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09 一九九五年

民國八十四年 六十九歲

一月七日

‧「西來大學」通過 I-20,此後可招收海外學生,並可正式頒發學位。創校短短四年,軟硬體兼優。


創辦教育是我一生堅持的理念,蒙受十方大眾護持,使得佛光山的教育事業得以在穩定中發展。去年,美國西來大學取得I-20,獲准正式頒發佛學學士及宗教碩士學位。(《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西來大學向移民局申請核可的入學許可資格(簡稱I-20)已經批准,從此西來大學可以招收海外學生,校務能更加擴展了。

過去西來大學不能發I-20,許多有心就讀的學生被擯於門外,現在能突破此一瓶頸,嘉惠世界各地的學子,真是功德無量。回想西來大學創校至今,歷經許多艱難困苦,但是都能一一加以克服。現在西來大學的立案順利通過,終於可以正式頒發佛學學士及宗教學碩士的學位了。

轉眼間,西來大學也已開辦四年了。這期間,雖然只是小規模的辦學,但是「小而精緻」,它有幾點特色──

1.設備齊全:西來大學擁有獨一無二寺院與大學結合的特色。

2.課程豐富:計有佛學概論、佛教經典、佛教論典、佛教心理學、西方宗教、東方宗教、北美宗教、研究方法論、印度佛教史、日文、藏文、巴利文、梵文等。

3.師資優良:本地和國際的知名學者匯集於西來大學,計有加州州立富樂頓大學的善突吉教授、加州州立長堤大學的休斯教授、加州柏克萊大學國際知名的韓國佛教專家蘭卡斯特教授、斯里蘭卡國寶級阿那努達教授、中國藏傳佛教專家王堯教授等。

4.行政嚴謹:所有的行政作業,從入學到畢業,均根據加州高等教育法規定行事,一點也不馬虎。學生必須認真就讀,否則是無法畢業的。

5.學生優異:甘雪美同時完成西來大學和南加大的碩士課程後,已通過考核準備到柏克萊大學就讀博士課程;慧智除了原有的電腦、企管碩士學位外,去年底剛完成宗教碩士課程,並計劃繼續攻讀博士學位;企管碩士呂一美尚未完成西來大學的碩士課程,即被網羅擔任教務工作。此外,還有來自台灣、法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學生,認真地學習佛學及宗教課程。

為了使未來校務更加蓬勃發展,已經積極物色校舍,以便在今年內完成遷校的作業,為莘莘學子提供更佳的學習環境。校方也聘請了經驗豐富的史密特教授,來擔任教務長的工作;並計劃開辦‭ ‬ESL‭ ‬學習英文的課程,增設大一、大二的課程,讓高中畢業生能直接申請入學許可;同時更計劃將西來大學規劃為國際禪學研究中心。‭(一九九五/一/七《星雲日記》)

一月八日

‧應美國加州州立爾灣大學巴克萊學院之請,大師蒞校講說「六根與六塵」。


今天是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金剛座上成道的紀念日(農曆十二月八日)。……下午二時在加州州立爾灣大學巴克萊學院講演,由高光勃先生擔任司儀。出席貴賓有北美事務協調委員會駐洛杉磯辦事處處長歐陽瑞雄伉儷、文化組組長張夢麟伉儷、華僑文教第二服務中心廖東周主任伉儷、爾灣市政府社區服務和文化部門主管蒂安‧瑪尼(Mrs. Deanne Manning)、Bower Museum 的副館長迪安德‧卡拉夫(Mrs.  Dyannd Khalaf)、功德主程宋瑞玉等。……

我的講題是「六根與六塵」。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人人本具,都能修行。「心」是六根的主導。每個人的心地均藏有豐富的寶藏,若善加修持,就能開發出慈悲心、信仰心、般若心、感恩心和慚愧心。心中有佛,其他五根所接觸的就是佛的世界。(一九九五/一/八《星雲日記》)

一月十四日

‧大師於「西來寺」為遊學到美國的「勝鬘書院」同學上課,除了介紹西來寺的歷史,並就畢業後的出路,提供意見。


「勝鬘書院」是佛光山為方便社會上有心研究佛學的女青年,所成立的雲水學院,以遊學方式一面增廣見聞,一面研究世界各地佛教弘傳的情形。九月在佛光山開課,十一月起到海外上課四個月。上課的內容有:世界佛教史、美國移民史、美國宗教、美國歷史人物、美國文化特色、東西方文化比較、西方人物論、修行心得、參觀文教設施、座談會,與專業人士談當地風情民俗等課程。

上午八時,再度抽出時間與勝鬘書院的學生講話。「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勝鬘書院的學生已經接受了幾個月的佛門教育,足跡也踏遍了溫哥華、多倫多、紐約、達拉斯、洛杉磯、聖地牙哥等地。藉此因緣,我為他們講說西來寺的創建因緣與過程,讓他們了解西來寺的歷史。同時,我很關心他們的出路問題。我建議他們未來可以參加佛光會當會員或檀講師,結業後自願留在佛光山者,可以出家或當師姑,可以報名就讀函授學校或都市佛學院,或經營佛教文物流通處等。我也鼓勵他們要養深積厚,培養因緣,並對自己的承諾負責。(一九九五/一/十四《星雲日記》)

一月十六日

‧大師於法堂為西來寺的義工開示,勉勵大家發心做佛門的「義工菩薩」。


為回饋西來寺義工的奉獻,特地在法堂集會。我向義工們說,釋迦牟尼佛可以說是義工的始祖,雖然他已成就佛道,但是他不辭辛苦為有病比丘看病,服侍起居,替比丘煮粥療飢,並為目盲的弟子穿針縫衣,不厭繁瑣。

佛陀的弟子駝驃當知客師,每有遠道來的客人,即使再晚,他都心甘情願地招呼,提著燈籠為他們安單。幾十年下來,他不需要提燈籠,因為他的手指已能自然發光照路了,這就是他當義工的成就。

禪宗的祖師大德也有很多發心為眾生服務的,他們終其一生頭陀苦行無怨無悔。溈山靈祐禪師甚至願意為眾生做馬牛,這種「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精神,是義工菩薩最佳的寫照。

南北朝時,梁武帝篤信佛教,精研義理,受持菩薩戒,而有「皇帝菩薩」之美譽。他體會到「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因而寧可當「佛奴」,為佛教奉獻。他曾三次捨身同泰寺,傳為歷史佳話。

我自己也很樂意當義工,做事不談代價,純為歡喜而做。過去成立佛教文化服務處時,我經常抽空去當義工。一個下午,就可以寫幾十封信,非常有成就感。也因此體會到「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的服務信條,並且以「與人為善,從善如流,歡喜融和,佛光普照」來要求弟子,做個理想的佛光人。

因此,我建議西來寺成立義工菩薩小組,讓他們能「人盡其才」,為佛教做更多的事。我也希望徒眾們要了解,義工菩薩非理所當然要為我們做事,我們必須回報他們的發心。對待義工菩薩們要體貼、關心、鼓勵、尊重、讚美,並且要給他們方便。我希望我的徒眾,要成就菩薩道、成就佛道前,要先做「義工的義工」;我也希望信徒能不計名利,多發心來做佛門的「義工菩薩」。‭‬(一九九五/一/十六《星雲日記》)

一月十七日

‧日本神戶和大阪發生嚴重的「震災」,災情慘重,大師發動全球佛光人賑濟。


今聞日本神戶和大阪地區發生大地震,現場滿目瘡痍,一片廢墟。從新聞報導中知悉各種慘狀如下──死亡人數:二五九四人;行蹤不明者:九○一人;負傷人數:一四五七二人;房屋毀損:一一八○九間;無家可歸人數:二十四萬一千人;高速公路:近畿方面全部不通;新幹線:京都到新大阪預定於一月廿一日通車。日本從一九二二年東京大地震以來,以這次的災情最為嚴重,粗估損失在上千億美元以上。

雖然日本是經濟強國,他們也很自豪經濟不會受到影響,但是,本著「民吾同胞,物吾與也」的精神,我建議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向佛光山各別分院及各國協會呼籲,有錢者出錢,有力者出力,大家一起盡心盡力來救助日本的災情,令他們不致於遭受嚴重的經濟損害。‬(一九九五/一/十七《星雲日記》)

