃,非有形看得到的,無形的法樂、禪悅也很可口,看可以飽,聽也可以飽。

◎「道」要跟大家一起,不能獨自一人。

◎人的心中能容納多少,就擁有多少。用佛心看世界,世界即佛國。

◎在叢林中參學,對象要擇大的、人多的、有未來性的。以法為重,以道為先。

◎如何與師父相應?(一)學習接受,(二)身心思想言行與之相應。

◎學生面對管理制度要逆來順受。

◎我的教育最失敗者,在於沒有強迫大家接受。

◎我的領導方法與人為善、予人為樂、喜人超越我、無為而治。

◎我一生的靈感,皆從生活中體驗出來的。

司馬師是魏國人,帶兵東征,俘虜了賢士李喜,並封他為官,司馬師問李喜︰「從前我的父親徵召你做官,你置之不理。如今我徵召你,你為什麼肯來?」

李喜︰「從前你的父親司馬懿以禮節徵召我,所以我可以依照禮節自由進退。如今你用刑法來束縛我,因為我畏懼刑法,所以不敢不來。」

寧可與明理的人打架,不要和無明的人講話。

四月廿五日 星期四

台中人天文化傳播公司營業經理陳仕晉來訪,想發行日前我在台中中興堂講演之錄影帶,告之與主辦的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會長李博永居士商談即可。

上午九時三十分北上。

晚,抵普門寺,七時與佛光協會工作人員座談。

◎今日社會,計畫就是成功。

◎對工作的心態大家儘管不同,但追求快樂與成就是一致的。

◎我一生沒有星期日,也沒有上下班,三更半夜也照常上班、聽電話、看文章、改稿……除了睡覺,只要是清醒,都捨不得浪費一分鐘,工作要為歡喜而做。

◎口頭讚美就是布施。

◎電腦也是要人腦去操作。沒有人會操作、沒有內容也一樣無用。負責電腦者最基本之工作,便是提供訊息、資料…… 

◎人是在關心中奉獻的,所以自己要做主人。在使用人才時,要先做義工的義工,才有義工。

◎大家相處,要把話說明,要以佛心、真心相待。

◎以打坐方式代替午睡,是最佳的小憩方法。

會見馬來西亞的黃炳城及澳洲回來的陳榮霖居士。

「化繁就簡」是節省時間、人力的最佳方法,奈何現在有些人做事,可以一次完成的工作,卻要分成幾個人來負責,這種不懂精簡的做事方式,實在欠缺工作經驗。要訓練自我成為擔當的通才,做事自然會簡單化。

四月廿六日 星期五

教授書法的潘慶忠老師,將在下個月上旬成立「書法教學研究協會」,今特書寫──「弘揚書法復興文化」予之慶賀。

為協助《佛光世紀》會訊審編,應洪啟嵩居士建議,將調派就讀叢林學院應屆畢業同學陳卉(逢甲大學財稅系)、鍾佩文(實踐家專)、林鈺瓊(法務行政系)及都監院書記滿義法師前來協助。

下午二時三十分,拜訪海峽交流基金會祕書長陳長文先生。

從陳先生口中得知,「海峽交流基金會」是應現實環境需要而產生的,它是──‭ ‬

一、中國的︰中國是屬於中國人的。四十年的分隔,海峽兩岸的中國人,不免存有疏離、隔閡、懷疑之心。

二、善意的︰要化解這個心結,兩岸間需要構築一座溝通的橋。透過這座橋,關懷、善意、互信,才能逐漸建立,民族的感情才能凝聚,中國人的心靈才能交流。

三、服務的︰海峽兩岸已經在為這座橋鋪石奠基,在台灣設立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正是具體實現造橋工作。

陳長文先生的這項工作,將是任重道遠。在陳先生辦公室巧遇中央大學哲學教授馮滬祥先生,談及將籌劃舉辦「兩岸佛教學術會議」,希望此機緣能早日成熟。

下午四時三十分,接受公共電視記者李芝小姐訪問,錄製《榕樹、杜鵑、台北城》節目。問及──‭ ‬

◎佛教對死亡的看法?生死是很自然的事,有生必有死,死了可以再生,故死並不可怕,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管流到哪裡去,仍會流回來;如換一件衣服(身體);如換一間屋子;如木柴一根根的燒完了,但延續生命的火種仍然存在。所以死亡並不代表滅亡。

◎佛教提倡火葬之意義?人生前為占一席空間,都非常辛苦的在爭取,死了還要貪占土地。更何況火葬合乎衛生、乾淨、不占空間等條件,死亡可超脫,不拖泥帶水,生者方便整理安葬,很值得提倡。

