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68 心地功夫(1996/11.01~11.15)

精華語錄

◎有水的地方,魚就可以游;有天空的地方,鳥就可以飛。佛光山是個有水及廣大空間的地方,可以培育出很多的花朵。

◎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去爭取開拓,人們常因惰性而懶得再接受挑戰,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會進步,不會昇華。

◎集體創作,不是由很多人來支持一個人,而是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是主人。

◎有嘴說人,最好也能說自己;有眼看人,最好也能看自己,做事不要只要求人家待我們如何,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待別人很好。

◎佛法是要用悟的、用體驗的,沒有體驗的悟境,在學佛道上易退失信心。

◎一個人是否有成就,除了「觀念」的正見外,還要有表現,不敢勇於表現者,如何有自己的世界?

◎與人共事要和氣,講別人不好,自己何嘗是好?能夠找出自己不好的地方,比較容易進步。

◎世間上做事容易,處人難,但必須與人接觸,才能了解眾生需要的是什麼。

◎禪坐是一種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軟外,性情也要軟,心地更要柔軟。

◎對他人好的建議或好話,都要很用心去聽,且記住他人的優點,來平衡其缺點。

◎人我是非只是一種過渡時期的心態問題,時間一過,環境一變就不一樣,故不要太著意而起煩惱。

十一月一日 星期五

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共同主辦的「亞洲宗教與高等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今起一連三天,在本山舉行,來自香港、菲律賓、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尼泊爾等亞洲知名宗教大學與國內各宗教代表、專家學者一五○人出席。

此次研討會以探討宗教與教育間關係為主題,針對二十一世紀宗教高等教育的理想、各宗教辦學理念與實踐方法、辦大學的實際經驗與如何經由高等教育,提升宗教對社會的關懷等進行討論。

上午八時三十分,舉行開幕典禮,致辭道──

來自世界各地與會的有緣人,大家今天來佛光山參加由佛光大學主辦的「亞洲宗教會議」讓我們感到非常光榮,宗教是沒有地域限制的,其範圍不只限於亞洲地區,因宗教是國際性、世界性。一個宗教的成立,必須有教主、教義、教徒等條件,各宗教教主不必在一起,就如同每個家庭都有父母,並不一定要以別人的父母為我的父母,但各宗教教主,都值得我們尊敬,而宗教教義也不必相同,就如同文章有各種文體,如小說、詩歌、散文等不必要一樣,才會多采多姿。

所以,雖然信仰的宗教不同,但弘法者(教師)、信徒,可以彼此互相往來、聯誼、溝通,隨性隨緣的,有些信徒皈依佛門幾年後,因為因緣改變,可能會再去信別的宗教,這不會有罪過,如同求學時換學校一樣。

佛在世時以三轉四諦法輪來弘法說教︰「此是苦,逼迫性,汝應知,我已知;此是集,招感性,汝應斷,我已斷;此是滅,可證性,汝應證,我已證;此是道,可修性,汝應修,我已修。」將宇宙真理的關係,說得很明白,而在教育方法上,更以方便權巧、觀機逗教、事理圓融、平等包容等來度眾。

現今宗教事件,乃因正信宗教,未能給予正確導引,故容易走入邪道迷信。除佛教外,耶穌的犧牲奉獻,帶來了人間的光彩;回教又給苦難的大家一種希望與滿足。各宗教應互相尊重、彼此學習,雖然各宗教「同中存異」各有理念與教義,但期待能「異中求同」共創世界和平。

希望藉由此次會議,能促使各宗教之間了解與溝通,以達到改革社會及淨化人心的功能,讓各宗教如同百花般多采多姿。

總統李登輝先生、副總統連戰先生等,今都拍發賀電,祝「亞洲宗教高等教育國際會議」圓滿成功。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會議室,舉行師姑座談會,除在海外及留學者未能回山,共計有二十八名師姑出席。

身為師姑,無感情束縛,無子女牽絆,是最有條件的單身貴族,應該好好利用個人獨處時間及外在的因緣來改進自己的缺點,發展自己的長處。

人,認識自己比認識別人重要,很多人都是活到老,還不認識自己。「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很難認識,而「認識」是指知道自己的長處是什麼?短處在哪裡?如何昇華自己?如何改進自己?如何變化自己?

在我閱歷的人當中,誰有辦法?誰無辦法?非在於學問高低,而在於知道自己能力有多少。也就是說,一個人成功立業之道,非出家、非當師姑,而是要知道自己的缺點,並能知慚愧、知苦惱、知因果。最可怕的是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的缺點,不僅不知道,還要護短、無明、自私,又不接受善意的批評,改正自己,而隨著無明過一生。

沒有情愛的掛礙,沒有兒女的拖累,沒有社會家庭的負擔,沒有戒律的約束,師姑的身分是「標準」的單身貴族﹗要懂得好好利用獨處的時間,培植因緣關係,不要任性的拒絕一切可以結因緣的機會,有水的地方,魚就可以游;有天空的地方,鳥就可以飛!佛光山是個有水及廣大空間的地方,可以培育出很多的花朵。

師姑在佛門非只有在寺務性的工作上打轉,也可以在社教事業單位發展,如︰中華學校、兒童班、幼稚園、流通處、滴水坊、出版社、佛光緣美術館、電台、電視節目製作、佛光會、檀講師……都可以一展所長,自己的世界要自己去爭取開拓,人們常因惰性而懶得再接受挑戰,久而久之,自然就不會進步,不會昇華。

在座談會中,和師姑們提及──

1.如何做一個稱職的師姑?

