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22 不捨眾生(1990/07.16~07.31)
精華語錄
◎佛教復興之道在於人才,而人才的訓練在於教育。
◎不得體的言語或過多的音聲,常是是非煩惱的因由,故佛門常讓我們要「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
◎「一言折盡平生福」,謹言實在是修身要件。
◎在團體中要突出,要出類拔萃,除本身具有條件外,形象的樹立要靠時間來孕育,故凡事要耐煩不著急。
◎不說問號的話,不說否定的話,不說傷人的話,不說驚歎號的話。
◎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要怕沒有人重視、沒有機會發揮,要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
◎學佛是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故相處之道要和氣、尊重、明理、包容。
◎一個人除非你不做事,要做事就離不開錢,金錢是學道資糧,如何應用在佛化事業上,才是值得關心的事。
◎一個佛教徒應具有四不壞信︰一、對三寶信仰不變;二、對三法印、四聖諦不懷疑;三、對根本大戒不冒犯;四、對一切眾生慈悲不捨。
◎隨緣並不是沒有原則、沒有規矩。
◎常常禮懺可以增加法喜,清洗身、口、意三業。
◎如何懺悔?立功、宣誓、發露、禮敬、發願、回向。
◎要贏得別人的信任,並非學問和道德的因素,而是從苦行、忍耐中才能受肯定。
七月十六日 星期一
上個月在美國,得知南京棲霞山的棲霞佛學院因經費問題將停辦,我有心支持並復興,今特提出議案,希望「佛光山宗務委員會」能在會議中順利通過。
目前台灣佛教真可用「朝氣蓬勃」來形容,到處都有人弘法講經,對布教師的素質、涵養、德行,逐漸成為度眾的要件。中國佛教史上,出家人都要經過甄試的,如︰唐時玄奘大師要求剃度,因年齡太小而未予錄取;宋、明、清各朝的出家人,也都要背誦幾部經論方算合格。現在活躍於各處弘法的布教師,若沒有經過佛教學院的教育,就如密醫,不為人所信賴一樣。故佛教復興之道在於人才,而人才之訓練在於教育。不忍棲霞山佛學院停辦,除了心懷對母校的感恩之情,更思及大陸佛教復興需要人才,我很有心給予支援,但因緣能具備嗎?
晚,大慈庵舉行「布薩」,住持依諦法師請我出席指導,最近我在國外的時間較長,大部分時間都被信徒分割去了,如果有空檔跟徒弟在一起,我總是非常珍惜。我現在最遺憾的是沒有師父,榮辱無人共享的孤獨感,有時會讓我有「人生所為何求」之嘆。
「大慈庵」和「大覺寺」是佛光山人眾最多的地方,故佛光山的事業中心在大慈庵和大覺寺。俗云「不是一家人不入一家門」,精神相依,思想一致,是大家共處的原則。清淨、平等、和樂的身心是大家追求的生活方式。為維持大慈庵和大覺寺寧靜的氣氛,決議下班時間不接電話,公事電話以三分鐘為限。並設立巡察制度,隨時糾舉人眾行為、言行的錯失。上下有序就是倫理,佛門是非常注重倫理的團體,如何讓「佛光山的形象更好」是大家目前最重要的課題。一個團體的成就,自有使其成就的紀律。
對常住要愛護,不要任意批評。
對道業要精進,不要懶惰懈怠。
對學業要努力,不要放逸因循。
對事業要開創,不要茍且偷安。
語言是溝通感情、傳達思想的工具,但不得體的言語或過多的音聲,常是是非煩惱的因由,故佛門常讓我們要「少說一句話,多念一聲佛」。還有維摩居士的「一默一聲雷」都是很發人深省的棒喝。
蘇格拉底非常善於演說,以教人如何講話為職。有一位青年前來請他教導演說,並說明演說如何重要云云。蘇格拉底等他說了半天以後,向他索取兩倍的學費,青年問為什麼?
蘇格拉底說︰「因我除了要教你講話以外,還要教你如何不講話!」
俗云「一言折盡平生福」,謹言實在是修身要件。
七月十七日 星期二
普門中學最近向縣政府投書,抗議到佛光山來的車輛,停車時都侵犯到他們的操場。為解決佛光山的停車問題,縣政府土木科及警察局人員今來山會勘地形。縣長建議廢止放生池,然後在原地建一座四層樓的立體停車場。此工程規劃需費一番精神,心平和尚等又要一番辛苦了。
吉廣輿老師下午為我的著作常為人盜印,特來請示。目前佛光出版社的書籍,在坊間經常被盜印。我對社會不尊重智慧財的觀念,實在不敢茍同,尤其是《星雲禪話》一字不漏的翻版,如此姑息的作風,有關當局真沒有方法可以遏阻嗎?
畢卡索對冒充他作品的假畫毫不在乎,從不追究,最多只把偽造的簽名塗掉。有人問他為何不檢舉?
畢卡索說︰「我為什麼要小題大作呢?作假畫的人不是窮畫家就是老朋友,我是西班牙人不能和老朋友為難,而且那些鑑定真跡的專家也要吃飯,那些畢卡索假畫使許多人有飯吃,而我也沒有吃虧。」
是否出版業的人都要有如畢卡索的心胸?
