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191 一九九三年
民國八十二年 六十七歲
一月一日
‧國際佛光會首度於北、中、南,舉辦三場「禪淨密三修萬人獻燈法會」。之後年年舉辦。(二○一四年起改為「禪淨共修法會」)
一九九三年元月一日起,分別在台北、彰化、台南舉行禪淨密三修法會。此活動主要在闡揚佛教禪宗、淨土宗、密宗的修行法門,其宗旨為:「提倡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淨化世道人心,祈求世界和平。」法會內容有打坐、念佛、持咒、拜願、開示、獻燈,為社會教化的大型活動。(《佛光教科書‧佛光學‧從佛光山認識人間佛教》)
一月三日
‧佛光山永康禪淨中心開光落成,大師接受《中華日報》記者採訪,說明「人間佛教,佛化人間」的理想。
《中華日報》的記者來採訪,問我「永康禪淨中心」今後將發揮什麼樣的功能?與佛光會的關係又是如何?以後是否還會在其他地方成立禪淨中心?
我告訴他:「永康禪淨中心是佛光山所建的弘法道場,旨在弘揚佛法。它除了具有一般寺院供信徒拜佛的功能外,重點在於說法,讓信徒能夠就近共修、聽經聞法。而佛光會是一個民間社團,是會員的組織。由於我所弘揚的是人間佛教,提倡家庭佛化,所以佛光會是為建立父慈子孝、家庭和樂、群我和諧而設立的社團,因此我把兩者結合起來,藉著廣大的佛教徒共同來推動。今後永康、仁德、新化等佛光會,將就近借用禪淨中心做為辦公、聯絡的地方。
「至於以後是否還會在其他地方設立禪淨中心,我覺得一切隨緣,順其自然。我一直希望每個鄉鎮都有一所禪淨中心或布教所,以方便信徒就近學佛,因為我覺得今後佛教不僅應該『入山』,更要『入市』!」(一九九三/一/三《星雲日記》)
【註】大師曾如是說:我的理想是凡有陽光的地方,就有佛法的流布;凡是有水流經的地方,就有佛陀的聖教;凡是有眾生居住的地方,就有佛光的普照。有些宗教的神職人員深入窮鄉僻壤,或者二人成對,挨家挨戶去傳播他們的教理;我的心願則是能在城市鄉村、林邊海濱,都設有佛教道場,乃至禪淨中心,讓社會大眾就近親近佛教,這是我之所以不畏奔波,於五大洲創建佛教伽藍的用意。(一九九二/十一/十四《星雲日記》)
一月廿六日
‧大師再度回鄉探親,並在南京會見教界長老。
一月,我率領慈莊、慈惠法師等人,返鄉探視母親。並應中國佛教會趙樸初長者之邀,在南京會見明暘長老、茗山長老等教界人士。回想在飛機上,從高空中俯瞰地面,河山廣闊,阡陌縱橫,這塊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土地上,就是我的故鄉──中國大陸。同為華夏民族,不管本土化、國際化,不論統一與否,和平安樂才是兩岸人民所企盼的吧。而身為佛子的我,也只能對大陸寺院,在文化、教育上,勉力給予一些微薄助緣,祈望佛日光輝能早日在大陸重現。(《百年佛緣‧一九九四年新春告白》)
二月十日
‧佛光山舉辦佛教界首創的「佛光親屬會」,大師與出家入道弟子家長聯誼接心。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日,佛光山首次舉行「佛光親屬會」,藉由親屬聯誼活動,讓徒眾的父母前來了解本山宗風、弘法度眾的主旨,以及如何利益社會、回饋大眾,也讓父母親屬進一步肯定自己子女出家修行的功德與意義。漸漸地,許多原來反對子女出家的父母、親人,經過這些活動的參與後,從最初的對立、默然,到後來成為護法,不僅把對子女的愛擴大為對眾生的愛,也種下了自己得度的因緣。(《佛教叢書‧教用‧佛教與孝道》)
記得我還是沙彌時,曾看過家師寫信給我的母親,信上就稱呼「親家」。師父都把出家徒弟當成是自己的兒女,故與俗家父母關係就如同姻親。
在本山跟隨我出家的弟子有千餘名,故佛光山的「親家」也有千餘戶。我平常忙於世界各地雲遊弘法,不能時常在徒弟身邊照顧,只好委託「傳燈會」負起照顧徒眾的責任。打從徒弟們出家入道那一刻起,就是新生,他們的福利、教育、功過賞罰、委屈申訴、審核晉升,乃至色身的老、病、死,傳燈會都會代表常住負起照顧、愛護、輔導的責任。
為讓各位親家了解子女出家後,在本山學習的情況,常住委託傳燈會每年舉辦一次「佛光親屬會」,除探望子女、了解本山外,也是一種聯誼,有百分之八十的親家都參與此聚會。(一九九四/十二/廿五《星雲日記》)
記得在我六十歲的那一年,我邀約一三○○位六十歲的信徒到山上和我一起過生日;因為,我們同體共生,這個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是大家的。自從那次以後,我為徒眾的父母舉辦「佛光親屬會」;過去是每一年一次,怕勞煩大家,現在是二年一次。我們的關係定名是「親家」,他們不是信徒,他們將兒女交給我,為佛教服務,我應該不只是用信徒的名分來待他們;他們是我的親家,每年來接受我們上賓的招待,讓他們感覺到他們的兒女,比在家的兒女對他們更有關係。(《雲水三千》)
佛光山二年舉辦一次的「佛光親屬會」,主要目的有四:1.建立佛門的倫理;2.加強僧信的交流;3.促進家屬的了解;4.增添人間的融洽。(《佛光教科書‧佛光學‧佛光學問題初探》)
三月二日
‧高雄師範大學燕巢鄉校區舉行奠基典禮,大師應邀主持。
要落實人間佛教,就要將佛法與生活結合,喜見社會上工廠奠基、開工、開光、婚喪喜慶等,都以佛教儀式行之。像三月時,高雄師範大學燕巢鄉校區奠基,我應邀前往主持。(《百年佛緣‧一九九三年新春告白》)
三月六日
‧佛光山榮獲省政府「八十一年度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慈善事業績優獎」。
四月十三日
‧佛光山榮獲教育廳「八十二年教忠、教孝團體績優獎」,獲頒「弘揚忠孝」匾額。
五月十六日
‧「國際佛光會」成立屆滿一週年,各分會舉辦各項活動慶祝「國際佛光日」,大師寄望未來能進一步爭取成為全國性公休日。
今天是國際佛光日,國內外各地區分會,都舉辦各項活動來慶祝,如:環保運動、登山、捐血、友愛服務、健行、寫生、朝山、寺院參訪、兒童說故事、親子園遊會等。中央社工會鍾榮吉主任也以快遞信函申賀「國際佛光日」,非常謝謝鍾主任的鼓勵。
「國際佛光會」成立,今天剛好滿週年,世界各地信眾都非常護持,如何爭取「國際佛光日成為全國性的公休日」是今後佛光會員們一致努力的目標。(一九九三/五/十六《星雲日記》)
‧寶幢、東山、中度、龍井、集集、中寮等佛光會中華總會中區六分會,假台中文化中心文英館舉行成立大會,大師親自主持,中央黨部祕書長許水德與會致辭,肯定佛光會對國家社會的貢獻。
在台中文化中心文英館主持佛光會中區寶幢分會等六個分會的成立大會。前來觀禮的貴賓有中央黨部祕書長許水德、立委沈智慧、台中市長林柏榕、林郭月琴夫婦、《台灣日報》總經理張篤弘、龍井鄉代表會王印宏、中區團管區司令張國威等。