2.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

師姑也是佛光山的四眾之一,其福利同出家眾,本山典制監院現正積極籌劃「師姑院」、「師姑講習會」及編定《師姑手冊》,讓師姑體制能更完備。

十一月二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三十分,主持三壇大戒的「二壇請戒」儀式。

九時,例行出席本月分的「宗務委員會」,以「師徒時間」方式,回答大家的問題──

一個人若根基不厚實,在高位是坐不久的。沒有能力、辦法、道德者,做事遇到困難,只會怪人家,做事要有理念、要有規劃,事情才會拓展出去;做事老是不成功,其個性必定缺少圓融。

人要進步,必須每天都要大死一番,天天死、天天生,能如此千生萬死,將不好的陋習「死」去,人才會進步,我執重者,佛法融化不了,當然「死」不了,自然就不會進步。對自己的惡習、自私、貪瞋痴等,必須要千生萬死,將不好的死盡,才能再生。

用人,要人盡其才,不一定每一個人都要做同樣一件工作,而集體創作,也不是由很多人來支持一個人,而是每一個參與的人,都是主人。

掌握媒體即掌握時代,任何事情的融和很重要。

妄語,很容易引導人錯誤的看法,要嚴謹的警戒自己的口,不要讓福德從口邊流失。

服務信徒,要主動的想到信徒需要什麼,而非等著信徒開口要什麼,一個人要懂得「給」,才會富有,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有嘴說人,最好也能說自己;有眼看人,最好也能看自己,做事不要只要求人家待我們如何如何,要想一想自己,是否待別人很好。

「艱難困苦出祖師,放逸方便出下流。」對歡喜的事不一定要做到,但不歡喜,卻對別人有利的事,一定要去完成。

佛法是由內心體悟的,而非用口講的。

「如何當知客?」知客最重要的,不外是讓每一個來訪的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所以身為知客要時時不忘自我訓練,隨時學習如何稱讚人、如何講好話、臉上要有表情、有笑容、待人接物進退有序,除佛法外,更要不時充實時事、常識。

對信眾們的要求,要應機的給予滿足,依來訪者的目的,如︰來參觀的、來談佛法的、來祈福的、來禮懺的、來吃齋的、來聞法的、來會客的,來禮佛的、來共修的、來談話的、來當義工的,儘量給對方方便,並想出一百句讚美的話,來給信眾們歡喜。

下午三時三十分,參加三壇大戒的「迎請十師」儀式。

十一月三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三十分,舉行此次三壇大戒的「三壇請戒」,下午一時三十分,並為戒子們主持「三壇登壇」儀式。

每星期在中華電視台播出,由華光傳播公司製作的電視節目《蓮心》,已播出四個多月,應製作單位邀請,今晚為此節目的「大師禪」單元,就每一集的主題,提供我的看法,分別為──

一、情緒如何管理

用禮拜折服我慢,用念佛降伏其心,

用行善對治貪欲,用包容對治瞋恨。


二、談宗教偶像

父母是幼年的偶像,老師是學生的偶像,

聖賢是成人的偶像,佛陀是眾生的偶像。


三、談教育問題

以鼓勵來代替責備,以溝通來代替申誡,

以啟發來代替灌輸,以信心來代替自卑。


四、生涯如何規劃

三十歲以前,學業完成期。

四十歲以前,創業完成期。

五十歲以前,福利人生期。

六十歲以前,傳授教育期。

七十歲以後,遊歷隨緣期。


五、談自我開發

做有用的人,做慈悲的人,

做歡喜的人,做智慧的人。


六、談高齡社會問題

用智慧來傳授人生,用經驗來提攜後學,

用修行來開發生命,用信仰來探索未來。


十一月四日 星期一

政務委員馬英九先生今天來訪,對佛光山的僧眾及佛光會員平日在監獄等地從事勸受刑人向善的教誨工作,尤其是戒毒村的輔導更見其成效,表示肯定與感謝。

和馬政務委員談及目前社會上宗教亂象,雖然政府最近常邀請一些宗教界或學者專家針對「宗教與社會風氣」的關係在討論,但一些學術性的學者,並非真正了解宗教,大都是站在學術立場及自我的看法,並不客觀。什麼才是佛教?得由真正了解宗教的歷史性、教育性、慈悲性,並了知佛教的過去及未來,才宜發言,否則一知半解的言論,易造成對佛教「正」、「邪」不清的影響力,對正信的佛教徒是非常無辜的。

下午,馬政委在如來殿大會堂,為普門中學師生做了一場專題演講,講題是「長跑與人生」。

晚,和書記室的徒眾們師徒時間,佛光山弟子中,在工作上比較有機會親近我的,應該是在書記室服務的徒眾,但是和他們講話的機會反而不多。

書記室一般又稱為侍從室,皆屬幕後工作人員,故平常對他們的要求,比其他單位更嚴謹,勉勵大家要──

◎一個人的成長是在吃虧、上當、挫折下,慢慢成長的,所以不管面對任何人、事,受點委屈,不宜投訴。

◎做事要有佛法、內涵、意義及成績,不可光有技術性的工作,因為拿不出可惠人的條件,是得不到別人支持的。

◎人我相處就像「跳探戈」,就是說不僅不踩到別人的腳,更不會讓別人踩到我的腳。

◎從事法寶的編、寫、搜集等工作,要以恭敬心、慚愧心來發心。因發心是否清淨,事關「產品」的品質好壞,這點不可輕視。

◎我不會嫌棄任何一個徒弟,肯定他們的優點,而缺點總是在包容中看不到。

◎一個人若正見的建議聽不到,就容易有抱怨、煩惱、不滿、閒話等情緒,凡事要以「法」為中心,不要去搞人事是非,宅心仁厚很重要;不厚道如何學道?

