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9 星雲:管人難 管自己更難 管心最難

【台北訊】國際佛光會創會會長星雲大師昨天晚上以「佛教管理十問」為題,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展開第一場佛學講座。他說,管事、管錢都不如管人難,管「人」中又以管「自己」最難,自己最難管的是心。

昨天傍晚遊覽車陸續抵達國父紀念館,上千信徒守秩序的在門口排隊等待進場。頭髮梳理整齊,穿著紅灰色外套的王太太,不畏寒風,安靜地排在會場門口第一位,她說,為了想坐前面一點,一早從台中搭火車北上。

另一位也是星雲大師「演講迷」的家庭主婦黃太太,七、八年來每年必到國父紀念館聽講,「這是我每年最期待的一刻!」她說,大師的智慧話語,助她度過更年期的恐懼,臉上總是笑笑地,看不出她已六十二歲。

星雲大師佛學講座在台灣今年已是第卅一年。主辦單位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表示,估計昨晚的聽眾三千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榮譽總會長吳伯雄之子吳志揚、立委丁守中及警政署長謝銀黨,也都前來聆聽大師開示。

講台四周擺放幾棵小樹與綠葉盆栽,還有竹林搭襯,星雲大師獨自坐在中間,負責提問的慈惠法師坐在大師左手邊,聽眾彷彿置身千年前的禪林古剎靜聽高僧說法。

會眾跟著錄音帶播放的〈三寶頌〉一同唱誦之後,星雲大師正式開講,今年講座方式由慈惠法師一一提問,共提出管理的十個問題,由大師回答。

關於管事與管錢的藝術,星雲法師說,管事「立法要嚴,執法要寬」,多用讚美、鼓勵,被管者才會心甘情願。有錢是福氣,用錢更是智慧,錢與權在一起會出問題的,有權者管錢容易貪污,管錢的不能有權。

對於管時、管地與管人,星雲法師以佛教一句話「豎窮三際,橫遍十方」點出管理最高原則。管人難,管自己更難,自己要守時、勤奮、樂觀,做好分內事之餘,也要在乎大眾利益,讓法喜充滿。

談到身體管理,星雲大師說:「不怕你們笑,我四十年前就有糖尿病,醫生叫我這個不吃,我就不吃,久了我就『與病為友』。」不違反自然是最好的身體管理,有病讓它病,要老讓它老。

那心要怎麼管呢?星雲法師指出,人的心最難管,人體如村莊,心就像村長,能命令身體行事,對付「貪心」就用喜捨來治它,以慈悲取代憤恨。常聽人說壓力好大,其實適度的壓力是能讓人成長的。

星雲大師對家庭管理提出「尊重、包容與愛」的妙方,婆媳之間將心比心,相處不易有問題。修行的管理就是要:不亂看、不亂聽、不亂嗅、不亂說、不亂動、不亂想。

管理以因果為念,就不容易出差錯,星雲大師認為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是最好的管理專家,因為現世苦難在極樂世界都消除了。

五停心觀 讓紛亂心靜下來

【台北訊】一般人對於自己的身體最為關心,每天除了吃飯、保健,還要化妝、打扮。愛美是人的天性,只不過一個人的外貌固然不要太醜陋,但有時太漂亮也很麻煩,所以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最重要。

在我看來,對身體的管理,應該是「當閒,要讓它閒;當忙,要讓它忙」,尤其「當老,要讓它老;當病,要讓它病」,要求長生不老是不可能的,就像要求東西不壞,也不可能,不必太過介意自己的身體,即使病了,有時候「久病成良醫」,所以要能「與病為友」。

我自己的身體看起來好像很健康,其實我一生也有多次生病的經驗,尤其我的糖尿病已有四十年的病史,醫師叫我什麼東西不吃,我就不吃,久了學會「與病為友」‭。

剛才講「人難管,自己更難管」,其實比人、比自己更難管的,就是我們的「心」,所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動物園,佛經裏常把心比喻如「牛、馬、猿猴」等,心如各種動物,一個動物園在我們的心裡面,我們的心怎麼會安寧呢?