許水德祕書長在大會中致辭道:「國際佛光會東京協會在日本成立時,那時我人還在日本,深感有佛光會的地方,工作起來似乎很順心,希望佛光會會員們,能帶動社區活動,來發揮我們的佛心,來淨化我們的社會。」(一九九三/五/十六《星雲日記》)
五月廿九日
‧東京佛光會與大阪佛光會假東京別院舉行幹部講習會,大師親臨授課,介紹佛光會的理想與目標。
自從前年(一九九一)中華佛光總會成立後,我陸續為佛光會訂下了目標、宗旨、方向、精神、使命等,並且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闡述它的內容,目的是希望佛光會員能夠真正認識佛光會是一個具有社會性、教育性、文化性、宗教性的人民團體,大家應該加強它的社教功能,經常舉辦各種文教活動,參與各種社會服務工作,藉此提升道德、人格、慈悲、智慧等精神內涵,而不要流於和一般團體相同,只重視聯誼的性質。
想到佛教從最初的佛度五比丘,到今天的佛化五大洲,我相信,只要有理念,就能被人所接受;只要有人信仰,就會有發展。佛光協會有佛陀的教法做為我們的依止,最終必然為全人類所認同,必將成為世間的一道光明,希望所有佛光會員都能有這分信念與體認。(一九九三/五/三十《星雲日記》)
五月三十日
‧佛光山日本東京別院開光落成,大師親臨主持,中日貴賓及信眾千餘人觀禮,初步體現了「為加強中日佛教文化交流」而建寺的宗旨。
自從來到東京,接連幾天都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卻在今早佛像開光法會前半小時,突然下起毛毛細雨。經過了這場春雨的「灑淨」,十一時正,陽光普照,法會準時開始。
……林金莖代表致辭時表示,在日本有佛光山的別分院,對中日關係的促進與發展,將具有實質的貢獻。他說,中日關係從最早設大使館時代的每一位大使,到現在代表處的代表們努力開展下,已經有很好的基礎,不過總覺得缺少精神層面的建設;今後如果能加上精神上的發展,將更有價值。他尤其強調,信仰就是力量,有信仰才能根本解決民生之苦!
其實,中日關係自古以來,即因佛教與文化的交流,而使兩國之間的關係密切如兄弟。尤其今天已經進入「地球村」的時代,國與國之間的距離更形縮短,各國之間更需要互相交流、訪問、聯誼;唯有國際關係和諧,才能帶來世界和平。為了加強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東京別院乃應運而生。未來在東京這個高度物質文明的城市,更需要有豐實的精神生活;而佛教是一個重視開發內心能源的宗教,因此,東京別院今後將帶給當地信眾佛法的滋潤,同時成為東京佛光會會員聯誼、共修的據點。(一九九三/五/三十《星雲日記》)
‧大師主持東京別院落成典禮後,接受《中外日報》記者訪問。
今天的法會除了中國電視公司全球報導做現場錄影採訪外,會後,《中外日報》記者佐藤孝雄也對我做了一段訪問──
1.東京別院今後將發揮什麼樣的具體功能?
它除了提供信徒聯誼、共修之用,尤其著重社會服務工作。今後除了講經說法外,並將舉辦各種社會性、文教性的活動,具體發揮社會教化功能。
2.如何在華僑之外,接引日本人學佛?
佛教是不分國籍的,尤其佛教極具包容性與圓融性,今後將與日本佛教界聯誼,共求世界和平。
3.對日本葬儀式與娶妻生子的佛教有何看法?
日本佛教在學術研究上,已經有它的地位與價值,各個宗派的信徒也很多,基本上,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因此葬儀佛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不過,今後應該進一步引導信徒認識人間的生活佛教,從生活中落實佛法。只要能給眾生正見、正覺,以及幸福、安樂,就是最完美的佛教。
4.面對世界紛爭不斷,佛教徒有何使命?
世界之所以有紛爭,人我關係之所以對立,都是因為有「我」。佛教是個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之教,唯有「無我觀」和「平等心」,才能消除鬥爭,所以佛教徒應該致力於宣揚佛法,使人和無爭,世界動亂自然能消弭於無形。(一九九三/五/三十《星雲日記》)
六月廿一日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獲內政部頒發「全國性績優社會團體獎」和教育部頒「社會教化有功團體獎」。
六月三十日
‧台南永康警察分局劉聰明局長,將大師於台北警察專科學校講演的內容,用作員警法治教育教材,結果反應良好,大家咸感受用。
幾個月前,我在台北警察專科學校講演時,承校方好意將演講內容記錄成稿,並且刊載在《警光雜誌》上,台南永康警察分局劉聰明局長看了之後,覺得非常相契,就將它引申作為員警法治教育的教材,據聞反應很好,大家都感到非常受用。
今日《中華日報》特別刊載劉聰明局長類似見證的談話,表示他是《星雲禪話》和電視《星雲法語》的忠實讀者,對佛學知識的吸收受益無窮,尤其把這些內容應用在生活中、工作上,乃至於對屬下的教育教材,都非常契機。
佛法能在各階層普遍讓人受到法益,實在是值得欣慰的事,佛法能淨化社會人心,又得到明確的印證。(一九九三/六/三十《星雲日記》)
七月六日
‧梵蒂岡教廷宗教協會主席安霖澤樞機主教到佛光山訪問,邀請大師前往羅馬教廷訪問;大師也表達邀請教宗訪華之意。
梵蒂岡教廷宗教協談委員會主席安霖澤樞機主教、副祕書長尻枝正行、天主教高雄教區主教單國璽、教廷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尤雅士等人在馬天賜神父的引薦下,專程上山拜訪。
安霖澤樞機主教出身於奈及利亞教區,在羅馬大學畢業,一九六○年獲得博士學位,今年六十一歲,也是目前全世界一 五○位樞機主教中最受敬重的其中一位。在麻竹園法輪堂的歡迎會上,安霖澤樞機主教高興地表示,這次完全是仰慕佛光山的成就而來,尤其是佛光山國際化的腳步更帶動著世界宗教的潮流,這一點越加使他敬佩。
我告訴安霖澤主教,在所有宗教中,佛教與天主教有些地方最為相似,其因有四──
1.佛教和天主教對其他宗教比較有包容性。
2.佛教與天主教專修人員皆主張獨身,以便為教作出更多奉獻。
3.佛教和天主教舉行的儀式都很類似。
4.佛教和天主教非常重視靈修的生活。
無論是談話或聆聽,安霖澤眉宇間都散發著一股宗教的神采,尤其是他那黝黑發亮的膚色,使我想起了民間供奉的媽祖。我打趣地跟安霖澤說道:「台灣信仰王爺的風氣很興盛,如果您要去各地神廟,說不定人們都將您視為王爺呢!」我才說完,安霖澤就爽朗地大笑起來。
