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18 神通妙用(1996/03.16~03.31)
精華語錄
◎人人均有一張口,有人造善業,有人則造惡業。有智慧的人能巧妙地應對難處之人,愚痴的人則不善處理人際之關係。
◎坦承自己的過錯,才能知所改進,改善人際關係。
◎諸佛菩薩是靠願心而成就,我們要發慚愧心、慈悲心、感恩心、菩提心、熱忱心,以及對三寶的堅定信心、對修持的精進恆心。
◎有智慧能力者,不會嫉妒別人。個人的才能、性向、學歷、經歷不一樣,不必相互比較,因為自我成就的價值比較重要。
◎要過充實的人生或者貧乏的人生,端在我們一念之間,只要一念向善,天地無限美好。
◎佛教青年,不僅具有青年的力,更有一顆菩薩的心,只要有心,沒有不成的事。
◎剎那就是永恆,把握當下,時間不會等待我們。
◎上等的員工經得起千錘百鍊,中等的員工只能承受教訓,下等的員工連讚美都嫌不夠。
◎對任何事情,必須了解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才能掌握其精髓。了解彼此群我的關係,能生感恩惜福的心,人生會更有意義。
◎嫉妒他人是弱者,養成尊敬的性格、包容的性格、利人的性格、自信的性格,就不會嫉妒他人。
◎艱難可以磨鍊意志,發揚人性,發揮力量,並加速成就。
三月十六日 星期六
今天處理了公文、傳真之後,趁著空檔時間,看看書報。《讀者文摘》裡的〈珠璣集〉,有幾則關於金錢、讀書、因緣、修持方面的文句,頗耐人尋味,茲摘錄如下,與大家分享。
金錢方面
◎錢會講話,可是信用有回聲。
◎施捨錢財解決不了貧窮問題。
許多人以為金錢萬能,俗云:「有錢能使鬼推磨。」但是,如果不善於運用金錢,則不能達到最高的功效。錢財的布施,不能徹底的解決人生的問題,要緊的是,道德觀念和人格操守,如慈悲、理智、信用等,才能受人信賴敬重。
讀書方面
◎書籍原非作陳列用的,但沒有別的東西比書更能美化房子。
◎書店是人人能讀的大學。
◎世界像是一本書,不旅行的人只讀到其中一頁。
◎讀來全不費工夫的文章,寫的時候一定下過大工夫。
書櫃比酒櫃更有價值,因為書櫃裡珍藏著許多智慧結晶。好書在手,是人生一大享受,而旅行各地,增廣見聞,更是一種樂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才能多采多姿,相得益彰。
因緣方面
◎我每天提醒自己不下百次,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是建立在別人、時人及過去人努力的成果之上的,我必須奮發以為報,取諸人的有多少,還諸人的就要有多少。
◎要了解一個人,必須知道他的過去。了解一個國家亦然。
◎看什麼東西都好像看第一眼或最後一眼,你在世上的日子便會充滿光彩。
我感覺這幾句話和佛法的因緣觀非常相近。對任何事情,必須了解前因後果、來龍去脈,才能掌握其精髓。了解彼此群我的關係,能生感恩惜福的心,人生會更有意義。
修持方面
◎巧妙地說出安慰的話是人類最古老的治病良方。
◎人人都會犯錯,承認錯誤的則是超人。
◎道歉是人生的強力膠水,幾乎什麼都能修補。
◎智者與眾共處不出怨語。愚者昧於人事而滿口妄語。
人人均有一張口,有人造善業,有人則造惡業。有智慧的人能巧妙地應對難處之人,愚痴的人則不善處理人際之關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坦承自己的過錯,才能知所改進,改善人際關係。
看完書報後,徒眾送來三藩市皈依弟子融嘉致贈的一幅畫,並附上畫作之緣起。
「敬仰的師尊:
佛光山給人方便,饒益眾生,廣利人天。國際佛光會以大慈大悲的精神,推行人間佛教,使廣大眾生在娑婆世界的危險中覺醒。
你是我們的明燈,照亮了我們的心靈。
你是我們的導師,教益眾生直明真理。
敬仰的師尊,弟子至誠心,把古老鐘鼎篆書寫成了『天賜百壽圖』獻奉尊敬的導師,七旬梵壽而作。
獻祝導師法壽無量。
弟子叩首頂禮」
感謝他的一片心意。我埋首著作、課徒、度眾,實在不知老之將至。
三月十七日 星期日
晨六時起床,盥洗畢,即出外跑香至西來寺,看徒眾是否安分地上早殿和用早餐。餐畢,和徒眾在西來寺的大客廳談話。我歡喜溝通、交流,下情上達,才能了解問題所在,並為徒眾「傳道、授業、解惑」。
覺法問我:「每次帶團參觀西來寺後,就沒和來訪的團體聯絡,感覺有如斷線的風箏。這種後續的工作應當由誰來進行呢?」
我回答道:「要自己承擔。」
記得過去有位居士幫我做事,我請他寫一封信,他問我:「師父,紙和筆呢?」我就幫他找紙和筆,好讓他寫信。寫完信後,他問我:「師父,信封呢?」我又幫他找了信封,給他信封後,他又向我要郵票,給了郵票,他又要漿糊,我就只好再幫他找漿糊。後來,他問我:「師父,信寫好了,寫得好嗎?」然後沾沾自喜:「其實,我寫得很好,這不是自誇。」過幾天,他又問我:「師父,有回音了嗎?」待有回音,他說:「給我看一下。」這哪裡是幫我做事?簡直是把我當他的祕書。
我要求西來寺的住眾,對常住的工作要全盤了解,全部參與,集體創造。只是堅守崗位,安分守己,是不夠的,尤其不能「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對工作要懷抱著一份理想,規劃自己的生涯,要有理想,未來才能有所發展。
談話中,接到夏鈴律師的電話,告知高爾副總統因為前兩天在白宮的會面,非常高興,預計在四月底到西來寺訪問,我表示竭誠歡迎之意。
上午十時,主持洛杉磯協會白塔分會和青年分會的成立大會。世界總會會員服務委員會張迺彬主任委員和洛杉磯協會吳劍雄督導也蒞臨指導。
佛教講究因緣和歷史。我和白塔的因緣相當深厚,從小在山明水秀的宜興白塔山大覺寺出家,也擔任過白塔小學的校長。初到美國弘法,在Maywood(梅屋市)買了一座基督教的教堂,屋頂尖尖的,有如塔狀,因而命名為白塔寺。當時,有許多優秀的青年在白塔寺定期共修,並且擔任義工。有一次,居然有八位博士在幫忙掃地。如今他們都事業有成,從事醫生、牙醫、律師、企業家等職業,同時持續不斷地護持佛法,真是令人欣慰。
白塔分會幹部名單如下——
會長:李錦興
副會長:洪凌文貞
祕書:陳淑卿
常務監事:王建興
理事:曾太吉等人
監事:陳廷聰等人
我走遍世界各地,凡是有青年分會的協會,都能增加一份力量。青年的活力、熱情和衝勁,永遠給人一股活潑的朝氣和無限的希望。欣見青年分會在洛城成立;佛教需要青年,青年也需要佛教。
釋迦牟尼佛在三十五歲證悟成道,之後,行腳五印度,度化無數的眾生;而中國文化史上最偉大的聖者玄奘大師,他在二十六歲時發願到印度取經,以青年的悲願壯行豐富了中國佛教,提供後代無數的文化遺產。所以說,有志不在年高。
青年分會的幹部名單如下——
會長:陳懿駿
副會長:陳立貞
祕書:顧文豪
會後,美國中華書畫學會林嘯虎會長和中國大陸名畫家鄭百重教授各送我一幅畫。之後,大家在大殿前合影留念。
