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180 不忘初心(1990/07.01~07.15)
精華語錄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觀念很重要,受苦時,不以為苦(想當然爾),受挫不灰心(想當然也)。
◎人我相處之道重在隨緣,但在有利害得失之前,則要能「不變隨緣」,凡事能有所為,有所不為。
◎在處事上雖不盡圓融,但踏實的態度,卻是為人的本分。
◎徑路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須留三分與人嘗。
◎我非常欣賞以退為進的人生觀,當一個人前面的世界遇到瓶頸時,大可不必沮喪洩氣,後面的世界是更寬廣、更值得大家去開拓的。
◎發心學佛不要求速成,佛法沒有特效藥,要老實薰習受教,遇到艱難困苦時,以「不忘初心」來自我勉勵。
◎學問就是要會問,從問中隨解,則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開悟。
◎毀謗是打倒不了一個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沒有實力。面對毀謗的方法是不去辯白,對是非則默擯之。
◎身為主管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對屬下只有批評沒有指教,如何學會指導他人,是主管必具條件。
◎不要二十四小時,都板著「主管」的面孔與屬下相處,要把自己化解於團體中,就如佛云「我是眾中一個」。
◎學佛的人不必有好勝心,要有願心;但求學要有好勝心,否則就會不求進步。
七月一日 星期日
自從五月底我在聖地牙哥西方寺與信眾舉行座談會後,就有很多信徒紛紛要求皈依,在回台前,特地安排前往西方寺主持一場皈依典禮。
今天參加皈依者有八十人,如︰聖地牙哥天后宮主任林裕光先生,世界越、緬、寮各華人團體聯合會顧問元邦強先生,此外還有十四名美籍人士皈依。佛教在西方弘傳,能給美籍人士接受、認同、肯定,實在讓人很欣慰。
下午在徐道平先生的陪同下,參觀了有二五○畝大的國際大學,學生有五千人,校舍非常壯觀。該校副校長倪文烱先生(也是國際交換學者的亞洲負責人)及另一美籍副校長,得知西來寺正在籌備西來大學,都非常希望我們能到此開設宗教系或建校,並親自陪同我們到校內各處參觀。同時聽了他們近三個小時的建校經驗談,有些實在很值得參考。美國工程師的設計圖都非常精細詳備,讓人一目了然,也可感受到他們的辦事效率。
傍晚回到西來寺,得知吳修齊居士全家近四十人正在齋堂用飯。吳居士是本山六品功德主。平常他是個大忙人,難得今天他們全家聚在一起,故特至齋堂跟他們問好。吳居士對本山在澳洲正在籌建中的南天寺、中天寺非常關心,還問了些當地氣候、風俗、民情等問題。要我將澳洲跟美國作個比較時,我覺得西來寺未開發前是一片荒草禿地;澳洲雖未開發,卻是一片綠草如茵。
晚,八時,傅偉勳教授及華珊嘉(Sandra Wawrytko)教授來訪,為英譯本《星雲禪話》之發行一事。除送來樣本外並談及簽署合同和發行方式。囑永楷全權處理。
華珊嘉教授現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曾多次獲得優良教師獎,本月下旬應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佛學班之邀,將到台灣作為期十天的密集授課。
不管我走到哪裡,國內、國外、飛機上、座談時、慶典中;不管是什麼場合,只要知道對方有專才、特長、技能,我都不忘請他們給學生上課、講演或舉行座談,巴不得每一個徒眾都能像海綿,吸取這些人的經驗。我是如此「精進」於為徒眾找老師,不知徒眾是否也知道名師難遇?
閉門課徒,非獨前程遠大,不見焦芽敗種,才是最有希望的未來。
七月二日 星期一
美國教育部訂今日審查「西來大學」建校事宜,從八時起就陸陸續續有美教育部人員到達。籌備處的永楷法師、張幼珠博士及西來大學的顧問吳黎耀華女士、楊懋慈先生、律師夏鈴小姐、博恩斯先生、課程委員傅偉勳教授、財務顧問黃麗華小姐、註冊主任賓納先生、圖書館管理員王小姐、行政顧問唐布魯納特先生等人,已為今天這個日子準備多時,尤其是西來寺的徒眾,上下裡外大家都全力以赴,雖沒有直接參與準備工作,但那份關心與支援,隨著有關人員的忙碌有增無減。真是「佛光山只有團體,沒有個人」。
九時正,加州政府教育廳高等教育審查委員席拉霍金斯、凱文吳爾福克、山姆古柏等到齊後,審查會議才正式開始,為了給大家一點精神鼓勵,審查會議時我特地到場,以主人身分講了幾句歡迎的話。沒想到教育廳委員們一再稱讚,才踏進西來寺就可以見到「大和尚」,讓他們感受到地主待客的誠意。
西來大學有遠、近程等擴建計畫,目前校舍有教室二十四間、圖書三萬餘冊、可容納三百人的課堂兩間、會議廳三間、辦公室七間。聘請的任課老師有傅偉勳教授、蘭卡斯特教授、勒斯侯士教授、包華士教授、普魯典教授、威爾教授、華偉亞高教授、素村那教授、黎東方教授等,皆是美日著名大學的佛學及宗教學的資深教授。
教育部的審查小組在評鑑西來大學的設備後,非常驚訝於規劃完善的硬體設施及豐富齊全的資料檔案,這些都超出了教育部的要求。審查小組還表示,從沒有見過同類別的學校中有如此的水準,我們的準備已足夠十月二日的申請。故本來預定一天的審查,在半天內就完成了,於上午十一時五十七分在審查委員一致簽署下,「西來大學」正式核准立案,並對師資、課程、行政、財務及設備等各項資料,均評為「特優」,且可正式頒贈佛學學士、碩士、博士等學位。這是西來大學「創校史」最珍貴的一刻!