晚,與參加「財務講習會」的徒眾座談。
開源節流是管理財富的原則。在佛光山理財的人,除了有因果觀念外,更可貴的是不貪不私,點滴都為常住。佛光山目前最急於要樹立的就是財務的健全與人事的公平。別分院要建立預算制度,教團中不可有私有財產。佛光山從開山來,在經濟方面每天都是在「日日難過日日過」的情況下度過,到現在才稍穩定。心平和尚常和我說,希望第二代的徒眾,能在有計畫、有制度的財務體系下,量入為出。
在財務上,目前必須籌措的是「西來大學」的遠程計畫──建校經費。大家又要有多年的辛苦。
在佛門有些人,總認為貧窮才是有道行,談「錢」就認為很粗俗。除非一個人不做事,要做事就離不開錢,金錢是學道資糧,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如何將信眾布施的善財、淨財、聖財,好好用在佛化事業上,才是值得關心的事。
心定在西來寺繼慈莊法師擔任住持,最近從西來寺每隔一段時日就傳真一份心得給我,前後已有萬字左右,可見其用心。有些別分院的住持,一年也難得給我隻字片語,我也樂得清閒,所謂叢林無事即興隆。
七月十八日 星期三
常有信徒會問我︰「大師!您為何有那麼好的佛緣善根?」
我有一位很了不起的外婆,他在我心目中是個偉大的人物,他每次到寺廟裡拜佛,總不忘將上供後的供品拿回來給我吃,有時是幾塊餅乾、幾顆糖果,或是一個橘子、一根香蕉。我今日有如此好的佛緣善根,實歸於從小就吃這些供品而與佛結緣,這都是外婆那份虔誠的供養心深深的影響著我。
因我從中受益,所以我非常鼓勵佛光山派下的各別分院,在法會或有聚會時,要將結緣品分給大家共享,我們吃的是禮佛、敬佛的心意,而非物質。
這兩天我一直打電話到彰化,想跟剛從美國回來的鄭金德博士聯絡,但一直打不通,今天好不容易打通了,接電話的是一位女士──
我說︰「請問鄭金德博士在嗎?我想跟他講話。」
對方回說︰「他人不在彰化。」
心想︰我要跟他「講話」,怎麼變成「彰化」?或許我不標準的國語,對方聽不懂。所以我就用不靈光的台語再問道︰
「請問鄭博士在嗎?我要加伊(和他)講話。」
對方又說︰「我這裡是員林,不是嘉義。」
怎麼台語的「跟他」變成「嘉義」?
搞了半天,還是沒有聯絡到鄭博士。
下午,北海道場的人為北海道場將改為男眾學部的事,對我說︰「師父!如果方便,能否為我們男眾學部開開智慧?」
我停頓了一下,不禁問道︰「怎麼開法?」
他們︰「就是集合職事,來開一次會呀!」
這一次是我把「開一次會」,聽成「開智慧」。
〈好人歌〉──
惡人罵好人,好人不答對;
惡人打好人,好人只躲避;
不論大小人,好人不得罪;
不論大小事,好人合天理;
富人做好人,陰功及後世;
貴人做好人,鄉黨不咒詈;
貧人做好人,說甚千頃地;
賤人做好人,不數王侯貴;
少年做好人,德望等前輩;
老年做好人,遮盡一生罪;
弱漢做好人,強人自羞愧;
惡人做好人,聲名重千倍。
七月十九日 星期四
今起將到各別分院去巡視。滿德和滿義,一個負責信眾部知客,一個負責《佛光通訊》的採訪,對工作盡忠職守又任勞任怨,平常少有機會親近我,故特找他們與我同行。
首站到壽山寺,途中景物與一九五三年我第一次到高雄時不可同日而語。壽山寺是在一九六三年興建的,猶記昔時七賢三路的盛況︰佛誕節遊行時,信徒的鞭炮長得可以在馬路上繞兩、三圈,點起火來,煙霧濃得看不清對方的行人……想著想著車子已到壽山寺,我前後上下繞了一圈,都看不到一個人。十分鐘後,只好上車離去,車子發動時,才看到一個徒眾從裡面跑出來,還來不及跟我打招呼,我的車子已經開走了,這種事先不通知的「臨檢」,可以試行。
十時五十分到達普賢寺,先到樓下的佛光書局繞了一圈,並請杜惠珍經理有空時,為西來寺的寶藏館添購些較精緻、稀有的佛像或寶物。
與普賢寺的住眾談到,此行從西來寺回來最大的感受是︰要取消辦公室。佛門的事情太多了,有佛堂、齋堂、客堂、廚房等,要注意到的層面不是躲在辦公室就可以解決的。辦公室是策劃、作業用的。
一個人要偉大,不是自己口說的,而是要大眾肯定。在團體中要突出,要出類拔萃,除本身具有條件外,形象的樹立要靠時間來孕育,故凡事要耐煩不著急。
師兄弟相處,彼此要包容,不要嫌。要合作、協調、互相提攜,所謂「集體創作」、「集思廣益」,都是集合大家的力量完成的,能同甘共苦的團體才能發揮力量。