晚,六時,至永和張慈蓮居士所創辦的幼稚園內,舉辦中華佛光協會成立說明會。

人生最快樂的事,莫過於他鄉遇故知,三十年前在宜蘭兒童班的學生,從我到高雄開創佛光山就沒有見過面,想不到今晚在永和卻碰到好幾個,如楊明盛、韓慶雲、李宗德、韓淑貞、黃淑珍、李明哲等,緣實在很奇妙。

永和的智光商工是我和南亭法師共同創辦的,而南亭法師也已往生多年,卻一直沒有機緣跟大家見面,今晚卻在慈蓮創辦的幼稚園內跟大家結緣,實在很有趣。

參加佛光協會可以「以會會友」,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讓每一個人心中有佛,能淨化、放大自我內心的世界……

居身之要──‭ ‬

正以處心,廉以律己,恭以事上,

信以接物,寬以待下,敬以承事。


四月廿七日 星期六

清晨六時,由普門寺出發,前往宜蘭雷音寺。

九時三十分和宜蘭地區信眾舉行師徒會。記得我是一九五三年到宜蘭來,四十年前雷音寺的位置、大小還不及現在範圍的八分之一……當時在兒童班、青年會走動的小朋友,現在都已是為人父母或升級為祖父母輩了,但對雷音寺的護持三十年如一日。老一輩的信徒有的已往生,但他們的行誼在觸及雷音寺的一磚一瓦時,仍會叫人憶起。有一次在打佛七時,有一位信徒怕我沒胃口,就在碗底藏了一塊豆腐乳,讓我比較好下飯。我吃東西有一個習慣,除了有殼、有子的外,只要在碗裡,一定會全部吃完,為了讓信徒安心,只好將整塊豆腐乳吃下去,鹹在口裡,感念在心裡……

舊時天氣舊時衣,

惟有心情不似舊時情。


十一時,主持「宜蘭念佛會八十年度(一九九一)信徒大會」,這次大會主要是要確立主權事宜。新任土地管理代表人由佛光山住持心平兼任。

下午二時,於宜蘭志清堂主持佛光協會蘭陽各分會聯合成立大會。國大代表葉英傑、立委林聰明、省議員盧逸峰、縣主委施煥沖、礁溪鄉長陳德治、縣議員賴瀚庭等多人都前來參加。

希望每一分會都能確實將一年工作計畫擬定後,確實付諸行動,讓參與的會員,能具體感受到入會的好處──‭ 充實自我,發揮所長。

深夜十一時回到佛光山。

佛光出版社於今起到五月二十八日,在台北京華藝術中心,展出佛教書籍百餘種……

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

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

老年讀書,如台上玩月;

皆以閱歷之淺深,為所得之淺深耳。


四月廿八日 星期日

台中光明慈悲喜捨救濟會會長李博永與《新生報》中部督導處主任張天來先生及該會副會長、各組組長、會員一行百多人來訪。特於法輪堂跟大家見面。

這次在台中的佛學講座,獲得大家護持,意義很大︰

‭ ‬一、顯密佛教的融和,非僅是會議桌上或餐桌上見面而已,密藏院的一場皈依,是幾十年來大家所祈盼的和諧景象,主辦者田璧雙喇嘛實是功德無量。

二、這次講座是由《新生報》主辦,屬文化界,主辦意義不同。

三、台中市長林柏榕、《新生報》社長邱勝安先生都不曾離席過。

四、市民聽講秩序好,水準高。

五、很多人恐怕「四一七」的遊行鬧事不敢出門,而中興堂卻擠滿了聞法信眾。

佛光協會是一個注重教育、文化、修行、服務信眾的團體,希望大家一起來加入──‭ ‬

一、過去佛教是寺廟的,而寺廟應走入社會,讓佛法深入每一階層。

二、過去佛教是出家的,而出家僅是少數,佛教應屬於每一位信徒。

三、將擬「佛光協會布教師」之資格考試,希望不久,在台中佛光協會分會即可成立。

李博永會長並捐贈台幣二十二萬元,作為西來大學教育基金。

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今在佛光山慶祝他的七十大壽。並見相結緣供養法師,他供養我一萬元,廚房裡的人,我每人給他們一千元,共給了二萬六千元,我的一萬元外,自己又張羅了一萬六千元補上去。所謂「皆大歡喜」,我都是如此創造的。

下午一時三十分,在大雄寶殿主持「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有上千人參加。大樹鄉派出所主管、巡官、警員,參加本山義診的醫師、護士,及受惠的甲仙鄉小林村百多名村民,也都前來皈依。

晚,七時,與出家戒子們「小參」。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實為座談的會議紀錄。

「學問」,學了要會問。

「參學」,參了也要學。

◎想要做好主管,要先學會做好部下。

◎戒期圓滿後,想回戒常住學習,要先知道自己要學什麼?辦事程序?講說方法?法務行政?