雖然佛教裏提出很多的對治法門,比方說「五停心觀」──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五停心觀」就是五個治心的方法;如果你的貪心很重,例如貪色,你就用「不淨觀」,觀想身體是個不清淨的臭皮囊,貪求就會少一點。

如果你的瞋心很重,老是發脾氣、罵人、怪人、冤枉人,假如你慈悲心重一點,用「慈悲觀」也能對治。如果你對世間上的道理常常顛倒妄想,不能明白來龍去脈,事情都是一知半解,假如你有這樣的性格,用「緣起觀」也能對治。緣起觀就是知道世間一切事情都不是突然有的,窮有窮的原因、笨有笨的來由,懂得「因緣法」自然就不會無明。

如果你很無明、很執著、很計較,凡事一點都不肯讓人,就用「念佛觀」,當你知道「阿彌陀佛」很偉大,知道自己不是很了不起的、不是最偉大的,還有一個偉大的佛,自然就不會自以為是了。

如果你的心平常容易散亂、妄想,心意不能集中,精神容易恍惚,在禪修的法門裏有一個叫「數息觀」,數自己的呼吸,一進一出,從一數到十,再從十數到一,如此心意集中,不會散亂。

情緒、脾氣、好辯,甚至愛講歪理,這都是人的壞習慣,要怎麼樣管理?現在很多年輕人常說:「我的壓力太重了!」一個人從出生以後父母就要養育你,長大了師長要教育你,出了社會以後,許多的親戚朋友都要關心你,你有什麼壓力?或許你說,父母要求我一定要考個好成績,這不是壓力嗎?我每天要讀那麼多書,這不是壓力嗎?我要在社會上立足,必須樹立好的形象,這不都是壓力嗎?

其實,不管歷代聖賢或普通人,那一個不需要經過壓力來成長呢?就連青菜蘿蔔,也要經過霜雪的考驗才能成長,像我童年時,也是在被老師打、罵、冤枉的教育中成長,這有什麼壓力呢?

一個人有了忍的智慧,就有力量承擔、化解、處理世間的一切問題,所以生存之道,首先要有忍的功夫;能忍知忍,就能放下,放下才能自在。

要管別人 先學給人管

【台北訊】「管理學」是現代最時髦的一門學科,包括人事、財務、企業、醫院、飯店、資訊、行政,乃至人性、民主與分層管理等。

講到「管理」,一個人在學習如何「管理別人」之前,先要學習「給人管」。我自己個人就是從年輕時的一無所有,經過一些師長給我很嚴苛的管理,後來慢慢成長以後,讓我也能接觸、參與,並且發覺世間上不管事情、金錢、物質、人事的管理,箇中都有很深的管理哲學與藝術。

就拿管事、管物、管錢來說吧!其實管事,事情好管,事情頂多做得好不好,事情本身不會反對我們,也不會表示意見;管物,不論桌子、椅子、麥克風,它也不反對或是有意見;甚至管錢,錢多錢少,也是任你支配、任你使用,都不是很難。

有的人大事很會管理,迎刃有餘;有的人管理一點小事,就忙碌不堪,也有的人,很少的錢,但因擅於管理、經營,賺很多的錢;有的人很多錢給他管,他不會理財,把錢越管越少,管到後來錢都沒有了,這就講到管理的藝術。

古人有兩句詩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可見有了藝術以後,不論管理事情、物品、錢財,都會有不同的效果。

人在世間上生活,我想與我們最有關係的,第一個就是「時間」,我們這一生的壽命,分分秒秒在減少,可以說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再來就是「空間」的問題,我們為了爭取空間,有時候人和人吵架、打架,甚至世界的戰爭,都是為了要爭取「我的空間」,都是為了要擴大「自己的空間」。

時間、空間的管理之外,最麻煩的是「人間」──人我之間。有時人與人發生爭執,如果人我之間不協調,日子會過得很苦。常聽有人說:「我時間不夠用!」讀書的人時間不夠用,工廠常加班,也因時間不夠用;很多人到了中年、老年的時候,更是苦惱自己「歲月無多、去日不遠」。時間之外,也有人感嘆自己在宇宙之間,擁有的房屋太少、辦公室太小,辦公桌上的東西不夠放。

不過,時間總是要靠自己懂得運用、處理它;空間也是一樣,大大小小,總有空間,重要的是自己的心量要大,所謂「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無事一床寬」,只要自己放開心胸,心裡的世界一大,你的空間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空曠。

管理學中最難管理的是「人」,因為人性是自私的,人有很多的煩惱,很多的意見,最重要的是面對不同的思想、習慣、看法、學歷、資歷、籍貫、年齡,如何在差異之中,將人統攝起來,事實上是非常困難的。

有一個將軍,在外面只要一個口令,百萬雄師都隨著他的口令動作,很好管;可是他一回到家裡,他跟老婆講話,老婆不聽,他講一句,可能老婆比他的話更多,所以有時候「人多」不見得不好管,「人少」反而難管。