審查小組之一的山姆古柏先生向我道賀時說道︰「以後若有人要申請建校,我們一定推薦當事者來請教西來大學!」
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籌備招生事宜,並實踐遠程覓址建校計畫,使「西來大學」能晉升為名副其實的國際性大學。在這完美的過程中,唯一缺點便是我不會英文,但加州教育部的人員則一再表示,他們很希望有多元的語言和文化在美國交流,我不會英文正是他們所歡迎的。
當「西來大學」通過審查立案的消息傳回佛光山時,台灣各別分院歡喜的情愫,隨著傳真機的紙張綿延地傳送過來。
晚,七時三十分家庭普照,左右鄰居親朋好友近八十人,聚在一起,座談時有人提到︰
◎一個人心胸坦蕩無愧於人,需要宗教嗎?
◎事業很忙,抽不出時間修持,怎麼辦?
◎如何深入佛法?
◎在國際間如何提升中國人的團隊精神?
◎如何賺錢?
◎怎樣與兒媳共處?
大家的問題都很實在,談論起來氣氛很熱烈,將佛法帶進大家的生活中,「家庭普照」實在是最好的方式。回到西來寺與心定、依照、依菴、滿中、茅愷枬等談到大家參加家庭普照的心得,及今後與信徒聯誼、溝通、需要我們協助等事項……至深夜十一時多才解散。
七月三日 星期二
前些日子,上海桑繼康先生一再以傳真聯絡,說上海交通大學有一批青銅器要到西來寺展覽。在給人歡喜、給人方便的前提下,西來寺應允接受,並做好展覽的準備,如︰場地的規劃、廣告、文宣的傳遞……今天又接到桑先生的傳真說對方不來了。沒有原因、沒有說明、沒有道歉,真不明白時下一般人做事的原則,竟不負責任到如此地步!想到那些由報章雜誌看到消息或廣告的信眾、遊客要到西來寺參觀青銅器展時,住眾又得費一番口舌了。
「西來之友會」會長也是「西來大學」顧問楊懋慈先生來訪,對西來大學招生日期,頒發博士學位的申請,I-20(美國大學入學許可)的資格確定,都提供了很好的建議,並對西來大學新校地覓址,介紹了多位土地商給西來寺參考,實不愧西來之友及大學顧問。
在美國非常盛行以分期付款方式購屋、買車或添置家庭用品。而我的個性則不喜拖泥帶水;人生在世,時間與機會是很難得的,一次完成,不再重複。簡潔明了的做事效率,卻要將它分段、分程完成,我不覺得優待,只覺得拉長了負擔。
中午抽空巡視了正在修改裝潢中的寶藏館(佛教文物陳列館)。
由於生活方式不同,在美國弘法以「家庭普照」形態較受信眾歡迎。為積極有效發揮普照時與信眾打成一片的親和力,這一次回山,一定要建議「佛光山叢林學院」訓練學生,每個人都要會一種樂器,如手風琴、小提琴、電子琴、二胡、吉他等,讓佛教的偈語隨著音樂的節拍,促使大家都能朗朗上口,不僅好記也易於領會,是非常理想的弘法方便。
普照的另一特色是要拉近信徒與佛陀間的距離,故每一次的祈禱詞都要代表信徒,向佛陀祈求並表明心跡,一篇好的祈禱文,除了能引起共鳴感動外,更可以增長對佛法的信心。記得一九五三年,我在宜蘭弘法時,曾展開一系列的環島布教弘法,有一次在台北縣頂雙溪小鎮上,布教完時,由一位學員面對著佛像,念著我事先寫好的祈禱文──
「偉大的佛陀!我們是宜蘭念佛會弘法隊的隊員,今天我們把佛陀您的慈悲、智慧、功德,帶給頂雙溪的大眾,請求佛陀您加被這裡的人們,讓他們在您佛光庇蔭下,能夠獲得幸福和安樂的人生!」
這是我自寫的祈禱文,我自己對這幾句話耳熟能詳自不在話下,而在當年經弘法隊員充滿虔誠的音聲,透過麥克風散播出來時,我是情不自禁的感動落淚,並許下終生獻出生命,畢生為弘法利生工作努力的誓願!