接著,我為安霖澤等來賓安排了一連串緊湊的巡山活動,讓他們對佛光山的教育文化方面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安霖澤在臨行前握著我的手,依依不捨地告訴我,他下次有機會還要再來,並請我有機會到歐洲時,要到梵蒂岡訪問。我除了表示感謝他之外,更請他代我們向教宗致意,並邀請教宗也能來華訪問。(一九九三/七/六《星雲日記》)
七月十一日
‧國際佛光會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協會成立,大師親往主持成立大會,並率領弘法團訪問俄羅斯,先後主持佛學講座和皈依典禮,將人間佛教推動到俄國。
我們將於明天前往俄羅斯作八天的弘法訪問,行程分別至首都莫斯科以及第二大城聖彼得堡成立佛光協會、舉行佛學講座和皈依典禮。(一九九三/七/十《星雲日記》)
承蒙佛陀的慈光,我們一行七十餘人終於來到了禁閉一百多年的鐵幕之國──俄羅斯,在雙足踏上俄土的那一刻,心中不禁感慨萬千:八百年前,元朝忽必烈之子拔都西征,俄羅斯不少土地為中國所有,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的欽察汗國,但曾幾何時,我國的雄風已經不再復現。
從昨天開始,俄羅斯警察局每天都有六位祕密警察在暗中保護我們,無論是參觀、吃飯、講演、開會、坐車都一直跟隨著我們,可以說是形影不離,雖然彼此之間有語言的障礙,但是心意卻能表達一切,無形中我們又多了六個忠實的朋友。(一九九三/七/十二《星雲日記》)
去年(一九九三)七月,我的雙足踏上了禁閉一百多年的鐵幕之國──俄羅斯。記得沙皇時代的女王凱瑟琳二世曾經宣布可以弘揚佛教,還引起學者們的重視。事隔二百多年,到今天,俄羅斯才真正蒙佛光照臨,當在座每個人合掌唱頌〈三寶頌〉時,我不禁深深為大家的虔誠恭敬感動,相信俄國佛光會的成立,將會為當地佛教的發展帶來希望。(《百年佛緣‧一九九四年新春告白》)
八月九日
‧前副總統陳誠先生骨灰奉安佛光山萬壽園,成為首位安厝佛寺的首長。兩天後,大師從海外弘法回山,特前往上香、誦經,陳履安院長等家屬一同默禱。
監察院陳履安院長等六兄弟姊妹,為圓滿其父親前副總統陳誠先生的遺願,「誠死火化,以不占地為原則」,而進行遷葬,連同其母親譚祥女士之遺體一起火化後,將墓園歸還政府,骨灰奉安佛光山,成為首位安厝於佛寺內的首長。(《百年佛緣‧一九九四年新春告白》)
上個月十日,我從佛光山經日本(東京),抵俄羅斯(分別在莫斯科及聖彼得堡成立國際佛光會分會),繼而轉往歐美地區,巡視當地的佛光山道場,途經法國(巴黎)、德國(柏林)、英國(倫敦)、加拿大(多倫多、溫哥華)、美國(洛杉磯、聖地牙哥、三藩市),整整一個月時間,遍訪七個國家,十二個大城市,於昨晚深夜十二時才回到山上。
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前往萬壽園,向前天才奉安於萬壽堂的前故副總統陳誠先生及夫人譚祥女士靈前上香、誦經。甫在佛光山為教師夏令營學員們上課的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先生,和其家屬多人也在旁一起上香默禱。
陳誠先生(一八九七~一九六五)浙江青田縣人,字「辭修」,號「石叟」,保定軍官學校畢業,歷任黃埔軍校教官、教導團連長、營長、團長,民國三十七年(一九四八)任台灣省主席、行政院長,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任中華民國第三任副總統,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病逝台北。
陳誠先生畢生不憚辛勞,尤以主持台灣省政,實行三七五減租及耕者有其田等土地政策,奠定了台灣繁榮基礎,厥功至偉。陳誠先生於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去世時,當時是以國葬禮遇在泰山墓園入土,二十八年後的今日,陳履安院長等六個兄弟姊妹,為圓滿父親「誠死火化,以不占地為原則」的遺願,連同母親譚祥女士(往生於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日前進行遷葬,撿骨火化後,將墓園歸還給政府,骨灰奉安佛光山。
從古至今,帝王不曾在寺院奉安,陳誠先生的靈骨能奉安佛光山,在佛教史上,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他是首位安厝於佛寺內的國家副元首。(一九九三/八/十一《星雲日記》)
八月十六日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與教育部合辦「生命之旅」活動營,大師為參加的六百名青少年開示。
下午,親自主持青少年生命之旅夏令營的開營典禮,面對這六百個充滿朝氣與清純的面孔,也感染到一股欣欣向榮之氣。我也曾經歷過青少年的階段,典禮中勉大家──
在禪門中有一則故事:有一位學僧到南隱禪師處請示佛法,但舉止態度卻非常自負。禪師以茶水招待,在茶倒滿杯子時,並未停止,仍又繼續的注入。眼看茶水一直往外溢,學僧忍不住的說道:「禪師!茶已經滿出來了,請不要再倒。」
南隱禪師:「你就像這隻杯子,盛滿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不事先將自己心中的杯子空掉,再好的佛法,你也是聽不進去!」
由此我們得知,心懷傲慢、自滿、成見的人,就算天降甘露,也無法流入他的心中。希望大家在這五天當中,把過去的我思、我見、我聞全丟到山門外,讓心中清淨無染、空無他物的把佛法裝進來。
佛教非常重視青少年,佛菩薩沒有鬍鬚就是青年的表徵。佛陀三十多歲成佛證果,玄奘大師二十六歲入印求法,惠能大師二十四歲證悟佛道,羅睺羅十幾歲就已是十大弟子之一,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小龍女的即身成佛,八歲的妙慧問道,均提沙彌證阿羅漢果,這些都是佛教青少年們悟道的楷模。
青少年們都具有一顆赤子之心,此赤子之心就是菩薩的心,擁有菩薩的心及青年的力,將來才能在社會上立足。很希望過幾天結營時,大家都能帶很多法寶回去,如:思想上有正見,智慧上有辨別……這些都能讓各位一生受用不盡!(一九九三/八/十六《星雲日記》)
八月廿二日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的「世界佛學會考」,於全球五大洲設置六十五個考場,同時同步舉行外,並於多處監獄設立特殊考場。「佛學會考」旨在推動正信佛教及建立書香社會,具有十大特色。