一月廿六日

‧大師在弘法忙碌之餘,特別指導徒眾如何用功,如何自我養深積厚。


我走遍世界各地,深深覺得一個人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從不斷地勤奮努力中累積出來的。最近,我想到幾點方法,可以給徒眾作為學業方面的參考──

1.每人有一本筆記簿:每天在筆記簿上寫一個自己的成功立業之道,不會寫就去請教別人,看自己到底能寫多少。例如「忍耐」,可參閱《星雲百語》,上面有許許多多的經歷,如此若能寫上一年,不用我教也就成功了。

2.每天寫一卷《阿含經》:去年底,我曾於國父紀念館宣講《阿含經》,其實大家可以每天選一卷最短的《阿含經》,將之翻譯成白話文,如果每天能花二十分鐘讀一卷二、三百字的《阿含經》,一年下來,已讀了《阿含經》三六○卷,走到任何地方都不怕沒有教材。

3.每天讀一篇《講演集》:每天以二十四分鐘,最多是半小時的速度朗讀一篇五千字的講演集,四本《講演集》約有三六○篇,每天念一卷,持之以恆,一定出口成章。像北美事務處的歐陽處長聽了我好幾次的講演,他說,每一場講演記錄下來就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其中每講一句都要聽進去,否則就無法貫穿下文。所以我認為朗讀講演集可以訓練口才,徒眾必須以此作為自己每天的功課。

4.每天畫五至十個教乘法數表解:每天規定自己畫,一遍畫完再來一遍,耐煩地去做,日子一久,佛教的名相就都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一九九五/一/廿六《星雲日記》)

一月三十日

‧由符芝瑛小姐撰寫、天下文化出版的星雲大師傳《傳燈》問世,客觀平實的記錄了大師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事蹟。書才推出,銷售量即達十萬冊,並連續榮登金石堂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


由天下文化發行,符芝瑛小姐撰寫的《傳燈》,於去年元月出版。書中記載我把人間佛教推動到五大洲的狀況,也敘述佛光山的弘法歷史等。雖然我不願別人為我忙碌,寫書立傳,但若能把這些心路歷程、人生經驗,奉獻大眾,我亦歡喜「傳燈」無限。‬(《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為了替我立傳,符小姐的足跡遍及美洲、歐洲、澳洲、亞洲等地,實地採訪與我有關的人、事、時、地、物,完全從一位社會人士客觀的觀點加以著作。誠如天下文化高希均社長所言,讀者能從此書一窺佛光山的全貌。

天下文化公司希望能將此書推廣為勵志叢書,我很感激他們的發心。我非為個人立傳,然而《傳燈──星雲大師傳》裡有我把「人間佛教」弘揚到五大洲的事蹟,有佛教歷史發展的紀錄,也有佛光山的形象。因此,我同意出版此書。(一九九五/一/六《星雲日記》)

天下文化公司出版的《傳燈》,才兩個月就已銷售近二十萬本(第五版),來自四面八方及各階層的反映都很好,認為《傳燈》的內容筆調平實、不歌功頌德、沒有說教意味;一些教外朋友也表示看了沒有壓力,很平和,易接受,很有親和力。最重要的是讓更多讀者能了解佛光山及我。也有徒眾表示,看了《傳燈》意猶未盡,好像還有很多話可以說,很多事可以寫,因此計劃請符芝瑛小姐再繼續寫《傳燈》第二集,內容以介紹佛光山重要職事的個人生平及學佛因緣,佛光山弟子對佛教發展及社會的影響力和貢獻,我個人與弟子間的相處及法脈傳承。

如果因緣具足,第三集、第四集以信徒、沙彌、佛光會員為主的《傳燈》,將有計劃的陸續出版。(一九九五/三/十《星雲日記》)

二月十五日

‧印度佛教大會頒贈「佛寶獎」,表揚大師實現佛陀友愛與慈悲的理念,及建立世界和平的貢獻。


前年,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獎」給我,在場觀禮者有印度福利部部長克斯利先生及當地信眾五十餘萬人,獎牌上寫著:「全印度佛教大會所有會員於一九九五年二月十五日,在印度馬哈拉士達省那格普郡,特頒佛寶獎給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雲大師,以表揚尊座實現佛陀友愛與慈悲的理念,及建立世界和平的貢獻。」‭‬(《往事百語》〈佛法所在,必為第一〉)

我這一生得獎無數,都覺得那是大家的護持所致。但對於印度全國少數民族委員會委員達摩維李奧法師,聯合全印度佛教大會所有會員推薦而獲得的「佛寶獎」,最感到欣慰。因為這代表佛教的祖國──印度,對一名中國比丘在「佛法」實踐上的認同,也代表佛光山在國際上已受到肯定。(《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三月一日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認購一千部《佛光大藏經——禪藏》,捐贈給世界各大學、圖書館、寺院,及對文化、學術有貢獻的學者專家。


《禪藏》是一套具有哲學內容的文學著作,經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認購,擬捐贈給國內大專院校圖書館等文教、學術單位各一套。「人間自古幸福事,深夜挑燈讀禪經」,千年暗室,希望透過禪的智慧點亮我們心靈的光明,期望這部《禪藏》對大專青年有所助益。‭‬(一九九五/三/一《星雲日記》)

三月三日

‧大師接受中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掌握時代脈動》節目主持人魏德瑜小姐訪問,暢談一生弘揚人間佛教的理念。


什麼是人間佛教的理念?人間佛教是人生需要的佛教。過去佛教較注重山林與出世的形式,現在的佛教則要從山林走入社會,從寺院擴及家庭,把佛教落實人間,使生活美滿、家庭幸福,在精神上、心靈中、人際間都很和諧。

佛陀原本就很有人間性,他所強調的慈悲、喜捨、五戒、十善、六度萬行,都是以人為本,是可以身體力行的,這就是人間佛教。

我一生所提倡的就是融和與歡喜,佛教大小乘要融和,南北傳要融和,上座部與大眾部要融和,僧眾與信眾要融和,藏傳與漢傳要融和,禪與淨要融和。宗教與宗教之間要融和,如天主教、基督教和佛教,雖然理念不同,但彼此的教友,還是能很友善的融和在一起。我於一九九一年開創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一九九二年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成立大會時,我的演說主題就是「歡喜與融和」,希望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要有「同體共生」的認識,這就是佛光會一再推動的理念。

世間上每一個人,都要有「同體共生」的認識,要做到「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別人有苦難、有需要時,必須給予慈悲。眾生就是我的一部分,再討厭、再合不來的人,也要把它看成自己手上的膿瘡,每天洗滌、包紮、愛護、消毒,傷口才會痊癒。

由歷史可以得知,中國五千多年來,皆是在戰爭殺戮中度過。居住在台灣的民眾很有福氣,五十年來過著安逸自由、經濟富裕的日子。但福報是有限量的,如銀行的存款,用完就沒了,所以要培福惜福,養成不浪費、節儉的美德很重要。培養善因善緣,讓後代的子孫能受到利益。對子孫不一定要給財富、土地,把慈悲、因緣、道德、信仰傳承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一九九五/三/四《星雲日記》)

三月四日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台北道場成立「佛光緣美術館」,這是台灣佛教界所辦的第一座專業美術館。


世界之美,是由藝術家的筆留給世人;世界的精華,也是透過藝術家流傳於世。「佛光緣美術館」將藝術家的智慧結晶與大眾分享。過去寺院把弘法責任交給釋迦牟尼佛,現在各行各業、各定點都能傳道弘法,美術館的各種文物展覽,也是弘法的方式之一。‭‬(一九九五/三/四《星雲日記》)

‧「佛光緣美術館」開幕的同時,舉辦「傳燈慈善義賣活動」,大師將義賣所得,悉數捐助花東地區學校,作為購買圖書專款。

三月,佛教界第一座專業美術館「佛光緣美術館」開幕,同時舉辦了「傳燈慈善義賣活動」。我把《傳燈》典藏本義賣所得一五○萬元,捐贈給花東地區十二所學校,作為學校圖書專款;嚴寬祜文教基金會也認購七三五冊,贈予全國各大專院校圖書館,以充實藏書。‬(《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我一生從未進過學校,只上過私塾,所以看到學校很嚮往,也很羡慕。將《傳燈》義賣所得,捐給偏遠地區學校,主要是因為偏遠地區學校的教育資源,往往比不上都市,希望這些捐款能給他們一點助益。‭(一九九五/三/四《星雲日記》)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假台北道場舉辦「現代詩史研討會」,這是台灣光復五十年來,首次由官方主辦的現代詩討論會。此亦體現了台北道場「藝文與宗教結合」的特性。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策劃,文訊雜誌社主辦,佛光大學籌備處及《台灣詩學季刊》協辦的「現代詩史研討會」,上午在台北道場開幕。研討會內容主要在討論日據時期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從日據時代開始,橫跨到九○年代),這是台灣光復五十年以來,首次由官方主辦的現代詩討論會,文建會主委鄭淑敏女士也蒞臨會場。「藝文與宗教結合」是佛光山台北道場的特色之一,有關藝術或文化活動,都非常歡迎社教團體使用道場的場地。‭(一九九五/三/四《星雲日記》)