◎在我一生的弘法道上,不知道什麼是灰心、什麼是疲倦,如果在修道上輕易被上當、挫折、失望、難堪等打倒,那怎能算修行?又我的個性,我不自負、不好勝,以眾為尊,以大家的意見為意見,不會以自己為重;我用人是不會選擇人才的,都是就近在用,因為遠水救不了近火,也就是說任何人才,我都會懂得用他的長處。

十一月五日 星期二

人是有情的眾生,人際間相處,很講究拉關係、賣面子、套交情,這在一般人眼中,看起來是很合情合理的,但我從小在佛門參學求道,所接受的都是無情無理的打罵教育,一有不如法,幾個耳光或幾拳是常有的事。那時年紀還小,對這種故意委屈你、處分你的管教方式,感到很無情無理,多年後,年歲漸長,才體會出老師在教導我們的過程中,是以無情對有情,以無理對有理的教育法,是不講究交情的,在毫無理性毫不愛惜的呵斥下,慢慢磨鍊成長,而非老是依賴別人的關心、呵護,因而養成獨立的個性。

時下社會一般年輕人的毛病就是理由太多,常常是「我認為」、「我以為」、「我想」、「我要」、「我覺得」,叢林教育是不跟你講理的,所以要用無理來對有理;無情來對有情,在無情無理的要求下,都能屈服,日後,面對有情有理的事情,當然就更能接受了。

故感今天的社會,年輕人做事不要講太多的道理、太多的關係,這對我們的成長,會更有幫助。

應消防署之邀,以錄影方式,為消防隊員們開示──

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東西最可怕?不外是跟我們最親近的水與火,所以有句話說「水火無情」,除了天然災害,水,只要我們不去接觸,不管是江、河、海,都不會有危險;而火則難以避免,就算我們對火燭再小心,但鄰居失火,還是免不了要遭受池魚之殃。

一有火災,消防隊員的忙碌,比上戰場還要緊張,尤其是現在的居住環境,大都是大樓、公寓,很多建築物是易燃品,常一燒不可收拾,都是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搶救的。消防隊員們幾十年來,二十四小時都警戒備戰的等著與火搏鬥,更難能可貴的是還有很多老百姓自願擔任消防隊員的義工。

在科技昌明的現代,一不小心或粗心大意,就會引起火災,如︰電線著火、瓦斯爆炸、菸蒂火燭不慎等等,都很容易觸發火災,所以我們大家平常一定要有憂患意識,不可以粗心大意。

救火的工作是刻不容緩的。我個人從小都是在戰亂中長大,有過葬身海底、火窟的經驗。一個人一生中接觸最多的是水與火,水有解渴、洗滌、滋潤的作用;火有煮熟、成長、溫暖的作用。水可以熄火,火可以蒸發水,彼此是相互相剋的。

消防隊員每天過的是「跳火坑入火窟」的生活,與火奮鬥的勇氣,令人佩服。消防的工作也是每一個國民都要去協助的。

晚上七時,和正在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上課,課程是「認識寺院」。

十一月六日 星期三

明天將例行前往榮總做健康檢查,上午搭九時四十分飛機北上,在機上看到一篇「食物健康」的報導,有一則對〈芝麻功效知多少?〉的文章,讓人對芝麻有另一新的認識。

在所有的植物種子中以芝麻所含營養最豐富,根據化驗分析,芝麻裡含有脂肪、蛋白質、維他命 B1、E、菸鹼酸、鈣、磷、鐵、蛋黃素(Lecithin)、膽鹼(Choline)、肌糖(Inosital)等,也就是說芝麻內所含的營養有很多功用,如──

1.強化血管和減胖作用

芝麻裡的蛋黃素,有防止脂肪在人體內沉著的作用。脂肪如沉著在血管裡,便是膽固醇,會讓血管內徑變細,使血管中層硬化成血垢;若脂肪沉在人體內其他部位,便會使人發胖。

芝麻裡的膽鹼,能與人體內的脂肪酸結合起來,變成蛋黃素防止脂肪在人體內沉澱。

芝麻裡的肌糖,對脂肪有極大的親和力,能解除人體肝臟上凝結的脂肪。

芝麻裡的菸鹼酸有擴張血管,防止血管硬化的機能。

人體內如果缺乏維他命 B1,會導致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不完全,人也會發胖。芝麻中含有極豐富的 B1,一切食物中 B1的含量,除了米的胚芽外,便以芝麻為最多。常吃芝麻就不會因缺乏 B1而發胖了。

2.保護心臟和防老的作用

心臟是人體內工作最辛苦,負擔最繁重的一塊肌肉。每一個成年人的心臟,每天要把相當於十一噸的血液,輸送到周身各處血管裡去,經常被酷用的心臟肌肉,如果不特別結實的話,心臟一定會鬆弛擴大。芝麻中含有維他命E,可使心臟上的肌肉結實起來。