一九九三年度的世界佛學會考,於今下午二時,在全球五大洲的各大都市如吉隆坡、香港、洛杉磯、溫哥華、宿霧、馬尼拉、雪梨、巴黎、倫敦、聖保羅等所設的六十五個考場同時舉行。
今年在宜蘭、台南、高雄、屏東、綠島、武陵、泰源、台東及香港有多所監獄、看守所六千餘名受刑人報名考試,故設有監獄考場。其中反應最熱烈的是宜蘭監獄,有千餘名受刑人報名;高雄、屏東、台東看守所基於報名的在押嫌犯要求,已提前在前天(二十日)舉行。
縣市長報名人數也比往年多,有基隆市長林水木、板橋市長吳清池、台南市長施治明、宜蘭市長林建榮等。
此項會考的另一個特色是設立無障礙教室,方便一些不識字的信眾,由監考老師念題目,讓考生以聽寫方式作答。而團體報名及闔家報名者也很多。……希望藉由佛學會考的推動,能從每一個家庭培養讀書的風氣,進而建立我們的書香社會。(一九九三/八/廿二《星雲日記》)
佛教不是靠迷信膜拜或盲目奉獻所建立的信仰,而是經由聞思修慧,覺悟出生命的真理;讓佛教從山林到社會,由理論至實踐,從煩惱到清淨,由生死至生活,即是我們舉行佛學會考的主要目的。
為配合各國人士應考之需,除了中文,更有英文、日文、法文、葡萄牙文,全球計有十萬多人參加。並為有文字障礙者設聽寫教室,行動不便者設無障礙教室。也在屏東、高雄看守所,宜蘭、台南、台東、綠島監獄,及香港兩所監獄闢設特殊考場。(《百年佛緣‧一九九三年新春告白》)
今年(一九九三)世界佛學會考具有十大特色──
1.全球同步:全球均於一九九三年八月廿二日同時考試。
2.世界考區:計有全球亞洲、美洲、澳洲、非洲、歐洲五大洲,六十多個考場。
3.考生人數:全球有五萬多名中外人士參加。
4.教界結合:試題除由佛光山五十多位法師命題外,並禮請達和、惠空、淨耀、慧哲、性瀅、聰慧、昭慧、性廣等國內佛教界諸山長老菁英名師擔任命題委員,考場由教育界及國際佛光會各級優秀老師負責。
5.多國文字:考試試題為配合各國人士應考之需,除用中文外,並有英文、日文、法文,及葡萄牙文等文字。
6.應考資歷:考生有從四歲到九十歲的男女老少,及小學至博士的各行各業人士。
7.中文教育:國外部分考生為了自我要求中文應考,特別加強中文能力教育。
8.特殊教室:為有文字障礙者設聽寫教室,為行動不便者設無障礙教室。
9.特殊考場:台灣有屏東、高雄看守所,宜蘭、台南、台東、綠島監獄及香港兩所監獄等特殊考場。
10.名單公布:會考分成人組及青少年組,八十分以上者都有獎品,成績入選者並將於報紙公布名單。(一九九三/八/二十《星雲日記》)
八月廿七日
‧在香港佛光協會安排下,大師前往香港最南端的赤柱監獄,為受刑人做了三場佛法開示,及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由典獄長黃志華親自陪同。
四年以來,屢次到香港辦佛學講座,在行程的安排上總少不了有監獄布教,或難民營弘法。在這顆「東方之珠」的小國度上,印證世界上一半一半的領域;好的一半、壞的一半;奮發的一半、沉淪的一半;善的一半、惡的一半;自由的一半、不自由的一半。因此我除了樂於與自由的社會人士講經結法緣外,與脫離社會的一群不自由、不能聞法的受刑人結善緣更是我最誠心的願望。
……赤柱監獄有一千八百餘名受刑人,中國人占百分之九十八,受刑人年齡在三十歲之內最多。凡入獄八至十年後,受刑人性格都有很大的改變。為維護受刑人權益,由香港總督委任一個委員會,該會由非獄方人員擔任。透過警方、社會服務處的輔導單位與獄方,三方提出與受刑人接觸報告,檢討受刑人的案例與表現,可酌減刑期,藉此監督獄方的管理。目前香港未設死刑。
由於我受中華民國法務部委任為監獄教誨師,屢次與獄內兄弟結緣,對獄中景況並不陌生。在台灣監獄弘法漸趨普遍的今日,今年所舉辦的世界佛學會考,即有三千多位受刑人應試。在台灣,佛法能入苦難者之心,希望香港的受刑人也能有因緣聞法修善,親霑法益。
為和每位受刑人見面,在二個小時中,分為三區做三場講說、一場皈依三寶儀式。其中一場專為被判終身監禁的全體受刑人開示,應其要求舉行皈依,為其祝福。(一九九三/八/廿七《星雲日記》)
‧由香港佛光協會主辦,大師第四度登臨紅磡體育館弘法,並首度以「佛經講座」方式,宣講「《金剛經》大義」。
晚上七時,抵達紅磡香港體育館,看到可以容納一萬座席的體育館場外,居然爆滿一萬五千餘名的人潮時,同行的天下文化主編符芝瑛小姐親嘗擁擠之後,說了一句話:「我終於體會到大師在香港的魅力。」
「《金剛經》大義」是今年香港講經主題,早在三年前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與高雄文化中心都曾經講過。但我為提升港人聞法的層次,從一般講座到佛經講座,是經過三年佛學薰陶,才敢跨出的一步。幸得今日有太多向隅者印證港人聞法的進步和熱忱,讓我猶如服下一顆定心丸,但對未能入場者也深感歉意。(一九九三/八/廿七《星雲日記》)
九月六日
‧應外交部邀請,大師於外交部禮堂為全體工作人員闡釋「快樂的泉源」。
我在海外成立佛光會時(如:巴西、阿根廷、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各地),都受到當地我外交單位的支持,非常感謝。今日有緣來到外交部,我非常歡喜和外交部的工作人員講解佛法。
次長洪秀日先生親自接待,提及上個月梵蒂岡教廷宗教協談委員會主席、非洲奈及利亞籍的安霖澤樞機主教和該會副祕書長尻枝正行神父等一行四人,到佛光山參訪的觀感,甚為讚歎佛教在台灣的盛況。尤其看到佛教醫院裡有修女在服務,更為訝異,表示要報告讓教宗知道,佛教的包容性及寬容雅量。其實這就是宗教的精神和本色。(一九九三/九/六《星雲日記》)
‧應桃園縣長劉邦友之邀,大師為國內第一座巨蛋體育館剪綵及主持灑淨儀式,並舉行佛學講座,宣講「佛教的財富觀」。
桃園縣體育館──我國的第一座巨蛋,將於明日落成啟用,以配合今年的區運運動會,應桃園縣長劉邦友先生之邀,請我今晚先行在巨蛋現場,做一場佛學講座。
桃園巨蛋體育館,兼有紅磡香港體育館的氣氛與吉隆坡體育館的格調,為我留美結構工程師廖士駿先生設計(也是日本東京巨蛋設計者)。此巨蛋式屋頂薄膜鋼索系統結構採光極佳,內有二五二盞燈光,把館內照射得亮如白晝。薄膜屋頂透光率高,在黑夜中,像極了一只耀眼的燈籠,煞是好看!寄望巨蛋能為體壇造就一批人才,創造出好的成績。(一九九三/九/六《星雲日記》)
九月九日
‧東方佛教學院舉辦「聯合講習會」,大師為全體同學開示「學佛之道」,並勉勵大家要「承先啟後」,共創歷史。
學佛是一種思想、一種信念,不是一句話而已,而是一種修行,是一生所要奉行的慧命。入佛門要以道為本,道是亙古今而不變、歷萬劫而常新的;道無分古今,要用古人之心接受永恆的真理。面對任何環境時,要不聞不見,由他人的一點點長處而自我慚愧,自我要求進步!
