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03 回顧大馬弘法40年 星雲大師的一筆字

文/陳玉苗

星雲大師到大馬弘法四十年,今日星雲大師再度抵馬。已宣布「封人」的大師毅然答應在大馬舉行一場三皈五戒甘露灌頂法會,以感謝大馬信眾幾十年來對大師的護持,更希望佛法的傳燈,能夠燈燈相續,無窮無盡。

為了讓大師重溫四十年來在馬來西亞走過的弘法之路,馬來西亞佛光山特派攝錄隊與大馬著名導演黃巧力到佛光山專訪星雲大師,並錄製了一片光碟與信眾結緣,讓今年已八十三歲的星雲大師一一地回想佛光山在馬來西亞一步一腳印的過程。

星雲大師來馬一共二十三次,問大師喜不喜歡大馬?大師笑笑的回B答:「不喜歡我怎麼會去了二十三次呢!」大師不僅對大馬熟悉,還把這裡當成自己家般,大師說:「在我雲水行腳的生涯裡,到馬來西亞我沒有覺得出國或在外面地方,就像回到我自己住的地方一樣,就是佛光山。」

大師與馬來西亞這份法緣源於一本《釋迦牟尼佛傳》,大師於一九五三年撰寫了一本《釋迦牟尼佛傳》深受大馬佛教界歡迎,大師說,這本書在馬來西亞獲得很大的迴響,如廣餘法師等每次都和他訂購一千本、兩千本,然後賣完了再加,在銷路上、發行上,馬來西亞是個大雇主。

「這本書也有一點貢獻,對大馬年輕人學佛者而言,看了這本書後都認識釋迦牟尼佛了。」

問星雲大師還記得一九六三年首次抵馬的情況嗎?大師說:「我記得,那時候是代表中國佛教訪問團抵馬,我擔任發言人,那次訪問就是因《釋迦牟尼佛傳》的因緣,我和馬來西亞年輕人結了很多緣,他們也知道我,一些法師如竺摩法師、寂晃法師、寂明法師、伯圓法師等都給我們熱烈歡迎,所以那次中國佛教訪問團,在馬新兩地,可以說受到很大的鼓舞。」

一九六七年星雲大師在台灣高雄覓得一片竹林荒山,帶領弟子們開創佛光山以及開辦叢林學院、一九七○年大師創辦佛光山大慈育幼院,在近七○年代大師很少踏足馬來西亞。

因此,大家都認為大師這段時間甚少抵馬是為開山忙,大師直言,當時的台灣比較貧窮,所以佛教要發展、復興,沒有經濟、金錢,許多人都到馬來西亞來化緣,導致這裡的法師和信徒都不勝困擾了。

大師說,佛光山幾十年來都沒有跟馬來西亞化過緣,但是馬來西亞的人才,優秀的人才都流到佛光山來,這個比起錢財更加重要。

每次到大馬或世界各地弘法,大師對大馬的佛光人都讚歎不已。那大師覺得大馬佛光人如何?大師說:馬來西亞人基本上勤儉、刻苦、勤勞、純真,是我理想中的性格,雖然有些人比較直率,但純真的性格真好,我徒眾裡有很多是馬來西亞人,他們幫我弘揚佛法遍天下。

大師說,在二三十年前,台灣年輕的出家人可以講日文、閩南語及華語,但英文程度不夠,是馬來西亞的出家眾彌補了這個缺陷,現在佛光山在世界很多國家做主管的都是馬來西亞的比丘、比丘尼,所以馬來西亞與他的關係是如此深厚的。

大師與馬來西亞法緣四十年的結語:

我靠佛教,佛教靠我,你也需要佛教,佛教需要青年,青年更需要佛教;我們有了佛教會更擴大,會更昇華,會有無限的希望;大家關懷佛教,從事佛教,通通都來參加佛教。

佛教徒回教徒一起建設大馬

今天馬來西亞的佛光山有文化單位佛光出版社、普門雜誌;教育單位有東禪佛學院,還有全馬共十七個道場及三十三個佛光分會,星雲大師對於馬來西亞五十年的願景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觀」呢?

大師認為,大馬是回教國家,他覺得應提倡宗教融和,大馬華人信仰佛教,回教、佛教兩大宗教彼此都應尊重與包容,佛教徒與回教徒一樣,都熱愛國家,佛教徒也要重視社會建設、慈善。

「大馬佛教徒要提升自己的教育,唯有教育與道德提升,將來共同和回教徒一起把大馬建設起來,是很有意義的。」

馬來西亞佛光山總住持覺誠法師是佛光山傑出弟子之一,被調派到巴西十六年,並建立了南美洲最大寺院如來寺,於兩年前調派回馬。對於把覺誠法師派回馬來西亞,大師心中又有什麼期望和規劃呢?