下午三時三十分抵慧慈寺。徒眾提到山上人事輪調制度。一個人的成長要時間來培養,流動的水才會清,人常調動,人事才會健全。禁得起搬動的樹才易茁壯,大家藉調動機緣而能多方面學習,也是一種充實方式,凡是佛光山弟子都應非常支持這種雲水式的輪調制度。
慧慈寺的文教氣息很濃厚,信徒也很發心熱忱,好好珍惜這份地緣,在度眾之餘,仍要安排時間自修充實。負責慧慈幼稚園的邱香老師是在佛光山的育幼院長大,因身體不適,向我要求辭園長職務,我允其請假好好到醫院去檢查身體,休養一陣後再工作。他又說,對幼教工作已患了職業病,想要回佛光山工作。
想我出家五十年了,每天孜孜不倦於弘法工作,常苦於時間不夠分配,不夠用而遺憾。對我而言,從不知道什麼叫做「職業病」。
回程時,特地拜訪了陳順章居士,陳居士將是「中華佛光協會」善化分會的會長,和陳居士談及「中華佛光協會成立章程」,在座還有龍連心老師、高泉聖先生、陳榮霖夫人等多人。
六時抵福國寺。
依詮法師請示,想利用暑假期間,開辦「暑期知能訓練班」,時間是每天下午四時三十分至七時。主要是配合一般職業婦女在下班尚未回到家的這一段時間對孩子的安排。依詮能如此關心到一般家庭的需要,不愧是學幼教的。
在福國寺慈航幼稚園任教的幾位老師,看到我總含蓄靦腆地站在一旁歡迎我,可是表情、動作讓人體會不出那份「熱」,忍不住告訴他們︰
「今天這個時代,凡事都要主動,如果客氣,就無法占有一席之地。有音聲、有色彩、有動作是目前社會的趨向,看到人要有亮麗的笑容、歡迎的音聲、誇張的動作,思想要與社會結合在一起,否則就易被淘汰或落伍。」
七時回到佛光山,得知余陳月瑛縣長和縣府社會科卓科長等多人來訪。縣長為鼓勵民眾火葬,要我能站在宗教的立場給予協助,勸導大家用火葬來代替土埋。順便向縣長報告佛光山新萬壽堂內就有往生堂、開弔堂等設備,如果縣府需要,佛光山可以隨時提供這一方面的協助。
送走縣長,八時與大慈庵住眾「師徒會」。
大家討論的問題很踴躍,其中有一個問題是︰「如何做好一個弟子?」
很多人都起來發表意見,如何做好一個弟子?
「全部接受。」
「體諒師心。」
「常懷感恩心。」
「同甘共苦。」
「腳踏實地。」
「實心不妄語。」
「不忘初心。」
「明理正見。」
「有常住觀念。」
「飲水思源。」
「身心奉獻。」
「時時以眾生為念。」
「任勞任怨。」
「依教奉行。」
「不退道心。」
「忠於師父,肯定自己。」
「學習耐煩,凡事不著急。」
「要有包容心。」
「勇於改過。」
「尊重別人。」
「容納異己。」
「不要恩將仇報。」……
為人弟子,寧可無用,不可破壞常住師門。
七月二十日 星期五
心平、慧軍、慧化、慈惠、慈容、慈嘉等,今將與我同行北上,沿途順道巡視各別分院。
十一時三十分抵圓福寺,一入山門就看到放生池中的水太少,魚兒都側著身在游,我親自跑到池邊去放水。住持依嚴法師也從茶水間拉出一條水管來加水。很多事情的疏忽常常是因為無心而引起的,學習對周遭環境的敏銳覺知,是大家必須培養的。
中午用餐時,很想等徒眾到齊才一起動筷子,可是左等右等,不是這個沒來,就是那個又跑掉了,我只好先行用餐,好不容易看大家到齊了,我忍不住說道︰
「一般人請客,能幹的主婦,是跟客人一起上桌用餐;中等的主婦,則先向客人致歉,說還有一道菜或一道湯未上,請客人先用;下等的主婦,客人都上桌了,他還在廚房忙得不見人影。我都快要吃飽了,你們才姍姍到齊,不知是哪一種主人?」
飯後,和圓福寺住眾會談。並勉大家和諧之道不外︰不說問號的話,不說否定的話,不說傷人的話,不說驚歎號的話。
隨後參觀了圓福學園的校舍、寢室、圖書館、教室、禪堂等設施。覺得現在的學子愈來愈有福報,有如此完善齊全的教學設施。
下午二時四十分抵員林講堂。
有些別分院人少,早餐可隨緣的自由解決,爭取信徒還未到講堂的時間,好好用功,不僅是佛學上的充實,對儀表、風度、安詳、慈悲、和藹的氣質提升也要加強。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不要怕沒有人重視、沒有機會發揮,要擔心的是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擔──常住給我們的責任。
所謂能幹,其形象是隨和、謙虛、體貼、遷就、忍耐、不易怒、沒有氣勢、能讓每一個人都皆大歡喜者。學佛是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別人,故相處之道要和氣、尊重、明理、包容。