3.促進發育和治療貧血的作用

芝麻中含有百分之十九到百分之二十八的蛋白質,此蛋白質裡含二氨基異戊酸(Valine)及氨基乙酸(Glycine)特別豐富。其中以二氨基異戊酸最重要,這是人體內不能自製,必須由食物中得來的氨基酸。缺乏這種氨基酸的人,發育就會遲緩,甚至神經過敏,行動失常。

又,芝麻每一百克中含鐵零點零三公絲,比同量的菠菜所含的鐵多三倍。所以芝麻對缺鐵性貧血症,有治療的功效。

4.有滋補神經和潤養腦髓的作用

芝麻裡的蛋黃素,是填補腦髓的營養素。而芝麻內的菸鹼酸,能安定神經,身體若缺乏菸鹼酸,神經也容易失常,只有常吃芝麻才能滋補神經系統,治療慢性消削性神經炎,及末梢神經麻痺性偏枯癱瘓,並對過敏性的神經疾患,視覺神經的缺乏都有補益。

5.有助消化和防潰瘍的作用

以米為主食的人,體內多半陷入酸性過盛的狀態中,因體內酸性過盛所帶來的疾病有胃酸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等。

普通的植物種子均含豐富的磷,而缺乏鈣。唯有芝麻,每一百克中不但含磷零點三六公絲,而且含鈣零點五六公絲。磷是屬於酸性元素,鈣是屬鹼性元素,芝麻中鈣超過磷,說明芝麻是屬於成鹼食物,其菸鹼酸也能幫助腸胃消化,所以潰瘍等疾病都非常需要芝麻中的鈣質,來中和過盛的酸性。

腸胃潰瘍所以發生,與蛋白質缺乏也有關係,飲食中蛋白質太低時,會使腸胃的表皮細胞改變,而使細菌易於滋長,釀成潰瘍,富於蛋白質的芝麻,則有抗潰瘍性疾病的作用。

6.有美容、通便和預防頭髮變白、脫落等作用

菸鹼酸和維他命 B1,都是滋養皮膚的重要養分,如果缺乏 B1,人就容易生面皰;如果缺乏菸鹼酸,人的皮膚與日光接觸的部分會發生皮膚炎,不見陽光的部位就會糜爛。有習慣性便祕的人,腸內發生毒素,傷害其肝臟,也會使皮膚粗糙而生疙瘩。芝麻能通便治療便祕,間接也就潤澤肌膚。

一般人都知道吃海藻能防止頭髮的脫落與髮白,其實這是因為海藻裡有鈣質的關係。不吃海藻,改吃芝麻同樣有防止脫髮與白髮的效果。

小小的芝麻,對人體竟有如此神奇的作用,真是難得。

十一月七日 星期四

上午前往榮總作例行檢查。下午二時三十分搭機回佛光山。

今起一連二天,舉行今年度的「佛光親屬會」,回山參加的眷屬有六百戶,共有一千五百位親家。

晚七時三十分,於如來殿大會堂和回山的親家們座談接心。

接心前,先和大家介紹本山重要單位的一些職事,並為大家解析目前社會宗教的亂象。親家們最關心的還是明年五月分封山的問題。「封山」是針對一般遊客而言,各位親家是不受此限的,封山後的佛光山將朝四個方向努力,即──

一、國際化

佛法本來就沒有國界之分,佛光山在全世界五大洲創建有一百多個寺院道場,不僅宣揚中國文化,更促進世界佛教的交流;佛光會各國的協會、分會則遍布一百三十餘個國家地區;另外有印度、錫蘭、南非等十八個國家的青年在佛光山創設的佛教學院就讀,儼然像個小小聯合國;黑種人、白種人、黃種人等各種民族都有發心出家的僧眾,真正達到佛光山「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同體共生、融和平等的理想。佛光人不能拘囿於狹隘的地域觀念,佛教的國際化是佛光山努力的目標。

二、制度化

佛光山是個注重制度的教團,人事獎懲、升等調職、財務會計、出家剃度受戒、道場設立建築,乃至僧團大眾的共住規約等等,都訂有周密的制度。這些制度非一人專權決定,而是佛光教團七眾弟子所共同集思、審慎討論所制定的。此次的封山決議,也絕非一時興起,草率冒進,而是經過久遠醞釀,佛光山全體弟子民主投票通過,並且取得全世界的佛光山信徒、功德主,乃至國際佛光會世界各國會員的共識,同時在國際佛光會第五屆世界代表大會上獲得一致的贊同,才慎重公諸於世。力行制度,是佛光山一定不變的方向。

三、現代化

佛光山一面維護傳統的修持生活,但是在弘法度眾的方法上則力求現代化,例如大眾傳播事業方面,佛光山設有電視弘法會,加入民間全民電視台、華光傳播公司,十多年來,我在三台電視公司播出佛學講座節目;佛光山辦有雜誌、出版社,把經典白話化、文學化,讓現代人都能無障礙地接受深奧的佛學。佛光山創辦都市佛學院、勝鬘書院,推動佛化家庭,讓人間佛教的現代化精神深入每個家庭,使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