回到客廳,陸續會見佛光山的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陳居先生(洛杉磯協會會長)和夏鈴律師。
三月十八日 星期一
上午十時,前往世界日報社悼念聯合報系故創辦人王惕吾先生。
聯合報系將華文報紙發行全球的功德無量。可以這麼說,凡是有太陽的地方,就有聯合報系的報紙,無論弘法到世界各地,都不愁沒有中文報紙可讀。我們能夠如此坐享其成,讀到一份資訊豐富又正派的報紙,惕老功不可沒。
感念聯合報系「正派辦報」的精神,提供資訊給社會大眾,以及去年我在榮總開刀時,惕老兩度探望的隆情厚誼,特地率領徒眾為他做一場佛事,祈祝他能往生佛國淨土。洛杉磯協會王建興理事也到場參加。
一般的人,出了家,就口口聲聲要了生脫死。有的人,埋沒於山林之中,不理俗事,以致於佛教被誤認為無益於社會。依我的觀點,一場佛事,能令生者安慰,死者冥福,就是了生脫死。而人在世時,立德、立功、立言,造福人民,福利社會,最後能含笑而終,也是了生脫死。
隨後參觀了《世界日報》大樓,設備之新穎,工作之有效率,令人讚賞。
回到西來寺後,指導西來寺的修建工程,希望能將西來寺的設備發揮到最大的功能。有了完善的硬體設備外,更期望西來寺的活動品質能提高,並提供了辦活動的要領,供徒眾參考。過去,在高雄壽山寺打佛七,第一天參加的人只有二十人,第二天增加為八十人,第三天有兩百人參加,第四天遽增為六百人,到了第五天則大爆滿,總共八百人來參加。我很欣慰,所辦的活動,人數只有增加,沒有減少過的紀錄。我沒有花錢在報紙上刊登過廣告,但是,因為我辦的活動很吸引人、很感動人,因此,很多人期待參加我辦的活動。希望社教組在慈容的指導下,能掌握辦活動的要領。
指導完工程之後,徒眾遞上一份西方寺來的傳真,是布萊恩・康斯坦丁諾先生(Brian Constantino)的學佛體驗,茲摘錄如下——
「我出生在一個天主教的家庭,長大之後,對人生的質疑很多,但是天主教不能滿足我,於是我改變了信仰的方向。到處尋求存在的意義,找尋可以依靠的支柱,最後,在電話簿上找到佛教。
參加了西方寺的禪坐班,感到內心裡生起很大的力量,然後,參加佛學班,發現到佛法所探討的就是對人生的關懷。後來,進一步參加週日上午的共修法會,梵唄帶給我很寬廣的感受,相信這是醒悟人生的一個很好的方式。佛法對我的人生影響很大,學了佛,變得很快樂。
去年,在西來寺皈依大師,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意義,對我而言,這代表著人生的選擇和意願。感謝大師給我們一個可以依歸的地方,希望有一天大師能來到西方寺,那麼我們就可以再與您見面了!」
度化美籍人士一直是我很有心要做的工作。一再強調要有美式的課誦方式,公開集會要用英文,甚至於要把一個道場給美籍出家眾來管理。希望大家能了解我的苦心,多用些心力度化美籍人士,讓佛教國際化的理想能早日實現。
三月十九日 星期二
昨晚,睡前構想著要對徒眾講的「如何做個出家人?」——
一、出家人要做出家人之事:凡有關佛、法、僧、眾生之事都是出家人要做的事情。「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是僧事;「維護常住,服務大眾」是僧事;「早晚課誦,鐘鼓不斷」是僧事;「給人信心,給人歡喜」是僧事;「辨別是非,明因識果」是僧事;「促進和諧,尊重和平」是僧事。希望大家從做僧事裡將佛法的精神發揚光大。
二、出家人要修出家人之道:出家人修道要修難行能行之道,要修難忍能忍之道、要修能出世也能入世之道、要修利人克己之道、要修苦行之道、精進之道、正道、菩薩心之道,此外,更要修萬緣放下解脫之道,隨喜隨緣自在之道。
三、出家人要發出家人之心:佛教講究心的根本,要我們能夠找尋真心,明心見性。世間上有心人做事才會成功,同樣出家人發心要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心;要發四弘誓願、四無量之心;要發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之心;要發先人後己、先眾後我之心。佛教裡面有一句話:「沒有自然的釋迦,也沒有天生的彌勒。」可見諸佛菩薩是靠願心而成就。因此,我們要發慚愧心、慈悲心、感恩心、菩提心、熱忱心、以及對三寶的堅定信心、對修持的精進恆心,希望大家從發心中圓滿人格道德,成就無上佛菩提。
四、出家人要行出家人之法:出家人所作所行,無論是想法、做法、方法都要能合乎佛法,希望每一位出家弟子要行六和敬之法、行八正道之法、行六度四攝之法、行禪淨中道之法、行自他兼濟之法、行忍辱柔和之法,舉凡入世法、出世法,一切法都能融入佛法,讓佛教的正法永存於世間。
五、出家人要動出家人之念:古德云:「一念覺即超出三界,一念迷即墮入輪迴。」天台宗也強調我們的心「一念三千」,因此身為出家人要動出家人之念,凡是我們的起心動念都要能保持正念,遠離顛倒妄想,心中常存念佛、念法、念僧之心,並且憶念眾生,發大悲心,利益一切有情。
六、出家人要交出家人之友:人之所以能生存,是靠眾多因緣關係而來,在家裡,父母照顧我們;當一個人出門在外,就必須仰賴朋友給予我們的協助。同樣在佛門,我們要結交善知識,在修道上給予我們指引和幫助。何謂善知識?必須具備正知正見、通達經教、事理圓融、慈悲樂說、應機示教、給人信心等條件,有善知識的提攜和引導,將會加速我們學佛道上成長的步伐。
在西來寺早上會報前,遇見慧庭、慧傳、慧濟、慧愷、慧用、慧導、慧教等男眾弟子,隨機與大家談談男眾未來應努力的方向。我覺得男眾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耐煩、不肯等待,因為一個人沒有歷史是不會成功的。我希望男眾弟子能多用功看書、寫作、禮佛、誦經,多參與叢林的四十八單職事,從法務、廚房、行堂、知客等做起,身體力行,勇於擔當,培植福德因緣,這也是我對男眾期許的地方。
捫心自問自己很耐久,凡事持之以恆,一生以之,尤其是弘法利生是我畢生的心願和目標,也因為我出家將近一個甲子的歲月,如今感覺走到哪裡都是佛法。
晚上六時,洛杉磯佛光協會理事王建興邀約了多位企業界朋友來寺見面談話,其中包括新世紀寶馬汽車總裁林子序、《天天日報》總裁施復華、太平洋商業銀行董事長 Benjamin Lin、大家汽車董事長林政隆、新洋音樂世界負責人 Angie Mao、優必勝公司副總裁 Daniei Chan、遠東花苑老闆 Tina Wang、中文一三○○電台經理鄭儀英、KSCI十八台經理 Richard Millet、北美衛視董事長郭原勳、華美電視公司蔣雨橋、Rosemead 市議員 Jay Imperial、洛縣假釋局亞裔聯絡官姚俊汎、律師大衛華生、余晨峰等三十六人,彼此藉這次難得的機會相互結識,歡聚一堂。
三月二十日 星期三
