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6 推薦序四 創造時代的佛教人間化理論與實踐——喜讀程恭讓教授《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研究》鴻文/闞正宗

「人間佛教」這個作為當代台灣佛教發展的標誌已行之有年,應該說佛教的「人間化」工程,是當代台灣佛教界的集體共識之一。有了集體共識,進而集體共構,各自在自身理解佛陀的人間意義上,以理論與實踐,各擅所長、鍥而不捨,這是台灣佛教當代新四大山派的得以成其大的要因。

台灣佛教的「人間化」工程,在二十世紀以五○年的時間披荊斬棘、如履薄冰地在嘗試與摸索中前進。於今不僅奠定堅實基礎,更重要的是開花結果。在二十一世紀的初葉的今日,回首台灣佛教「人間化」的歷程確有其必要性。

所謂「徒法不足以自行」,台灣佛教當代新四大山派的開創者,亦是「人間佛教」的領袖人物,如何以自身的修為與理念,來闡釋「人間佛教」,進而形成其「人間佛教」的深度與廣度。如果說台灣「人間佛教」的落實,某個程度是「因人而異」,這或許沒有什麼對錯問題,只有好或更好,合適或更合適的問題。

「人間佛教」的終極關懷為何?當然是究竟解脫。就像從來都是先有「人間佛陀」才有「人間佛教」一樣。佛陀終在人間成佛,而非天上,「人間佛教」亦即意味著,所有的佛弟子們將在人間成佛,而「人間佛教」理論與實際的建構實行者,就是負責此一重大的工程的「導師」。

當代研究台灣佛教新四大法派,從人到事的論著汗牛充棟,這正表示「人間佛教」廣受學界所關注,彼此各自嘗試解讀,以便解開「人間佛教」成功落實的原因。恭讓兄以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的人間思想為研究課題,其切入與展開的面向令人耳目一新。

恭讓兄的大作,內容十分開闊,全書共分四卷,從鳥瞰式的宏觀視野來開展全書的結構,如卷一談星雲大師與二十世紀的人間佛教,追本溯源地闡發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於人間佛教的根本理念,正如他文中所表示的「這一歷史與邏輯延展之線索,作為一種可能的及相宜的解釋模式。」又說「如在歷史上那些具有廣泛而持久影響力的曾經的佛法型態,那麼它必是『理論』與『實踐』兩個要素的複合體。」誠哉是言。

佛教在兩漢之間入華,從格義佛教一直至實踐佛教,無不是從理論邁向實踐,以此角度審視當代人間佛教,我認為是合宜的。另以明代釋寶成禪師在成化二十二年(1486)所撰的《釋氏源流》,來比對星雲大師早年所撰的《釋迦牟尼佛傳》,探討其人間佛教思想的發微。這是一個嶄新與大膽的嘗試,所要證成的是「人間佛陀」的概念,在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已然形成。職之故,三十歲前的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脈絡,本書有頗多著墨,這是過去研究者較少注意的部分。而所構成的卷二〈星雲大師青年時期人間佛教思想之研究〉,正是此一研究成果的展現。

正如恭讓兄在結論的部分說到:「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已經形成『人間的佛陀』、『佛陀革命』、『青年弘法』,及『佛教大眾化、社會化』等四大理念,標誌其人間佛教思想此時事實上已然初步成熟。」本書從四個角度來層層分析大師的人間佛教落實步驟,頗具說服力,也讓人了解到青年時期的星雲大師,如何在戰後台灣佛教舞台上,一步一腳印地點滴落實其人間佛教的進程。

個人思想的形成,必然是隨著自身的閱歷而與時俱進,我想星雲大師亦不例外,恭讓兄注意到此一特質。因此,在卷三從大師人間思想特徵、民間信仰思想、佛教史觀,一直談到國際視野問題。這一路「與時俱進」的脈絡掌握,充分地勾勒出,人間佛教如何「從在地到國際」、「從本位到民間」。這樣的觀察對了解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的內涵與特質,極具歷史意義,也是嶄新的嘗試。

卷四首先以《維摩經》來對照太虛、聖嚴、星雲三位大師級人物,如何對人間淨土的開展進行闡發,進而得出「大師所領導的佛光山僧團成為對淨土思想的本質體認得最深刻,將人間佛教與人間淨土結合得最緊密,從而完成佛教的現代轉型及淨土思想的現代轉型最深刻、最成功的一個現代佛教僧團。」

此一看法,對有意研究星雲大師人間淨土、人間佛教思想的學者,開宗明義、醍醐灌頂般地指出了佛光山佛教人間化、淨土化的理路核心之關鍵,值得重視。

接下來卷四第二部分以「人間佛教的理論基礎」來分析了《維摩詰經.方便品》與人間佛教思想,肯定了「人間佛教是善巧方便智與般若慧交相輝映的佛教」,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亦具有同樣的特質。

恭讓兄在歷史脈絡與哲學綿密思辨中,清楚地勾勒出星雲大師從青年時期人間佛教思想的發微。星雲大師在「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的國難、佛難歷史時刻沈潛於一時,戰後以「宜蘭經驗」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際,後於高雄,繼以全台,逐步落實與擴大了人間佛教版圖,終以成其大。凡此種種,本書都清楚刻劃出其間的一貫性、轉折性與突破性的所在。

恭讓兄學有專精,著作等身,在自身專業的佛教哲學、梵語典籍、中國近代佛教史的研究之外,近年在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上亦投注相當大的心力,本書應屬集大成之作。作為一位在相關領域以佛教歷史取向研究的我而言,能於本書付梓前,先睹為快,實感榮幸。

承不棄,不揣簡陋,聊贅數語,相信恭讓兄對於星雲大師的研究,本書絕不會是唯一,相信未來必定還有不同面向與詮釋的大作陸續出現。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是為序。

/於宜蘭礁溪佛光大學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