三月九日

‧應教育部禪學社邀請,大師為教育部員工講說「禪與生活」。之後,在部長郭為藩先生主持下,大師捐贈一四七套《佛光大藏經‧禪藏》,委請教育部轉送給全國各公私立圖書館及文化中心。


《禪藏》是繼《阿含藏》之後,「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再度推出的鉅作,內容蒐集中國歷代及日本、韓國等禪學典籍,及禪門事蹟、思想、語錄,並加以標點、分段、註解。我認為「人間自古幸福事,夜半挑燈讀禪經」,禪可以發掘我們內心的本性。由此,去年三月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委請教育部郭為藩部長轉贈一四六套《禪藏》予台灣各大專院校圖書館,及全國四十六家公私立圖書館及文化中心。國內各大專院校佛學社團前來拜訪,我也歡喜贈送。(《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三月十日

‧「國際自由宗教聯盟」於佛光山麻竹園召開第三次籌備會議,有二十位亞洲各國佛教團體代表出席,就「東西對生態危機的回應」主題,進行討論。事後致函感謝,並邀請大師明年到韓國參加會議,同時發表專題演說。


國際自由宗教聯盟祕書長崔爾(Robert Traer),來函感謝此次即將於佛光山召開的「國際自由宗教聯盟會議」,能得到如此完善的招待,使得籌備工作進行得十分順利。並且邀請我在明年八月,能到韓國參加第二十九屆大會,並發表專題演說,主題為「宗教社區面對之挑戰、責任、合作及靈性」。我很高興每一個到佛光山來的人都能法喜充滿,更希望徒眾對來山大眾的接待,都能做到盡善盡美,令人皆大歡喜。(一九九五/三/十《星雲日記》)

三月十一日

‧內政部長黃昆輝先生到佛光山訪問,大師建請政府訂定「宗教法」,並對佛教學院畢業生給予定位、授證。部長承諾內政部會對此研議、重視,並且讚譽佛光山是「社會教化中心」。


上午十時三十分,黃昆輝部長來訪。黃部長於師大任課時曾來過山上,就任內政部長第一件想做的事就是上佛光山,對本山從事淨化人心工作表示讚歎。他於大學時代就接觸不少佛書,深感教育沒有宗教力量還是不足。

陪同部長上大雄寶殿上香、禮佛,並參觀文物展覽館、禪堂、如來殿。部長表示,佛光山的設施是社教中心,藝文與社會大眾結合,境教比身教、言教更來得有教化作用,設施教化的功能不可忽略。

依佛光山三十多年宗教教育經驗,信眾不願當「法外之民」,希望能有宗教法的規範,但法要訂得完善,不能對佛教徒造成傷害。對佛教學院畢業的學生要給予定位、授證(如勞委會授證給各機關,內政部就可負責,不必經過教育部),盼政府能有善意回應。部長也同意研究佛學院畢業生的認證制度,對於寺廟管理、僧眾資格、繼承等問題,內政部一定會重視。

下午一時三十分,黃部長於東禪樓禮堂,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學生演講時表示,佛光山處處發揮社教功能,實在是社會的教化中心,表現了佛光山的精神與力量,讓佛學與藝文結合,有其更深遠的意義,使每一個到講堂的信徒,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啟示。(一九九五/三/十一《星雲日記》)

三月二十日

‧佛光山榮獲內政部「八十三年度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慈善、社會教化事業績優獎」。

三月廿五日

‧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正式啟用,大師感於佛光山的功德主長期奉獻心力,讓佛光山在不停的創新中茁壯成長,卻未曾像一般信徒一樣要求將芳名留在梁柱上,因此一九九一年興建如來殿時,特地在四樓大會堂的外牆,把功德主的姓名全部鑴刻在高溫燒成的藝術陶壁上,不但為他們寫下美麗的紀錄,而且正如大師所說:功德芳名牆就是佛光山的帳簿,而替佛光山管帳的,則是「因果」。

‧佛光山召開「功德主會議」,由於「功德主」是成就佛光山各項建設的護法,因為有他們的贊助,使得佛光山在文化、教育、慈善、弘法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果,進而帶動佛教的發展;為讓功德主深入認識佛光山,大師特於歡迎晚宴上,為大家介紹佛光山。


平常我們皈依三寶(佛、法、僧),而佛光山的成就除此三寶外,還有所有的功德主。可以說佛光山是四寶所成,各位功德主和佛陀、大眾、常住一樣,也是一寶。您們今天回到本山來,我代表所有佛光山的大眾,把佛光山這個常住的功能、近況向各位報告。

1.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常有信徒表示,加入佛光山成為佛光山信眾,是因為佛光山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佛陀拈花微笑,把佛法的心要傳給大迦葉,大迦葉為初祖,傳承給二祖阿難尊者,一直傳到二十八祖達摩祖師,所謂達摩東來,之後,一花五葉一直傳到六祖惠能大師。惠能以後就不用袈裟、缽做傳法的根據,但傳法的系統還是存在,故而禪門有五家七派之分,其中以有「臨濟兒孫滿天下」之譽的臨濟宗最悠久。在大陸我是真正受過法的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有法卷與印章為證。

十年前,我又繼續傳法給心平法師為第四十九代。今天在台灣,寺院或僧眾有剃度師父,但並不一定會有傳法。佛光山的僧眾都是我的徒弟,但沒有經過我傳法者,是師徒非法徒,經過我傳法者,才能傳法。各位是佛光山第二代門徒弟子,我把過去在大陸上所受的法傳到台灣來,讓你們得到我的傳法做第二代弟子,因為我是有資格傳法的人,所以能傳燈、傳法於世界各地。佛光山的法淵源流長,是一個有傳承的道場,各位都是主人,要能直下承擔。

2.佛光山是一個有制度的道場:佛光山有出家男眾和女眾兩序僧眾,在家男眾和女眾兩序信眾,是四眾弟子共有的道場。佛光山有一千多名出家眾,在人事管理上有等級制度,升等則依學業、道業、事業等條件來考核:

清淨士有六級,每年升一級,要六年。

學士有三級,每三年升一級,要九年。

修士有三級,每四年升一級,要十二年。

開士有三級,每五年升一級,要十五年。

開士三級再往上升就是大師。

假如說,一個人二十歲來出家,很順利的要經過五十一年,到七十一歲才能升大師!我今年六十八歲為何能稱大師?因為我十二歲就出家了。所以在佛光山我稱為大師,這不是說妄自稱呼,是慢慢的成長,循序漸進的,此為佛光山千年萬古之根基,制度保障了大眾。

3.佛光山是一個有教化的道場:以前的寺院把教化的責任統統歸給釋迦牟尼佛,信徒到大殿禮佛完,就沒有人管了。佛光山的道場,不忍心把教化責任統統給佛祖來負責,故有禪堂的設備,佛光山有七個禪堂教信徒參禪;我們也有念佛堂,只要是佛光山的道場(海內外有一百多個)每逢星期六,都同步舉行念佛共修法會,以念佛來教化大家。

除禪堂、念佛堂外,講堂、會議廳、客堂、技藝訓練班、都市佛學院、夏令營、短期出家等,都是為了教化信徒而開辦的。各位功德主為佛光山投注下的財力、心力,我們替大家在全世界負責教化眾生,各位的心意和菩提種子,已經遍撒在全世界。

4.佛光山是一個有性格的道場:人要令人欣賞,必須要有性格。花有花的性格,水有水的性格,麥克風有麥克風的性能;有性格、有性能者,表現也不會一樣。佛光山有怎麼樣的性格呢?(1)佛光山有大眾性格;(2)佛光山有團隊性格;(3)佛光山有歡喜性格;(4)佛光山有教育的性格。

