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六類【傳記】 /
- 254-261星雲大師年譜(共8冊) /
- 254星雲大師年譜1(一九二七年~一九七三年) /
- p102 一九四六年
p102 一九四六年
民國三十五年 二十歲
・大師利用課餘,在焦山佛學院主辦「佛教古物展覽會」,吸引大批人潮參觀,造成空前轟動。
太滄長老身材魁梧,相貌莊嚴,氣質雍容華貴,慈祥愷悌,讓人覺得如沐春風。記得我在焦山佛學院就讀時,太滄長老(時任金山寺住持)還幫助我做過一次「佛教古物展覽會」。他把宋朝蘇東坡的玉帶,以及常住的古物,毫不吝惜的借給我在焦山展覽。
那時候,我也膽大妄為,在鎮江貼出海報,寫出標語「秦磚、漢瓦出現了,蘇東坡的玉帶也展出了,您有看過嗎?還有龍蛋、歷代的皇朝龍袍」等,那一次展覽會,真是人山人海,從鎮江幾十條船,不斷的載運人潮到焦山參觀。看到蜂擁而至的人潮,把我也嚇了一跳。(《百年佛緣・僧信篇1・大陸僧侶在台灣》)
・太虛大師隨政府返回南京,於上海創辦《覺群周報》,大師從中對太虛大師的佛教改革有了初步認識。
記得太虛大師是在一九四六年五月由重慶返抵南京,到了冬天,我離開焦山,回到祖庭宜興白塔山大覺寺。這時聽聞太虛大師到上海,駐錫在玉佛寺,創辦了一份《覺群周報》,暢述改革佛教的理想,並提出佛教未來發展的藍圖。每週我們都熱切的盼望著《覺群周報》出版,感覺到太虛大師到底是太虛大師,內容很進步、很革新,很有佛教的道風。(《百年佛緣・僧信篇1・大陸佛教長老的風範》)
・大師前往鎮江焦山佛學院,參加由太虛大師主辦並親歷教席的「中國佛教會務人員訓練班」,活動於七月八日開學,八月八日結業,前後為期一個月。由此因緣,大師深感佛教要革新,應該從整頓佛教會開始做起。
對日抗戰勝利後,太虛大師隨政府還都南京,在焦山舉辦中國佛教會會務人員訓練班。當時我有幸參加,恭逢其盛,知道佛教要革新,應該從佛教會開始整頓起。(《合掌人生・我的新佛教運動》)
中國佛教會務人員訓練班,利用暑假期間假鎮江焦山佛學院開辦、此次雖屬創辦,而各種成績均甚優良。到有九省學員共一百一十八人,其中有支會理事長,叢林住持,講經法師,各項人材俱備。已於上月八日舉行結業禮,太虛大師特由滬蒞山主持。江蘇省佛教會以大師復員後第一次到鎮,特於十一日假金山寺邀集諸山開歡迎大會。(《海潮音》二十七卷第九期/一九四六/九/一出版)
・受訓期中,路逢太虛大師,令大師一生難忘。
訓練班在民國三十五年(一九四六)的夏天開班,太虛大師還特地把湖南的茗山法師、重慶歸來的塵空法師等人,一起請來焦山助陣,並有來自各方的六百多名學員參加。我也能以一個不到二十歲的青年僧,參與其中的培訓,感覺到佛教的前途未來,必能有很大的作為與希望。
在培訓期中,我也聽不懂太虛大師講話,他聲音很小,我聽課的地方離他也只是兩丈左右,距離並不遠,但他聲音很不容易聽得清楚。不過他有一句話:「我們要為了佛教!我們要為了佛教!」不斷地在我耳際之間響起。後來在路上,無意之間和太虛大師迎面而遇。我們趕快站在路邊,合掌讓道,等他過去。但是太虛大師忽然停了下來,看看我,我合著掌,他就連聲跟我說:「好,好,好。」我一時來不及回應,他見我默然無語,沒有跟他講話,就含笑被一些人簇擁而去了。雖然就只是這麼簡單的一面,但在我的一生當中,「為了佛教」這句話卻發生了很大的力量。 (《百年佛緣・僧信篇1・大陸佛教長老的風範》)
・大師全身長膿疴瘡,因膿血黏著衣服,每次脫衣,就像剝了一層皮一般。一個月後奇蹟似的復原,身心皆有大死一番的感受,因此告訴自己要加倍精進,勤求無上佛道,饒益一切眾生。
在焦山佛學院讀書時,有一陣子身上長滿了膿疴瘡,三餐不能隨眾過堂,只有獨自留守學院。有一天,一對年輕的夫婦從門口經過,見到我,也許是看我年輕,而且長相斯文,就問我:「你今年幾歲?」我突然記起當天正是我的生日,因此隨口回答:「我今天剛好二十歲。」(《合掌人生・生日》)
有一年害了瘧疾,臥病在床,師父遣人送來半碗鹹菜慰問我,我感念師父的恩澤,發下要普度眾生的心願。在焦山佛學院時,全身長膿疴瘡,膿水黏著衣服,盥洗脫衣時,全身就像脫一層皮似的。專制打罵的教育,物質的缺乏,身上的疾病痛苦,並不覺得苦,反而視為學道必經過程,更加堅定我的信心、道念。(一九九三/九/七《星雲日記》)
【註】根據時人的說法,因抗戰期間,死人的屍體浸泡在河水之中,生人飲用之後,瘴毒積在體內,經過一段時間後瘴癘之氣發作,因此發為膿疴瘡。
- 254星雲大師年譜1(一九二七年~一九七三年)
- p018 星雲大師其人:寫於譜前
- p059 一九二七年
- p063 一九二八年
- p064 一九二九年
- p064 一九三〇年
- p067 一九三一年
- p068 一九三二年
- p070 一九三三年
- p072 一九三四年
- p074 一九三五年
- p075 一九三六年
- p076 一九三七年
- p079 一九三八年
- p086 一九三九年
- p087 一九四〇年
- p088 一九四一年
- p091 一九四二年
- p097 一九四三年
- p099 一九四四年
- p099 一九四五年
- p102 一九四六年
- p107 一九四七年
- p112 一九四八年
- p116 一九四九年
- p130 一九五〇年
- p133 一九五一年
- p139 一九五二年
- p141 一九五三年
- p170 一九五四年
- p195 一九五五年
- p210 一九五六年
- p216 一九五七年
- p240 一九五八年
- p248 一九五九年
- p256 一九六〇年
- p260 一九六一年
- p266 一九六二年
- p272 一九六三年
- p283 一九六四年
- p292 一九六五年
- p304 一九六六年
- p310 一九六七年
- p322 一九六八年
- p330 一九六九年
- p336 一九七〇年
- p340 一九七一年
- p349 一九七二年
- p355 一九七三年
- 255星雲大師年譜2(一九七四年~一九八九年)
- p011 一九七四年
- p023 一九七五年
- p041 一九七六年
- p055 一九七七年
- p071 一九七八年
- p095 一九七九年
- p111 一九八〇年
- p129 一九八一年
- p158 一九八二年
- p180 一九八三年
- p203 一九八四年
- p222 一九八五年
- p234 一九八六年
- p250 一九八七年
- p271 一九八八年
- p290 一九八九年
- 257星雲大師年譜4(一九九五年~二〇〇一年)
- p009 一九九五年
- p081 一九九六年
- p276 一九九七年
- p303 一九九八年
- p322 一九九九年
- p337 二〇〇〇年
- p362 二〇〇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