各別分院的住持,替我照顧徒眾,有如母雞護小雞般,其辛苦與責任,真是功不唐捐。能擁護、支持、配合住持者,也才是不讓我煩惱的徒弟。
四時三十分離開員林講堂,走到樓下,一樓是超級市場,人聲、吵雜聲、唱機聲如浪般襲來,三樓的員林講堂真是紅塵中的一塊清淨地。
到達福山寺,辦公室內空無一人,只有一位小姐看家,原來住持永道法師帶徒眾踏青去了。「踏青」是小學、幼稚園的郊遊活動,出家人有的,都以閉關為修持法門,還踏什麼青?心中的世界太小,才會老想往外跑。
勉福山學園學生要好好利用暑假,平時上課不求甚解,趁暑假期間好好反芻,其效果比一年所學進步還要快。學生問道︰「要如何過一天?」我想莫過於收心、修心、用心、明心。
晚,七時四十分,抵苗栗講堂。
苗栗地區客家民風非常淳樸,講堂定期的共修會、基礎佛學班,信眾都非常支持,勉永哲、永鈺等人好好在這所佛光山唯一的客家道場發心。
十時三十分到達新竹無量壽圖書館。
一碗麵、幾樣可口的小菜,吃得很開心。
晚,安單於無量壽圖書館。
七月廿一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三十分,前往壹同寺玄深法師的告別式場拈香。玄深法師係傳曹洞宗,一九二二年薙髮於壹同寺,曾東渡日本求學,一九五七年還創辦女眾佛學院,聘請印順法師為院長,對佛教文化、教育等事業很發心,在教界是很有名望的長老比丘尼。
(玄深法師示寂後,於六七之日,佛光山住持心平法師曾率五十餘名法師,與其結緣一堂三時繫念佛事。)
拈香後隨即離開,留下慈惠、慈容參加追悼傳供大典。
八時三十分回到圖書館,與住眾「師徒會」。圖書館的徒眾,大部分都是剛從學院畢業的實習生,學習態度較認真,與信徒應對則待加強。
十時離開新竹,至桃園巡視將於下個月中旬落成的桃園講堂,內部工程正在趕工中,負責的依德法師也陪著工作人員忙前忙後。為共同的理想和目標,佛光山上下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的角落忙著。
中午,於基隆極樂寺用餐。
極樂寺由住持依恆負責重建工程,正進行到最後階段,大殿、各寮房、會議客堂隔間粗坯都已完工。此行主要還是看「佛光山叢林學院──基隆學部」的校舍,北海道場的台北女子學部,於今秋開學時,搬到基隆來(北海道場將改為男眾學部),為學生爭取較大的生活空間,有部分設施我略作調整。
到《普門雜誌》辦公室與負責編輯的徒眾提到,雜誌封面和插圖要讓人一目了然,不可抽象。要設計有內容、有深度的座談會專欄。每一期出刊,編輯部就要不斷的會議檢討。花邊的設計要美觀大方,太花俏,有時會讓人有格格不入之感,好的雜誌是用智慧去美化,不是用金錢去堆積,因為大眾要的是雜誌的內容,而非形式上的美觀。
下一站要到宜蘭雷音寺,從基隆出發時,打了個電話到雷音寺。
我問道︰「喂!哪一位?」
對方回道︰「我是師父,你是哪一位?」
一聽,知道是一名徒孫接聽的,只得答道︰「我是師公!」
在對方發愣時,我就把電話掛斷了。
下午四時,抵宜蘭雷音寺。
宜蘭是我在台灣弘法的第一個道場,時間久,也較有感情,那時的雷音寺住持妙專法師已五十多歲,還不曾到過台北,無事盡量少外出,這種以寺為定點不輕易離開崗位的觀念,不是現代青年人所能體會的。
一九五二年我到雷音寺時,我的房間除了一張竹床外,什麼東西都沒有,晚上睡覺時,一躺下來就不敢翻身,深怕竹床的響聲吵到別人。三個月後,才有一張椅子,要寫字則要等大家都睡覺了,才把佛前的燈拉到房門口(電線長度有限拉不進房內),趴在唯一的裁縫機上寫字(我的《釋迦牟尼佛傳》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寫成的)。上廁所時,必定要等村裡的人,將煮飯的爐子移開,我才能開門進去。我就這樣住下來,不知道現在的青年會如何?
那時雷音寺住持妙專法師,每天除定時的早、晚課外,二十四小時的知客、清潔工作,少有休息。其精神及為常住的用心,實是典型的比丘尼形象。
我在雷音寺的那段時間,每天除雷音寺的定期活動外,還要到頭城、羅東、高雄壽山寺等佛教講堂講經、開示,還要編《人生雜誌》,並辦「文理補習班」,幾十年的念佛會共修從不間斷。如此的工作量,並沒有使我有壓力感,反而讓我從中享受到不少法喜,體驗到難有的宗教情操。時代不同了,不知這一代青年想的是什麼?要的是什麼?