各位功德主都知道,出一點錢去做善事,馬上就會受社會大眾的尊敬;但是出錢給佛光山做文教事業,卻沒有人知道,不過仍有那麼多人願意提供給佛光山做文教事業。沒有人知道不要緊,報紙不表揚沒有關係,因為佛祖知道、因果知道,如果說出錢就可成為功德的話,一百元、一千元,只要有錢,人人都可以是大善人了。但是把金錢轉成佛法,以智慧、佛法來教化世間上的人,則不是人人能做得到的。用錢布施給人,是人人可以接受的;但說佛法給別人聽,對方也能接受,則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所以佛光山的功德主,不只是布施金錢,進而從財布施成為法布施、心意布施的供養。

如佛光大藏經──《阿含藏》及《禪藏》的發行,是由各位功德主的功德善款轉成大藏經;佛光山一千多名僧眾,也是各位功德主的淨財培養出來做傳教師的。所以佛光山的功德主,有他獨特的個性,寧可做佛教弘法利生的文教事業,不跟別人一樣從事一時的布施,只求人天福報給人讚美,佛光山的功德主不求一時,只想永遠。要做善事,任何人、任何機關(如獅子會、扶輪社)都可以做,弘揚佛法則不是人人可以做的。各位所以稱為「功德主」,是因為你們都是弘法利生的功德主。

我希望佛光山的功德主,都和佛光人一樣,人人都有性格,有慈悲性格、信仰性格、文教性格、歡喜性格、和諧性格、大眾性格,以及樂觀積極進取的性格。(一九九五/三/廿五《星雲日記》)

三月廿九日

‧大師於台北道場主持贈送《禪藏》給傳播界的贈書儀式,包括台視、中視、華視等三家電視台及《聯合報》、《中央日報》、《台灣日報》、《中華日報》等十一家媒體。現場回響熱烈。


上午在台北道場,舉行贈送《禪藏》給傳播媒體的贈書儀式,出席的貴賓有:台視總經理莊正彥、中視總經理石永貴、華視總經理張家驤、《中央日報》主任祕書李在敬、聯合報系副總編輯易行、《中華日報》副總經理林仲鯤、《台灣日報》社長萬德、《台灣時報》副社長王造雄、《台灣新生報》副總經理黃益慶、《台灣新聞報》台北辦事處主任劉仁居、《民眾日報》台北支社社長翁嘉宏、《自立晚報》副社長戴敏祥、《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大成報》總編輯鮮正台及各大報隨行記者計有五十多名參加,還有特別來觀禮的立法委員洪冬桂。

我在會中表示,「禪」非佛教專有名詞,學禪者不求成佛,但求悟道,禪如客廳中的畫、菜中的甘甜、花中的香味,可以增進人的品質。古云:「人生最大幸福事,夜半挑燈讀禪藏。」每個人都有自我寶藏,但需藉助禪來表達,很歡喜將佛光山出版的這套《佛光大藏經‧禪藏》跟大家結緣,希望能增加各位生活的內涵。佛門有句話說:「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錢的布施供養有用完的時候,但法的布施則一輩子享用不盡,願每一位接觸到《禪藏》的人,都能法喜充滿。

華視張家驤總經理說:「傳播界非常高興接受《禪藏》的贈書,大師對社會文教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我們會珍惜這部《禪藏》,共同為社會的安寧,來宣導好人善事。」

台視莊正彥總經理表示:「能夠擁有這一套《禪藏》,意義非常重大,有時想接觸禪的書籍,還不知要如何入門?現在隨手就能翻閱,真是方便不少,一定要好好加以利用。」

中視石永貴總經理:「大師將十多年的心血,與我們分享,但願對新聞界的工作者會有所啟發,我不僅夜半展讀,還要天天展讀,真感謝大師的盛情。」

在旁觀禮的洪冬桂立委也表示:「《禪藏》的贈書儀式別具深意,用教育來啟發人心,如果立法委員們也能接觸《禪藏》,一定可以心平氣和的為民服務。」

我很希望在座各位在閱讀《禪藏》時,也能寫下心得,在社會上廣為宣導,才不負今天贈書的用心。(一九九五/三/廿九《星雲日記》)

四月六日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一屆第六次理事會」,假菲律賓馬尼拉喜來登飯店召開兩天,來自世界各地的理事、會長百餘人出席。大師親自主持,同時舉辦佛學講座及皈依典禮,並為馬尼拉佛光協會及十五個分會,包括第一個兒童分會的成立授證。

四月七日

‧佛光山第五任住持心平和尚圓寂,時大師正在菲律賓主持「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聞訊後強忍悲慟,於會中宣布消息,並領導與會大眾誦經回向,同時宣讀心平和尚遺囑。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議,今進入第二天議程。上午十時茶點休息時間,從慈容、依空口中得知心平昨天往生消息,並拿來從佛光山傳真過來的心平遺囑及住院醫療經過,心口一陣窒悶,強忍內心的悲慟,上台主持會議。

十二時議程全部圓滿,向大家宣布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佛光山住持心平法師示寂消息,慈容、依空並分別為大家宣讀心平遺囑及醫療過程,場中唏噓之聲此起彼落,隨後帶領與會大眾,為心平誦經回向。世界總會副會長阿那努達法師,曾在佛光山叢林學院英文班授課時,和心平一同住在傳燈樓,對心平的為人厚道、慈悲深表讚歎!他特為心平以巴利文誦經回向。

心平遺囑全文如下──

「心平自今夏旅美歸來,醫師即告患有肝癌之症,自知世緣已了,將要先走一步。

心平自民國五十二年(一九六三)二十六歲出家,承師父上人栽培,大眾兄弟護持,七十四年(一九八五)被選為佛光山第四任住持之職,盡心盡力隨順師教,為佛教發心,為常住奉獻,又續當選連任,但不幸尚有二年才到任期,今未能圓滿,此為我最對不起師父上人者,尚祈宗務委員會選派宗務委員一人代理未完任期,以免耽誤常住法務之進行。

並有數事奉告如下:

1.我之任何所有,乃至衣物,來自常住,今乃交還常住,一切由宗務委員會議決處理。

2.我無儲蓄金銀寶物,但我名下有常住登記之不動產,自應交常住管理。

3.敬請遵守佛教制度,給予火葬,骨灰存放萬壽堂中任何一地,不必造墓,以免浪費,凡事節約為尚。

4.不發訃聞,不作燄口佛事,希望大家厚愛心平的心,繼續護持佛光山就好。

5.我俗家弟妹人等,皆虔誠佛教信徒,千萬不可過問我的事,僧事僧決,一切皆依佛光山決定,並望弟妹後人永遠護持佛教,如我在世。

6.佛光山道場如今已是國際化、制度化,希望同門師兄弟體諒師父開山立規之辛苦,務望全體大眾必信必忠,同心同德,為人間淨土而繼續發心。

7.本山男眾比丘、沙彌,更要爭氣,傳燈樓早晚課誦望能不懈,外出必須請假,北海道場要繼續發展;師兄弟間要互相愛護,互相尊重,為佛光大學、國際佛光會以及推展文化教育等,務期日有所成。

8.師父上人常言:『集體創作,有教無我』的開示,希望凡我佛光人要一體遵守。師父著作應用心細讀,師父所推動之『人間佛教』,要繼續努力!心平不勝馨香企盼!