依照從法國回來。一到西來寺,就迫不及待地向我報告即將於今年八月分在法國巴黎召開大會的籌備情形。
國際佛光會於一九九二年在洛杉磯西來寺成立之後,先後在台灣佛光山、加拿大溫哥華、澳洲雪梨召開過會員代表大會。今年邁向第五年,大會將在法國巴黎召開。為了迎接此次大會的來臨,依照、江基民會長等人已卯足力氣,籌備多時,希望讓與會的佛光會員倍感歡喜溫馨。
巴黎乃法國之首都,地處法國中北部,跨塞納河兩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三七五公里。理想的十字路口位置使其繁榮了兩千多年,一直都是法國人口、文化和經濟活動的主要中心。城市本身居巴黎盆地這個富庶農業區的中央,該區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此次大會將於八月三日至六日召開,氣候涼爽,是開會的好時節。
與會人員除了當然代表(總會長、副總會長、理事、委員、祕書長、法制長、財務長)、特別代表(各協會指導法師、督導)、基本代表(各協會會長和代表)、觀察員可以參加全程各項活動和會議,觀禮員可以參加大會的開幕典禮、兩次宴會,巴黎四日遊,或不參加四日遊。此次大會邀請的貴賓有法國總理 Mr. Alain Juppe、外交部長 Mr. Herve de Charrette、巴黎市市長Mr. Tiberit 等人,真是冠蓋雲集。
為了讓與會人員免受四處奔波之苦,大會開會和住宿的地點都在Meridien Hotel,這個飯店非常高級,會場也相當有氣派,從飯店往外看,「花都」的風景,盡收眼底,真是享受。此外,飯店的對面就是購物中心,距離著名的艾菲爾鐵塔僅五分鐘的車程,十分便利。
八月三日報到日將安排巴黎半日遊,遊覽凱旋門、艾菲爾鐵塔、香榭大道、協和廣場,並且購物。晚上十時,遊覽塞納河,夜遊之樂,另有一番情趣。
八月四日的開幕典禮在 Le Palais des Congres de Paris 舉行,與會人士有機會見識到法國最好的會議廳,可容納三千七百人,並且可以提供十二種同步翻譯的服務,這種國際性的設備實在是令人歎為觀止。
八月四日將安排觀禮員參觀羅浮宮博物館,這是世界聞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所藏藝術品居世界之首。八月五日參觀精美的聖母院、登艾菲爾鐵塔、楓丹白露,八月六日參觀白教堂、歌劇院、凡爾賽宮。法國著名的美景,均可一覽無遺。
八月四日晚間,將舉行一場獻燈法會,點亮自己慈悲、喜捨、精進、明理、般若的心燈,進而照亮家庭、社會、國家,甚至於整個世界。
另有組團歐遊,有倫敦、威尼斯、義大利、瑞士、德國、荷蘭、比利時、巴黎等地一遊。
此外,依照等人也挖空心思,想留給與會人員最美的結緣品,如聞名世界的巴黎香水鑲在心型的項鍊裡,真是一舉兩得。
聽了依照的報告,我很歡喜要去開大會,同時希望有心的人士,不要錯過參加大會的機會,一起來為國際佛光會奉獻智慧,同時盡情地享受巴黎的風光。
三月廿一日 星期四
上午九時,前往畫家李自健的住所,參觀其新近完成的作品,有「山居女」、「山雀」、「小主人」、「雪景」等十餘幅。
李自健先生乃中國旅美名油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近三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始終執著於質樸真誠的藝術追求。深厚堅實的藝術功底,豐富坎坷的人生閱歷,純樸勤懇的品性特質,以及近年來佛教思想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他自然地開拓出一片純、真、美、善的藝術天地。
近年來,他潛心創作了一批充滿「人性與愛」,具有人文精神以及中國民族特色的寫實主義的油畫作品。這些油畫先後在美國洛杉磯、德國柏林、法國巴黎、英國倫敦,以及佛光山、台北市立美術館、台灣省立美術館舉辦過大型個展。他現在計畫「人性與愛——李自健油畫環球巡迴展」,將陸續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國家石油公司美術館、新加坡世界貿易中心、澳洲雪梨市政廳、南非開普敦南非美術家協會畫廊、巴西聖保羅州立美術館、加州大學納克曼藝術展覽中心、溫哥華哥倫比亞大學亞洲文化中心等地展覽。在此,預祝他的巡迴展覽成功。
隨後,拜訪了張少齊老居士、葉麗玲居士,再到史國良先生住的蒙地精舍。史國良先生為中國大陸的一級畫家,他曾於一九八九年參加法國第二十三屆蒙地卡羅國際藝術競賽,以一幅「刻經」的畫作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委大獎。此藝術大獎被譽為美術界的「奧斯卡」,肯定了他在畫壇上的地位。
他潛心於西藏風情的畫作,十分專注,而且非常有成就。談話中,他提到對西藏的感受,每次他到西藏,都感受到一種磁場,深深地吸引著他。在那裡,他可以看到每個人的心,都有虔誠的信仰,雖然物質欠缺,生活不富裕,但是他們都不以為苦,因為他們的精神有所寄託;西藏濃厚的宗教氣氛,令人感動。
他要求跟我出家,我為他取名「慧禪」,希望他能福慧共修,解行並重,成為佛門的龍象。
晚七時,召集西來寺的出家眾。最近,慈容完成了一篇刊在《普門雜誌》上的〈發行人的話〉,題目為「我看美國人」,其中的要點如下——
美國人:
一、有情有義
二、有人有我
三、有靜有動
四、有法有道
藉此話題,我來談論「我看西來人」:
西來寺的徒眾熱情親切不夠;天主教、督基教人士待人十分親切,讓人情不自禁地想要親近他們,因而受洗,成為教徒。佛門慈悲為懷,佛教徒應該散播關懷和熱忱,讓人感受到如沐春風的溫馨。
在西來寺,客廳的門經常是鎖著,讓人不得其門而入,無法稱心如意地招待賓客。西方極樂世界,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黃金鋪地,真是莊嚴無比。西來寺的設備完善,為何不好好加以利用,讓來客也能享受到現代極樂世界的氣氛呢?
有的住眾,本末倒置,本分事不做,卻喜歡做別單位的事。人很奇怪,做錯事,怕別人講,被別人講,也不高興。有的人乾脆就好人做到底,什麼都不反應,結果,問題永遠存在,不能解決。有問題反應,才是忠誠,也才能幫助常住大眾解決疑難雜症。
出家眾要有憂患意識,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對於自己的學業、事業和道業,要特別用心。如果不精進用功,力求成長,將來會有「失業」的一天。要能勤奮努力,培養實力,才談得上弘法利生,才能立足於佛教界。對於常住要有共存、共有、共榮的心。常住第一,自己第二,有常住觀念的人,才有未來、才有前途。
每次到美國,就對徒眾苦口婆心的勸誡,希望他們能知所上進,精進修持。不知道他們是否能了解我的苦心?