四、藝文化

幽微高深的佛法透過藝文的傳媒,可以收到三根普被、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把佛教、藝術、音樂、文學等融和成一爐,一直是佛光山孜孜矻矻、努力不懈的工作。佛光山在美國、法國、澳洲、台灣本土,一共設立了九個美術館,定期展出名家雕刻、繪畫、書篆、陶塑等藝術精品,並且舉辦數次的書畫義賣。開山三十年,佛光山更設置了百人名家碑牆,刻鏤佛門高僧、歷代賢臣名人的懿言嘉句。佛光山在國家戲劇院、國家音樂廳,乃至香港、澳洲、美國等重要音樂廳,舉辦梵音海潮音,以音樂來詮釋佛教的寂靜之美。滴水坊既寓意「滴水之恩,湧泉以報」的感恩思想,更把禪與茶的智慧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凡此種種都是佛光山把佛教藝文化的實踐驗證。

在接心時,大霸工程專家高呈毅先生,代表家長們表示︰「回山參加佛光親屬會,就有法師在報到處歡迎接待,那種場面不僅溫馨,更有回家的感覺,處處可以看出大師待人的誠懇與用心。」

高呈毅先生和賴義明、黃宗昌、陳修源、蔡朝豐等幾位家長共同發起「親屬聯誼會」,並擔任籌備委員,共同來組織規劃出家子女的福利及各位家長們的未來。

「如何護持佛光山?」也是家長們關心的話題,事實上,不忘口邊常講好話、講佛法就是最好的護持;在佛門出錢、出力、出口、出心當義工就是最好的護持;歡喜將子女送到佛光山來出家,更是最大的護持。

座談圓滿,感謝家長們將子女送給佛光山,佛光山三十年來的今天也將《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紀錄影片》送給各位親家。

十一月八日 星期五

上午七時十分,搭機飛往台北。

九時三十分,於行政院參加由連院長等人主持的「宗教與社會風氣座談會」。

主席連戰副總統表示,宗教淑世、利人、勸善的教化功能是最大的,宗教對於社會、政府的貢獻,他個人十分感恩,所以希望發揚正信的宗教,而對假藉宗教之名,行不法之事者,政府絕不寬宥。

在會中我則表示要制定「宗教法」。律法中,關於宗教者只有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制定的《監督寺廟條例》和《寺廟登記規則》,但此法於民國三十二年(一九四三)廢除不平等條約及中華民國行憲後,早已失去法定效力,且其內容亦過於簡單。

早在多年前,我就邀集宗教界和法界人士草擬「宗教法」,由台灣高等法院法官林富村庭長研擬。幾年來不法神壇、寺廟騙財、騙色案件不斷,而現有法令中,實在無法對可以登記為財團法人、社會法人、寺廟、協會的各種宗教團體「一網打盡」,所以經過多位法界和宗教人士會商,認為應制定宗教法。

此草案中明定具禮拜設施的寺、廟、教堂、教會、以及其他同類型之團體都可以登記為「宗教非法人團體」,享有免徵地價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契稅及贈與稅。但設立時應該辦理財產、法物等登記,且在設立、合併或每一會計年度終了三個月內,都應製作財產清冊。

草案中並規定──

1.未成年人。

2.受禁治產之宣告尚未撤銷者。

3.被處有期徒刑以上之判決確定者、褫奪公權尚未復權者。

4.受破產之宣告尚未復權者。

有以上情形之一者,不得擔任負責人、常務幹部、住持或管理人。

此份「宗教法」草案,定案後,將提供行政院和立法部門做為立法參考。我並建議在座中三位長官︰

內政部林豐正部長──希望政府頒訂宗教法,以保護正信宗教。

教育部吳京部長──開放設立單一宗教科系,高中以上必須設立宗教通識課程。

法務部廖正豪部長──宗教掃「邪」,並不包括民間信仰,掃邪之際不忘保正(正信宗教)。

期望有關單位,能廣納建言,讓正信宗教發揮更大功能。

晚,前往 TVBS 電視台,參加由李濤先生主持的《全民開講》節目。

探討內容不外就目前社會上宗教亂象,接受民眾 Call-in,回答大家的問題。

節目在李濤先生的「讓我們把佛祖與神明找回來」中圓滿結束。

十一月九日 星期六

上午十一時四十分,由台北搭機回佛光山。

下午二時,於大雄寶殿主持三壇大戒的「三壇請戒」儀式。

晚,和求受三壇大戒的戒子們開示。對行政院昨天所舉行的宗教會議,大家都很關心,簡略為大家述說議程的經過,還有參加《全民開講》電視節目的內容──

1.宗教具有教化社會的意義,是人生性靈中不可少的加油站。

2.主張設立《宗教法》,否則宗教人士弘法無資格限制,就好比是無照駕駛,是非常危險的。

3.別人放光與我們無關,重要是要以自己的智慧、道德、慈悲來服務大眾,貢獻社會,則人人皆能放光。

4.宗教內的神蹟不稀奇,但並非常有的,否則不叫神蹟,神蹟到底有沒有?對相信的人而言,當然有;對不相信的人,當然就沒有。

接著回答戒子們的發問──

◎戒如何守持不壞?應順時代的改變,戒有時代性,我們能受持的戒法要盡力去做,不能做到的則要心生慚愧。破戒可通懺悔,破見則不通懺悔。所以正見對一個人的戒法受持是否清淨很重要。

◎如何分辨善知識?愛護我、喜歡我者,不見得就是我們的善知識,而罵我們、打我們,天天沒有好顏色給我的,不一定就不是我們的善知識。善知識是對我們的前途有所教導、人格有所指正,又能幫我們向上、督促我們進步者。

