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77 六、結論
總括以上的討論,關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徵,我們可以作出以下的總結:
(一)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在詮釋方法上,主張要做到「佛說的」佛法與「人要的」佛法的辨證統一,做到「淨化的」佛法與「善美的」佛法的辨證統一,做到既「契理」、又「契機」,既呼應「傳統」、又適宜「時代」,這樣的詮釋方法是佛教傳統的詮釋方法──例如,在《維摩詰經》中,「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便是對於佛教這一傳統詮釋方法的一個典型的說明──一次成功的現代開展,也是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中一個極具原創意義的佛教方法思想的重要突破。
(二)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在關於文化傳統的觀念上,主張以佛教思想傳統──尤其是大乘佛教思想傳統──作為人間佛教最根源、最核心的文化傳統,但是同時大師亦主張人間佛教在傳統資源的問題上不應當自我封限,人間佛教應當以全人類的優秀宗教文化──包括儒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等──作為自己的「歷史背景」,作為自己的歷史文化資源。而在對待印度文化、中國文化的問題上,大師對於中國文化的價值予以高度的肯定,因而堅持在印度文化與中國文化之間、在印度佛教文化與中國佛教文化之間維持必要的張力及均衡的人間佛教思想的傳統取向。
(三)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在教理論說的模式上,存在「人生佛教」之論說及「人間佛教」之論說兩種論說模式,並且這兩種論說模式之間還存在相互跳轉的奧妙現象。大師早期的成熟思想就以人間佛教作為思想的綱領,而其具體論說模式則不斷展示「人生佛教」的關切;大師晚期的圓熟思想再度折回人間佛教的思想綱領,而在具體論說中也終於不棄其「人生佛教」的關切。因此星雲大師的佛教思想首尾一貫地都以人間佛教思想作為中心,而其人間佛教思想的論說取向則可謂介於「人間佛教」之論說與「人生佛教」之論說之間。
(四)正如參與佛教是當今世界一種佛教的統一哲學的基礎,人間佛教也是當今世界具備統一哲學的基礎的一種佛教。我們可以從價值追求的角度把人間佛教釐定為「參與型人間佛教」及「人文型人間佛教」兩種形式,星雲大師的人間佛教屬於「人文型人間佛教」的範疇,參與佛教則屬於「參與型人間佛教」的範疇。而從這個角度來說,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價值取向則可以說是介於「人本人文」與「社會參與」的兩種價值追求之間。
(五)其實,如若以傳統的「不二」(advayam)概念來概括理解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特質,當然也是可以的,*67不過類似「不二」的概念因其「傳統性」,已很難彰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現代性」即現代品質。為此,我們寧願選擇「張力」結構,以解讀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深邃內涵及其現代特徵。「張力」(Tension),在此不只意味着「緊張」或「矛盾」,同時意味辨證、均衡、融合和活力。「張力」即是「不二」,不過「張力」能夠表達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契理契機應導現代社會及未來社會的現代性,而「不二」的概念則很難呈現此種現代性。本文的研究分別從詮釋方法、傳統觀念、論說模式、價值追求四個方面,來探討及突顯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的這種內在「張力」,以便揭諸大師人間佛教思想這種應運而來的現代特質。
(六)最後,正如我已經指出的,客觀而言,「星雲大師是當代漢傳佛教中推進落實人間佛教不遺餘力且其成就特別卓越的一位人間佛教導師」,*68在中國近世以來的佛教革新事業及由此革新事業醞釀出來的「新佛教」中,太虛大師與星雲大師乃是兩位堪稱核心人物的傑出的人間佛教的導師,太虛大師是人間佛教的傑出倡導者,星雲大師則是人間佛教的傑出創立者。這裡我們稱星雲大師為人間佛教的「創立」者,所謂的「創立」包括理論的創立及實踐的創立兩個層面,它指理論層面的系統構建,也指實踐層面的充分實現。應當放棄那種把佛教的理論建構與實踐運作加以割裂的任何想法,真正的佛教是精神化、心靈化、人格化的佛教,是理論與實踐融合為一的佛教,真正的佛教大師是以其生命把佛教精神化、心靈化、人格化的大師,是以其生命把佛教的理論與實踐體現於一身的大師。只有這樣的佛教,只有這樣的大師,才堪稱新型的佛教,才堪稱能夠推動佛教的真正的「轉型」。星雲大師正是這樣一位卓越的當代人間佛教的導師,星雲大師及佛光山僧團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正是當代漢傳佛教中這樣一種最具典範意義的重大的人間佛教理論實踐,因此我們對於星雲大師人間佛教思想特徵的揭示,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大師思想的深邃內涵,對於我們妥切認識佛光山人間佛教事業的本質與意義,對於我們把握現當代全球範圍內人間佛教思潮與運動的現實生態及其特徵,乃至對於我們研判今後漢傳佛教的發展方向及人間佛教的發展走向,也都必然具有深度的啟發意義。
【附注】
*67例如,學愚最近的著作所表述的:「不二法是大乘佛教的重要思想,也是菩薩修行的指導原則。惠能大師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太虛大師的『人成即佛成』,都在說明大乘佛教的不二之理。同樣地,去過佛光山的人,也許不會忘記佛光山上的不二門。在不二門兩側有一幅對聯,上面寫著:『山為靈山山非山無非我人清淨身,門稱不二二非二俱是自家真面目』。深入細緻、全面綜合地觀察星雲模式人間佛教,人們也許會發現,不二法門,正如此不二門所表述的一樣,處處體現於星雲模式人間佛教的思想和佛光山的實踐之中。」「星雲大師等身的著作中,處處都體現出不二思想和精神。」《人間佛教:星雲大師如是說、如是行》,頁68-69。
*68參見拙文:〈《維摩詰經》之方便品與人間佛教思想〉,《玄奘佛學研究》第18期,2011年9月,頁189,註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