祈禱文能讓人如此動容,故叢林中的大祈禱,文疏不管時間多久,信徒總是虔誠膜拜,也是信徒們到寺院裡最主要的課題。
所以身為一個布教師除了要具備信心、慈悲、熱心、急智、權巧、方便、觀機、進退、守時的條件外,音聲的莊嚴、祥和、寬宏、誠懇、柔和也是不可少的。
從昨天起,住眾一坐下來就是在談「西來大學」招生、開課等事宜,前兩天帶著普門中學學生來訪的慧傳,和剛從夏威夷回來的依筏,也都加入熱烈的討論。當我提到最近在西來寺後山看到一塊土地,非常適合建校,大家都興沖沖的想去看一下,心定、依照、依門、依筏、慧傳、永楷、永會、滿亞等在我的帶領下,一起驅車前往,只有五分鐘的車程就到了。站在最高處可以看到全洛杉磯,而且是三六○度的視野,看心定、依照、永楷他們在「規劃」這裡建教室,那裡是宿舍、停車場、足球場……彷彿西來大學就在他們的指點下聳立建成了!
七月四日 星期三
今天是美國國慶日,遠從台灣來美的普門中學三十多名學生,都參加了哈崗地區的慶祝遊行,想從報紙上得知他們遊行的路線,卻等不到報紙,才想起為慶祝國慶報業休假一日。
為準備西來大學招生事宜,永楷、張幼珠要我對開系開課的內容給予指示。「西來大學」在硬體的建設上,有遠、近程的計畫,學生人數也隨之擴增外,在第一階段以宗教課程為主;第二階段則以管理學院,設立太平洋國家研究所……加州教育當局還建議,要就讀西來大學者必須先學兩年中文才能選課,這也是值得參考的資料。囑永楷先擬定草案,另定時間再集合有關人員做全盤討論。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民運人士萬潤南先生等八人來訪,提及中國幾千年來官僚本位思想很強烈,故而造成一元化的政治形態,缺少團隊的精神;如果大家能站在自己的崗位,演好自己的角色,不管是主角還是配角,對自己的職責不侵犯、不越權,就能形成多元化政治,進而由家天下,黨天下,而能民天下,那就是中國人之福了。
下午六時,丁中江先生在北美衛星負責人蕭政之先生的陪同下,來寺參觀,丁先生盛讚西來寺的宏偉與莊嚴使在海外的中國人都與有榮焉!佛光山的信念是──
@N光榮歸於佛陀,
成就歸於大眾,
利益歸於常住,
功德歸於信徒。
所以西來寺的成就,實歸於十方信眾的護持!
晚,全山出普坡,整理寶藏館的櫥窗並安置佛像,至十時始告一段落,大眾都坐在五聖殿前的坡台上看星星、閒聊,因我明天就要回佛光山,徒眾的「問題」特別多,勉大家要好好用功,安心修持,確立自己修學的目標。
凡學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篤也。
上個月十八日,雅樂古箏到西來寺表演時,為感謝來參觀的信眾,每人寫幾個字送給他們,共一百四十餘張,才寫完二分之一,因明天就要回台灣了,總不能拖著,所以一回到寮房,拿起毛筆就埋首寫字,直聽到西來寺傳來起床的打板聲,才還完這筆字債!
七月五日 星期四
下午三點多的飛機要回台灣,一大早心定、依照、依筏、依通、永文等都到我住處來幫忙整理行李,我出門除了書以外是什麼也不帶的,但常住的東西總是盡力負擔,尤其是英文佛學班、日文佛學班的參考書籍、進修資料是優先要帶回去的,今同行回山者有上個月才出家要回佛光山就讀佛學院的滿一、鄭碧雲及擔任總機的林芳真居士。
十點左右,特地上山到西來寺繞了一圈,看徒眾都盡職於自己的工作單位,在處事上雖不盡圓融,但踏實的態度卻是為人的本分。昨晚在寶藏館安置陳列的佛像,不知角度是否適宜?所以又去巡視一番,每次來美要回佛光山,或從佛光山要到西來寺,臨行的一、兩個小時總顯得好忙碌,事情好多,徒眾的、常住的、學生的、來參學的、外籍客人的……如果問我這一生做事最大的困擾是什麼?不是挫折,不是艱難,而是時間不夠用。
下午二時,倪雯等人送我到機場,一入候機室就看到丁中江先生、胡嘉華小姐、功德主康郭春的千金,人只要有緣到處都可以碰到熟悉的朋友。即使是遠離幾千里,但世界給人的感覺還是很小的,怪不得提倡世界和平的人士,舉出「地球村」這個名詞。「徑路窄處,須讓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須留三分與人嘗。」
我非常欣賞以退為進的人生觀,當一個人前面的世界遇到瓶頸時,大可不必沮喪洩氣,後面的世界是更寬廣、更值得大家去開拓的。李密菴的〈半半歌〉道──
看破浮生過半,半之受用無邊,半中歲月盡幽閒,半裡乾坤寬展,半郭半鄉村舍,半山半水田園。半耕半讀半經廛。
我平常也認定這個世界是一半一半的世界︰
白天一半,夜晚一半;
善的一半,惡的也一半;
男人一半,女人也一半;
自由民主一半,專制集權也一半;
佛的世界一半,魔的世界也一半;
這個世間,真的一半,假的也一半;
誰也無法統一另外的一半。
飛機在靜空中翱翔,如果說男兒志在四方,身負弘法度眾的大責則必具有十方的胸量,《彌陀經》云「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十方諸佛……」,十幾個小時的機內困守,我已能做到由無聊而到安然了。
七月六日 星期五
從四月中旬離開台灣,路經香港、澳洲、夏威夷、洛杉磯到西來寺,前後繞了半個地球,今天又要繞回去,不禁憶起一首對聯──