原是針對大馬佛光山發展的問題,未料,心包太虛的大師卻放眼整個亞洲。大師說,大馬要多培養人才,無論出家或在家都好。

「大馬青年對佛教的根性、特性、信仰都很優越,所以他們一旦接觸到佛教以後,從事佛教社會工作,可以說是刻苦耐勞。」

大師希望,大馬人才不僅能到中國佛光山祖庭幫忙,也可以到中南半島(柬埔寨、越南、寮國、泰國及緬甸)發展。「他們原來是原始佛教或小乘佛教,他們信仰也很強,我們也想提升他們的教育,尤其像現在的小孩、兒童,失學的、教育不全,如果給與他們一些教育,讓他們將來成長,在佛教裡面發展,對他們的國家、社會很有幫助,也是馬來西亞的榮譽。」

懷布施的心幫助馬來西亞

星雲大師於一九六三年第一次抵馬,在相隔二十年後,即一九八三年大師帶著弟子第二次造訪,對於第二次來馬的情況,大師說,他是懷著布施的心來幫助馬來西亞。

大師說:「我這二十年沒有到馬來西亞,原因是台灣到馬的人太多了,都是希望到馬來西亞化緣得到一點幫助,回到台灣復興佛教,當時,我覺得不好意思就不去馬來西亞。後來會去馬來西亞,我講一句心裡話,我願意去馬來西亞布施,我去幫助馬來西亞。」

「那一次我有去佛學院、慈善機構,去檳城的佛學院、無盡燈雜誌。有馬來西亞佛教青年會,新的組織及機構都是我很有興趣的,所以有人要建寺院,可是這些文化教育更需要人幫助啊!」

一九八四年太平佛教會籌募建立會所,星雲大師、佛總及一百個佛教組織、寺院成就了一場五十年以來最大型的萬緣法會,成功替太平佛教會募款會所基金。

不過,當記者問起這場法會時,大師卻不太記得,大師說:「你講我依稀記得有這件事,他們要成立一個佛教會,太平佛教會,是一批在家年輕人要建道場、要建房子,談何容易?後來找到佛光山,我們去做了好幾天的萬緣法會,好多人去朝拜,大家就你捐一點,他捐一點,後來太平佛教會就有了。」

經一九八四年的萬緣法會後,大師便常到大馬來結緣,信眾也非常感謝大師。大師謙虛的說:「不要感謝,不要感謝,也沒有費什麼力氣,我也沒有少一塊肉,不像佛陀過去割肉餵鷹、捨身飼虎,小小一點心意。」

一九八四年後大師便常來大馬,大師笑言,人就是這樣,見面三分親,見了面就有人情的債,你來我往,後來依修法師(現任大智圖書館住持)、陳愛珠他們說要成立佛光山分別院,不過,我想大馬佛教也很盛,也不必要台灣去踩一腳,後來見到大家很誠懇、很友好,因為都是一些年輕人,我訓練的台灣比丘、比丘尼都是年輕人,他們都在佛光山念過書,都是同學關係,大家相互來往,馬來西亞的佛光山就逐步成立起來了。

患視網膜剝離堅持寫墨寶

今年八十三歲的大師,糖尿病齡已有四十年,今年因併發症導致視網膜剝離,合併眼底黃斑部細胞鈣化,雙眼視力模糊,幾乎看不見;平時寫字時,雙手更是不聽使喚的顫抖,但是大師無我、心懷眾生的慈悲心,毅然要在色身尚可利用時,盡量長養他人的慧命,在短短兩個月時間內,孜孜不倦寫了七千幅墨寶。

這七千幅稱為「一筆字」的墨寶,每一張都是「一筆」到底,不容間斷;因為只要中途停頓,大師就會因看不清,抓不準筆畫而難以下筆,因此他不得不一氣呵成,一揮而就。

同時,每一張墨寶都是警世、修行的法語,每一張的法語都不一樣,大師於今年九月將一千多幅墨寶分別贈送給每一名出家弟子,希望提携所有的弟子,身心安住,饒益有情。

其餘的墨寶,大師則分派到全世界二百多家道場,作為展覽義賣,並把所籌得的款項捐作「星雲公益信託基金」,用作教育與文化用途。其中大馬佛光山將把大師捐贈的一百幅墨寶,於今日起在東禪寺展覽義賣。(2009.10.13‭/光明日報‭/‬D5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