大家到佛光山來,對佛光山了解多少呢?……佛光山擁有很多的「佛教的第一」,譬如:佛教歌詠隊、電台弘法、第一張唱片、電視弘法(金鐘獎)、第一間講堂、國家殿堂弘法、第一本精裝佛書、信徒穿著制服、每月印經、僧眾等級制度、環島布教、佛門紀念品、青年學生會、民眾講習班、兒童班、光明燈、星期學校、萬佛殿、幼教研習、使用投影機、幻燈片、佛化婚禮、印度文化研究所(教育部承認的第一所佛教研究所)、大專夏令營、都市佛學院、信徒講習會、雲水醫院、民眾圖書館、如意寮、檀信樓(信徒中心)、安寧病房、報恩法會、信徒香會、供僧法會、高樓寺院、托缽、佛教文物陳列館、傳法大典、佛教藝術展覽館、短期出家、《佛光大藏經》、友愛服務、《佛光大辭典》、陸海空離島弘法、國際佛光會、二百人印度朝聖、西來大學……
從民國四十一年(一九五二)我到雷音寺起,到今天整整四十個年頭,為佛教開創近五十個「佛教的第一」。在擁有這些第一的頭銜下,不知各位將來能繼續提供佛教什麼「第一」,讓後輩的學子因為大家的努力而承受法益?(一九九三/九/九《星雲日記》)
十月五日
‧為促進國際佛教團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國際佛光會於佛光山舉行第一屆「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有越南明珠長老、泰國Suddhivaro、緬甸Sandawuntha法師、荷蘭狄法米特、印度達摩帝如、僧伽桑那、孟加拉潘帝特等五大洲十六國之比丘和信眾參加。第二屆後相繼於溫哥華、雪梨、巴黎、香港等地舉行。
為建立國際佛教發展之共識與融和,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的「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今起一連七天,在佛光山舉行講習。
學員分別來自不丹、尼泊爾、印度、孟加拉、肯亞、新加坡、美國、馬來西亞、荷蘭、斯里蘭卡、越南、瑞典、緬甸、澳大利亞、南非、森巴布韋以及中華民國等十七個國家,人數約計六十名。(一九九三/十/五《星雲日記》)
十月六日
‧大師為「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上課,說明各國佛教具有十八點共通性,並提出八點建議,希望加強各國佛教的融合。
今日佛教發展至世界各地,已經越來越分歧了,個中不僅有顯密之分,也有南北傳之別。為了提升國際佛教弘法的認知,促進佛教組織彼此間的交流,舉辦「國際佛教僧伽講習會」一直是我多年來的心願。
記得二十多年前,大正大學的校長曾經語重心長地對我國到日本作親善訪問的一行人說道:「中國出家人組織親善訪問團來日訪問,事實上,你們看不起我們日本的出家人,因為在中國僧侶的眼中,我們日本和尚娶妻吃肉,行為一點也不像個出家人;可是南傳的比丘也看不起北傳的比丘啊!他們認為中國的和尚沒有受持過午不食的戒條,在戒律方面並不精嚴;另外,日本人又對南傳的僧眾不以為然,覺得他們一味表現信仰的儀式,並不重視佛學的研究,都是一些無知之輩……像這樣我看不起你,你看不起我,又如何來作親善訪問呢?」
雖然世界各國的佛教因時代、氣候、環境、風俗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夾雜了許許多多差異的內涵,但是在大原則上,大家仍然共同遵循著佛教悠久的傳統,如──
1.同一信仰:佛教徒共同禮敬佛、法、僧三寶。
2.同一教主:大家共同尊崇佛陀為佛教的教主、人天的尊師。
3.三藏聖典:大家共同認可經、律、論三藏聖典乃代表佛陀所說的教法。
4.四阿含經:在南傳的巴利聖典和北傳的漢譯大藏經中,我們都可以看到代表原始佛教教義的四阿含經。
5.僧信四眾:教團同時包含了出家與在家兩眾;皆以出家僧伽為主,在家居士為護持。
6.同一依止:凡僧團皆需依止上座法師出家及求受戒法。
7.同一戒律:共同的戒律包括出家戒(比丘戒法)、在家戒(五戒)和八關齋戒。
8.同一教理:大家共同接受的義理有:三法印、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三學、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三十七道品以及緣起中道。
9.三皈五戒:佛教徒皆需皈依三寶,進而遵守五戒。
10.課誦內容:誦經、持咒、禮佛、禪坐都是共同具備的課誦儀式內容。
11.衛塞佛誕:每位佛教徒必定慶祝佛陀誕生的節日。
12.三衣缽具:三衣、缽、具是南北傳佛教出家修行的共同特徵。
13.同一目標:斷煩惱、得解脫乃每一佛教徒的最終目標。
14.剃除鬚髮:南北傳出家人均需剃除鬚髮。
15.佛門倫理:出家皆依戒臘和修持之德行排序。
16.修行要旨:培養慈悲與智慧是修行的要目。
17.中道而行:大家均依不苦、不樂的中道而修行。
18.弘法利生:所有僧眾,皆認為「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
今天上午十時,我於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的開幕典禮上,為六十位來自美國等十七個國家的上座比丘及居士,就各國佛教的共通性作了以上扼要的說明。此外,我希望藉這次的研習會,讓各國佛教界的人士都能夠放棄彼此的成見,團結起來共同為佛法的弘揚而努力,所以,我又提出了八點建議──
1.互相交換留學生。
2.南北傳國家有影響力的大德互相訪問。
3.多辦南北傳佛教交流的會議。
4.推動在南傳國家傳授比丘尼戒。
5.在北傳國家建立南傳佛寺;反之亦然。
6.南北傳報章雜誌,互相轉載文章。
7.倡議南北傳合作重編大藏經。
8.彼此學習多種不同的語言。
期望個人的一些見解,能有助於各國佛教彼此間的融和,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攜手合作,付諸於行動吧!(一九九三/十/六《星雲日記》)
十月七日
‧普門雜誌社成立「普門雲水書車」,期能深入鄉鎮推廣佛教文化。大師讚許此舉,期勉成為佛教的文化尖兵。
今天一早,普門雜誌社的社長永芸來找我講話,他說《普門雜誌》最近準備成立「普門雲水書車」,也就是希望利用小貨車改裝成流動書車,以後開著車到各大專院校和各社區去推廣佛書。
據永芸告訴我,這個理想已獲得全體工作人員的支持,他們不以一般商業行為來看待這個構想,認為這是讓佛法深入社會各階層的有效方式。因此,編輯部有幾位畢業於台大、輔大、東吳、銘傳等大專院校的編輯人員,都志願隨車回母校推廣。他們希望不只是編書,還要自己把書推廣出去,因此未來更希望能在全省成立「普門連鎖店」,讓學佛的人今後只要到住家附近,就可以方便的請購佛書。
得知有這麼一群年輕人對佛教的文化工作如此肯定、具有共識,而且充滿雄心壯志,特勉永芸要好好帶他們,希望將來都能成為佛教的文化尖兵。