綠水本無愁,因風皺面;
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
人世間的事總是在已定、未定、待定的理想目標下循環不已。
在機上改了幾篇文稿。與丁中江先生、胡嘉華小姐等聊了好幾個小時。「緣」實在很奇妙,平常很少有機會遇到的人或事,一旦因緣具足,總會天南地北的碰在一起,胡嘉華小姐這次是為了覓地展覽敦煌壁畫而在西來寺認識,對佛光山所做的弘法、教育、文化、慈善等事業非常讚歎!他對我說︰「大師!您是因慈悲才到紅塵來的。」
每個人在白天繁忙應對時,很多事情都可以無動於衷,但是到了晚上,就很容易在腦海裡反芻,故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此也是「心牢」之分際也。
好利,非所以求富也。
好譽,非所以求名也。
好逸,非所以求安也。
好高,非所以求貴也。
好色,非所以求子也。
好仙,非所以求壽也。
今人所求,皆反之所好,無惑乎百無一成。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飛行,終於看到熟悉的桃園機場,台灣時間比洛杉磯快十五個小時,到達時間是六日晚間七時二十分。兩個多月來在國外,因氣候的關係不曾流過汗,但一出機場大門,真可謂「汗流浹背」,一下子實在不容易適應。慈惠、慈容、依德、依恆、永霖、永均等在出口處等我,一看到這麼「龐大」的人群,我不禁皺眉,因我一生最不喜人家迎送,出動這麼多人到機場做什麼?後來從依德口邊得知,因晚一班次飛機還有遠從關島回來的依宏要接之故,有時親眼看到的並不一定真實。
上車直往佛光山,途中慈惠建議我︰已坐了十多個小時的飛機,到休息站時,下來走一走,心想回到山上一定很晚了,相信還有徒眾在等我,實在不忍心在中途休息,指示直接回山。
約十一時四十分回到佛光山,心平、慈嘉、依嚴、依敏、依諦、慧軍及負責這次「短期出家」的男女學部同學多人,都在門口等著,「師父回來了」的歡呼聲,把我已有的睡意都喚醒了,向大家報告澳洲南天寺的籌備情形及西來寺近況,最叫人振奮的仍是西來大學通過審查立案的消息。
凌晨一點多才解散,回寮房前,有徒眾提醒我,明天上午七時要主持「短期出家」戒子們的正授典禮。不管我走到哪裡,都要能馬上進入狀況,在我的生活中,似乎沒有「時差」。
七月七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與心平、慧禮一同為短期出家的戒子們,主持正授典禮。
本山自一九八八年起,利用暑假期間舉辦「短期出家修道會」,以方便在家居士有機會體驗僧團生活,今天這一梯次是第五期,學員有的來自美國、香港、馬來西亞、印尼、汶萊、關島等海外專程回國參與的,所以報名人數一直在增加,學員只好分成兩期(第六期將在台北縣石門鄉北海道場舉行)。看現代的知識青年如此熱烈參與佛門活動,沒有俗慮的清淨自在生活,還是大家所嚮往的。
九點半,沿著叢林學院校舍,一路巡視下去,經育幼院看工程中的幼保大樓,到編藏處聽取《佛光大藏經》的編纂進度(目前即將出版者為《禪藏》)。不管你站在哪個角落,不管是從軟體還是硬體上看佛光山,都可以感受到佛光山一片欣欣向榮的朝氣。
《中國時報》記者蘇正國先生,今天訪問我︰「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都想要出家?」我想這個問題應該問來參加修道會的戒子們更恰當。在美國西來寺常舉辦八關齋戒,報名參加的美籍人士就占了三分之一的名額,在美國高度的物質生活享受,仍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人們追求的還是精神方面的提升,故有那麼多前來受持戒法的美國朋友,台灣近年來經濟成長、社會繁榮,金錢給人的幸福、快樂非是絕對,致使有這麼多人參加短期出家修道會,追求另一個層次的精神世界。
晚,七時三十分,與戒子們開示︰一生受持五戒、菩薩戒的功德,不及受持八關齋戒一日一夜;一生受持八關齋戒,其功德不及短期出家。出家,是發出離心,其功德則無與倫比,因與真理相應故。
勉大家在佛門裡求法出家,要能做到︰
一、無求之有。
二、無為之樂。
三、無安之安。
四、無財之富。
五、無情之慈。
六、無住之住。
七、無得之得。
八、無人之眾。
並為大家解說「出家的意義」「出家犯戒了怎麼辦?」「出家與在家的比較」「出家生活好在何處?」「出家的殊勝何在?」
七月八日 星期日
前天深夜才回到山上,前後不到兩天,各地要我講演、訪問、開光、家庭普照等的電話響個不停,我都還沒有走出山門,外界都已知道我回佛光山了,不得不佩服台灣資訊的敏銳與快速。
晚,七時三十分,與短期出家的戒子座談。佛在世時講經三百餘會,說法四十九年,大都是以座談方式完成的,會中總有一當機者,代表大家發問,闡述心裡的意見,故參與座談的人應該發心做個當機者。禪宗也是提倡發問的,參禪時就一直參下去,疑問時就一直問下去,學問就是要會問,從問中隨解,則能明晰其理,久久胸中自能有所開悟!有學員問道︰
◎捨戒後如何與「世俗人」相處?