住持慧龍法師和住眾,很用心準備一大堆甜品、糖果、蜜餞,卻都沒有一樣我能吃的,不過,我也沒有吃零食習慣,雖然大家對我這麼好,但實在太不了解我了。
晚,六時,往仁愛之家,依融、紹覺正為仁愛大樓的興建工程在忙碌著。隨後轉往圓明寺,住持依樹法師沒有事先報備,就「偷偷」地蓋了三間關房,請我參觀,非常雅緻隱密,如果佛光山弟子在工作之餘,想好好靜修半個月或三個月,這真是非常理想的場所。
晚餐在圓明寺殿外的走廊下用餐,慧龍、永觀、依融、紹覺都趕來參加。涼風徐徐,比冷氣更宜人。飯後到放生池去餵魚,夜間的山巒靜謐得使人不敢大聲說話,好想靜靜坐下來打坐。
九時北返,回到普門寺已十一時二十分,全寺住眾都在等著。
剛從西來寺回台的慧戒、慧風向我銷假。
七月廿二日 星期日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對來參加光明燈會的普門寺信徒開示「佛法之外」。
普門寺在台北已有十二年的歷史,來往的信徒也跟了十二年,就一般社會教育年限而言,高中三年,大學四年,碩士二年,進而博士,可以說出入普門寺的信徒都擁有博士的頭銜。故這一次「佛學會考」凡是佛光山的信徒都應該參加,其意義有︰
一、把會考當成是一種共修課程,除了行門外,解門也同樣注重,讓每個人都樹立書香之家的讀書風氣。
二、讓社會上的人士知道,正信的佛教徒,非僅是拜拜而已,也懂得深入經藏。
三、改善社會風氣,淨化信仰層次,增進道德修養,以考會友,助長這次會考的因緣。
四、名片或百年後的訃文,可以增寫「參加過第一屆全國佛學會考」,讓子孫以你為榮。
五、將來可在「佛光人會」中當布教師。
晚,六時,中華民國佛教青年會祕書長淨耀法師與中央警官學校陳老師來訪。淨耀法師邀請我與青年會的會員開示,我建議如果改成座談會,相信更能和大家交流。如果行程不衝突的話,我很樂意結這份緣。
陳老師在談話時問道︰「穿軍服可以參加宗教活動嗎?」
軍服是制服,穿制服是一種禮貌,昔時皇帝、宰相在佛前或對國師也一樣禮拜。佛教是全社會各階層信仰的,非只是一般百姓,穿軍服可以參加宗教活動。
青年會目前正在籌組「淨化社會文教基金會」,以輔導青少年學業為主,深獲家長好評。本山各別分院,也辦有這類性質的輔導工作,只不過是以孩子下課後和家長回家前這個時段為主。
在三十年前的宜蘭,監獄典獄長是不准佛教進入監獄的,獄中的教化只准基督教和儒家的人去說教,因其內容沒有因果的警惕作用,感化成果不及佛教有力量。積極爭取由政府認定的教誨師資格,才是從事輔導青少年感化工作的第一步,因宗教若沒有政府配合,力量不易發揮。
不少偉大的人物,都有過監獄的經驗,監獄能關閉一個人,但不能關閉一個人的智慧與成就,如司馬遷、聖雄甘地、非洲黑人領袖曼德拉。監獄是偉大人物和卑賤小人共住的地方。
四年前就讀於台大哲學系的泰籍耀康法師,是佛光山的法子,今年剛畢業,日前特地拿他的畢業證書和成績單給我看。晚,九時,約他談話,聽他畢業後的計畫。
猶記得耀康法師剛到台灣時,一句國語也不會說,可是今晚跟他談了半個小時,語音流利、措辭得體,忍不住誇了一句︰「你的國語講得很好!」耀康法師希望畢業後能回佛光山服務,我代表常住歡迎他回佛光山來。
七月廿三日 星期一
晨,會見張培耕外,尚有丁中江、丁乃竺父女、桑繼康及信徒等多人。
今晚起,將一連五天以開大座方式,在國父紀念館舉行佛經講座,講題為︰「《金剛經》的理論與實踐」。這五天中我將《金剛經》的重點分為五個綱目來闡述,順序是︰
一、《金剛經》的般若生活。
二、《金剛經》的四句偈。
三、《金剛經》的價值觀。
四、《金剛經》的發心與修持。
五、《金剛經》的「佛說、即非、是名」和《金剛經》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講座是晚間七時三十分開始,七時正準時到會場,有些信徒都跑到後台來見我,前後又會了五批客人。
「《金剛經》的理論與實踐」今天要講的綱目是──《金剛經》的般若生活。
「開大座」是佛門最傳統的講經方式,除有請法外,還有禮讚鐘聲偈、開經偈的儀式,主要是藉嘹亮的梵唄音聲,來澄淨我們心浮氣躁的塵慮,靜心聆聽。
站在台前,只見觀眾席上,密密麻麻的一個挨著一個,像一堵人牆,不禁歎道︰
「感謝最偉大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也感謝第一波羅蜜的《金剛經》,感謝國父紀念館的王館長和各位工作同仁,感謝在全中華民國司儀第一的胡秀卿居士,感謝在佛教界梵唄、歌詠音聲嘹亮第一的佛光山住持心平法師,感謝在台灣有第一翻譯之稱的慈惠法師,感謝主辦佛教活動第一的慈容法師,最感謝的是今天第一會聽經的信徒、第一般若的各位聽眾。」