普門雜誌社在數日前剛舉辦過「水晶蓮華」第二屆佛光文學獎、「宗教之美」第二屆佛光攝影獎頒獎典禮暨作者、讀者聯誼會,這個活動對結合佛教與文學,以文學之美來莊嚴佛教,讓微妙的佛法來充實文學內涵等各方面來說,都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一九九三/十/七《星雲日記》)
十月八日
‧大師於普門寺為參加「金剛禪坐會」信徒開示「感動的修行」。
一般修行的法門很多,諸如念佛、拜佛、誦經、持咒、打坐、布施,乃至發心當義工等,這些都是修行。但是,最近我忽然有所體悟,我覺得在各種修行法門中,「感動」是一個很重要的修行。
當初,釋迦牟尼佛發願度眾生,乃至因地修行時割肉餵鷹、捨身飼虎,就是因為「感動」;諸大弟子投身佛教,跟隨佛陀到處弘法,也是因為「感動」。甚至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給我們感應,也是為了「感動」;有了感動,才能感應。所以,我覺得在我們的修行途中,見到別人行善、做好事,都應該感動;不感動的人,無異槁木死灰,這樣的人如何能與佛法相應?所以感動是很重要的修行。
我的一生,也經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一件事、一本書、一部影片而感動不已。例如當初寫《釋迦牟尼佛傳》時,自己經常被感動得忍不住流淚。近幾年來到國父紀念館講經,每次看到信徒忍著飢餓,甚至冒著寒風細雨,大排長龍等著進場,心裡就很感動。
前年我到馬來西亞東姑講堂講演,一大群擠不進會場的信徒在門外大聲喊著:「讓我們進去,我們的師父難道都不能讓我們看一眼嗎?」聽了真令人感動。事後檳城部長宣布,下次要建一個可容一萬人的禮堂請我去講演。我想,他的發心也是因為受了感動。
今年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講經,除了館內擠滿二萬多人,館外也有數千人就著閉路電視,席地跪聞佛法,我聽了真感動不已。
感動就是佛心,感動就是佛性,感動是不可少的修行。一個人每天要常常感動,對於別人所做,要能歡喜感動;自己所做,也要能令人感動。所以每天應思忖著如何讓自己的言語、行事,都能令人感動;能夠因慈悲、發心、謙卑、忍耐、勤勞等令人感動,就是最好的修行。
在一個家庭中,父母要常想著,如何才能令子女感動;為人子女者,也要想辦法讓父母感動。有了感動,彼此的心意才能溝通、交流。所以,每個人每天應該多做一些令彼此感動的事。
今天我所以在百忙中撥空為信徒開示,其實也是受到信徒的發心和虔誠而有所感動!我覺得,感動的世界很美麗,感動的人生最富有!
我開示過後,馬上就有信徒告訴我,他們聽得好感動!我想,一個人有沒有佛法,就看他能不能感動!(一九九三/十/八《星雲日記》)
【註】「金剛禪坐會」為大師首創,主要是提供信眾在繁忙的生活中,透過誦經、禪坐的修持而求得心靈的安詳、寧靜,並由心靈領域的擴展、提升,得以化解煩惱,為自己的前程帶來光明與希望。「金剛禪座會」一般以男眾居士參加為多,平常以禪坐及誦《金剛經》為主,故名之為「金剛禪坐會」。
十月十七日
‧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佛光山舉行「第二屆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先假林口中正體育館舉行開幕典禮,總統李登輝親臨致辭,來自五大洲的三萬名會員與會。大師以「同體與共生」發表主題演說。會中,西班牙駐台代表路培基及南非五位黑人同時皈依佛教。
來自世界五大洲七十餘個國家地區三萬名會員,齊聚在林口中正體育館,舉行「國際佛光會第二屆世界會員代表大會」開幕典禮,以及「祈求世界和平萬人獻燈法會」。有李登輝總統、監察院陳履安院長、內政部吳伯雄部長、司法院林洋港院長,和陸委會主委黃昆輝先生、鍾榮吉主任等貴賓與會。
當天,我除了以大會主題「同體與共生」發表演說,也同時發起「淨化人心七誡運動」,推行誡煙毒、誡暴力、誡貪汙、誡酗酒、誡色情、誡賭博、誡惡口等系列活動。大會圓滿前,並為西班牙駐台商務辦事處主任路培基、立法委員蔡勝邦、五位中非剛果代表團學者主持皈依儀式。(《百年佛緣‧一九九四年新春告白》)
‧大師於國際佛光會第二屆世界會員代表大會中,發起「淨化人心七誡運動」,這是個沒有期限的「掃毒淨心、救國救民」運動。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七日,國際佛光會於台北林口體育館舉辦「國際佛光會第二次會員代表大會」時,提出推行「淨化人心七誡運動」的議案,並於會中宣誓遵守七誡。
本運動以淨化人心,建立祥和社會、杜絕毒品氾濫、敦厚倫理道德、創造全民安和樂利的生活為主旨。淨化人心七誡運動為:一誡煙毒,二誡色情,三誡暴力,四誡偷盜,五誡賭博,六誡酗酒,七誡惡口。其主要內容:於各地戒護所協助戒毒工作;發動全國民眾參與七誡宣誓簽名活動;舉辦七誡籃球義賽,將所得悉數捐給有關的單位,支持防毒戒毒工作的推展。
七誡運動是沒有期限掃毒淨心的救國救民運動。如〈七誡歌〉所言:社會問題何時了,淨化人心最重要;七誡運動若遵守,何愁亂象不能消?(《佛光教科書‧佛光學‧人間佛教的社會運動》)
‧「佛光大學」獲教育部核准創辦,大師親臨宜蘭縣礁溪鄉林美山校地主持奠基典禮。法會進行中,出現「地湧聖泉,天降甘霖」之瑞象。
佛光山開創以來,「以教育培養人才」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唯限於客觀條件不足,一直無法籌辦大學。如今教育部法規開放,數十年來的心願終於實現。去年三月,設校於宜蘭縣礁溪鄉的佛光大學,由心平和尚和慈惠法師代表,與礁溪鄉公所簽訂設校協議書,也在十月舉行奠基典禮了,真可謂「蘭陽社會稱盛事,佛光大學照萬秋」。
典禮當日,我以一偈法語祝福:「青山綠水稱吉地,興建大學傳盛事;春風化雨蘭陽好,國際佛光照寰宇。」法會進行中,三公尺高的觀音菩薩像的地下,突然冒出泉水來;僅僅數坪大的圓形奠基場地中,竟也下起毛毛雨,方圓外則是晴空萬里,與會者無不嘖嘖稱奇,認為是「地湧聖泉,天降甘霖」。(《百年佛緣‧一九九四年新春告白》)
‧國際佛光會首創「檀教師」、「檀講師」制度,開啟佛教僧信四眾共同肩負弘傳佛法的新紀元。監察院長陳履安、立法委員潘維剛、日本佛教學者水谷幸正等四十人獲頒證書,成為第一批的「檀教師、檀講師」,共同實現大師「從弟子到教師」,讓學佛有成的在家居士也能加入弘法行列的願心。
讓在家信眾擁有更多貢獻智慧與力量的機會,以成為三寶的護持者,進而讓每一個人透過進修,而成為行解並重、應機說法的弘法者,是國際佛光會努力的方向。經過多次的會議討論,今天集合全省各分會有心參加檀講師甄選的兩百多名會員,在東禪樓舉行兩天的講習會。 (一九九三/九/十一《星雲日記》)