和而不流、同而不黨、不變隨緣,如六祖惠能大師在獵人群中吃肉邊菜。「方便」就是智慧。
◎如何增加自己的力量?
發心、立志、立願是激發力量的方法,歷代諸佛菩薩都是以願為力量。金剛非堅,願力最堅。
◎大師為何有大智慧?
一個人是否有智慧,觀念很重要。我一生中受惠較多的在於我有很好的觀念。受苦時,不以為苦(想當然爾);受挫時,不灰心(想當然也),凡事很容易進入狀況,有同事攝的性格,我之所以能贏得別人的信任,非因學問和道德的因素,而是從苦行、忍耐中才受肯定的。
偶於書上看到一段保密的故事──
「五代吳國『徐知誥』與『宋齊邱』議事,總是選擇水心涼亭,低聲商談。兩人在大廳中圍爐對坐,把周圍的屏風一律撤除,使旁人無法偷窺,他倆用鐵筋在爐炭上畫字『筆談』,寫完了馬上壓平。」
「燕太子丹與田光謀刺秦王,田光推薦荊軻,太子︰『此事關係燕國存亡,務請保密。』田光︰『是!』回家後立即自殺,用自殺來表示不會洩密。」
當一個人覺得保密比洩密更為快樂時,這人是真正成熟了。
大其心容天下難容之事,
同其心悲天下待救之眾,
潛其心觀天下微妙之理,
寬其心聽天下難忍之言,
入其心測天下變化之局,
平其心論天下不平之道,
定其心應天下無常之變,
發其心度天下受苦之人。
七月九日 星期一
上午「短期出家修道會」學員們捨戒後即將出堂,出堂前,特撥兩個小時與大家座談。記得以前在叢林裡,求戒、聽課、受法時都要跪著,而現在的學子都是坐著聽,老師站著講。佛法實是不二法門,常視眾生根器的需要而不同。
發心學佛不要求速成,佛法沒有特效藥,要老實薰習受教,遇到艱難困苦時,以「不忘初心」自我勉勵,一個對自己承諾肯負責的人,在學佛道上,就不易退心。
以前慈航法師說過︰如果跟一個人過不去,就鼓勵他去辦雜誌,而我則認為要與人過不去就勸他多收些徒弟。我一生中遇到最大的困難便是收徒弟,一般在家人生兒育女都說有福氣(有福就有氣),有徒弟也是福氣,而我有六百個出家徒弟,來自國內外各處,也留學於世界各地,如印度、韓國、日本、美國、英國,光是學費就是一項很龐大的負擔,好在大家都是仗佛庇蔭,以「托福」方式入學,我對栽培人才很肯發心,也捨得成就大家的願望,只是有些青年滿口承諾,但不久後就忘記了。常住除了要賠償金錢的損失外,對我投注的感情也是莫大傷害。常言天下父母心,但為人師者的那份情懷,實不亞於父母且有過之。
若問今古心何在?
盡在晨昏變化中。
十時三十分,約見了這次從香港、馬來西亞的斗湖等地區來山參加短期出家的學員,他們一致表示這十天的生活讓他們畢生難忘。在海外也有短期出家的活動,但因出家人不多,都由在家人帶班,所以那種感受就沒有像在佛光山體驗得多,希望佛光山能定期在海外有法師弘法。
座中有人問道︰「對毀謗的看法?」
對別人惡意的中傷或不實的言論,我以前會在意甚至不愉快,但經過這些年,我卻覺得毀謗很好,是在替我消災。佛光山做的弘法事業太多,層面也很廣,幾乎占盡佛教所有光彩、榮耀,讓人嫉妒、放不下,我認為酸兩句是很正常的情形。「毀謗」是打倒不了一個人的,除非自己本身不行、不健全、沒有實力。我覺得面對毀謗的方法是不去辯白;對是非則默擯之。
下午三時列席主管會議,佛光山各單位主管常說人手不夠,我卻覺得人多沒有用,兵在精不在多。工作劃分太清楚是分散人力的主因。聽了各單位主管的報告,我很擔憂,大眾那種散漫而無規章、自我而無共識、病態而不健全、老大而不進取的心態與工作態度,實在是叫人心急。如何整肅大家生活步調及調整放逸的精神,是每一個主管當務之急。
又為適應目前社會型態,叢林學院對人才之栽培,擬予以分科如住持、法務、行政、布教師、弘法師……之別,通才教育並不適合每一個眾生,尤其是現代人的根器。
七月十日 星期二
上午約見了從台北南下的胡嘉華小姐。
九點,心平、慈容會見從關島來山的二十位信徒,我也隨緣講幾句話,向大家表示歡迎。
與張培耕先生論及籌組佛光人會的細節。
中午,和心平、慈惠、慈容、慧禮等巡視新萬壽堂的工程,目前已進入裝潢階段。
下午三時,繼續昨天的主管會議。
身為主管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對屬下只有批評沒有指教,致使基層人員常犯知所然,不知所以然,故錯誤一再重複;如何學會指導他人,也是主管必具條件。
目前佛光山正在積極推動的工程有︰金玉佛樓、三寶殿(後改稱「如來殿」)、新萬壽堂、文化大樓、大齋堂(可容六百人過堂)、普幼大樓等,每一期的工程費用,常住總是東挪西借來應付,原本計畫一項項的工程告一段落後,再進行新的,但現實環境的需要,不得不在有計畫的「期限」內加工完成,如何帶動大眾開源節流,實是主管階級的職責。
晚,七時三十分,「師徒時間」。
從西來寺回來,晚上第一次跟全山大眾見面,雖然西來大學通過立案消息大家都已知道,但我仍將籌備的經過很詳細地向大家報告,為的是要大家記取錯誤的地方和不如法的作業程序,希望大家好好珍惜這份被肯定的成果。「西來大學」初期三千人的校舍,將需美金兩千五百萬元,這蘊含著我的理想、全山徒眾的心血、十方信施的功德,祈盼能為佛教教育更躍前一步。