三月廿二日 星期五
今與徒眾談話,勉勵他們的事項如下——
一、不嫉人有:人比人,氣死人。有智慧能力者,不會嫉妒別人。個人的才能、性向、學歷、經歷不一樣,不必相互比較,因為自我成就的價值比較重要。要立志做大事,不要做大官。應該化嫉妒人為成就他人,因為成功不必在我。嫉妒他人是弱者,養成尊敬的性格、包容的性格、利人的性格、自信的性格,就不會嫉妒他人。
二、學道不怕艱苦:古人讀書,十年寒窗,才能功成名就。學習技藝,也要拜師三年,才能學成。佛陀是個大根機的人,也必須苦行六年,才能成道。佛光人應該不怕辛苦,對工作不挑易嫌難,也不求速成,則何懼於艱難?艱難可以磨鍊意志,發揚人性,發揮力量,並加速成就。
三、要能承擔過失:無論能力或智慧如何,無論從事各種行業,難免有功有過。要能功成不居,過失不諉。一個團體中,如果人人爭功諉過,則不能和諧,無法發展。「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他非。」「知過必改,善莫大焉。」自古以來的住持當家,為寺院大眾的服務,兢兢業業,自嫌不足,哪敢諉過?好的叢林職事,均盡忠職守,不敢犯過,哪敢諉過?
上午,收到法籍皈依弟子普豐的信函,感謝我支助他美金一千元,作為自助旅行的費用。
現在各大學所開的課程中,以「企業管理」為熱門學科。提到管理,佛教很早就有一套獨特的管理學,我將之分為六個部分——
一、叢林寺院之管理法:如人事分配、財務處理、道糧儲存、年節運用、年級升等、功過獎罰、建築管理、公關外務。
二、僧團戒律之管理法:六和敬法、三衣缽具、衣食住行、人際關係、日常生活、舉心動念。
三、佛教經典之管理法:橫遍十方、豎窮三際、因緣果報、廣結善緣、八正道、四攝六度、四弘誓願、四無量心。
四、各種宗派之管理法:八宗的管理法、上座部的管理法、南傳的管理法、北傳的管理法、五家七派的管理法。
五、祖師大德之管理法:百丈清規、清遠禪規、靈祐警策、太虛大師佛教革命史、法融心銘、僧璨信心銘。
六、佛光山現代教團之管理法:別分院的成立、佛光會的組織、宗務委員會、傳燈會、都監院、教育院、文化院、慈善監院。
之後,慈容向我報告由哈仙達崗、拉朋地學區的威爾森高中籌劃的青年聯合國大會,將於本月三十日在西來寺舉行。這種青少年領袖才能訓練的活動相當有意義。此次會議是由哈崗學區教委徐乃星先生所發起的,會議將探討五個主題如下:「人口管制、人權、婦女權利」、「核武測試與限制過度開發問題」、「台灣申請入會問題」、「國際自由貿易」、「國際貨幣」。
參與的每所學校二十名學生以四人一組的方式分組,每組代表一個聯合國會員國,並且必須自行搜集與各主題相關的資料,這種啟發式的教育活動相當有意義,預計有三十六國代表與會。
此外,由國際佛光會舉辦的「尊重與包容系列四」的活動——佛教青年生活營,今天揭開序幕。來自加州、德州、奧斯汀、聖地牙哥、亞利桑那、奧克拉荷馬、北卡羅萊納、溫哥華、愛民頓的二十五所大學,近百位活潑學子紛紛抵達西來寺,參加這個專門為他們設計的活動。活動內容有佛法概論、人間佛教、梵音佛曲、佛光三昧修持法、佛門行儀、社團組織與推廣、如何規劃人生、無盡燈之夜、星光夜語、綜合座談等,希望能帶給他們既充實又愉快的體驗。
下午,和從印度鹿野苑回到西來寺的慧用講話時,對他講了一則公案——
有一位先生參禪兩年後回家,天天對著窗外看街道上的車來人往。太太見了,責備先生:「過去參禪修行,現在回家反而無所事事,太墮落了。」
先生聽了,心平氣和地說:「頭沒有頂著藍天,腳沒有踩著大地,心中沒有芸芸眾生,不算是參禪打坐,真正的禪是宇宙大地在我心中。」
希望從禪學院出來的慧用能有所體悟,結合禪與生活,發揮禪師的灑脫與幽默。
從報章上看到一則值得自豪的中國世界之最——
1.世界上最早出現的一部優秀詩歌總集,是中國春秋時代的《詩經》。
2.世界上發行最早、時間最長的報紙,是中國漢朝初期創刊的《邸報》。
3.世界上最早的推理小說是中國的《包公案》,它比名聞全球的《福爾摩斯探案》問世早約三百多年。
4.世界上最古老的軍事名著,是中國公元前六世紀成書的《孫子兵法》,至今仍被國內外所推崇。
5.世界上最早的木刻套印本,是中國公元一三四年刻印的一部有注釋的《金剛經》。
6.世界上最早的圖書分類法,見之於中國西漢劉歆輯的《七略》,比歐洲人的《萬象圖書分類法》領先一千五百多年。
7.世界上最長、規模最大的石窟畫廊是中國甘肅敦煌的莫高窟壁畫。
8.世界上法醫學史上最早的系統名著,是中國宋代刑法官宋慈寫的《法冤集錄》。
9.世界氣象史上最早的名著,是中國唐代李淳風所寫的《乙巳占》。
10.世界上最早的生態地植物學著作,是中國戰國時成書的《管子・地員》。
11.世界上最早的針灸專著,是中國西晉名醫皇甫謐寫的《針灸甲乙經》。
12.世界上最早的種蔗和製糖的專著,是中國宋朝王灼寫的《糖霜譜》。
13.世界上最早用紙寫的史書,是中國西晉史學家陳壽寫的《三國志》。
14.世界上現存最早的中醫學專著,是中國古時的《黃帝內經》。
15.世界上保存得最完整的最早的農業百科全書,是中國北魏時傑出的農學家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16.世界上最早的茶葉專著,是中國唐朝陸羽寫的《茶經》。
三月廿三日 星期六
佛教重視青年,因為佛教是青年的宗教。在佛教裡面,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切的佛菩薩都沒有鬍鬚。佛教經典和佛教歷史中,也記載著許多青年佛子的光耀事蹟,例如妙慧童女,僅僅是個小女孩,就連德高望重的文殊都向他恭謹頂禮。又如《法華經》裡的龍女,只有八歲,就在南方無垢世界轉女身成佛,可見佛教不但不輕視年輕人,也不輕視女人。
我很喜歡跟年輕朋友結緣,今特撥出時間,為佛光會舉辦的「佛教青年生活營」授課。
如何規劃人生?