講座內容我依般若的種類、層次、義趣、功用等四方面來解析般若的生活。
場外進場的觀眾始終不斷,國父紀念館館長將所有廳堂都打開來容納聽眾,只要能進來,有的是看閉路電視,有的是席地而坐,兩個小時幾乎都沒有人走動,虔誠、用心、擁護的聞法態度,瀰漫在國父紀念館的每個角落。
末後,我代大家祈禱著──
「偉大的佛陀!今天在您的慈悲引導之下,大家到您的座前,參與般若的法海,祈求您加持今天的聞法大眾,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東西、耳朵所聽到的都是美好的音聲、心裡所想的都是美好事情、所有接觸的都是功德妙事,祈求佛陀您加被今天來此地的所有人們,把您的慈悲、般若、平安都帶回到他們的家裡,撒播到每一個地方。偉大的佛陀!請接受我的祈求!」
七月廿四日 星期二
上午九時,參加蒙藏文化中心基金會的會議,內容主要在於︰
一、修正部分章程。
二、由我代表蒙藏文化中心基金會與金裕海灣育樂公司董事長黃建華先生簽約,接受黃先生贈予的土地,以興建西藏佛寺。
興建西藏佛寺是本會成立以來就有的心願(谷正綱先生也一直希望我能成全此事),只是因覓地關係一直拖延著。黃董事長得知此事,發心將其位於台北縣貢寮鄉卯澳的土地中捐出十公頃,作為西藏佛寺建地。
今和黃董事長簽約時,還有周燦雄律師在旁。
會中並決議請黃建華先生任本會副董事長,負責主持建寺事宜。
十一時,在普門寺會議廳參加漢藏文化協會會議。會中討論︰
一、擬向內政部申請傳授三壇大戒事宜。
二、派員參加十月分在韓國召開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
下午會見了張慧文先生和張姚宏影女士。
晚,七時前就到了國父紀念館,門口等待入場的信眾已排了好長好長,相信他們有人一定下班就趕來,空著肚子等入場。
「各位般若的法師、各位般若的信徒、各位般若的聽眾,您們今天在家裡吃過了般若的飯,走了般若的道路,到了般若的國父紀念館道場,現在來聽《金剛經》般若的四句偈。」
晚,分別以第一說法的四句偈、第二說法的四句偈、第三說法的四句偈、第四說法的四句偈向大家闡述今晚的綱要──《金剛經》的四句偈。
結束前我向佛陀祈求道︰
「偉大的佛陀!祈求您慈悲加持我們今天所有參加《金剛經》講座的人,都有般若的智慧,能見到如來您真正的法身,能見到世間上真正的真理,讓大家不會迷惑,讓大家都可以見到光明,有您的慈悲,讓大家都能平安、幸福的生活,請接受我的祈求!」
一句偈──
◎讚美不要對我說,要講給別人聽。
◎在生活中,有時是佛法的不是佛法、不是佛法的是佛法。
◎一個人的苦樂、好壞,都在一念之間。
七月廿五日 星期三
下午三時,慈莊法師由澳洲經香港返台。
澳洲臥龍崗市長奧得門・佛蘭克,日前經由轉達表示將於今日下午五時,由日本搭機來台。同行者還有行政助理約翰・洛克先生、報業公司總經理彼得・尼威爾先生等。特囑慧海和永妙至機場接機。
臥龍崗是佛光山在澳洲籌建南天寺的所在地,建地用的二十六畝土地就是由市長佛蘭克先生贈予的。為保全南天寺將來寧靜的環境,後面山地不讓人使用,以澳幣一元的金額租給我們九十九年。市長本身學禪已二十年,他很樂觀南天寺早日落成,以便於親近佛法,此行是前往日本拜訪姊妹市,乘回程之便,特地轉到台灣參觀佛光山。
今天是我在國父紀念館講座的第三天,邀請佛蘭克市長到現場去看請法講經的莊嚴場面,市長歡喜答應,並表示要上台向台灣的朋友問好。
在國父紀念館的舞台上,佛蘭克市長的音聲,經由慧海翻譯成中文︰「親愛的朋友們!歡迎您們到澳洲來建寺……」掌聲由四面八方響起,久久不停。事後永妙對我說,市長是以跳舞的美姿走到後台,並說今晚這富麗堂皇壯觀的場面會讓他永久難忘,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面對這麼多人講話。他承諾說,如果我到澳洲弘法,他一定要發動全市市民來參加。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現在美澳對佛教的價值,都已重新評定。
今天我要講的是《金剛經》的價值觀。《金剛經》云,何處有般若,何處尊貴。故今天在此聽般若的大眾,都是很尊貴的。因聽《金剛經》的人水準高、守秩序,國父紀念館館長將一切門、堂、廳都開放給我們信徒使用,這不就是般若的尊貴嗎?今天所有聽般若的各位般若人,你們是人間第一的尊貴!
