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46 六、簡明的結語

(一)1945-1960年之間是星雲大師青年時期的重要人生段落,也是大師1966年之前其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第一階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在二十世紀五○年代中期,星雲大師已經初步形成系統而成熟的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參照大師一生漫長而浩大的人間佛教理論及實踐之持續展開而言,大師青年時期臻於成熟的這一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可以說是其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的1.0版。

(三)星雲大師青年時期人間佛教思想理論體系成熟的標誌,一是其1954年元月開始發表其名著《釋迦牟尼佛傳》,一是其1954年底發表〈六年來台灣佛教的趨勢〉一文。在這些作品以及同一時期的其他作品中,大師闡述了人間佛陀觀、佛陀革命精神、有為正直的佛教青年、佛教社會化及大眾化等四大理念,並且在這些理念的指導下觀察、研判台灣佛教的發展趨勢,提出台灣佛教及中國佛教革新的一系列思想。所以1954年基本上可以看成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理論初熟的關鍵時節點。

(四)尤其是〈六年來台灣佛教的趨勢〉一文,不僅從「整體性」角度觀察、分析台灣佛教的存在現狀,也從「歷史性」角度把脈台灣佛教的發展趨勢,展現了其關於台灣佛教革新及中國佛教革新的系統而深刻的見解,因而成為我們觀察大師青年時期人間佛教思想理論的一個有重要思想意義的標誌性作品。

(五)本文的研究,尤其是將二十世紀五○年代中期確定為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第一版形成與成熟的時代,不僅證明大師六十多年在台灣乃至全球的弘法事業中,其人間佛教思想理念的內在一貫與合理演繹;也有助於我們理解:星雲大師二十世紀五○年代在台灣大力拓展的人間佛教理論與實踐,是台灣現代佛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中國佛教乃至現代漢傳佛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大師二十世紀五○年代形成及成熟的初版人間佛教思想理論,對於建構、指引現代台灣佛教的發展方向,對於建構、指引中國佛教乃至漢傳佛教的發展方向,都起到了積極示範和正面影響的作用。

(六)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的限制,中國佛教的現代化革新之路註定曲折而漫長,尤其是當今中國大陸的佛教,一方面未能順利完成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另一方面卻又為市場經濟所侵蝕,具有嚴重的商業化、功利化的傾向,所以在中國大陸佛教的發展方向「仍然無法逆料」的今天,*41大師這篇文章中系統揭櫫的中國佛教革新的思想,以及人間佛教思想的系統理念,對於二十一世紀中國佛教如何克服其過度功利化、過度商業化的弊端,走一條健康的革新、發展之路,今後就仍將具有重要而貼切的啟示意義!

【附注】

*41此用藍吉富先生之語,參見藍先生所著論文:〈台灣佛教發展的回顧與前瞻〉,文載於《二十世紀的中日佛教》,台北:新文豐,1993年,頁59。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回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