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十二月十五日

心平口授,慧龍記錄,慈莊、慈嘉見證」(一九九五/四/八《星雲日記》)

‧心平和尚示寂,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依章程選出心定和尚繼任住持。大師勉勵大眾要學習平和尚的精神,同時護持新任住持。

四月,平和尚圓寂了。心平隨我到宜蘭、三重文化服務處、壽山寺,再到佛光山開山,一路跟隨,不曾動過離開的念頭;他確實是出家人最佳的典範!如我為他寫下的偈語:「四十年師徒之道全始全終,十餘載住持任內一心一德。」還望大家把對平和尚的想念,化為學習他的精神,像他一般對佛教盡心盡力。接著,佛光山依宗委會章程,選出了心定法師為繼任住持,我也期盼大家多多給予護持。‬(《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四月廿五日

‧大師因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在台北榮總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由張燕醫師主刀。


記得去年八月間,我到澳洲、南非弘法時,就感覺到有心痛的毛病。回台後在榮總心臟科醫師江志桓的建議下,做了心導管手術檢查,證實病症是冠狀動脈阻塞,必須開刀手術治療,但因我的行程都已事先排好,不忍心讓當地信眾失望,只好如期到歐美各國。此一耽誤已近八個多月,每次口服藥物用完再到醫院去拿時,醫師們總不忘提醒我要安排時間住院治療。所以前幾天在菲律賓召開的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圓滿後,就不再安排其他行程,今專程到醫院聽取醫生們對我手術事宜的安排。

承榮總副院長姜必寧先生的好意,召集院內優秀醫療小組和我的糖尿病主治醫師蔡世澤、心臟科醫師江志桓,以及將為我主刀手術的張燕醫師等十多人,於榮總思源樓二樓會議廳,為我解說病情,及評估開刀和不開刀的利弊。

感念大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在佛門說「色身交給常住,性命付予龍天」,我此刻的心境則是「將生命交給醫生」,決定將於本月十九日入院,廿五日開刀手術。(一九九五/四/十四《星雲日記》)

五月

‧佛光山舉辦「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系列活動,並出版《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特刊。


歷史的長河,綿遠亦丰采,一回身,光復後至今,台灣佛教已走了五十個年頭!去年五月,舉辦「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系列活動,諸如:文學獎、攝影獎、歷史文物展、台灣古寺巡禮等,也出版永芸主編的《走過台灣佛教五十年》一書。為期三個月的活動,提升了佛教歷史文化的價值,獲得很大的回響。(《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六月廿九日

‧由內政部會同高雄縣政府委託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經營管理的「高雄縣老人公寓」(崧鶴樓)正式開幕,這是全台第一座老人公寓。大師特別聘請曾於美國從事老人研究及社會福利推廣十餘年的秦惜今小姐負責。


「鳳山老人公寓」是一座十二層樓高的建築,建地有三千六百多坪,內有二百個套房,可容一三五○人居住。這是在內政部支持下,全國第一家採公辦民營方式,委託佛光山慈悲基金會經營的老人公寓。

日後代表佛光山管理「鳳山老人公寓」的是來自洛杉磯的秦惜今小姐。秦小姐是成大外文系畢業,美國華盛頓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專攻「老人學」、「老人社會政策」、「社區發展」。取得學位後,即留在美國從事與老人有關的社會福利工作。

秦小姐因曾數次到西來寺的因緣,得知他在老人福利方面的專業知識,故邀請他回國為鳳山老人公寓盡一分心力。他的理想是:「老人公寓非仁愛之家,也非安養中心,而是著重於銀髮族身心機能的再創造,充分運用退休長者人力資源,在老人公寓中,找到人生的第二春,可以悠閒享受退休生活的樂趣。」(一九九五/六/廿九《星雲日記》)

七月廿三日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世界佛學會考」,由教育部指導,全國兩千餘所國中、國小學校八十萬名青少年學子,以及三十萬名社會人士參加;另外,全球六大洲計有一百多萬人應考。此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世界佛學會考」,是大師於一九九○年所發起,今年更首創青少年組漫畫題庫,並將試卷翻譯成十個國家的語言文字,寫下佛教新紀錄,也讓所有參與、見聞者,咸感歡喜、動容。


佛光山信徒總代表,也是今年世界佛學會考榮譽主任委員的監察院院長陳履安:我第一次接觸到佛學會考是在一九九三年,大師請我一起去巡視考場,那年會考人數有四萬多人,去年就增加到二十萬人,而今年包括青少年組,全球已經超過有一百萬人參加佛學會考,光是義工就有兩萬多人。

向各位報告,我從沒有看過一種考試,是讓人那麼歡喜的,參加考試的「考生」不管是老的、小的都笑咪咪的。我們都考過試,誰不是愁眉苦臉的?唯有參加佛學會考的人是那麼快樂,且年紀越輕越快樂,有些孩子十五分鐘就答完了,問他們「緊不緊張?」「不緊張。」「好不好玩?」「很好玩!」哪有考試會好玩的?唯獨佛學會考,這代表什麼?這就是大師的愛和慈悲。

大師帶領佛光山海內外全體法師,默默用會考方式把佛法的菩提種子,散播到世界每個角落,讓孩子從小學起,就對佛學名相及佛法基本觀念開始薰習認識,這是多麼重要的功課。

今年有百萬人參加考試,每個應考的大人或青少年,都有他的父母、老師、朋友,把這些相關的人都加在一起,這個佛學會考就是幾百萬人的大活動。大師常開示說,如果一個人對一個活動、一件計劃、一個地方關心的話,那你就擁有這個活動、這個計劃、這個地方,和它的成長分不開。相信台灣今後會是個佛國,我們年輕的孩子長大之後,他就會是很有慧根的人。這都是大師大願心、大悲心、關懷心的具體表現。

四維高中黃英吉校長:佛學會考一定要持續辦下去,雖然大師有檀講師制度,但檀講師畢竟只是少數,而且也未必可以講得好,真正讓人接近佛教是參加佛學會考,佛學會考題庫就是我們的佛法大義、綱要、概論,尤其是今年的漫畫題庫,真是妙到極點。今年參加會考人數有一百萬人,希望明年參加人數能增加到兩百萬人。‬(一九九五/六/十八《星雲日記》)

七月卅一日

‧第一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談會議」於佛光山舉行,開幕典禮由心定和尚主持,羅馬教廷安霖澤樞機主教應邀致辭。計有來自美、日、泰、義、西、斯里蘭卡等宗教代表、專家學者與會。由於此次會議,促成兩年後大師應邀到梵蒂岡會見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雙方進行了一場被媒體譽為「世紀對話」的宗教交流。


宗教交流與對話是時代必然的趨勢,藉著交流增進彼此的友誼,共創社會及人類的發展。去年七月,召開首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談會議」,由心定和尚與安霖澤樞機主教共同主持開幕典禮。這項會議由梵蒂岡教廷宗教協談委員會籌辦,佛光山主辦,有來自日本、斯里蘭卡、泰國、美國和義大利等,天主教和佛教代表、專家學者參加。經過五天的論文發表及討論,雙方對彼此的教義有更深刻的了解,也對宗教的價值與功能達成共識。‭(《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一九九五年,由天主教梵蒂岡教廷「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發起召開的第一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談會議」,於七月卅一日至八月四日,假台灣佛光山舉行。交談會議的主題是「佛教與耶穌宗教的異同」,這是佛教與天主教的第一次對談,經過五天的交談會議,發表論文涵蓋四個子題:人類處境與尋求解脫、終極實相與涅槃經驗、佛陀與耶穌、個人靈修與社會參與,由此增進了兩大宗教彼此的了解,並於會議後由天主教教廷發表是次會議的宣言。

因為這次的宗教交談,在天主教樞機主教安霖澤與台灣主教團總主教單國璽的安排促成之下,於兩年後的一九九七年二月廿八日,由星雲代表佛教,至義大利羅馬教廷,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原名 Karol Wojtyla)進一步對話。(《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天主教》)

八月

‧倫敦佛光山和倫敦佛光協會舉辦英國有史以來第一次「齋僧大會」,應供的僧伽大眾,包括來自緬甸、泰國、錫蘭、越南、日本、藏傳及漢傳的法師,呈現出漢藏佛教和諧交流的美好畫面。由此也顯示出,大師弘揚的人間佛教,已在各地植根發芽。


九月

‧為讓一般學佛者能有系統、有組織、有條理的認識佛法全貌,大師編著《佛教叢書》,並且自費出版。除贈與佛光山徒眾及檀講師、功德主之外,翌年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贈送一千部予世界各大學、圖書館、寺院及對文化、學術有貢獻之學者專家。


幾年來,我雲遊於世界各地,常常遇到一個問題:「大師!我們想信仰佛教,但是佛教書籍那麼多,不知道要看哪一本書,才能全盤地了解佛教?」面對如此簡單的問題,我竟然不知道如何去回答。

佛教典籍如汗牛充棟,《大藏經》就有九千餘卷,梵巴漢藏版本不下數十種,現代佛學著作也有數千種,皓首窮經也未必能探究其中堂奧。在如此龐博的經典中,要找出一本具有代表性的佛學書籍,讓一般的人能夠完整性地了解佛教的思想體系,真是談何容易?

佛教所以不能普及的原因,乃在於經典太繁多了,有心研究佛學的人,無法從某一本經典中,有系統、有組織、有條理地了解佛法的全貌。……即使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出家多年的僧眾,不能深入佛法者,也比比皆是,遑論一般的社會大眾!