我覺得現代年輕人要想學好管理,要管理別人之前先要學習給人管。也許有的人認為自己的父母、師長不講理,不會管理;其實面對無理,或是不會管理的人,如果都能夠承受,並且加以融化,從不會管理的當中,還是可以學到很多,我自己一生就是從不會教書的老師身上學會教書的。

要把管理學好,就是要學著為人著想、給人利益、幫助別人,讓人覺得你在關懷他,你能給他利益,讓人「皆大歡喜」是管理學的最高境界。

管理人不要一味的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不可以」,太講規矩就很難管理;真正擅長管理的人不必一天到晚講規矩,而是要讓人「心甘情願」的自己奉行,如此就會皆大歡喜。

我這樣管佛光山 不鎖殿堂 不藏金錢

【台北訊】常有人問我:「佛光山人眾好幾千人,寺廟分佈五大洲,你如何管理佛光山的人事?」

我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管理技巧,我只是為佛光山建立各種制度,以制度來管理,以組織來領導而已。

例如,在開山之初,我根據六和敬、戒律和叢林清規,著手為佛光山訂定各項組織章程,建立各種制度,諸如人事管理訂定,「序列有等級、獎懲有制度、職務有調動」,以及「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的運作準則。

在寺院管理方面,佛光山的各個殿堂從來不上鎖,像大雄寶殿、大悲殿、會議室、客堂、教室等都是全日開放,以便讓大眾隨時進入瞻仰、使用。

物品管理方面,我不喜歡建倉庫,物品是做來給大家用的,最好能物盡其用,東西一旦堆在倉庫裏,往往一放多年,等到要用時已經發霉生銹,豈不可惜。

我管理金錢,也不喜歡放在祕密的地方,卅多年前在壽山寺的時候,我將錢放在固定地方,讓學生、徒眾各取所需,我認為這才是公平之道。

我管理人,倡導法治、人治,甚至無為而治,我覺得最好的管理,其實是自己內心的管理;心治則身治,身治則一切皆治。

有鑒於「人和為貴」,所以我主張「集體創作」,肯定彼此扮演的角色,自動自發相互合作,共同奮發突破,最高明的管理是要讓整個團體產生共識,上下一心。

雖我一手創建佛光山,但我都以開會代替下達命令;儘管我是多少人的師父、師公,但我寧願大家商討研究,也不願斷然否決別人的意見。其中也曾遇一些應趕緊實行的議案,卻因主事者的保守而延誤時機,以致日後須付出多倍的努力及代價,但是為了尊重他人,我願意承擔一切後果。

卅多年來,為了斡旋各個單位的意見,為了調和各個主管不同的看法,總有開不完的會議,但想到能給人多少利益,給人多少方便,給人多少學習,一切的辛苦即刻化為烏有。

佛光山是一個弘揚人間佛教的團體,非痴聚的團體,大家有共同目標、方向與願景,百分之九十九的僧眾都是佛光山叢林學院畢業,所以思想、理念上有共識,皆以「弘揚人間佛教,建設佛光淨土」為目標,從弘法利生中,大家看到未來與希望,所以能安住身心,共創一個六和的僧團,這是佛光山最好的管理之道。

放他開小差 去看溜冰團

【台北訊】有時候能夠滿足人的需要,也能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四十多年前,美國白雪溜冰團到台灣演出,引起轟動。當時學院有一名學生說,如果不去看白雪溜冰團表演,他將會終生遺憾。

我知道後,拿錢要他到高雄採買文具用品,並暗示他在開大靜之前回院銷假就可以了,我善巧的讓他藉公務之便,滿足他去看白雪溜冰團,他看過以後願望滿足,也就定下心來了。

我的意思是,很多的規矩「定法要嚴」,但是「執法要寬」,因為這不是很嚴重,只要不傷害,不是破壞很大,要能稍微寬鬆一點,要讓他感覺到有自己的空間,感覺得到別人對他的關懷與愛護,他就會成長。

另外一個小故事,佛光山有一名信徒在泰國開工廠,全廠有六百多名員工,每天早上他會讓大家打坐或誦經半小時。我好奇問他:「半小時可以生產很多東西,你讓大家打坐、誦經,不是減低生產量了嗎?」他說不會,因為員工打坐、誦經後才開始工作,大家的精神特別好,工作效率特別高,尤其這當中還有一個好處,凡是品性不良的員工,都不肯打坐、誦經,因此做不到幾天就走了,只要肯留下來的,都是善良的好人,所以壞人自然淘汱,不必擔心員工良莠不齊。

總之,用人去管理人很麻煩,能讓人懂得「因果」、「緣起」,讓他自己管理自己,才是最上乘的管理法。(2005.12.24‭/聯合報‭/‬A14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