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個皮箱,提得起,也能放得下;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面鏡子,時時刻刻觀照自己;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支彩筆,為人生寫下美麗的詩篇;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本簿子,學習記錄成長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個時鐘,踏踏實實,循序漸進;我希望年輕人能做一股清流,灌溉大地,解渴滋潤;我希望年輕人一起來發願做一尊佛祖,凡事直下承擔,擇善去惡。
孔子提倡的人生觀是: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意思是說十五歲立志向學,三十歲自我健全,四十歲已不受世間聲色迷惑,五十歲慢慢懂得自然人生的意義,六十歲對世間各種言語聽得順暢習慣,七十歲想要什麼已隨心所欲,不容易違犯規約。
人生又可分為五個階段——
一、文學的人生(25歲以前):努力求學,增加知識,充實自己。
二、經濟的人生(25至35歲):在事業上打拚,擔起家庭生活開支的責任。
三、哲學的人生(35至45歲):對宇宙間的種種問題產生思考、研究。
四、歷史的人生(45至55歲):留下功業在人間,讓自己的信仰、言論成為後人的模範榜樣。
五、宗教的人生(55歲以後):將過去、未來的人生結合在一起,倡導宗教的價值和生命的意義。
我又為學員們提供五個十年計畫——
第一個十年(30歲以前):訂定完成學業的計畫。
第二個十年(30至40歲):訂定創業有成的計畫。
第三個十年(40至50歲):訂定福利社會的計畫。
第四個十年(50至60歲):訂定教育傳授的計畫。
第五個十年(60至70歲):訂定隨緣遊歷的計畫。
每個人對人生都有不同的看法,菲律賓人希望一天內就將一百年過了,中國人希望一天能過得像一百年那麼長,我覺得剎那就是永恆,最重要的就是把握當下,時間不會等待我們,人生最寶貴的就是年輕時的光陰。玄奘大師二十六歲發願到印度取經,為中國佛教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僧肇大師三十一歲,他的《肇論》成為了佛教史、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偉大的著作;顏回雖然三十歲去世,但是他的行誼卻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懷念。所以,佛教青年要展開熱情活潑的胸懷,以道德慈悲來淨化自己,從研究佛學戒慧中安住身心,發揚佛教自利利他的精神,為這個有情世間散發佛教青年的光與熱。
三月廿四日 星期日
這次參加「佛教青年生活營」的學員共有九十二名,來自二十四所不同的大專院校,年齡從十五歲到三十歲不等,有的專程從溫哥華、愛民頓、奧克拉荷馬、亞利桑那、北卡、德州等地搭機前來,應學員要求,再與大家舉行座談——
◎媽祖是屬於哪一個宗教
媽祖是觀音的弟子,也是觀音的化身,是一個介於佛教與道教之間的人物。
◎佛教裡哪一尊佛第一
在阿彌陀佛發願文中第一句「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這裡並不是指阿彌陀第一,釋迦佛第二,藥師如來第三。在佛教裡面,每一尊佛都是第一,沒有第二,因為佛各有各的第一。兜率淨土,彌勒佛第一;極樂淨土,阿彌陀第一;琉璃淨土,藥師佛第一;華藏淨土,毗盧遮那佛第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第一。
◎如何去選擇宗教信仰
正信的宗教必須有教主、教義、教士,而且要具備真理的條件,若符合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恆性,這才是真理,像佛教的因緣果報、性空緣起等均具有以上的條件。
◎請大師談談對目前台灣與大陸的看法
保持現狀。台灣獨立已不可能,自古以來,國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南北朝五胡十六國到清朝、明朝,一直都是分分合合,但是精神上「一個中國」的思想從未改變,現在兩岸統一並不是時候,大陸在文化思想、法制章程、宗教自由等方面都需要時間重新建設。
◎如何引導行為暴戾之人
要比對方更高明,所謂以力制力,不一定拳頭就有力量,信仰、慈悲、關懷、愛的鼓勵更有力量。
◎犯錯想改,但再一次面對挫折該怎麼辦
更改的決心要堅定,所謂置之死地而後生,我從小接受的是無理的教育,很感慨現在的青年,什麼都講理,理由太多,常為自己說理,事實上在無理前低頭認錯才會有進步。
◎與其他的社團理念不合怎麼辦
同行相輕,愈親近的人愈是敵人,儘管社團的性質不同,層次不同,但不可隨便批評,進入佛門的因緣,先是抱著拜拜祈福的心態,也有的是由慈悲救濟而接觸佛法,或以般若智慧進入佛門,其中有的人只接受慈悲救濟,不一定接受佛法。但是佛教的青年要發大願心,以捨我其誰的精神實踐佛教、弘揚佛法。
座談中,來自奧克拉荷馬的大學生感謝我在當地設立大專聯誼會所,我告訴他們以後可多多利用會址的廚房,並應允提供車輛,讓大學生更方便。
座談會結束後,我提供慧傳一些組織佛光青年團的辦法:
1.舉辦專題課程,向每一所大學進行問卷調查。
2.每年在各地分頭與老師會談。
3.提供社團經費補助。
4.設立小型圖書館。
5.提拔青年作領導幹部。
6.學校發展,由該地大學學生組織佛光青年團。
我鼓勵聆聽我講話的胡嘉華、秦惜今報考檀講師。
下午,為功德主陳正男 PRIME 輪胎工廠灑淨。抵達時,陳正男夫婦早已率員工在門口迎接。首先,陳居士帶我到會議室觀看工廠製造車輛輪胎的錄影簡介,接著引領我參觀他的辦公室,他指著牆壁上一幅帆船在狂風暴雨中行駛的畫說:「人生就像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很同意他的看法,身為一個布教師,要讓法輪常轉,碰到任何逆境,勇往直前,永不退縮。陳居士一一向我介紹工廠各部門的主管,我對大家說,上等的員工經得起千錘百鍊,中等的員工只能承受教訓,下等的員工連讚美都嫌不夠。
在座的人聽了,相互對看,會心微笑。
三月廿五日 星期一
從去年一九九五閏八月前,就常常聽到世界末日來臨、地球即將粉碎等傳言。事實上,宇宙間一切事物,依物理學來說,沒有一樣是靜止的,既然都是動的,就是無常。三法印中的諸行無常,更明確地指示世界的生住異滅、氣象的春夏秋冬,人生的生老病死等時時刻刻都在剎那生滅,剎那變化,成住壞空是宇宙萬物流轉的定律。對於關心地球未來的朋友,我們就以下十個問題來作探討——
一、氣候是不是在變暖
地球變暖已是明白無疑。自一八五○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了攝氏零點五度,海面平均升高了十五厘米。從南極洲東方角冰層鑽探試樣分析,得到近二十萬年地球氣候演變的紀錄,全球氣候已被證明自一個半世紀來一直在變暖。
二、溫室效應可不可怕
生命離不開溫室效應,是大氣層阻止了地球吸收來的熱量外溢,否則地球的平均氣溫不會是攝氏十五度而是攝氏零下十八度。一八五○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為 280PPM,如今已達到了 360PPM,根據推算,如果二氧化碳、甲烷的含量保持目前的水平,二○五○年地球平均氣溫將升高攝氏一至四度,因為二氧化碳含量的提高增加了溫室效應。
三、極地冰山會不會融化