佛門過去,僧眾給人的形象都是消極、不弘法、不講經、不做事,不僅讓父母失望,社會也看不起,所以大部分父母都不贊成子女出家,真正佛門弟子,非消極的住山,而要以弘法為己任,利生為事業。

為人處事不宜忤逆因緣,要時時培植因緣,因為要做佛門龍象,必先做眾生馬牛。也可以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佛法是用悟的、用體驗的,沒有體驗的悟境,在學佛道上易退失信心。時時把忍耐、慈悲、守法、發心等佛法應用在日常生活,必會有所體驗。

我常鼓勵大家要會聽話,「一句話」只要有用,一生可受用不盡;我慶幸自己,從小對師長的「一句話」都能幾十年不忘,且應用在生活中。大家須懂得珍惜聖言量的可貴。

今後社會,必定是個電腦的時代,但要有佛法,電腦才有用,否則電腦就是世間法。

生活中如何體證佛法?要在大眾中修行、講話要言之有物、對生命要落實,不可以無病呻吟。

十一月十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三十分,主持三壇大戒的「正授」儀式,圓滿此次三壇大戒的戒會。

下午一時三十分,和剛出堂的女眾新戒職事,於如來殿會議室舉行「師徒時間」,要大家──

◎在家時從事的工作,不要出家後仍做同樣的工作,故在常住分派工作時,要選具有挑戰性、學習性、發展性的工作,來自我磨鍊。

◎要認清自己在精神上有什麼專長,如具忍耐力、慈悲力、勤勞、耐煩、喜與人往來、服從主管、工作盡責、不鬧情緒等等,以此來配合工作上的不足。

◎一個人是否會有成就,除了「觀念」的正見外,還要有表現,不敢勇於表現者,如何有自己的世界?又在道業方面,除了早晚課誦及信心的培養外,慧解方面也很重要,不可偏於一方。

◎歷代的祖師大德,沒有人不是經過禪堂的磨鍊的,有老師指導與沒有老師指導不一樣,在團體中住過與沒在團體中磨鍊過,其氣質感覺也是不一樣。

◎做事只要「有心」,就不會太難,除此,一個出家人要發心、有道德、具慈悲、喜樂說,也都很重要。

◎與人共事要和氣,講別人不好,自己又何嘗好?能夠找出自己不好的地方,比較容易進步。世間上做事容易,處人難,但必須與人接觸,才能了解眾生需要的是什麼。

◎語文不僅是知識,也是一種文化,對該國的文化不了解,是學不好這個國家的語文的。

◎自己的理想要配合常住的理想,才算是理想,每一個人要護持常住的理想,並全力以赴,自然能達到理想。

◎世界上什麼事情都講究溝通,所以在溝通下沒有什麼困難或煩惱的事。

每一個人都要懂得自我規劃生涯,不要有一天過一天的醉生夢死,如何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多采多姿?必須──

1.在各方面能力要升級。

2.情緒要很穩定。

3.擴充自己的能力,不能只做一件事情。

4.生活即教育,教育是全面性的,不可忽略一項。

5.強化自我的耐力、堅忍、恆心 ,不怕挫折失敗。

6.懂得溝通、聯繫,會運用資源。

7.平常懂得廣結善緣,珍惜每一份因緣。

8.不自責,不傲慢,在謙虛中不忘恭敬。

十一月十一日 星期一

報載,教育部吳京部長在召開「宗教教育系列講座」時表示──

1.教育部將正式把「宗教課程納入各級學校中」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宗教觀念。

2.在大專教育課程中把宗教教育課程納入通識教育。

下午三時,和叢林學院即將結業的同學們舉行「師徒時間」,並回答大家的問題──

◎禪坐是一種心地功夫,除了腿子要軟外,性情也要軟,心地更要柔軟﹗

◎修行不一定要閉關、住山、進禪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任何時刻都保持一顆「平常心」就是修行,因為如果沒有「生活」,怎會有「修行」?

◎弘法不管在海內外,皆要以本山為根本,擁有本山即擁有全世界,海外道場只不過是一個點而已,「本山」才是一切的根本。

◎別人的不如法、不究竟,正好是我的如法與究竟圓滿,學佛不捨一法,不棄一人,除了肯定本山為根本外,還要肯定前輩、長老師兄對常住的貢獻,並要學習未來承擔佛光家業。

◎佛法不是自私的,比世間法更超越,除了學歷的「力」和信仰「力」,更須有「力」;只要有「力」,不管從事任何事業都會有實力,有所作為﹗

◎人要大死一番,才能脫胎換骨,才能揚棄舊觀念,建立新思想;世俗的感情能淡一分,佛法的感情才能濃一分,能如此才能以道情為重。

◎叢林就是一個社會,其典章制度、大德言行、開示、六和敬、四攝法、八正道……就是一種管理學。

◎佛門的經濟觀,給人就是給自己,布施就是發財的方法,凡事只要以身作則,就能做到。

◎捨親入道,要保持自己的貞潔形象,俗情太濃的話,也是一種障道,世俗的染汙力很強,要「不忘初心」才會有力量。

◎明理、道德比學歷還重要,除讀書外還要有悲心、願力為眾生服務,才算「人」。

◎讀書沒有「原則」,是依個人專長、興趣、性向而定的,沒有固定的方針或一定要如何,但是不要以讀書為職業,不要死讀書。

◎「社會」主要的成員就是人,替人服務,是出家必具的條件之一,不肯替人服務或不發心從事社教工作,就不具菩薩性格。

◎如何做好祕書工作?