《金剛經》的價值觀,我依一和多的比較、有與無的比較、大與小的比較、輕與重的比較等來說明。
最後,我代大家祈求著──
「偉大的佛陀!請您慈悲,加持我們所有參加《金剛經》佛學講座的大眾,都能證悟到般若智慧,都能獲得般若功德,得知般若法喜!請求佛陀您能加持大眾,他們人人都能得到般若的平安、般若的幸福。請接受我們的祈求!」
囑慧海明天陪澳洲市長搭機回佛光山參觀。
七月廿六日 星期四
應蔣緯國將軍之邀,上午前往中華戰略學會講演,講題是由學會定的「宗教與戰略」。
在座者有王任遠、林金生、何志浩、張岳軒、郝亮、黃忠範、蕭而光、朱心一、丁中江、蔣緯國等將軍,有三十人之多。在專家面前講這個題目,好像是在關夫子面前耍大刀,好在此中有宗教。「戰略」在佛門則稱之為方便,即法無定法……。
中午,蔣將軍以吃便當方式與大家一起用餐,會中仍有不少人提問題問我。有一位大洋洲會員朱心一先生說,他學佛已久,親近大德多年,《金剛經》不知聽過多少遍,這幾天到國父紀念館聽我講「《金剛經》的理論與實踐」,才恍然大悟。
蔣緯國將軍說︰「如是我聞,一時星雲大師在中華戰略學會……真是聞君一席話,勝讀百部書。」
會後蔣緯國將軍的中華戰略學會和大洋洲學會各送我一只刻有「佛光普照」、「大師西來」的銀盃。
今晚在國父紀念館講經前,以歌聲和大家結緣的是「文友合唱團」的團員,成員皆是作家如︰邱七七、郭晉秀、唐潤鈿、鮑曉暉等。
今天講的是︰「《金剛經》的發心與修持」,分成︰一、本經的發心;二、平時的發心;三、本經的修行;四、生活中的修行。
一個佛教徒應具有四不壞信︰一、對三寶信仰不變;二、對三法印、四聖諦不懷疑;三、對根本大戒不冒犯;四、對一切眾生慈悲不捨。
「偉大的佛陀!祈求您加被我們今天所有在國父紀念館參與《金剛經》講座的人,請您帶給他們般若的發心、般若的智慧、般若的修行、般若的生活、般若的一切,請求佛陀接受我的祈求!」
因明天要到北海道場主持短期出家的正授。講完經後順道繞去,沿途山邊蟬鳴不已,涼風徐徐,比較起來,台北真像個火爐。
晚,宿於北海道場。
七月廿七日 星期五
第六期短期出家在台北縣石門鄉的北海道場舉辦,上午主持正授典禮。
佛經講座今天是最後一天,允許短期出家的戒子們下山參加。
因下午二時在國父紀念館有一場座談會,四時三十分有皈依典禮。在北海用完午餐就下山,我看到戒子們正在跑香,姿勢、儀態、動作頗多不如法,又特別為他們示範及講解。
座談會才開始不久,台下近三千個位子都快坐滿了,人潮還是不斷湧進,大家所提的問題都是與生活有關的居多。
這幾天普門寺每天都準備八百個便當跟大家結緣;今天為成就皈依者,免得皈依完後又跑回家用餐,普門寺做了三千三百個便當。向佛心素食館買三百個,信徒蕭彩雲送三百個,延宴素食館(桃園信徒陳俊安先生)發心結緣一千個;養樂多公司也結緣了五千瓶養樂多。
下午的皈依典禮有三千多人參加。
這五天來講《金剛經》,我想有不少人下班不回家吃飯就空著肚子趕來。雖然如此,飽嘗般若法味,必也有一番意義。
五天的佛經講座於今日圓滿,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佛學班的同學也於此時趕來參加,後台的人潮並不亞於前台觀眾。法務部呂有文部長的夫人、陸軍官校校長胡家麒夫婦、作家司馬中原、影星胡因夢、鄭振煌教授、斯里蘭卡來的馬興達法師、德籍的性空法師、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華珊嘉教授、天普大學傅偉勳教授等人都讓這次講座更光彩。
講完了《金剛經》的「佛說、即非、是名」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禁默禱︰
「偉大的佛陀!我們《金剛經》的講座今天圓滿了,祈求您加被參加《金剛經》講座的大眾一萬二千人。也請您加被今天所有的皈依弟子三千人,加被他們家庭平安、眷屬和諧、身體健康、財富增加、和樂安詳。偉大的佛陀!請接受我們的祈求!」
依日法師送了我「聽經聞法四句偈」──
時──無風也無雨。
地──有因復有緣。
人──海會雲來集。
事──會堂開眼界。
可以餓著肚子,卻要飽餐法味。
可以席地而坐,卻要親睹聖容。
可以隨手拈來,卻要字斟句酌。
可以洋洋灑灑,卻要恰到好處。
開大座──傳統現代,妙妙妙妙。
金剛經──家家戶曉,諸經中王。
談發心──以身作則,人天同讚。
論修持──閒忙一如,禪者風範。
金剛般若──法味重重。
見者聞者──皆大歡喜。
疑雲忽破──茅塞頓開。
一生難忘──終身受持。
七月廿八日 星期六
早餐時,永昇、永悅為我送來報紙。平常要找他們講話也不容易碰到,順便問起他們的工作狀況。
上午九時,了中法師來訪。
中午接受中廣節目主持人魏德瑜小姐訪問。「如何為社會老人服務?」「一生中最難忘的人和事?」「對未來的計畫?」此節目將於八月一日播出。
下午三時,至基隆極樂寺,再巡視一次即將招生的「基隆女子佛學院」院舍。五時三十分取道金山老梅路線往北海道場,車行至白沙灣一帶,正好看到日落,非常絢麗。每次看到比較奇特或難得一見的鏡頭時,都好希望身邊有很多人一起共享這份驚喜!但在思想上的共鳴,則是可遇不可求的事。
晚,七時,於北海道場的綜合教室,為短期出家的戒子們開示「出家之道」。
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贊助的「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調查團」一行十一人,將於明天在香港會合後起行,慧軍、慧山將隨團前往。
大理古稱「葉榆」,是唐宋時期佛教鼎盛的歷史名城,有詩云「葉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鳴鐘」,故大理在佛教歷史上,頗受學術界的重視。這次調查團是由藍吉富居士領隊,他們將在大理收集資料,三個月內就佛教寺院、信仰、藝術等,撰寫論文一篇,又邀約大陸學者補送相關論著,彙集成《大理佛教》一書,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出版。
特囑慧軍、慧山於行程結束時,可往南京棲霞山朝拜。
人我相處之道重在隨緣,但在利害得失之前則要能「不變隨緣」,凡事能有所為,有所不為。鳳凰鳥的節操很高,不是梧桐樹是不屑棲止的,不是竹子的果實絕不肯吃,故有「良禽擇木而棲」,隨緣並不是沒有原則、沒有規矩。
「玉碎不改白,竹焚不毀節」,一個團體要能出類拔萃,成員的忠貞觀念是決定的因素。
七月廿九日 星期日
中午,為參加大悲懺法會的普門寺信眾開示。
有人懷疑,拜懺拜過就好了,為什麼每個月都要參加?其實道理就像昨天盥洗過了,為什麼今天還要盥洗?昨天已吃過飯了,為什麼今天還要再吃?常常禮懺可以增加法喜,清洗身、口、意三業,懺悔的法門很多,尤以拜大悲懺的意義特別好。如何懺悔?