西來寺目前在洛杉磯的地位,並不亞於領導華人的「中華會館」,在社教、弘法、文化弘揚的貢獻上,頗受社會重視。很多畫家都很愛護西來寺,一直想洽借西來寺舉行畫展或奇特的藝品展覽。能以西來寺作為「表現」自我的場地,可見西來寺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
身為弘法人員在充實佛學之餘,仍要時時吸取世間學的知識,因為佛教要適應時代潮流,不被社會所奚落,「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好好要求自我,如何發展未來的佛教?未來的佛教發展,我看趨勢是這樣的︰
一、從佛殿的共修到講堂的聞法。
二、從寺廟的建築到學校的設立。
三、從老年的收容到青年的奮起。
四、從出家的弘法到在家的入道。
五、從男眾的住持到女眾的參與。
六、從本土的佛法到國際的弘傳。
七、從誦經的佛教到講經的佛教。
八、從自了的修行到利他的實踐。
九、從個人的創業到大眾的團結。
十、從經懺的佛事到入世的事業。
十一、從供養的接受到福田的施捨。
十二、從玄妙的空談到實踐的力行。
七月十一日 星期三
上午九時,到雙圓堂參加宗務委員會議。
山上人多單位也多,但少有磨擦。民主的定義就是協商,有意見時應彼此溝通、懇談,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在團體中,共識很要緊,否則各行其道,不就把力量分散了嗎?身為主管的助理要扮演協調的角色,要架橋溝通,不要彼此用言語築牆防禦。
「光榮」是由多數人共同成就的,現代趨勢著重於集體創作,凡事只知團體沒有個人。
很多人在社會上工作都能得心應手或小有成就,但是一入佛門,就顯得自己很笨拙,做起事來總會掛一漏萬,這種挫折感乃在於社會上所學的都是技藝性的工作,兩、三個月就會的駕駛、彈琴、幼教、會計、電腦等,工作內容一成不變,在熟能生巧的環境下,總是勝任愉快。在佛門要學的東西太多,典座、弘法、布教、知賓等四十八單職事,每一項都要有三五年的功夫學習,且各種層次的信徒要求不同,為應大眾的需要,常要觀察、揣摩,精神的投注比社會上任何行業都多,如果說大冶洪爐可以造就人才,佛門便是最佳的場所。
晚,七時,於法輪堂與叢林學院學生座談。學院正值暑假,如果是一般學校,學生大概早就回家了;佛門能讓學子們安住,這股教化的力量不可忽視。
會中有一學生問道︰「報上曾報導『西來寺是民運人士的客棧』,也有人說『大師是政治和尚』,常住對這些問題的理念如何?」
佛陀當初一直活躍在頻婆娑羅王、波斯匿王之間,人不稱為政治佛陀;鳩摩羅什、玄奘等大師被供養在皇宮中,人不稱為政治和尚;蓋政治尊重和尚,非和尚干政,政治歸政治,宗教歸宗教,民運人士在西來寺只是食宿暫居,與政治活動絲毫無關。
泰國緬甸等國,帝王必須禮拜僧侶為師;西藏宗教領袖,必是政治上的領袖;日本前首相鳩山一郎,即是一名僧侶。政治與宗教的關係實不足為怪也。
我以有組織、有計畫的管理方法建設現代僧團,人稱之為「企業和尚」;從事文化教育事業,人又稱「文化和尚」;創辦養老育幼等慈善事業,人又稱「慈悲和尚」;其他諸如「有錢的和尚」、「能幹的和尚」、「現代的和尚」、「會說法的和尚」……不管外界如何稱呼我,我永遠是道道地地以佛教為命的「普通和尚」。
七月十二日 星期四
為提高讀書風氣、淨化人們身心、改善社會風氣、增進道德修養和對佛教的正知正見。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所承辦的「全國佛學會考」,已在各地熱鬧展開。台灣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皆以佛教為其信仰,如︰佛教是泰國的國教,新加坡教育當局將佛學列入正式課程,馬來西亞除辦有多種佛教活動外,每年都定期舉辦佛學會考,歐美各國甚至是澳洲,近年來也都有佛教的活動。
台灣人口有五分之三都是佛教徒,念經、拜佛、吃素是近百年來佛教徒偏狹的認識,導致社會人士誤認佛教就是在「吃戇菜」、「迷信」的代名詞,為匡正佛教徒對慧解的正確認識、加強義理的修學,故而有佛學會考的舉辦。只要是有心的學佛人士,不限年齡、學歷都可報考,據聞花蓮四維高中黃英吉校長報名外,並鼓勵全校約百餘名師生也報名參加,還有花蓮市長魏木村先生、基隆市長林水木先生也響應參加,期望藉這次會考機會,引導佛教徒除拜佛、參加法會、修福外,也能深入經藏做個福慧共修的標準佛門弟子。
日本的《中外新聞》也發表這個消息,在海外也有人如此重視,可見大家對「佛學會考」的注意。