1.對主管周遭的人、事、物要關心,要了解。

2.不時在主管面前提供資料、訊息、作品等,請示事項,只要讓主管「搖頭」或「點頭」即可。

3.在人事上要替主管照顧周全,召見、慰問、助力、規劃主管休息時間、保護主管的祕密、樹立主管形象。

4.替主管網羅人才、幫助主管,使其成就越高越大。

5.不受小惠或搞小圈圈。

6.品德要比主管好,尤其是口中有德。

◎常有人問我,如何統理佛光山一千多名徒眾?我的方法是,我對他人好的建議或好話,都很用心去聽,且記住他人的優點,來平衡其缺點。

十一月十二日 星期二

下午二時,前往竹南鎮竹南國小大禮堂,主持由苗栗地區佛光會主辦的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前來發心皈依的信眾,有八百多名。

傍晚五時左右,往東海道場,途中在車上看到一本格言的冊子,內容值得徒眾們參考,如──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做人不可有傲態,然卻不可無傲骨。

耐是非不做辯語,耐煩惱不做苦語。

病莫大於不聞過,辱莫大於不知恥。

籠雞有食湯鑊近,野鶴無糧天地寬。

無名草木年年發,不信男兒一世窮。

家貧莫言曾祖貴,好漢哪怕出身低。

興家猶如針挑土,敗家好似水推舟。

黃河尚有澄清日,豈可人無得運時。

念念有如臨敵日,心心常似過橋時。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從三師武藝高。

心生善念命運轉,心存惡念天不從。

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

良辰美景最易逝,知心好友不可忘。

寧走好路十步遠,不走壞路一步險。

寧願與千人和好,切莫與一人結仇。

家中雖有斗量金,不如自己有本領。

其施厚者其報美,其怨大者其禍深。

處世要方圓自在,待人要寬嚴得宜。

關公老爺賣豆腐,貨軟人硬欺不得。

下雨不能下一年,窮人豈有窮一生。

當權若不行方便,念盡彌陀總是空。

身是醫王心是藥,心病還須心藥醫。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晚,安單東海道場。

十一月十三日 星期三

上午十一時三十分,於員林講堂主持賴耀森居士之公子賴宜廷先生和蔡家諺小姐的佛化婚禮。

勉勵這一對新人,愛,非一時,而是永恆不能變心的,原本是二個人,因婚姻關係而成為一體,在世俗上,就是彼此有來電、有愛情,才會結婚。現在社會上最熱門的話題,不外是「人會放光嗎?」其實誰放光並不重要,重要在於自己是否會放光。自己要如何放光?

夫妻彼此要讚美是口中放光。

夫妻彼此互相關懷對看是眼中放光。

夫妻彼此尊重對方的決定是耳中放光。

夫妻彼此關懷、體諒、不去計較小事是心中放光。

內心多往好處想,就是人放清淨光。

內心逍遙自在,通達人情世故,就是放智慧光。

夫妻在一起,要彼此放光,且一生要不時不斷的放光,結婚雖是兩個人,卻是一個心,是本尊對本尊,彼此互不相離,將來的子孫都是你們的分身,所以人人都有本尊與分身,不要光去看別人的外境談別人的是非,要將彼此相愛的光,照耀給社會大眾。

中午用餐時,和員林講堂的住眾們「小參」──

心中有事、有話,不講出來,就如同沉澱的東西,放久了會發酵變壞。人與人相處會有是非煩惱、口角,皆是一時的,很快就會過去,然信仰卻是我們的一生,不可改變,何況是非煩惱是一種「有期徒刑」,不要無明的把它變成「無期徒刑」。一個個性內斂含蓄的人,平常不講話,沒有情緒時還好;但一有情緒,若無處申訴或說明,那就很危險了。

世間上沒有什麼了不起或不能講出口的事,像人事上不能協調的、工作上不順利的、溝通上不能交流的,都可以說,沒有什麼不能說出口的,因為「申訴」的管道太多了,如︰對本身工作不能勝任或不如意時,可以向常住申請調職,更何況學佛本來就是要修忍耐,不要一遇到挫折困難,就動念要下山或離開,若起了溜單的念頭,那更是一種地獄情緒,也是一種功虧一簣的罪過。所以說凡事不要鑽牛角尖,不要忘了出家是要製造歡喜與快樂,不是要起煩惱與無明﹗

一個人的青春有多少個五年、十年、二十年?不要輕易的讓時光流失,所以每一個人要懂得處理自己身邊的事,並珍惜所擁有的一切。

下午一時三十分,先後前往吳建立先生所負責的東麻交通企業公司及信眾邱憲道、林鈺瑛夫婦的府上家庭普照。

依大家的問題,簡答如下──

◎在商場上,厚道的人容易吃虧,但有時是否真吃虧也不一定,「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吃虧就是占便宜」,在商場上是常見的;好朋友相處,為維持好的關係還是不共金錢往來比較好。

