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32 推薦序二 開卷有益!/尤惠貞

程恭讓教授的研究新著《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表面上看似專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研究,但細讀其書,始自首卷之「星雲大師與二十世紀人間佛教」,終至卷四論「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佛理基礎之探索」,可以很清晰且整體地看出作者乃是將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放在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的發展脈絡中,以呈現其承先啟後之特殊意義與具體貢獻,同時也藉著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之倡導與創立,為二十世紀乃至二十一世紀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的展開歷程,尋繹與提出一種解釋模式。

眾所週知,星雲大師自二十世紀五○年代開始在台灣弘揚佛教,進而大力倡導人間佛教,至今已超過一甲子。其間不論是弘法開示或為文宣教,對於佛教義理之爬梳、詮釋乃至實踐與倡導,不但顯現其對於佛教根本義理之廣博理解,同時也開展出獨特之說法風格;又引領佛光山僧俗大眾建立佛光山寺之整體制度,以及擴展至五大洲之各分別院,不但開展了人間佛教思想弘傳的場域,同時也廣泛地提供世人修行實踐之清淨道場。

的確,人間佛教透過星雲大師得到開展,但是,人間佛教只是星雲大師個人智慧及意志力的展現嗎?程恭讓教授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中,從三個不同面向探討此事。首先,星雲大師從撰寫《釋迦牟尼佛傳》開始,不論到不同場合演講弘法或撰文介紹佛教,都將佛教對現世關懷的精神,做深入精闢的探討與闡釋,由之足以顯示對於星雲大師而言,人間佛教就是佛教的核心精神,人間佛教不是傳統佛教外的另一派別,人間佛教正就是佛陀教化的核心價值。其次,星雲大師透過個人意志力,在不同層面,逐步將佛教的價值與理念推展到現實世界各個不同層面,並將佛教從宜蘭到高雄、到全台灣、到全世界,推廣到人間各種不同場域。三者,佛光山成為實踐人間佛教的重要道場,不是佛光山開展出人間佛教,而是人間佛教精神帶領佛光山,往佛陀的智慧教化與慈悲度眾的方向發展。程恭讓教授在此研究專著中,剖悉星雲大師如何本著佛教的核心價值,透過個人的意志、弘誓及佛光山道場的發展,體現佛陀的智慧與慈悲。是佛陀的智慧帶領星雲大師實踐佛教精神,是星雲大師的悲願帶領佛光山教團開展出現世的修行道場,成就了佛陀慈悲度眾的願行。

理論與實踐如何結合向來是東、西方哲學所重視的議題,內在於佛教,理論與實踐之相互關涉亦不容忽視。佛教的義理詮釋若不兼顧世間日用之具體實踐,則易流於玄妙高深而抽象的理解;而生活中的修行實踐,若無佛教義理作為依憑,則有可能落入盲修瞎練或未證謂證、未得謂得之情境而不自知。天台祖師灌頂於《摩訶止觀》中曾表示天台圓頓止觀乃天台智者大師「說其心中所行法門」,也正因此,智者大師所演說與弘傳之教理與觀行,向來被譽為「教觀雙美、解行並重」;而程教授於本書中亦表示:星雲大師之文章或開示,皆從他的實踐中來、從他的心性與智慧中來。在佛教傳衍的歷史脈絡中,上述古今對顯實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星雲大師在釋迦牟尼佛的身上見出佛教的核心價值,在歷代高僧言行中體會出佛教的實踐意義,更在當前紅塵濁世裡,倡導與推展佛教義理的世間意義。透過星雲大師獨特而又風趣的弘法方式,每一次的講經說法,皆深得人心,令佛教經典深具的現代智慧能為世人所明了,同時也令僧俗二眾皆體會到傳統佛教思想與現代社會並不相悖離,因而能自然而然地將佛法接引到每個人的心中並在人間實踐。星雲大師之所以偉大,在於星雲大師能深刻體會佛法,並將佛法在他的言行中具體展現。程教授在詮釋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整體圖像中,不但指出理論、實踐相結合之特質,同時更標舉另一組重要概念:倡導與創立,以具體闡述星雲大師對於人間佛教之開展所肩負之弘傳使命與所成就之劃時代貢獻。這兩組概念之提出,具體地呈現了程教授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所具有的豐富學養與卓越的洞見,同時也自始而終地貫串全書,一再地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也引領著讀者深入星雲大師所依憑的佛教理論、實踐法門,以及所具體倡導與創立的人間佛教思想之智慧大海中。

一個偉大的宗教,是要能面對各種不同變革的挑戰,並能針對普世價值提供凡夫俗子安身立命的信念。它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規,更不能消極廻避、對紅塵不理不睬;偉大的宗教歷久彌新,引領人們面對自己、面對社會、面對未來。從佛教在印度的創始以及後來的流傳而觀,釋迦牟尼佛悟道度眾的教法,在佛滅世後演變為諸多部派,後經龍樹菩薩之辯破戲論與紹隆正法,以及萬法唯識乃至其他不同詮釋體系之大乘佛教,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不同地區與文化場域的發展與演變,讓佛教不但延續更能面對全新的變局。儒家思想中「五百年有聖人出」的觀念,也說明任何哲學與思想,面對新的變局,都需要有偉大思想家接續傳承。他們以創新的詮釋方法與論說模式,接引傳統觀念的核心價值,讓思想歷久彌新,能夠面對新的變革與挑戰。藉由程恭讓教授的《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一書,我們不難得到的一個閱讀印象:星雲大師就是佛教這五百年來的傳佛心要者,讓佛法能在當代社會彰顯其價值與意義,讓佛陀的精神在五大洲都能跨越語言、文化的障礙,進而開展人間淨土的普世價值。

程恭讓教授以其敏銳的哲學思辨與豐富的文學論述,更加上擔任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主任之職,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之圖像勾勒,以及海峽兩岸乃至全世界人間佛教之開展,所獲致之研究成果,實有不同凡響之學術貢獻。本書第十章,程教授引述了星雲大師自身之設問,始自「假如有人問我:在佛教裡你最信仰的人是誰?我毫無猶豫地告訴他:我最信仰的是釋迦牟尼佛。」星雲大師一路設問以至於「假如有人問我:在佛教裡你最喜歡的是誰?」星雲大師的回答乃是:「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我最喜歡的就是維摩居士。維摩居士是誰?就是你們今天在座的大家統統都是維摩居士。」由此毫不猶豫的直爽回答,以及視當時在場大眾皆為維摩居士之詮釋,可以具體看出程教授以《維摩經》作為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與實踐之代表經典,其所欲強調與彰顯者實不言而喻。如此的詮釋進路,可以說是程教授從星雲大師青年時期開始宣揚人間佛教思想與親身踐行、推廣,以至於數十年來持續倡導終而創立星雲模式之人間佛教,以具體刻畫大師之整體形象畫龍點睛的神來一筆;正因為星雲大師最喜歡的人是維摩居士,此實足以印證星雲大師乃真正重視佛法不離世間覺的人間佛教行者!

程恭讓教授藉由本書,恰如其分地為星雲大師在佛教思想發展史上做出最佳定位。相信,透過本書,大家更能認識到星雲大師的學思願行;而透過星雲大師,世人更能認識佛陀的教法。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更清楚地見出星雲大師一輩子弘揚人間佛教的意義所在。有幸先拜讀此一具有時代意義的鉅著,除了向作者致上由衷的敬意外,謹以「開卷有益!」與世間追求生命圓滿自在者分享。

/於嘉義南華大學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