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30 李中和、蕭滬音

一九八一年初,在台北普門寺的大殿,有一場上千人的皈依典禮,在儀式進行中,我起腔唱懺悔偈:「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時,看到一位女士在跪拜時一直流淚,皈依結束後,他找我講話,說我唱的懺悔發願文,讓他太感動了。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名聲樂家蕭滬音女士。我實在難以相信,從一個音樂家的口中,讚歎我這個五音不全的人,所唱的佛偈,能令他感動,我想不是我的聲音讓他感動,是佛法的力量讓他感動。

也因為蕭滬音女士皈依後的因緣與他的先生李中和認識,我們彼此一見如故。李中和先生(一九一七~二○○九),是江西九江人。是音樂家、軍歌大家,如:抗戰時期的〈白雲故鄉〉、光復初期的〈保衛大台灣〉、五○年代電影院散場必放的〈反攻大陸去〉、七○年代連續劇主題曲〈長白山上〉,及軍中傳唱至今的〈軍紀歌〉、〈陸軍健兒〉、〈鐵一般的戰士和將領〉等軍歌樂曲,到四、五年級生均耳熟能詳的〈先總統蔣公紀念歌〉,都出自於李中和先生的筆下,有「軍中音樂之父」之稱。

為了增加佛法弘傳的力量,我請蕭滬音女士為佛教做一些歌曲,提供給大家歌唱,因為音樂也是度眾的法門。難得的是他把先生李中和及女兒,都一同引進佛門皈依。李中和先生也為佛光山在中國電視公司製播的《信心門》節目,創作〈信心門之歌〉。後來他們全家,都常在佛光山各個道場教授音樂。

佛光山中國佛教研究院專修部開設「佛教音樂科」,課程內容包括梵唄、法器、國樂演奏、作曲、現代佛教聖歌教唱等,李中和、蕭滬音夫婦熱情響應,來院授課。其他師資還有李廣慈老師、名國樂指揮祈寶珍居士等。

早期我在宜蘭所寫的如:〈菩提樹〉、〈快皈依佛陀座下〉等等數十首的歌曲,李中和夫婦,全部重新譜曲,至今一直在佛光會裡傳唱著。後來,佛光山每年都舉辦「人間音緣徵曲比賽」,來自世界數十個國家的音樂愛好者,都前來參加徵選。其中李中和、蕭滬音夫婦,所作的歌詞、歌曲,得獎的也很多。常有人問,歌曲要如何才能受歡迎?我覺得歌曲,不外要流行才有作用,不能流行,唱了一次就沒有了,如何受歡迎。

李中和夫婦,每一次在唱歌的場合遇到我,都歡喜說道:「佛教歌曲的詞句非常動人,如果配上音樂,那詞句必定會深入人心,淨化每一個人的心靈。我們應該要提倡兒童唱佛歌,會唱佛歌的兒童,必定不會變壞。會唱佛歌的信徒,必定在生活裡面,可以得到佛法洗禮。」

這許多的話,正是我提倡佛曲度眾的本意,對於弘揚佛曲的音樂家們,如蕭滬音夫婦這樣虔誠衛教,佛教應該要好好善待。佛教的傳播,音樂、歌唱是不能少的。所以我覺得,梵唄唱誦不一定只是早晚課來唱給佛聽,應該把它唱到社會、世界給所有的大眾聽,人人是佛,有什麼不可以聽佛歌梵唄呢?希望今後的佛教,要把梵唄佛歌不只在大雄寶殿唱誦,更要到社會上去唱、要到家庭裡去唱。

一九五七年,我帶領宜蘭念佛會青年歌詠隊,錄製了二十餘首佛曲,計有十英寸的唱片六張。這六張唱片是佛教史上的空前作品,也是劃時代的創舉。這許多歌詠隊的團員,現在都已是白髮蒼蒼六、七十歲了,但他們仍不間斷的在香港、馬來西亞、美洲、大洋洲等地巡迴演唱,可以說要讓佛法深植人心,用音樂是最大的方便。

記得有一次,我與李中和先生在談音樂時,他聽到我說:「我要將對音樂的興趣,當成是一種責任而非消遣」時,他說對我這一句話,感到震撼不已。也因此,他畢生傾力創作佛教歌曲,達三百餘首之多,甚至在病榻上也奮力不懈地創作十多首。李中和先生於二○○九年往生,享壽九十三歲。其畢生創作幾百首歌曲,手稿均由家人捐贈給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收藏。

及至現代,佛教界響起「梵唄」、「聖歌」的熱潮,應用音樂作為弘法工具者,如雨後春筍般地興盛起來。五十年代,有諸位法師曾努力作詞,音樂家楊勇溥、李中和、吳居徹等居士協助作曲,更是功德無量。這些歌曲後來由佛光出版社編選出版為《佛教聖歌集》,以期拋磚引玉。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