想要一探佛法的究竟,要閱讀些什麼佛學書籍呢?多年來,在我的腹中試圖為整個佛教擬訂一個全面的大綱。三年前,適逢國際佛光會成立,為了培養更多的在家布教師,我創立了檀講師、檀教師、檀導師的制度,同時開始著手編撰《佛教》,作為訓練的教材,並且回應大眾對佛法不知如何入門的迷惑。

在進行編撰工作時,深深覺得:《佛教》篇幅如果寫得太多的話,失之於冗雜,那麼直接閱讀經藏就好,何必畫蛇添足再編輯此書呢?反之,如果內容過於簡略,對佛教的真義則不能全面概括。因此,我將《佛教》的內容分為十類:1.教理,2.經典,3.佛陀,4.弟子,5.教史,6.宗派,7.儀制,8.教用,9.藝文,10.人間佛教。(《佛教叢書‧序》)

為了讓檀講師、檀教師、徒眾們有弘講的教材,我在心中醞釀五十年,自費出版的《佛教叢書》終於付梓成書。這十大鉅冊,我不敢說它有多麼齊備,但自忖閱讀這套叢書之後,對佛教應有一個較完整、全面的認識。(《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在荷蘭舉行的「國際期刊聯盟」世界大會上,《普門雜誌》應邀參展,成為佛教期刊首度展出者。《普門雜誌》是大師於一九七九年十月在台灣創刊,經過二十年後,馬新版《普門雜誌》於二○○○年一月在馬來西亞正式創刊發行。

‧秉持大師對兒童教育的重視,佛光出版社出版《百喻經圖畫書》。這是以《百喻經》為題材,改寫編繪而成的「佛教兒童文學」,為全國第一套「佛教寓言圖畫書」。


佛光出版社以《百喻經》為題材,改寫成佛教兒童文學《百喻經圖畫書》一套共二十冊,由潘人木女士、林良先生等兒童文學專家,改寫成白話文,並配上精美的插圖。(一九九五/九/三十《星雲日記》)

九月三十日

‧大師出席佛光出版社舉辦的「讓愛遍城鄉,送書到山地」《百喻經圖畫書》換書活動記者會。


這個活動是由教育部指導,佛光出版社主辦,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普門雜誌社、《國語日報》、《民生報》、東方出版社、台中瑞成書局、維鬘文教協會、山海雜誌社等共同協辦。

為配合「讓愛遍城鄉,送書到山地」活動,佛光出版社提供兩千本《百喻經圖畫書》,小朋友只要將閱讀過的五本兒童書,拿到書局,就可換一本《百喻經圖畫書》。換來的舊書由東吳大學教授孫大川先生,協助規劃,致贈給原住民小學圖書館,讓偏遠地區不易獲得資源的原住民兒童,能享有更多閱讀書籍的機會。

對兒童教育,我覺得應該著重在養成兒童有接受的心、仁慈的心、感恩的心、惜緣的心。辦這個活動實在非常有意義!(一九九五/九/三十《星雲日記》)

十月八日

‧具有宮殿式建築風格與敦煌藝術之美的澳洲「南天寺」竣工,被譽為「南半球第一大寺」、「南半球的一座燈塔」,由大師親自主持「佛像開光暨落成典禮」。


被譽為南半球第一大寺的澳洲南天寺,獲得一九九五年度最佳建築設計獎,也舉行開光典禮。澳洲總理基廷(Paui Keating)、總督比爾(Bill Nayden)等官員均致電賀辭;出席貴賓有:聯邦移民部長鮑格斯(Nick Bolkus)、臥龍崗市長大衛‧坎貝爾(David Campbell)、夏巴市長格蘭宏(Cr. C. Glenholmes)、凱馬市長惠特烈(Cr. J. Wheatley)、前聯邦總理魏德倫(Gough Whitlam)、紐省省長卜卡(Bob Carr)等,來自四面八方的人潮,見證了民族的融和。(《百年佛緣‧一九九六年新春告白》)

南天寺位於紐省的臥龍崗市(Wollongong),於一九九二年二月奠基開工,全部是採中國宮殿式建築,負責的建築師、裝潢、工人都是澳籍當地人士,占地五十五英畝,建地六五○○平方公尺,大雄寶殿可容八百人,大悲殿可容二百人,另有三百人聽經的講堂一間、二百人開會的國際會議廳二間、二百人打坐的禪堂一間、二百人誦經的誦經堂一間,以及教室八間、客堂四間、寮房二十四間、涼亭一座、七層寶塔一座,加上藏經樓、視聽中心、辦公室、廚房、齋堂等,一應俱全,是南半球的第一大寺。‭(一九九五/十/六《星雲日記》)

南天寺莊嚴的外觀好似西來寺,記得當初西來寺被譽為是洛杉磯的紫禁城,是哈仙達崗的指標,是西半球的第一大寺;如今南天寺也被當地的《星島日報》譽為「南半球的一座燈塔」。希望第四屆國際佛光會召開時,這座具有宮殿式建築風格與敦煌藝術之美的南天寺,能把它的風姿完整的呈現在所有與會國際人士面前。‭(一九九三/十/廿七《星雲日記》)

‧南天寺落成典禮中,澳洲移民局部長鮑格斯先生代表總理祝賀,歡迎佛光山到澳洲傳教弘法,並對大師承諾:未來只要有宗教人士來訪,會儘量給予方便。

聯邦移民局部長鮑格斯(Nick Bolkus)代表基廷總理致辭道:「……南天寺的建築,兼有東西方文化特色,並且能將傳統與現代結合。我了解此一建築設計是中國寺廟最傳統的,大殿四周八千尊佛像,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古代敦煌藝術的特色。南天寺有多功能會議室和訓練設施,將開放給大眾做為文化和教育之用,不但能滿足佛教徒所需,且能幫助有心學佛人士,此地將會成為佛學和修持中心。

南天寺的一切應該歸功於星雲大師的遠見,大師四年前在洛杉磯創立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以推動人間佛教淨化人心,實現世界和平的理想,這些目標都是很有價值的。南天寺是澳洲尊重不同宗教的一個典範,在多元文化社會裡,我們鼓勵移民,保留他們的宗教和文化,佛教已代表相當特殊的意義。

在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一年間,澳洲的佛教人口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四,在澳洲,佛教是非基督教團體中,成長最快速的宗教,是目前澳洲的第三大宗教。尤其在這個國際包容年裡,所有澳洲人都以我們既活潑又和諧的多元文化社會為傲。……再次恭賀所有參與南天寺建寺人員。南天寺不但能服務佛教社區,並且促進文化交流、帶動良好社區關係,因此,南天寺是受我們歡迎的。」‭(一九九五/十/八《星雲日記》)

【註】鮑格斯會後表示,自己一生參加過許多聚會,今天是最感動的一次。他同時供養南天寺澳幣一百元,作為南天寺後山九十九年的租金(一年一元)。南天寺特用鏡框將這一百元陳列在展覽館,以紀念其深遠的意義。

十月十一日

‧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假南天寺舉辦「國際僧伽講習會」。會中,大師期盼南北傳的僧眾領導人能有志一同,一起到印度鹿野苑傳一次比丘尼戒法,以重新樹立在南傳佛教失傳已久的比丘尼戒法。


來自澳洲本土及不丹、巴西、加拿大、中國大陸、剛果、法國、印度、韓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荷蘭、斯里蘭卡、坦尚尼亞、泰國、英國、美國、台灣、孟加拉、瑞典、越南等國家的僧伽及佛教團體代表,共計五十人,今起一連三天,在南天寺參加由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委員會所主辦的「國際僧伽講習會」。

在我出家的五十五年歲月中,一再掛念的就是如何讓佛教普及世界各地,以獲得信仰上的共識。雖然大家心中都有一個共同的教主──佛陀,共同的教義──三法印、四聖諦等真理,但除此之外,在服裝上、制度上、戒律上,仍有很多不同,因為不同,各地區形成不少宗派,在各自發展下,自然就不會團結。

如何在各個不同的宗派中,取得相同點,是舉辦僧伽會的主要目的。現在的佛教徒都各自執著自己的所行是最高、最好、最標準、最合乎佛法,但若得不到大眾認同,也沒有用。

佛教過去重在出世及隱居山林,所以與社會大眾有距離,如何將佛教統一、團結,是我們要努力的目標。我一再想把艱深的佛法大眾化、通俗化、文藝化,讓每一個人在生活中,皆擁有佛法。明白說,要讓佛教適應時代,必須要有一番革新,才能適合大眾的需要。

