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2 南懷瑾

南懷瑾居士(一九一八~二○一二),浙江樂清人。依袁煥仙先生學習儒、釋、道,可以說三教九流的知識都有研究,應該把他歸於雜家之類。

我對他過去在大陸,學經歷不太了解。不過,他隨著國民政府到了台灣,在台灣著作了一本《禪海蠡測》,這一本書奠定了他在台灣學術界的知名度,有多位立法委員、國大代表跟他學習各種見聞。只是,他接觸龐雜,沒有哪一家願意認同他,自成為一家之宗。

一九七四年,他向我商借位於台北羅斯福路溪州街口的普門精舍舉行禪七。那時,台灣很少有人打禪七,對於他的這股熱心,我當然是歡喜給予支持。只是沒想到,當他還在禪七期間,就有人向我表示,借道場給南老打禪七,不是很妥當。為什麼?因為他在禪七的開示中,講了一句:「未曾落髮是真僧。」但我一向對這種想法不太計較,也就沒有把它放在心上。

後來,又跟我提出希望能到佛光山,也打一次禪七。我歡喜與人為善,聽到有人弘揚禪宗,對於這個普遍念佛的社會,能有人對禪門、禪學提倡,也是讓佛教的傳播得到平衡,就把大悲殿提供給他們一百多人打禪七。只是這時又有人檢舉,說他在禪位上抽菸。我覺得在家人抽菸並非戒律所不許,也就沒有介意。

我聽說在台北國際學社附近,有一棟香港洗塵法師購買的一層樓房,南懷瑾居士就和他借用講學,後來洗塵法師也無法自用。不過,他能言善道,也受很多人的敬仰。

他來佛光山,就讚歎佛光山是一個蘭花瓣的地形,非常有地理,能可以弘揚佛法,興旺兩百年以上。我心想:佛教叢林千年以上的,在中國為數很多。兩百年,太短了吧!實際上,經過了這幾十年的歲月,我覺得南懷瑾居士,對於佛光山讚許兩百年以上的法緣,實在說也是恭維我的。

今年佛光山開山五十週年。第一個五十週年過去了,第二個五十週年,我集合佛光山的弟子,要他們研究,每十年一個計畫,總要一代勝過一代,才是佛教的傳承,不能「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那所謂「法源傳承」就有問題了。

南懷瑾後來得到台灣企業家的贊助,回到大陸,早期就捐獻一條金溫鐵路,我覺得他對家鄉是非常有貢獻。後又聽說他在太湖之濱,建了一棟精舍,定名為「太湖大學堂」,也有不少的政治人物前往問道。可惜,我後來沒有機會再和他見面請益。

他在二○一二年往生,現在他的事業「老古出版社」,還有一些學術機構,如何發展,就看他的弟子的傳承了。不過,對於這麼一個博學多才的雜家,能可以對佛教多所提倡,自己也認為自己是佛教信徒,弘揚佛法,也覺得他與佛教的緣分最深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