佛光山派下各別分院所舉辦的兒童暑期夏令營,昨天回山大會師。今天有一項皈依典禮,主辦者邀請我主持,他們皆尚在國中、國小就讀,年齡尚小,皈依應屬佛光山的第三代,由心平和尚主持即可,不必用到我。上午抽空去參觀兒童大會操,只見大雄寶殿前的成佛大道及兩旁的草坪都站滿了小朋友,隨著韻律節拍,小手很規律揮舞著,場面好壯觀,實在不遜於一般運動場上的大會操。更難能可貴的是這次帶團回山的都是各別分院的住持,依嚴、慧龍、永祥、永樂、永哲等也在小朋友群中穿梭。學佛的孩子實在幸福,除了有師長、父母親關愛外,還有師父們在心智成長時給予正確的引導,怪不得人家常說「學佛的孩子不會變壞」。
依敏之母今做三七,下午特至萬壽堂上香,願其往生佛國。
駿馬文化事業公司來信,因銀行期票付不出,要大家都能購買他們出版的一套書解困。我現在雖困難,但他比較緊急,故隨緣寄上兩萬元,購書兩套,祈望駿馬能度過困境。
在美期間,福山寺小朋友李雅筑寫了兩封信給我,但一忙就一直擱著,下午特抽空回了他一封信。
主管與屬下除了彼此的工作關係外,對屬下思想的灌輸、忠貞的培養、進德和修業的增進,都要站在輔導的立場。一天當中除了工作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故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板著「主管」的面孔與屬下相處,要把自己化解於團體中,就如佛云「我是眾中一個」。《願體集》上有句話說──
人能以待死者之心待生人,則其取材也必寬。
人能以待初交之心待故舊,則其責備也必恕。
七月十三日 星期五
下午四時,慧律法師由多位信徒陪同來山,一見面就急著要向我解釋「誤會」。他說︰今年南部地區的供僧法會由文殊講堂舉辦,三個月前,我就曾允其參與盛會,今天有人打電話給慧律法師抗議他在請柬上的一些誤會,他說︰大師!你的度量比較大,當不會計較。
這話不錯,很多事我都不計較。
慧律法師還提到,明年將帶團到西來寺參訪,希望屆時我能在美國。談及時下佛教在各地欣欣向榮的朝氣,也有些不如法的團體如稗草叢生,佛門最忌用神怪來惑眾,希望有智慧的佛教徒能正知正見選擇自己親近的道場。
晚,七時三十分,與叢林學院負責教務的徒眾座談。我認為讀書是快樂的,如果讓學生讀得很苦,那就是教學的失敗,要依孔子有教無類的方式,培養學生們的讀書風氣和興趣,再者學生興趣有否與老師的教學方法又有莫大關係。語文課程重在聽、說、寫、讀,內容最好與本身有關者才易進入狀況,尤其要以佛學為主。(如果跟一般社會上學的英文一樣,那就失去「英文佛學」的意義了。)
教務處在安排學生課程時,要有特色、內容,科目每年要有變換,不要一成不變。身為教師者,每人至少要能上三種課程,每年至少要有一至二篇的論文發表。
「九旬談妙」的教學方法,不僅沒有進步,也不適應現代的潮流。記得童年在叢林裡上課時,有一科「名學」我非常喜歡,只要老師一出口,我不僅能馬上接受,且下課後就一直渴望下一堂課能趕快來臨。如吳稚暉說︰「波」是水的皮,「坡」是山的皮。簡單幾個字,就可以說出一個所以然來,馬上懾服學生,自然能引起興趣並帶動讀書風氣。
會後徒眾一個個跑來問我,有的請示論文題目,有的報告參加學術會議的心得,有的請示要出外留學的問題……一定要看到我點頭或允諾,才肯放心離開。只要不違背常住原則或戒規者,凡事不可能不答應,好像為人師者是沒有權利說不的。
偶看到胡澹菴的一首〈勸世歌〉很好,想必信眾會很喜歡──
心不光明點甚燈,念不公平看甚經;
大秤小斗吃甚素,不孝父母齋甚僧;
妙藥難醫冤業病,橫財不富命窮人;
利己害人促壽算,積善修行裕子孫;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暗中陰騭分明有,遠在兒孫近在身;
守口莫談人過短,自短何曾說與人;
生事事生君莫怨,害人人害汝休瞋;
欺心折盡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貧。
七月十四日 星期六
從西來寺回來已十天了,每天除了有預訂的行程外,信徒插播式的突訪也很多,平均都要深夜十二點左右才能回到寮房。早上起床時,就對自己說︰「今天不出門,要在寮房閉關一天。」
早餐的牛奶才喝了幾口,電話就開始響了,洛杉磯的、香港的、別分院的、本山內部的、信徒打來的,幾乎電話剛放下又響了,我一面要聽,還要回答對方的問話,手還要重點式的寫些備忘,忙得想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聽到有人敲我房門,一看,是徒孫道悟送來午餐,望著桌上除半杯牛奶外,其它都是原封不動的早餐,我真的是忙得沒有時間吃飯。
下午四時,與心平、慈惠、慈容、慈嘉、慧禮等多人至阿公店,想將阿公店一處本山的土地,規劃成靜修場所。在車上,慈惠、慈嘉都問我說︰「師父!上午您沒出來,是否休息得好?」
我說︰「早上起來一連聽了近六個小時的電話,連想上洗手間的空檔都沒有,比出來還忙,口乾得想喝口水都沒空。哪算休息?」
儘管我足不出門,但工作一樣照舊,在電話中我解決不少問題,也承諾了許多拜訪或參與的活動,雖然是忙,但能讓對方歡喜、快樂,即使把我壓榨得沒有一點時間,我也會「享受」這份忙碌!