經歷一段時間的考核,國際佛光會遴聘的第一批檀教師、檀講師名單已經定案,將在下個月的國際佛光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正式授證。(一九九三/九/十六《星雲日記》)
下午四時,在林口中正體育館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的開幕典禮。……為確定在家居士弘法布教的資格,授證給檀教師陳履安、嚴寬祜、水谷幸正等十名;檀講師張勝凱、趙寧、勾峰、西原佑一等三十名。(一九九三/十/十七《星雲日記》)
「從弟子到教師」是當初成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的理念之一。我希望學佛有成的在家居士,也能加入弘法度生之工作,讓佛法深入各階層,甚至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同霑佛法的甘露。(一九九三/八/三《星雲日記》)
凡皈依三寶,信仰人間佛教,具有弘法能力、正知正見的佛光會員,經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考核通過者,禮聘為檀講師。每年可經總(協)會安排到各地機關團體講演,但不得主持宗教法會儀禮。(《佛教叢書‧儀制‧佛門用語篇》)
‧佛光山與泰國「法身寺」,於國際佛光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開幕典禮中,締結兄弟寺,並於隔年二月廿五日於泰國法身寺簽署同盟書,為南北傳佛教交流開啟新頁。
佛光山與泰國法身寺結盟,是繼十五年前,與韓國三大寺院之一的通度寺締結兄弟寺後,再度與外寺院結盟,往後將更加強與南北傳、中外佛教的交流。 (一九九三/十/十七《星雲日記》)
法身寺建於西元一九六九年,占地三百八十餘甲。一九九四年二月廿五日,佛光山與法身寺在泰國曼谷的法身寺慶典中,締盟兄弟寺。星雲與法身寺住持蘇達摩耶提拉上座(Phra Sudhammayana)共同簽署協定,該日慶典共有十餘萬人參加,來自台灣的信徒二千名,其中包括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會員一二○○名。這項同盟的簽定,在南北傳佛教的交流上,具有非凡的意義。所謂「法身寺即為佛光山寺,佛光山寺即為法身寺」,讓佛教歷史開啟新頁。(《佛光教科書‧佛光學‧從佛光山認識人間佛教》)
十月廿八日
‧大師法駕澳洲弘化,於「南天講堂」與雪梨佛光會幹部座談,說明「檀講師制度的時代意義」。
過去,佛教一直以出家人為主,講經說法是出家人的職責,在家信徒即使學佛再久,永遠被定位為弟子。在此情形下,不但佛法的弘傳局限在寺院裡,而且不能動員廣大信徒的力量,共同為佛教奉獻,誠屬可惜!因此,長久以來,我一直亟思成立一個以在家信徒為主的團體,提供給信徒一個信仰的參與空間。
其間,雖曾擔心或遲疑過,但一想到中國四大名山中的四大菩薩,除了地藏菩薩現出家相外,文殊、普賢、觀音皆現在家相;乃至維摩居士、勝鬘夫人、妙慧童女等,均以在家居士之身,宣說大乘妙法。可見大乘佛教是重視在家信徒的,在家居士參與弘法工作,於經典有據。於是在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毅然成立了以信徒為主的佛光會,進而在時代潮流趨使下,於今年十月十七日國際佛光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開幕典禮中,頒發證書給陳履安等十位檀教師、潘維剛等三十位檀講師。
所謂「檀」,是施主的意思,一般稱齋主、信徒為檀施、檀信、檀那。既然可以施財,當然也可以施法,所以「檀講師」就是在家信徒做講師。
檀講師的產生,必須經過各協會推薦,然後參加講習,有了實際的成績,再經評審,最後送交理事會審核通過。此一制度的成立,不但有助於提升信徒的信仰層次,更能使佛教走出過去,邁向未來,真正「從僧眾到信眾,從靜態到動態,從寺院到社會,從弟子到教師,從自學到利他,從本土到世界」。因此,我深信這在佛教史上,將是一次革命性的創新,對未來佛教的發展,將造成極大的影響。希望在場的幹部們,人人發心成為檀講師,大家本著佛教慈悲、智慧的特質,發心立願,誓為佛法的弘傳而奉獻心力,共同來開創佛教的時代新紀元。(一九九三/十/廿八《星雲日記》)
十月卅一日
‧佛光山澳洲「中天寺」開光落成典禮,大師親臨主持;強調「中天寺」乃意謂著「中國人的天堂」,更是澳洲尊重多元文化的展現。
座落在森林綠蔭裡的澳洲布里斯本「中天寺」,它不僅是「中國人的天堂」,更是澳洲尊重多元文化的展現。承蒙洛根市市長羅德葛立志(Rod Golledeg)的大力支持,落成時蒞臨的貴賓包括:昆士蘭省議員彼得比克(Peter Pyke)、布里斯本市議員鮑勃渥得(Bob Ward)、格朗麥當格(Graeme Mcdougall)、洛根市市議員利生都生(Les Dawson)、多元文化婦女協會主席黛比佩朗尼克(Debbie Planincic)等人,及澳籍人士暨華僑信眾近千人。(《百年佛緣‧一九九四年新春告白》)
佛教講因緣,凡事須靠因緣和合才能成就。澳洲是個信仰自由的國家,但在過去二百年來,獨缺佛教在這裡弘揚。直到四年前,寸時嬌居士首先邀請佛光山到此弘法,因而有了今天的澳洲佛教──不但已有多處道場供信徒共修,更有十幾個佛光協會、分會在此成立。此對於凝聚華人力量,促進彼此聯誼,拓展活動空間,提升精神生活,都有實質的助益。(一九九三/十/廿八《星雲日記》)
十一月十四日
‧大師應妙蓮長老之邀,前往埔里參加靈巖山寺觀音殿落成及佛像開光典禮,並以「開大座」方式,宣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靈巖山寺住持妙蓮長老,於埔里創建靈巖山寺,弘揚淨土法門。我先後來過靈巖山寺多次,每一次來,都有新的建築完成。……準十時,和永惺法師、開證法師、立法院長劉松藩、總統府資政黃尊秋、高雄市長吳敦義、國大代表朱有福及羅吉源中將等人,共同為靈巖山寺的觀音殿剪綵。
在《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云:「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妙蓮長老就如觀音化身,在靈巖山度眾,祈祝觀音的慈光加被大家幸福吉祥。
下午二時,以開大座方式,由我宣講《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我以自身經驗,闡釋禮拜觀世音菩薩的感應事蹟,並開示大眾,觀音修持法門,只要一心皈命,必能有所感應。座中,聞法的信徒,皆以合掌恭敬聆聽,兩個小時下來,實在不簡單。(一九九三/十一/十四《星雲日記》)