一、立功︰以立功的方式懺悔,如修橋、鋪路、建寺、結緣,以將功折罪方法來懺悔。
二、宣誓︰以宣誓的方式懺悔,如三皈、五戒、菩薩戒而有生生世世的受持力量。
三、發露︰以發露的方式懺悔,在佛菩薩面前表白、懺摩,可以滅罪,如果只在心中認錯是不夠的。
四、禮敬︰以禮敬的方式懺悔,「禮佛一拜福增無量,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敬可以消滅業障,因為佛法在恭敬中求。
五、發願︰以發願的方式懺悔,願力如大船,再大的石頭(業障)放在船上也可以度過。
六、回向︰這是懺悔滅罪最討巧的方法。
佛光山為籌募「西來大學」建校基金,將於九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三十日在普門寺一連舉行三天大悲懺法會,參加的信徒將在西來大學發起人上立碑刻名,並將聘為委員或常務委員,佛教文教事業的慧命是萬年千古、世代相傳的,希望在大家發心護持下能「拜」出一所大學!
開示後,馬上就有很多信徒表示要參加,為感念大家如此護持,我為每人寫一張毛筆字作為紀念。
下午五時三十分往北海道場,準備和短期出家的戒子們座談。在淡金公路上沿路都是露天的海鮮餐館、釣蝦場,內心忍不住湧起︰為什麼要用殺生來娛樂?
座談會上,大家很踴躍地發問,義理的、修持的、生活的、體驗的,什麼問題都有人提出來,內容很豐富。
「如何跟師父接心?」
心意溝通、精神一致是基本之根。佛在世時,也常巡遊各處講經說法,弟子也沒有天天跟著在後面轉,佛陀常說︰「一個沒有奉行我的法的人,即使天天跟我在一起,也沒有用;奉行我的法的人,雖然在天涯海角,但他的心也會緊跟著我!」
我出家已五十二年,佛陀從來不曾跟我講過一句話或讓我看一次,我卻心中有佛,到處弘揚佛法,且不斷地從信仰、願力、慈悲中體驗到佛陀跟我在一起。
如何跟我接心?事在人為,有心人即可。
座談會後,跟學部的學生在庭院外乘涼、看夜景、數星星,好愜意、好舒服!聽徒眾一個個起來發表他們將來要從事的志願和理想。我不知道五年後、十年後,他們是否仍會記住今晚所講的話?但我卻會記住,因為我很用心聽。
七月三十日 星期一
短期出家的戒子於早上捨戒後將出堂,在下山前特勉大家對自己、對佛教、對朋友、對社會所應秉持的態度,希望在北海道場這十天清淨無慮的生活,能在日後生活中,產生滌塵的作用。
中午用餐時,極樂寺住持依恆法師帶領住眾到北海來,午餐間我們也舉行了一次座談會。
中午十二時,取道回佛光山,慈莊、慈惠、依空、依恆、永平同行。
在淡金公路的海灘邊,看到三三兩兩的小孩子放風箏,記得我們兒時放風箏都在春天,台灣在夏天也放風箏,是台灣沒有春天?還是台灣四季如春?
晚上七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心平、慈容、慈嘉均在等候。
七月卅一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三十分於雙圓堂參加普門中學董事會。
會中改選董事,慈惠法師當選新任董事長,慧開、慧傳、姜吉甫先生獲選新任董事。會中並聘請王廷二先生出任普中校長,姜吉甫先生為駐校董事。
王廷二先生曾獲特殊優良教師「師鐸獎」、工業教育「金鐸獎」、台灣省承辦研考「楷模獎」,尤以「建教合作班」的開創,受惠學子數萬人。
姜吉甫先生曾任沙鹿高工校長,現任國大代表、行政院青輔會研究委員。
日後普中在二位賢人輔導下,希望能轉往專科學校發展。
下午七時,於法輪堂參加各院會單位主管聯席會議。
會中提案之多,內容牽涉之廣,不僅是別分院,連國外道場亦如是,事情有緩急輕重,目前最急於要推行的是︰
一、「中華佛光協會」的成立。
二、「全國佛學會考」積極受理報名。
整天都在會議場中度過,會議時條條分明,「點頭」與「搖頭」之間,就不是那麼輕易的事了。
會後,依嚴、永樂要我分別為圓福寺山門、慧慈寺大門寫個對聯,
分別是──
圓光普照三千界
福田廣植九品蓮
慧智般若我心山海大
慈悲喜捨信者日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