佛法的真理是不會變的,但弘揚的方法,可以依大眾的需要而有所不同。這已經是二十一世紀「地球村」的時代,已經不是站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眼光思考的時代,是以整個地球為舞台的時代,舉辦「國際僧伽講習會」的目的,就是將全世界佛教各教派集合在一起,彼此融和交流、交換意見。

幾年下來,參加的國家及人數年年都在增加,我的理想是回到佛陀時代四姓出家同為釋姓的時代,如此才能以地球為舞台。希望在這幾天的講習會,共同結合大家的智慧,遍布到地球每個角落。

我有一個理想,希望集合南北傳的僧眾領導人,一起到印度鹿野苑傳一次比丘尼戒法,重新樹立在南傳佛教失傳已久的比丘尼戒法,也讓世界各地的比丘認同,就如同佛在世時的七眾弟子。而這個共識則有待參與此講習會的僧眾,回到原居住國家去宣導。‭(一九九五/十/十一《星雲日記》)

【註】後於一九九八年二月十五日,大師得到南傳佛教多位長老的支持與肯定,如願到印度菩提伽耶傳授「國際三壇大戒」,順利回復了男女二眾教團完整性的傳承。

十月十五日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澳洲南天寺召開「第四屆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並假雪梨國際會議中心舉行開幕典禮,會中大師以「尊重與包容」,發表主題演說。


記得三年前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在洛杉磯成立,我們大會的主題從「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到今年的「尊重與包容」,都得到大眾的熱烈回響。佛光會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將歡喜和平布滿人間,我們尊重國與國間、種族與種族間的和平,並將佛法的慈悲帶入每個家庭。

半年前我因病入榮總手術,曾向大家請假半年,希望半年後再為佛教的統一化、未來化、大眾化、人間化而努力,今天在澳洲終於實現了。感謝各代表會員,遠道來澳開大會,更感謝雪梨佛光協會及澳洲各地的分會籌辦此次大會。

遊走世界各地,真正體會到澳洲是一塊人間淨土,尤其是更具體顯現多種族文化的包容和尊重精神。我覺得:

尊重是──

尊重別人的自由,尊重生命的價值,

尊重大眾的所有,尊重天地的生機。

包容是──

包容異己的存在,包容傷殘的尊嚴,

包容冤仇的傷害,包容無心的錯誤。

「尊重與包容」必須常落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實踐在言行中,希望大家都能信受奉行。‬(一九九五/十/十五《星雲日記》)

十月廿一日

‧大師在澳洲中天寺圓通寶殿主持皈依典禮,有五百多名信眾發心皈依,學歷大部分為大學、研究所以上。當中,並有三十多名斯里蘭卡籍及澳籍人士皈依,觀禮信眾更站滿了大殿門外。


【註】在此之前,大師於十月八日在南天寺主持了另一場皈依三寶典禮,有八百多名信眾參加,當中有三十多位澳洲本籍人士皈依,顯見大師落實「佛教本土化」的理想,已在漸次實現中。

十月廿二日

‧由昆士蘭協會主辦的「尊重與包容」音樂會中,大師贈送《禪藏》給昆士蘭大學、格里菲斯大學、邦德大學,希望藉此帶領大家一窺禪境,豐富生命的內涵。


在第四屆國際佛光會會員大會圓滿之際,昆士蘭協會為讓當地的大眾,也能分享到這分喜悅,特於今晚七時三十分,在布里斯本市政府的音樂廳(City Hall Music Hall),舉行一場「尊重與包容」音樂會,演出者均為佛光山法師、信眾、佛光會員、佛光澳籍人士之友,還有昆士蘭音樂學院學生。

前來觀賞的貴賓有布里斯本市長代表 Mr. Kevin Bianchi、洛根市長 Mr. Rod Golledge Ipswich、市長代表 Allistarir Caine Bond、大學院長 Palil Willson、John Panl College、副院長 Mr. Remers、聯邦議員 Kevin Rudd等多人。

布里斯本市長代表及洛根市長在致辭時,都表示非常贊同「尊重與包容」的意境,也很歡迎華人到澳洲來,尤其中天寺所表現出來的社教功能,實在是洛根市的光榮。

藉此殊勝因緣,我也代表佛光山,將三部《禪藏》分贈給昆士蘭大學(Queensland Univ.)、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邦德大學(Bond Univ.)。

禪,是我們真心的本來面目,非佛教專有,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心。佛光山整理的《佛光大藏經》,共分為十六類,其中最受歡迎的一類,就是《禪藏》。今提供給三所大學,主要是將佛教的禪心與澳洲大眾分享,謹代表真摯的誠意,將「禪心」獻給澳洲人士,讓我們在見聞的世界裡更美好,友誼珍貴。(一九九五/十/廿二《星雲日記》)

十一月一日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與救國團合辦心靈環保運動「把心找回來」系列之二——「時時樂清貧‧處處簡樸心」,於台北道場舉行記者會,大師於會中表示:「台灣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選舉,而是必須把心找回來。」


由救國團和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台北市政府新聞處、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財團法人楊塘海文化慈善基金會、中國廣播公司、張老師文化公司協辦的「把心找回來」系列之二──「時時樂清貧‧處處簡樸心」活動,下午一時,在台北道場會議廳舉行記者會,由我和救國團李鍾桂主任共同主持。到場者除各報社、電台、電視等記者先生小姐外,還有中廣愛心園執行長陳龍發、林榮三基金會執行長胥山春、新環境基金會董事柴松林、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等貴賓。

經云「佛法無量意,一以淨為本」,故我們要先清淨心靈;心若不清淨,就找不回來,如果心不在了,心中的淨土世界便不存在了。因此,台灣現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選舉,而是必須把心找回來,讓心清淨,才能發掘內在財富。(一九九五/十一/二《星雲日記》)

十一月十八日

‧大師於基隆極樂寺為參加「藥師法會」信眾開示。


我已出家五十多年,參加過的藥師法會與彌陀佛七法會不計其數,對阿彌陀佛與藥師佛很有感情。有不少參與法會的信徒問道:「我們一下子打佛七念佛,拜西方阿彌陀佛,一下子舉行藥師法會,拜藥師佛,會不會有所衝突?會不會讓東方、西方的佛菩薩忙不過來?」其實不會的,佛佛道同,光光無礙,拜哪一尊佛?稱念哪一尊佛名號?都是一樣的。更何況《普門品》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藥師佛、阿彌陀佛,何嘗不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現。

人之所以會有張三、李四的不同,是因為眾生皆有分別,在佛的世界則沒有分別。也就是說,可依個人意願、性向、根機不同而入佛門,所謂:「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所以十方三世佛中,只要禮其中的一尊佛,則所求一切皆能滿願,這也是佛門的偉大包容處。換句話說,禮藥師佛一樣可以往生西方,拜阿彌陀佛也可以求得無量壽。(一九九五/十一/十八《星雲日記》)

十一月廿九日

‧大師為西來寺徒眾上課,講「人學」的重要。


今與徒眾談到「人學」的重要性。過去,有人強調「唯物論」,也有人強調「唯心論」。但是,「唯物」與「唯心」,並非究竟,無法解決人生的問題;如何把「心」和「物」調和於「人」,是很切身的話題。正如同長江與運河的關係,兩者息息相關,又類似人形,也因此孕育了多少的中國文化。

自覺一生當中,最大的收穫即是懂得為人著想。人,如果不懂得為人設身處地的著想,會變得自私自利,損人不利己。為了父母,我承歡膝下,盡力孝養;為了親友,我愛屋及烏,備加關懷;為了師長,我努力精進,不辜負他們的期望;為了徒眾,我廣設道場,令其發揮;為了信徒,我不畏風雨和路途遙遠,為其主持喜喪婚慶等儀式。

十年前,為創建西來寺,佛光山派遣年輕、有潛力的徒眾來美,栽培他們讀書,以便有所作為。有徒眾說:「師父把最歡喜的徒眾都派到美國去了。」過了幾年,為了讓西來寺的形象更加穩重,一些老資格的徒眾也被派到美國,又有人向我抱怨:「師父把最不歡喜的徒眾都派來美國。」到底誰是我歡喜的?誰是我不歡喜的?一直到現在,所謂歡喜與不歡喜都沒有了,原來一切都是「人」的問題。‭ ‬(一九九五/十一/廿九《星雲日記》)

