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3 金庸與星雲大師 笑談「殊途同歸」

文與圖/魏承思

在香港,提起查良鏞(金庸)可說是家喻戶曉,人稱「香江第一才子」;在台灣提起星雲大師也是婦孺皆知的,是為「一代佛教宗師」。其實,他們的名聲早已超越了香港和台灣,影響全中國,走向全世界,他們代表了當代中國的文化智慧。

兩人曾動心臟手術

最近,兩位哲人相約在香港會面。當星雲大師到達山頂道查公館時,查先生已佇立在濛濛細雨中迎候,大病後的疲憊雖然還未完全褪去,但目光裏依然透出堅毅和睿智。哲人的對話從「談心」開始,原來查先生和星雲大師去年先後都動了心臟手術。星雲大師談到醫生在開刀前問他怕不怕死,當時覺得不好說。若說怕死,不是一個勘破生死的出家人的真話,說不怕死,又未免顯得矯情。於是答道死不是很怕、但怕痛。醫生說:怕痛是病人的尊嚴,哭喊都是情理中的事。佛教禪宗提倡一切流於自然,痛了喊痛,餓了喊餓,此乃發自本心,毫無矯揉做作,才是佛家本色。大師在幽默通俗的家常話中處處顯露禪機。

忍耐是我成功秘訣

由「開刀」的忍痛轉到佛教的忍耐,佛祖要求自己的信徒「能忍不忍」,大師談到自幼出家,在叢林中忍受種種磨難,養成忍耐的性格,忍耐就是接受,忍耐就是寬容。查先生會心地點頭稱是:「忍耐可說是我一生成功創業的秘訣。如不能忍,我的事業早就完了。」誠哉斯言!查良鏞當年以一介書生下香江,靠三十六套武俠巨著奠定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又憑一紙《明報》坐上中文報紙盟主的交椅。期間多少風風雨雨,坑坑窪窪,倘若不能忍他人所不能忍,縱使有十個「查大俠」的天分和才氣亦會敗走麥城。查先生正是從過眼的紛紜世事中悟出佛理,進而皈依於佛,潛心苦研了十年佛經。

不久前,他應日本日蓮正宗佛教創價大學之邀前往演講,有學生問《阿彌陀經》是真是假。查先生答道:大學有一年級二年級之級別,佛教也有《阿彌陀經》到《法華經》之次第。非真假之別,而是深淺不同。大師連聲稱是,並說:不但佛教有次第,個人修行道路上也有不同境界。三十歲前求佛菩薩保佑自己平安順利;三十歲後求佛菩薩保佑父母師長,似乎已是推己及人;四、五十歲時則祈求佛菩薩保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心胸開闊了許多;但到六十歲後更覺悟到只求佛菩薩不行,自己應該有所作為。這一步步的體驗也就不斷達到較高的佛教境界。

表達有容乃大理念

當查先生談到今天日本佛教有幾十個不同的新宗派時,星雲大師說:佛教是很自由的,允許不同意見存在。分成許多派別,彼此在異中求同。查先生接過他的話題說:「這就是殊途同歸。如政治上也能這樣,天下就太平了。」不知不覺中,這位名震遐邇的政論家再次表達了他「有容乃大」的理念。是啊!今天香港需要祥和與寬容;海峽兩岸的中國人需要祥和與寬容;全人類需要的也是祥和與寬容。當我見證了這兩位哲人的會見後,這個道理對我變得更深刻了。    (1996.05.13‭/明報‭/‬P1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