◎信眾布施要以不自苦、不自惱、不後悔為主,布施最宜小而長遠,不可以有比賽多寡的心態。又,學佛要懂得將世間一切不好的人事物規劃得很好、很美。

十一月十四日 星期四

今天分別巡視豐原禪淨中心和位於台中大雅路的光明學苑,學苑住持慧堃前往日本弘法,由慧岸、乘威和多位義工師姐們在接待來訪的客人及禮佛的信眾。

道場寺院的整潔、幽雅,還是要靠信眾們的護持,勉勵他們要──

1.訓練心理諮商義工,從弘法解決信眾困苦,以落實文教利生的弘法方針。

2.學苑內部設施,要作多元化規劃運用,充分利用空間,以方便多層次信眾的需要。

3.在忙碌的服務信眾之餘,要懂得利用零碎的時間充實自我,當然更不能忘自己修持。

傍晚,回到東海道場,道場內設有「大專青年聯誼中心」,提供給大專青年朋友聯誼之用,或許是有青年朋友在走動,東海道場給人的感覺是非常有朝氣。和我接觸的幾位青年朋友都很有善根,如︰

張雅惠︰商專畢業後,就在東海道場服務,已有四年之久,他表示他所接觸的佛光會員和信徒,大家都很護持道場,出錢出力是那麼的心甘情願,平常共修也都樂於參加,他常常被信眾的真誠感動,而捨不得離開佛教。

因東海道場的文化氣息很濃厚,不像一般求神問卜的神廟,所以有心想在佛門服務奉獻,但又怕自己能力有限,希望我能夠為其開示。

我覺得張小姐很有社會性格,只是膽量太小了,現在的人,無論是佛光山的道場或是佛光會都要與群眾接觸。所以鼓勵他凡事要主動、熱忱、推銷自己,並懂得將歡喜撒播給人。

林亦娟︰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自認為本身沒有學問,中文又不好,英文也不精,但可以勝任一些動腦的工作,社會上的名位、金錢,皆非心中所願,只喜歡佛光山,尤其是東海道場。雖有心在佛門安住,但一直捨不下親情與外在因緣,而成為學佛道上的障礙,希望有善緣能夠提拔他,要求我給他幾句話。

我覺得依林小姐的條件,應該先進修一段時間後,再出來服務;服務一段時間後,再進修。如此的學習方式比較「瀟灑」,不必受形式拘束,是最隨緣的學佛方法。

張媛媛︰土地代書事務所主任,是標準的女強人,曾被倒閉過,故對金錢看得很淡,對事業、愛情等也覺得不實,西元一九九一年皈依佛光山後,接觸到很多的善緣,有心向佛,每天到東海道場當義工,都很快樂,有心進佛學院,但已超齡,要我給予開示。

我覺得張小姐的能幹是可以肯定的,充實佛學除了進佛學院外,也可以讀勝鬘書院或禪學堂,短期性的進修方式,一樣可以過佛學院的生活。

邱美容︰因有很強的向道心,才跑到東海道場來,只是世俗緣未了,常會為了要往社會上去賺錢?追求愛情?還是入佛學院學佛?……而徬徨,不知要往哪裡去?唯一能肯定的是,不會離開佛教。

人不為煩惱而生、而苦、而不快樂,像這四位青年,在道場服務了四年,都不曾和我講過一句話,有些因緣是要我們主動去培養的,美麗、大方、能幹、有條件都是他們的優點,也是缺點。

佛教界一些長老大德,對青年朋友實在應多給予一些可以親近的因緣或環境,畢竟迷時還需靠師度。

晚,七時三十分,為一千五百多名信眾,在東海道場主持一場三皈五戒典禮。

十一月十五日 星期五

每一次到東海道場來,覺廉都很用心的為我準備飯菜,並不忘問我會不會太鹹?太淡?其實,我只要看到有人為我準備飯菜超過半個小時以上,我就吃不下去,因我不喜歡也不忍心花太多時間在做飯菜上,我的生活原本就很簡單,不宜浪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何況用餐,我吃的不是鹹淡滋味,而是在「吃」對方的心,是否誠意、是否用心?

徒眾們的資質優劣好壞,雖有差別,但是在我的心目中,從不曾嫌棄過一個人,徒眾就像是我身上的每一個細胞,我在意的是,徒眾們是否有進步、道念提升多少、學問增加多少、接待信徒是否熱心主動、笑容是否增加,不可以故步自封,不求昇華進步。

在「師徒時間」中,和東海道場的住眾們接心──

◎人我是非只是一種過渡時期的心態問題,時間一過,環境一變就不一樣,故不要太著意而起煩惱。

◎每一份工作,都要有所報告,因有報告,才有紀錄,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就是在這種點滴的紀錄中累積的。

◎依做事的能力,人可以分幾個等次,如──

下等人︰做事總是相應不理,好事都會做成壞事,且又不知上進;又老是讓別人不知其去處,對其所言所行,別人也不容易接受。

中等人︰平常做事總是懶洋洋的,不積極,遇到事情就手忙腳亂,做事總是有頭無尾。

上等人︰主動、積極,遇到困難事情,總是力圖克服,凡事不推諉、不拒絕,對接觸的人事,有資料提供,不會口說無根據。

特等人︰做事守時有進度,認得出每一位接觸過的信眾,懂得整體規劃,並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能,且不忘給人希望、信心、歡喜、方便,並樂於替人服務。

做特等人不容易,做上等人比較容易,對中等人的評鑑還勉強可以鞭策鼓勵。但下等人則就太壞、太不長進了。又中等人及下等人很會虛張聲勢,搶別人的功勞,上等人會創造光芒,中等人享受別人的光芒。

徒眾應該自忖,要做哪一等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