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51 余紀忠

余紀忠先生(一九一○~二○○二),江蘇武進人,《中國時報》創辦人,曾任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

一九四九年到台灣,致力於報業和出版業的發展,一九五○年創辦《徵信新聞報》,一直到一九六八年才更名為《中國時報》。他一生辦報最推崇的就是一代報人張季鸞先生,當年為《大公報》立下的「不黨(非中立或敵視黨,只要利國者則擁護,害國者則糾彈)、不賣(不受帶有政治性質之金錢補助,或入股投資)、不私(為公眾喉舌,不私圖私用)、不盲(不隨聲附和、不一知半解、不不事詳求、不昧於事實)」四大信條,並作為該報最崇高的典範,同時要求員工秉持這個理念,說真話,講道理,客觀理性,無懼無私,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大無畏精神。

余先生的風骨,幾則膾炙人口的新聞不難得到見證。從四○年代的劉自然事件、爭取出版自由直到雷震案,著名政論家陶百川先生因為倡議言論自由保障,遭到圍剿打壓,《中國時報》即在新聞封鎖壓力下,將此訊息予以披露,並發表社論聲援。美洲《中國時報》被迫停刊事件、美麗島事件的人道關懷。突破報禁、黨禁、訴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接民選等,余先生從不奉承當道,也不阿諛群眾,發正義之聲,喚醒朝野的精神,令人佩服。

又《中國時報》對第一手新聞的追求,更是同業中的翹楚,如德國的統一、波斯灣戰爭、蘇聯的變天、東歐社會主義的瓦解、六四天安門事件,不論內戰或國際紛爭,新聞現場隨時可以見到《時報》一流的記者,忠實的記錄歷史,見證時代的變革。

而佛光山國際佛光會世界年會在巴黎、洛杉磯、加拿大、澳洲的活動,甚至我和教宗在梵蒂岡的對話,《時報》同樣派遣記者現場見證,深受佛教徒的肯定。

他和王惕吾先生辦的《聯合報》互相地較勁,這兩份報紙,在台灣最早都以社會新聞起家。這當中,《聯合報》以政治新聞優先,《中國時報》以「標題」優美著稱。一九六八年三月,《中國時報》把黑白的報紙變成彩色印刷,成為亞洲第一份彩印報紙,不但是時報之光,也是華人的榮耀。

在《中國時報》創報五十週年時,我受邀為《中國時報》寫了一篇祝賀紀念文章。他們在圓山飯店開會,余紀忠先生聽說我到了,特地從內廳親自到門外來接待,對於這位長者這麼謙虛,對佛教這麼的尊重,我也很感念。

余紀忠先生是報業的大老、報業的前輩,所以對新聞非常地敏銳,是政府的諍友,也是人民的喉舌,關懷本土,也觀察國際。我提供給他《中國時報》的意見,承蒙他接納、認同,可見得我們對於新聞報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他對於新聞的內容,大部分他都不留意,但是「社論」,每天必須經過他同意才可刊登。所以一份報紙的「社論」,自是報紙的靈魂。

我創辦《人間福報》,沒有時間關心社論,就任憑報社的歷任社長,找各界的人士幫忙寫社論,如柴松林先生是我們社論的主筆,以他學者的地位,如果讓《中國時報》余紀忠先生知道,也會爭取。

我們的《人間福報》,和他們現在接班的總編輯王嶠奇、總主筆戎撫天、副總主筆陳勤富,都有來往。所以有的時候在論壇裡面,我偶爾也為他們寫一點評論,作一些聯誼。

余老先生對台灣的水利非常關心,他的文教基金會,早在一九八八年,就投入河川保護關懷的議題,並且還成立河川保護專案小組,落實對台灣山林河川的關懷,推廣種樹救水源等社會及環保活動。基金會現為余紀忠之女余範英擔任董事長,並長期關心河川環境,以實際行動關懷鄉土,落實環保理念。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