◎《阿含經》、各宗派專書、禪門語錄……都是基本佛學書籍。

◎「寧可在大廟睡覺,不要在小廟辦道」,在團體中能將大眾臉色看慣,才有佛法,才懂得轉身。

◎「不怕妄想起,只怕覺照遲」,對妄想不要太介意就沒事,有力量除煩惱最好,否則隨他去!

◎在修持中,脾氣大者改好了,不尊敬人者變謙恭了,動作慢者變快速了。

◎現在打板是用「鬧鐘」起床,古代叢林是用「心鐘」起床,要有警覺心才好睡眠。

……

佛言︰「佛子離吾數千里,憶念吾戒,必得道果;在吾左右,不順吾戒,終不得道。……身雖行道,心道不行,心道若行,何用行道?」(《四十二章經》)

四月廿九日 星期一

依空前幾天到香港佛香精舍舉行三天講座,頗受當地青年朋友歡迎,報章雜誌也很誇讚……這類回響,總叫人百聽不厭。依空並將信眾給予的供養,悉數交給佛香精舍建寺之用,云︰「名關利關恭敬關,統統與我無關!」

有著無憂無懼的人生,過著無貪無瞋的生活,實是一大福報。

中華電視公司從今天起,每天在節目收播前,將重播一次《星雲法語》。十幾年來,佛光山電視弘法委員會從每集要付十二萬元的製作費起,到最近這一個月來改由華視內製,每五分鐘給我六百元,這段艱苦奮鬥的歷程,只有主其事的徒眾感受最深。上個月(三月一日)才正式開播的《星雲法語》,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就有重播之舉,可以想像觀眾的回響熱烈。畢竟「佛」如光,「法」如水,在需要溫暖和滋潤的心田裡,佛法永遠如舟航,予人安全感。當然還要感謝陳履安部長的支持。

晚,七時,和出家戒子們「小參」──‭ ‬

◎佛門的「業」是「自作自受」之義。

◎用音樂度眾是很傳統的,經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以音聲作佛事易感動人。

◎人在受苦受難中失志易灰心,凡事只要心不感到很苦,就能成功。

◎佛光山設立別分院,最初只是為了要南北來往吃飯方便。

◎人只要歡喜、心甘情願,做任何一件事就不會辛苦。

◎修道上,「苦」是逆增上緣,只要發願,願力可助長我們突破難關。

◎只要自己健全,不要怕別人看不起。

◎佛學要自我用功體驗,真理之前無權威,故要依法不依人。

◎只要有佛法,就是我們的善知識。

◎唐時,青年學者,不是到江西馬祖大師處參學,就是到湖南石頭禪師處參學。從江西到湖南,從湖南到江西,此即走「江湖」一語之來源。過去江湖一語,乃指參學忙碌之意。後來江湖一語演變為老練世故,或賣膏藥雜耍不實之意。

◎舌頭人人有,但真正懂得舌頭妙用者不多。舌頭會說話,一言興邦,一言喪邦。這就是看會不會用舌頭。有人以舌頭做功德,有人以舌頭造業;有人舌粲蓮花,有人嚼舌根子……

◎世間上什麼力量最大?忍辱力量最大,佛云︰「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毀謗、惡罵、譏諷如飲甘露者,不名為有力大人。」世間上的拳頭刀槍使人畏懼,不能服人,唯有忍辱才能感化頑強。諸葛亮七擒孟獲、廉頗向藺相如負荊請罪,此皆忍之力也。

四月三十日 星期二

除了行程外,不定時的會客也常在生活中插播。回到寮房,看書、看報、看雜誌、改稿、看稿、聽電話、回信……總讓我忙得沒時間休息,甚至捨不得睡覺。

《聯合報》今讚譽普門雜誌社社址遷到基隆頗引起震撼,刊物內容走向人間化、生活化,非佛教徒也可以找到自己愛讀的文章……

在《普門》工作的伙伴,薪資不高,大家都抱持普度眾生的心而來……祈願有緣人能共同來發心。

下午二時三十分,應台中省訓團之邀前去講演,心定、慧軍等人陪行。

◎道是什麼?

道,沒有時間,無始無終。

道,沒有空間,無內無外。


所謂真理,應該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

如何見道?明白自己的常住真心,就是道。

◎僧有三種──‭ ‬

一、下等僧利用師家影響。

二、中等僧欣賞師家慈悲。

三、上等僧在師家楗槌下日益強壯。


◎更新只是一個起點,回饋卻是永無止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