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七日,一塊面積達二千九百平方公里(約相當於一個盧森堡)的大冰山脫離了南極洲,向阿根廷南部漂去。三月九日,又一塊二千平方公里的冰山開始了漂遊歷程。法國全國科學研究中心古氣候學家讓一克洛德・迪普萊西認為,要在連續幾年,每年都出現大冰山的情況下,才能判定是否由於氣溫升高引起極地冰山的融化。
四、砍伐森林會有什麼後果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全球森林面積以每年一千七百公頃的速度減少,相當於法國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茂密的森林能吸收太陽光,而裸露的土地將吸收到的太陽光能大部分反射回天空。因此,法國高等師範學院動力氣象研究室的羅伯特・薩杜爾尼認為,過度砍伐森林將導致全球氣溫下降。此外,由於失去鞏固地質的樹根,下雨時土壤受到侵蝕,變得鬆軟,而隨雨水沖走,因而容易造成水災。
五、臭氧層會不會繼續變薄
雖然一九九四年北半球上空臭氧層變薄的幅度低於一九九三年,但世界氣象組織承認,全球臭氧層變薄的趨勢依然存在。然而,從長遠來看臭氧層變薄的問題並不十分嚴重,十年來,氯氟煙的排放量減少了一半,而且愈來愈少。同溫層氯的增長速度也在放慢,到了二○五○年,氯的含量將開始下降。二○五○年至二○六○年左右,臭氧層將恢復至正常水平,那時人們將可以看到什麼是真正的正常天氣。
六、太陽熱度會不會改變宇宙生態
人口密度高的國家如中國、印度以及亞熱帶地區,其繁殖力較強。如果太陽熱度轉高的話,寒帶地區的動植物將改變本身生存的形態,努力去適應外在變化多端的環境。
七、地球上的人類動物會不會遷移滅種
會,同時也就是地球毀滅的時候,但是生物學家認為唯一能夠生存的也許是蟑螂。因為人類動物需依靠水、氧氣等必備條件,才能維持生命,而蟑螂並不需要以上人類生存的條件,牠繁殖力特別強,適應能力特別快,在沒有空氣水分的夾縫中也能生存,而且蟑螂不斷地在演變,不僅體積變大,有的還會飛行,演變的速度令人吃驚。
八、地球上的人種是否產生變化
人種膚色的黑、白、黃顏色是人體內的基因所控制,若要問將來黑人是否變白人?白人會不會變成黑人?必須要考量文化背景及通婚的情況,一般是不容易的,除非像美國歌星麥可傑克遜動美容手術才行。
九、人類的壽命會縮短嗎
由於醫學昌明先進,物質水平提高,目前世界上的人瑞有增加的趨勢,一般人的壽命普遍都能活到七、八十歲以上。
十、科技發展會對地球的未來造成什麼影響
一日千里的科技雖然給人類帶來許多的方便,但是整體來說,還是利弊參半,例如核子彈帶來的輻射,汽車行駛時排出的廢氣,工業對環境造成的汙染等。
希望每個人從了解地球上的生態發展之餘,多付出一份關心,愛護我們共有的大地萬物,珍惜我們寶貴的天然資源,大家一起來做同體共生的地球人。
三月廿六日 星期二
明天即將離美返台,特地利用西來寺早上會報的時間,對徒眾作一些叮嚀,希望大家都能做到下列三點——
一、人人都能做容法師:古德曾說:「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更何況近在眼前,就有一位值得大家親近效法的善知識——慈容法師,他不但擅長辦活動,而且勤奮精進。希望大家都能學習慈容法師的擔當力、主動力、慈悲力與發心力,為西來寺的弘法度眾工作多盡一份心力。
二、人人都能做總管:大家都應該自許是西來寺的主人,對於寺務不但要全盤了解,更應「當仁不讓」地承擔下來。只要大家不敷衍了事,不推諉塞責,不輕易拒絕,不要得過且過,以「馬上辦」的理念服務大眾,人人都能擔當法務、社教、香燈、知賓等工作,不但自己可以從中學習到許多辦事方法,也能夠讓來者享有「賓至如歸」的感受。
三、人人都能做布教師:出家人必須具備弘法布教的能力,不可做「啞羊僧」。至於如何訓練自己?我覺得:每天應該至少閱讀一本書,並且記下內容重點及自己的心得感想。經云:「以聞、思、修入三摩地。」大家平常要多用腦筋思考問題,才能觸類旁通,廣徵博引。此外,還要發心為人說法,所謂「一回生,二回熟」、「學不會,教得會」,只要大家有心,都能成為善說無礙的布教師。
與大家談話時,我想到有一次在日本搭乘巴士,由於人生地不熟,怕下錯車站,轉錯車,因此一上車就請司機先生到達某站時給予提醒。不料一到站,司機先生怕我迷路,居然將巴士停在路邊,特地陪我下車找站牌。全車的乘客聽了他的說明以後,不但沒有絲毫怨言,而且還鼓掌讚美他的義行。我想正是因為日本民族具有這種與人為善、團結一致的精神,因此在戰後得以迅速復興,成為強國之一。日本能,我們為什麼不能呢?
回想早年我初來台灣,在宜蘭雷音寺駐錫弘法時,不但和台北教界往來頻繁,而且時常下鄉弘法布教,還要負責編輯《覺世旬刊》、《今日佛教月刊》,替廣播電台、報紙寫稿。此外,我也經常南下到高雄佛教堂舉行法會活動,在鳳山佛教蓮社辦理講習會,儘管如此忙碌,雷音寺的例行法會活動,像週三的念佛會、週四的歌詠隊、週六的消災會等等,我不但未嘗缺席,而且不曾叫苦。為師者既能以一當十,我的徒眾為什麼不能呢?
要過充實的人生或者貧乏的人生,端在我們一念之間,只要一念向善,天地無限美好,「哭婆」也可以變成「笑婆」。希望西來寺是一潭活水,永遠充滿著朝氣、活力、熱情與希望。
功德主張姚宏影女士自去年十月擔任國際佛光會會址籌建委員會主任委員以來,就積極覓地,今天上午十一時許,特來向我報告此事,我對他辦事熱心的態度至為感佩,難怪他事業飛黃騰達,像聲名遠播的「伯爵山莊」就是他一手規劃建設而成。對於這些成就,他自稱是因為奉行「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信條而以致之。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功成名就之後,不但長期從事慈善救濟,而且發心贊助溫州大學的成立,以回饋故里,造福鄉梓,對於西來大學的發展,更是克盡心力,關懷備至。
一般人布施均以慈善為主,殊不知濟貧扶苦,只能救人於一時,倘若行之不當,還會助長投機歪風,唯有文化教育才能從根本上淨化人心,改善社會,所以像張姚宏影女士這種具有高瞻遠矚,熱心護持文教事業的大德長者,才是佛教真正的護法長城。
晚七時許,夏鈴律師及胡嘉華女士不約而同來訪,於是我一起會見。夏律師以辦理移民案件著稱,由於信譽卓著,口碑甚佳。當大家談到出入境的趣事時,我想起有一次到香港演講,臨上飛機前才發現我的白皮書已經過期,無法入境,結果香港當局得知後,居然傳真台灣,破例讓我不必簽證就能入境,至今想來,仍感激不已。
依照聞言,馬上接著說:去年他帶團到澳洲,有一位團員在臨出關時才發現沒帶簽證,焦急萬分地向海關訴說是要到雪梨參加我主持的佛光會會員大會,沒想到辦事人員一聽到「星雲大師」,立刻放行。
當我們的話題轉到中國大陸著名的特異功能人士陳竹先生(胡嘉華女士的夫婿)時,夏鈴忍不住問我:「大師!您是不是有神通?」
這也是許多人經常問我的問題之一。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處處充滿神通,只是我們習以為常,不覺神奇罷了,例如:我們只要輕輕扭動開關或按下搖控器的鍵盤,電視螢幕即刻出現我們想看的畫面,甚至連外國或其他星球的活動,都能清晰地映入眼簾,這不就是「天眼通」嗎?電話的發明,讓我們能與遠方的親友互通訊息,這不就是「天耳通」嗎?有了飛機以後,人類可以隨心所欲,南來北往,跨越洲際,這不就是「神足通」嗎?在平日的衣食住行中,如果我們能稍加留意,體會事事物物的神奇妙用,將會發現生活的本身就是神通,何必要在生活之外另求神通呢?人生的幸福美滿在於內心的安寧祥和,許多人不返觀自照,卻妄求神通,實有如緣木求魚,無有是處。
三月廿七日 星期三
在印度長達八年,先後完成達蘭沙拉辯經佛學院及國際大學比較宗教學碩士課程的依華,將結束其在印度的參學,下個月要回佛光山銷假。回山後他想先在叢林學院上課,把這段參學心得和經驗,提供給學院學生參考。想開的課程有——
◎《現觀莊嚴論》,彌勒著
此論為《大般若經》的思想精華,內容包含聲聞、緣覺、菩薩、佛的福德智慧資糧修學次第,及闡釋各乘各宗對中觀空性、法性、證量等見解,旨在表揚菩薩乘的修學及精神特色。