也有徒弟問過我,「師父!為什麼每一個人有事一定要找您談?有話一定要對您說?任何人、事、物在您面前都可以擺平,而且大家也都很心甘情願地為您所用?師父是如何調御的?」孔子有句話說︰「能與人言而不與之言則失人,不能與之言而與之言則失言。」我自信我是個能不「失人」又不「失言」的人,故大家對我有分信賴,更何況藉著佛光的庇佑,有什麼不能攝受的?
曾國藩云︰人生有三樂──
一、讀書聲出金石,一樂。
二、弘獎人才,助人日進,二樂。
三、勤勞而有憩息,三樂。
除此之外,我們也常聽人家說「為善最樂」、「知足常樂」、「如願快樂」、「涅槃第一樂」……「樂」是和諧、規則、快意的感覺,如何在人生道上尋求自己快樂的安住點很重要,不管是樂土、樂育、樂業、樂群、樂天,只要能樂此不疲為社會服務,自然能樂事勸功讓大家來肯定。
七月十五日 星期日
最近山上到處都在動工,工程監院慧禮法師早上特請我到現場指示,在三寶殿前負責工程事務的慧義、慧應均在場,還有建築師蕭頂順先生。
佛光山開山二十多年來,內外工程都是由蕭頂順先生負責,每次跟他談建築規劃我們都是站在現場,一張紙、一枝筆,蹲在地上,我講,他畫;我說,他寫;我勾畫,他製藍圖;沒有辦公室、沒有設計桌,佛光山一幢幢殿宇、一座座別分院、一個個講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建築起來,二十多年來佛光山的硬體建設,都蘊含有蕭先生的智慧與心血。他只是初中畢業,但現在已是一位工程專家。
常有社會上的人請蕭先生去工作,他總回說︰「我光是佛光山的工程都做不完,哪有空檔去承包別人的工程?」
在棲霞山有一座石刻的千佛岩,工程非常浩大。有一尊在山峰頂上站立的佛像非常莊嚴生動,每在峰下經過的人,都會很自然的舉目上視,有信徒問道︰「峰頂那麼高無人能攀登,那尊站立的佛像是如何聳立的?」
棲霞山的卓成禪師總回答︰「那是一尊飛來佛!」
信徒︰「既然飛來,為什麼又不飛去呢?」
卓成禪師︰「既來之,則安之!」
蕭頂順先生在山上的工程,隨著佛光山的成長,開拓到海內外,這種既來之則安之的肯定生活,實在是他最佳的寫照。
晚,七時,與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們舉行座談。希望他們針對一年來的學習心態、生活、教授方法、學院管理……如有不便者、不如法者,都可以提出來檢討和改進。我這一生中有一長處,就是──不斷改進、不斷修正。
一個人的毛病在哪裡?要能很坦誠的說出來,否則如何應病予藥?學佛的人不必有好勝心,要有願心,但求學如果沒有好勝心,就會不求進步,雖然成績的好壞對未來沒有絕對性,但在公平競爭下,成績的公布是最好的激勵方法。求學時,最易犯的毛病是學生嫌老師,很少聽到老師嫌學生。我學習的經驗,是從不識字的母親那裡學習認字,從沒有教學法的老師那裡學會教書。
僧團最寶貴的乃在清淨、和合、安樂。每次看永周法師那勤勞、負責、不亢不卑地站在我面前,我都會想倒杯茶給他,希望能替他服務點什麼。有這麼好的楷模和大家生活在一起,對書本以外的人事不要嫌,不要不滿,要有「不足、不夠、不能」的慚愧心,精進、和諧、彼此尊重,培養大家的共識。
蔣孝武先生曾誇說︰佛光山的外語人才比外交部還齊全。這一句話,對我們實在是莫大的鼓勵!就憑外人對我們的肯定,在學習過程中,有什麼不能忍耐的?更何況我們是將「英文」和「佛學」集合在一起,要有高瞻遠矚的胸懷,認知自己的使命,否則如何在國際弘法的舞台上勝人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