十二月二日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假西來寺舉辦「第三期北美幹部講習會」,大師主持「綜合座談」。


國際佛光會自一九九二年於洛杉磯創會以來,即揭櫫「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的理念,讓所有的會員參與此會後,能夠珍惜難得的因緣,心心相繫,皆大歡喜。但是,為了讓正信的佛法能廣為流傳,有些觀念需要重新修正。因此,我以問答的方式,提出與大家切身有關的問題,加以探討。

1.佛光會對信仰的問題:例如:正信、迷信、雜信、不信、邪信、四不壞信、一師一道、戒律、陰陽卜卦、正邪之間等問題。

2.佛光會對群我的問題:例如:僧信、寺院與佛光會的相處之道、如何與異教徒相處、如何協助友寺友會、布施贊助、集體創作、各種應酬等問題。

3.佛光會對社會的問題:例如:戰爭、武器、賭博、股票、貪汙、經濟犯的捐款、借貸、倒閉、不務正業、仿冒、偽證、背信、毀謗、是非造謠、毒品、色情、墮胎、婚外情、家庭暴力、兒女教育、五子登科、小留學生等問題。

4.佛光會對政治的問題:例如可否參政、問政不干治、出世與入世、陳履安選舉、立法委員掃街遊行、各種餐會、園遊會、人權與特赦組織等問題。‭‬(一九九五/十二/二《星雲日記》)

十二月三日

‧紐約講堂正式向美國童軍總會立案通過,成立「童子軍團」。這是紐約地區第一個由中國人,尤其是佛教團體立案成立的分會。大師期許未來能協助華裔青少年,提供他們社交學習的機會,培養一分屬於自己的「宗教情操」,以便立足於美國的主流社會。


美國童軍總會的一大特色是他們相當尊重宗教,在成立規章內提到,他們希望宗教團體成立童子軍團,所以無論任何族裔的青少年加入童軍團,總會要求他們選擇一種宗教信仰,奉行宗教精神。童軍總會認為從小培養兒童的宗教信仰,不僅健全他們的人格,而且待人處事更能友愛互助。

二十多位十一歲到十六歲的男女童軍,每週都到道場上課,並且將童軍守則誓言部分的「上帝」都改為「佛陀」,實為一大特色。‭‬(一九九五/十二/三《星雲日記》)

十二月十四日

‧今起一連四天,大師再假台北國父紀念館,以開大座方式宣講《阿含經》。


「阿含」是法藏、真理、佛法的寶藏。佛在原始時代最初所開示的佛法皆記載在此《阿含》中。《阿含經》分有《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等,經文計有千篇之多,從中擇取十篇,作為此次講座內容。(一九九五/十二/十四《星雲日記》)

十二月十六日

‧大師接受《亞洲週刊》記者訪問,針對監察院長陳履安發動連署,準備參選總統一事,回答外界好奇的一些相關事項。


最近社會上最熱絡的話題,不外是總統連署,信徒、佛光會員或徒眾,很自然都會問起與這方面相關的問題。記得上個月(十二月十六日),接受《亞洲週刊》記者徐秀珍小姐的訪問,有些看法可以提供給大家參考,特摘錄如下──

1.陳履安是你的弟子,外界報導他在決定參選前曾與你長談。林洋港原本有意與陳履安搭檔競選,也曾說希望由你出面撮合。外界認為你對這些政治人物頗有影響力,你對此有何看法?

台灣很小,我在台灣已住了五十年,難免會接觸到一些人,其中有些是佛教徒,有些是朋友,有些是信徒,大家都會彼此關心,談不上影響力。

2.在陳履安決定參選前,你是否曾與他長談?

陳履安這個人很知趣。他對我說:「師父,我自會奮鬥,不會增加你的麻煩。」

3.林洋港是否曾請你出面撮合「林陳配」?

這種事不必參與,我自覺沒有能力開口,也不能開口。我是到最後才知道陳履安要參選,內心覺得非常驚訝,因為他本來是準備要出家的。

九四年七、八月間,陳履安對我說要跟著我出家,表現得很熱衷,也很積極。當時我並不希望他出家,但怎麼勸他都聽不進去。我甚至說:「不出家可能有希望當副總統」,他卻回答:「我才不要。」去年元月我又勸他,說政府高層官員不容易為佛教弘法,政壇上應該多一些像他這樣的人,希望他能留在職位上度化其他高官,沒想到這個理由竟說服了他。

去年五月我開完刀剛出院時,陳履安來看我,對我說他要參選總統,還說了支持者有些什麼人,做了些什麼準備等。我讓他說動了,心想他既然有信心,就不妨一試,我也不去煞風景。我認為無論是否當選,他參選對台灣是一件好事,有多組人選才會多采多姿,很熱鬧。

4.身為宗教領袖,你個人對明年總統大選的態度是什麼?

我是出家人,很單純。記者問我時,基於同一信仰,我就第一個表態支持陳履安,如果不支持反而很奇怪。有人說我很有道德勇氣,其實我只是基於佛教徒一顆坦誠的心而已。不過,我只代表我個人,我的信徒不一定支持誰。

5.你是否要對信徒做些呼籲?

不必呼籲。生逢這個大時代,教育信徒如何彼此包容,如何有民主信仰,讓他們安心,才是我的責任。

6.在總統選舉中,宗教成為熱門話題,有人說宗教應與政治分界,你對政教之間的關係有何意見?

與其逃避這個敏感而又切身的問題,不如解說佛教對政治的看法。在《法華經‧普門品》曾提到,觀世音菩薩對須以女人身得度者,就現女人身來度化他;若須以童子、長者、異教徒的身分得度者,就各現其身度人。還有一句話說:「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佛教只是私人信仰,佛教徒也要吃飯、工作,在事業上、社會上也可以發展,說「佛教徒不要管世間事」是無知的說法。況且,由歷史可見,佛教界從未發生政爭,更有皇帝出家或出家人作皇帝的例子。不過,出家人須秉持「問政不干治」的原則,只能關心不能干涉。

7.對台灣過去的政教關係,你有什麼看法?

在台灣,信教是自由的。宗教從來不干涉政治,政治也從來不干涉宗教。

8.國際佛光會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組織,推動文化、慈善、藝術、教育等各項事務,猶如一個企業體,請問你有何經營之道?

佛教界不用「經營」這個字眼,而是談因緣和合、眾緣成就,一切都是眾人信仰的自然聚合。就像花,有了土壤、水、空氣和陽光,就會自然盛開。宗教不能用世俗的利益價值來衡量,不能像談買賣。我一生沒有一塊錢,更沒有印章、存款,但正因為我無,當全世界都在動員時,大家有的就是我有的。

9.你對台海兩岸關係有何看法?

很擔心。過去二十幾年來,台灣歷經退出聯合國、與美國斷交等事件,在美國感覺這些事嚴重得不得了,在台灣的人看來反而平靜。這次我從美國回來,卻覺得台灣變得不一樣了,社會太亂,叫人寒心。亂源要找出來,不是要誰負責,而是大家都有責任。目前安定人心很重要。

10.對目前兩岸關係的情勢,你認為宗教界是否能發揮一些作用?

應該有很大的力量。用地域或宗親會來統一全世界的中國人,仍會出現不團結的現象,但若用宗教就不會,當全世界的佛教徒都聚在一起時,海峽兩岸就不必說什麼分合了。所以統一應該從文化、宗教交流開始。

11.國際佛光會和中國大陸的佛教界是否有交流?

由於大陸不允許有外來宗教,所以國際佛光會雖在全世界設有一百三十幾個分會,在大陸設分會的申請卻一直沒有獲批准。希望中共領導人要有世界觀,待機緣成熟,中共懂了,就會請我們去。‬(一九九六/一/四《星雲日記》)

十二月廿七日

‧在法務部馬英九部長協助下,國內首座公立「台南監獄明德戒治分監」啟用,並請佛光山法師進駐輔導,成為首座佛教教育戒毒班,初步實現了大師一心想以佛法協助政府改善監獄文化的理念。


◎ ◎ ◎

‧大師榮獲「美國傳記學會」選為一九九五年「二十世紀本年度世界傑出人物」。

「美國傳記學會」被公認是世界上一個著名個人傳記的重要領導權威。他們基於大師傑出成就與高尚的典型,評選大師為一九九五年重要人物。‭(《雲水三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