據依華表示,此論給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智不住諸有,悲不滯涅槃」,菩薩因證得空性緣起出世的智慧,故不受五濁娑婆的束縛與感染,因具有大悲度眾的悲心,亦不停滯於自我受用的寂靜涅槃,猶如船夫把許多眾生從此岸度到彼岸川流不息,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亦不住中流,充分表現菩薩人間佛教的精神。
◎《入中論》,月稱著
此論旨在闡釋龍樹所著《中論基要》的思想觀點,並批判各家各派對空性的見解,尤其是批判唯識宗的觀點,內容包含菩薩十地的修學法。
◎「基礎辯經法」,可以隨教隨講隨地實習。
◎其他一般經論,如:《大乘起信論》、《唯識三頌》、《大乘莊嚴經論》等。
中午,前往母親住處告假,說明今天下午的班機回台灣。不捨的神情在母親眼裡表露無遺,但他老人家總是非常明理的要我以弘法為重,且要保重身體。母親就是母親。
三月廿八日 星期四
從洛杉磯到台北十幾個小時的飛行中,沒有電話、沒有訪客、沒有人請示,是一段最「清靜」的時間,雖有點倦意,但實在捨不得睡,隨身的手提袋內,一大疊徒眾給我的信件,平常總忙得無暇拆閱,剛好利用這一段時間看信,此也是徒眾與我接心的方式之一,部分信函內容有——
負責日文佛學班的滿觀:「學生是一面鏡子,讓我反觀自照,也體會到做事認真肯負責是『有心』,做人純真不計較是『無心』,並也懂得去觀心、調心,少憂少惱了。或許我並不優秀出色,但至少在佛道上不懈怠。……當屬下容易,只要把分內工作做好即可,當主管者,學問可大了,必須能知人善用,須不固執己見,有接受他人諫言的雅量,能給屬下有發揮的空間,在大原則不變,小地方多融通無為而治的管理方式,必定能工作愉快。」
英文班妙怡:「在英文班進修,以不同的學習方式研讀佛法,並要適應不同國籍教授的上課方法,讓我體會到『國際性格』的重要性,對自己也有一番新的期許及使命感。弟子覺得很榮幸,很幸福,有的人還沒有因緣聽聞佛法,或是尚未找到正確的修行方法,我竟能有此福報依止在師父座下,追隨師父弘揚人間佛教,弟子一定會鞭策自己,做好佛光人,以報師父長養我法身慧命的恩德。」
經論班妙捨:「寒假期間有因緣在信眾部學習,被分派負責接待遠從巴西、巴拉圭回山的信徒,三天相處下來,到送他們離山,得到的回響是:『回到佛光山,真有回娘家的感覺。』聽了很歡喜,因為沒有辜負常住給我的這一份工作,信徒平日都以最好的供養待我們,能為信眾服務也是應該的。長老師兄們留給我們很好的風範,希望我們年輕的一代能再延續,並做得更好,那就會有更多的人得度。」
日文班妙方:「過年期間在廚房負責典座,師兄弟間不管職事、學生,工作不論輕重繁簡、事情是否大小,大家都能和睦相處,彼此照顧,體會到道情法愛的溫馨。真慶幸自己是此團體的一分子。
在和職事一起工作中,讓我學到了平等的觀念,讓我對眾生不敢起輕慢心,整個寒假對身邊所處的任何因緣,都覺得很美好。感恩在修持道上,不斷有法喜法樂,讓我更有勇氣面對任何逆境。」
專三班妙育:「日前第一次寫信給師父,就蒙師父召見,並要我回家照顧病中母親。師父,實在太感謝您了。春節回家時,父母看到我都很訝異!因春節是寺院最忙的時候,我怎能回家?當我把師父好意轉述時,父親逢人就說:『妙育選對了道場,跟對了師父。』在俗家一個星期間,除了陪母親看病外,便是述說我在學院的生活……回俗家對我來說是一項考驗,如果沒有足夠的信心,面對外境就很容易迷失。
感謝師長們平常的教導,如果沒有他們時時耳提面命的提醒、督促,一定會有很多不如法的地方,雖然有時很煩,但這次在俗家照顧母親,覺得以前的想法都錯了。我是學生,本來就是要接受教育。再次謝謝師父的關心,在未來的修持道上,一定會更精進努力,不退道心。」
專一班妙在:「感恩師父親自為我們傳授沙彌尼戒,對自己有更多的期許,要爭氣做好一個有用有道的出家人。尤其最近,我在參加行腳托缽時,看到信徒們的發心護法和辛苦,深感慚愧又感恩,唯有不忘師父教誨,好好修持,才能成就真正的人間福田。」
研究部覺福:「師父每天為佛教為眾生而馬不停蹄的奔波勞累,那分『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心腸,讓弟子心甘情願一輩子跟隨師父學習,為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而奉獻生命。常捫心自問,我有多少佛法可以度化眾生?我有多少慈悲可以拔濟眾生?深深體會到佛法不能當一門學術來研究,研究佛法主要目的,在於能幫助眾生離苦得樂,運用於實踐修道中,並做好一個出家人,才是重要的事。」
三月廿九日 星期五
昨晚八時左右抵達中正機場,出關後,即開車南下,剛好從今天起,各機關學校放春假,高速公路壅塞得很,至清晨二時,才回到佛光山。
下午三時,於東禪樓禮堂,主持「佛光青年幹部研習營」的開營典禮,參加的學員都是來自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各地青年分會的幹部。
從歷史上看,每一個朝代,不管是在政治上,還是宗教上,其苦難都是靠青年們起來犧牲奉獻,才挽救回來的,青年是任何階層的中堅,對社會貢獻自古亦然,在座各位都是佛教未來的希望。
台灣佛教在滿清時,閩粵僧侶來台者漸多,寺院亦漸次興起,較著名者有彌陀寺、竹溪寺、海會寺、法華寺、開元寺、超峰寺、凌雲寺、靈泉寺、龍湖岩等,至今皆是二、三百年古剎。同時,大陸傳來之在家佛教齋教,如龍華派、先天派、金幢派等亦先後傳來,其中以龍華派弘傳最早,時約乾隆末年(一七三六~一七九六)。
日據時代,僅就台北而言,所建佛寺中,絕大多數皆屬齋教系統,而當時大陸傳來之出家佛教,則因與大陸隔離而呈現衰落現象,加上日本政府謹慎而緩慢的施行台灣佛教日本化之計畫,遂使台灣佛教漸受日本佛教同化。
民國五年(一九一六)善慧、德融等人在日本曹洞宗的扶植下創辦台灣佛教中學與台灣佛教青年會,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善慧與本願組織南瀛佛教會(為台灣省佛教會之前身),並發行《南瀛佛教月刊》,至台灣光復為止。
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台灣光復以後,善慧組織台灣佛教會,推舉本圓為第一屆理事長。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大批僧眾隨政府遷台,致使台灣佛教產生大變化,首先將台灣佛教會改為中國佛教會台灣省分會,受中國佛教會之督導。
自此佛教弘法事業開始推展,如妙果首聘慈航來台創辦台灣佛學院;大醒於新竹青草湖靈隱寺設佛學講習會;同時《台灣佛教》、《海潮音》、《中國佛教》、《佛教青年》、《今日佛教》、《菩提樹》、《法音》、《獅子吼》、《覺世》、《慈明》、《普門雜誌》等亦相繼發行,計有百餘種刊物。
在大專佛學社團方面,自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台灣大學創設「晨曦學社」以來,其他如師大的「中道學社」等百餘所院校亦紛紛設立佛學社團;暑期大專學生學佛之集會,有李炳南之佛學講座、懺雲之齋戒學會,以及本山所舉辦之夏令營,廣度無數青年學子。
三十年來,台灣佛教造就很多優秀人才,如早期宜蘭念佛會的慈莊、慈惠、慈容、慈嘉、慈怡、依空;編寫《佛門人物誌》的于凌波、《菩提樹》主編朱斐、編寫雜誌的朱橋、澎湖佛教支會理事心舫、為佛教青年活動努力的吳怡、王尚義;到處弘揚佛法寫文章的莫佩嫻、莫麗嫻;在監獄弘法二十多年的趙茂林、林清志;以施診來弘揚佛法的胡秀卿。
另在佛教史上,佛陀三十一歲成道、玄奘二十六歲到印度求法、惠能二十六歲悟道、僧肇三十歲著《肇論》、鳩摩羅什十七歲說法、智者大師三十八歲創天台宗、吉藏三十二歲成立三論宗派、慧遠大師二十四歲講經結社念佛、僧祐三十歲成為文史專家、太虛大師三十八歲國際弘法、慈航三十四歲成立中國佛學社,還有梁漱溟、豐子愷、譚嗣同、蘇曼殊、張劍芬、呂碧城、楊秀鶴、孫張清揚等,都是佛教青年的楷模!