十二月三日
‧佛光山「頭份禪淨中心」開光落成,一樓附設「佛教超級市場」,實現大師建立「人生佛教中心」的理想。
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來,在海內外各地紛紛成立的別分院有一百多個,居住在頭份的謝潤德居士,有一次就提醒我:「大師!您到台灣時,最先落腳的地方是在客家村,為何您的別分院卻沒有一個設在客家村?」我因為這一句話深受感動,因此幾年前分別在頭份、苗栗建禪淨中心。
頭份禪淨中心的另一特色,就是在一樓處,由信徒開設一家八十坪左右袖珍的「佛教超級市場」,備有初一、十五上供用的素料、乾果以及佛教文物,在日常生活中服務信徒。
我理想中的「人生佛教中心」計劃要將高雄壽山寺重新規劃,除第五樓保留為佛堂外,一樓為素食中心,預計供應的菜色有臘八粥、豆漿、稀飯、翡翠飯之類,每樣均三十元,任君吃到飽為止,一碗、三碗、五碗,價錢都一樣。二樓為自助購買,不請店員的小型佛教百貨公司,舉凡與佛教有關的日常用品,如:香、燭、供品到衣食用具的海青、佛具、素料、乾果、供菜、佛書經典等皆有;三樓和四樓為「求職者之家」,這是專為到城市謀職的青年朋友設置的暫時安身之所,等找到工作後才離開,完全是義務性的服務,用關懷的心,來照顧青年朋友的需要。
不過我這個理念,多年來一直沒辦法實現,所以頭份禪淨中心兩年前落成時,就率先設立「佛教超級市場」,場地雖然不大,卻帶給頭份地區信眾不少方便。 (一九九五/三/十六《星雲日記》)
十二月十日
‧連續三天,大師假高雄師範大學活動中心,以開大座方式宣講《佛遺教三經》。圓滿當天並主持一場「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有二千多名信眾發心皈依。
從今天起一連三天,每晚七時三十分,將在高雄師範大學的活動中心,以開大座方式,宣講《佛遺教三經》。以開大座方式講經,雖然很費時,但是很契合行解並重、知行合一的精神,適合現代人的需要。
為什麼要講《佛說八大人覺經》、《佛說遺教經》、《佛說四十二章經》等《佛遺教三經》呢?廣泛而言,所有的佛教經典,皆可稱為佛遺教經。但是因為佛涅槃時,說此三部經,給我們特別的教誡遺囑,因此這三本經典被列為遺教三經,有其特別的意義。此三本經典是佛為出家弟子所說,比較嚴格,有濃厚的出世思想。
中國佛教衰微的原因,是在弘法時以出家人的標準來要求在家信徒,誤導信徒夫妻如冤家、子女是討債鬼、金錢如毒蛇般可怕,讓在家信徒茫然不知如何生活?事實上,佛的教誡是很生活化、很人間性的,夫妻間要相親相愛共處、親子關係要和樂親密、君子愛財要取之有道,建立了很和諧很健全的社會人倫道德。因此,我們要先建立人乘佛教,再建立天乘佛教、聲聞乘佛教,進而融和為菩薩道。佛陀對在家弟子和出家僧眾的教育和要求,雖然不同,但其慈悲平等則是一樣的。
佛教經典在結集時,活躍於僧團中的舍利弗、目犍連都比佛早涅槃,所以在結集時,是由苦行第一的大迦葉負責,把佛教帶入苦行色彩濃厚的領域。佛云:修行不要太苦,太苦如枯木死灰;不要太樂,熱烘烘會沖昏了頭,與道不相應,佛門重視不苦不樂的中道修行生活。
此刻我們聚集在此,聽聞《佛遺教三經》,如果不懂出世思想而太重視物質生活,則不能體會到另一種佛法;大乘(入世)和小乘(出世)佛教,要依個人根性修持。(一九九三/十二/十《星雲日記》)
十二月十二日
‧佛光山小港講堂開光落成,大師親自主持。講堂地處高雄經濟重鎮,與會人士咸盼,佛法能為地方帶來精神生活的充實與心靈的提升。
小港是高雄的經濟重鎮,有中鋼、中船和飛機場,在地理上占了很優越的環境。今天前來祝賀講堂落成的貴賓有:立委陳建平、國大王文正、市府祕書長林中森、市議員楊振添、中鋼總經理陳振榮、中船高雄廠廠長張旭勇、小港區漁會理事長楊慶良……以及政大教授蕭武桐先生等多人。
林中森祕書長在典禮中致辭表示,佛教因為有偉大的教義,才有那麼多的信徒來信仰,佛法充實了我們的精神、文化、心靈,小港講堂的落成,是時勢所趨,讓大家接受佛法的薰陶,將佛的慈悲關懷,普及到社會每個角落。
小港區區長莊順源則說,他在小港地區服務已有七年歷史,今天謹代表小港十三萬五千多名民眾,感謝佛光山在小港成立講堂,日後將成為民眾的修持中心,對提升精神生活有很大的助益。
此外,陳建平立委、蔡明宗總經理、蕭武桐教授也都發表談話,大家都很肯定講堂的功能,可見佛法在現代生活中的重要性。(一九九三/十二/十二《星雲日記》)
十二月十三日
‧北印度僧伽桑那法師,向挪威諾貝爾獎協會推薦大師為和平獎候選人,大師知悉後婉拒,請其集中力量,共同推薦證嚴法師。
一九九三年諾貝爾頒獎典禮雖然在萬千矚目與喝采之下落幕,某些人卻已開始摩拳擦掌,為新一年度的登場作充分地準備競逐,無形間也為這多難的世界,憑添了希望的訊息。這幾個月來,我就收到好幾封董氏基金會的來函,都是有關推薦證嚴法師提名一九九四年諾貝爾和平獎的呼籲。
證嚴法師是台中清水人氏。有感於其慈悲濟世的胸懷,非常希望他能競逐諾貝爾和平獎。若能繼達賴喇嘛之後,贏得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應該是每一位佛教徒所樂見的盛事。
令我驚訝的是:今天我收到了北印度僧伽桑那(Sanghasena)法師的來信,居然提及他已去函至挪威諾貝爾獎協會(Norweign Nobel Institute),向陸吉爾(Geir Lunderstad)先生提出應將諾貝爾獎頒發給我的建議。
回想這許多年來,雖然也有不少海內外信徒曾在言談之中,表示要發起大家推薦我為諾貝爾獎的候選人,但自愧德能不及,都加以婉拒。因此,即刻回函給僧伽桑那法師,請他集中力量,共同推薦證嚴法師。(一九九三/十二/十三《星雲日記》)
十二月十七日
‧繼上週在高雄師範學院舉行「開大座講經」之後,大師再於台北國父紀念館,同樣以開大座方式宣講《佛遺教三經》。
為免信徒南北往返,佛經講座分成南北兩個梯次,北區的《佛遺教三經》將從今晚起,以開大座方式,一連三天在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
監察院陳履安院長、營建署潘禮門署長、入出境管理局汪元仁局長,立委潘維剛、西班牙駐華辦事處路培基主任、國父紀念館高崇雲館長等,皆是今晚座上嘉賓。
陳履安院長在致辭中說道:「在親近大師的這一年多來,讓我學習了很多,大師弘法有四個基本信念,就是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凡事都在給人,可見大師心量之大、心胸之開放,在此寒流來臨之際,能在此祥和氣氛中聞法,是一大福報,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珍惜這個緣分。」
今晚宣說的講題是「佛說八大人覺經」。……(一九九三/十二/十七《星雲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