佛教青年,不僅具有青年的力,更有一顆菩薩的心,只要有心,沒有不成的事。寄望這些青年學員,每一個人都是未來佛教的中堅。
三月三十日 星期六
上午九時起,和「佛光青年幹部研習營」的學員們接心座談,主要和大家談到,會讀書功課又好的人,不一定就會做事,在生涯規劃中,要先檢討自己,清楚自己,要做怎麼樣的一個人?
此次前來參加研習營的學員,都是佛光會青年分會的重要幹部,如:黃金寶、余淑棻、蔡孟樺、嚴鴻毅、張瓊文、劉俊杰、高秀琴、黃淑娟、方雪珍、蔡滿枝、謝惠娟、許美瑤、唐英智、施淑娟、林慶錫等三百餘名。大都具有大專及碩士學歷,平均年齡在二十八歲左右,真是一群希望的象徵。今座談會到下午三時才結束。
如果說我對此次研習營有所期盼的話,那就是再過二十年後,他們也一樣都留在佛門奉獻,不要流失一個。
晚六時搭機北上,七時於台北道場,由國際佛教促進會,傳來一封梵蒂岡協談委員會主席安霖澤的信函,內容如下——
「敬愛的星雲大師:
欣聞佛光山教團今起將慶祝開山三十週年,願藉此機會向可敬的大師及佛光山全體大眾致上祝賀之意。
梵蒂岡與佛光山近數年來的交往,更能肯定佛教的弘傳。天主教亦在文告中告示:『佛教以多元化的形式,確認這變遷中之世界,有其基本上之缺陷。它出示一種康莊大道,即人們以虔誠和自信的精神,藉著自身的努力或在神佛的協助下,可證得絕對自由或至高無上的開悟。』
謹代表梵蒂岡宗教協談委員會,願分享佛光山今日的喜悅,在一個被分歧與鬥爭、貧窮與不義、暴力與戰爭、精神價值腐蝕與自然毀滅所撕裂的世界裡,佛光山誠為個人與社會轉型邁向世界和平的指標。
以滿懷感激之情,憶及去年七月在貴寺舉辦『佛教和天主教對談會議』期間,貴寺所提供之慷慨款待,有效率的合作方式,及對參與者的誠摯尊重,那次的對談會議,為雙方的宗教交流立下新的里程碑,其意義甚為殊勝。
再度向佛光山教團致上賀忱,並祈求天主庇佑大師,在有生之年協助締造世界和平。
願天主賜福大師及佛光山教團全體大眾
梵蒂岡協談委員會主席安霖澤謹啟」
三月卅一日 星期日
九時,前往榮總介壽堂,主持東吳大學校長章孝慈先生的告別式。
十一時二十分,搭機回高雄。
下午二時,於如來殿大會堂,為兩千多名發心皈依的信眾,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
今接到幾份來自海外的傳真——
服務於瑞典禪淨中心的永護,在工作報告中提到,日前曾先後前往瑞典南部隆特(大學城)拜訪隆特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Prof. Raguald、丹麥大島Aarhus 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 Prof. Clausen、斯德哥爾摩大學東方語言研究所 所長 Sfaffan Rosen,以及哥本哈根大學亞洲系和北歐研究所所長等人,感覺到北歐人對於東亞語言、文化、政治、經濟等方面皆有專門的研究,每年學習漢語、日語等學生均有五十人左右;佛學方面的書籍較欠缺,對這一方面研究的人也不多,圖書館的中文藏書皆來自大陸,本山的《禪藏》成為最耀眼的書籍。
斯德哥爾摩大學漢語系主任羅多弼教授(T. Loden),並贈送斯德哥爾摩大學所出版的《東方研究學報》、《瑞典漢學史》、《魏京生與中國民主》、《歐洲漢學協會通訊錄》(北歐部分)等書給佛光山,希望未來能和本山在學術上交流。
另,一般澳洲的高中學校設有宗教課程,故為配合教學需要,校方特安排參訪宗教聖地的活動,使學生能實際接觸宗教人士與之對談,或進一步採訪及問卷調查。位於布里斯本的中天寺,為滿足澳洲學生的需要,社教組特採分組帶團方式,以便引導及說明,並讓澳籍學生在參觀之餘都有發問機會,這種接待方式,頗獲學校當局稱讚。
洛根市市長 Mr. Golledge 也常帶訪客到中天寺參觀。洛根市人口約有十七萬人,但不包括布里斯本,其中百分之三十八非出生在澳洲本土,百分之二十以英語為第二國語言,具有一四○個不同國籍人士。市長常欣慰的表示,洛根市有佛光山中天寺此國際性寺院,在推廣人間佛教的同時,也廣開方便法門,接引各國際人士,讓多元文化在澳洲落實,是洛根市引以為傲的地方。
再者,這兩年來,在英國有許多學校負責人或醫院教育學部董事及監獄輔導者紛紛以信函及電話,聯絡位於倫敦的佛光寺,詢問有關如何將佛法應用在生活中,也有學校要求能協助編排「佛教」教材,以編入學校課程中。
英國國家電視台 BBC 教育部經理 Mr. Terry Wrigth 特別到佛光寺拍攝教學節目。一位英籍教師 Sara,為其即將出版的佛教圖書,專程到佛光寺請法,期望藉由此書,能讓英籍的學生們對佛教有一番了解與認知。
在海外弘法的徒眾其辛苦可知,但「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時時不忘自己本分,做好一個出家人,是我對弟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