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50 星洲專訪 星雲大師和諧之談

採訪/本報曾毓林、陳玉苗 整理/本報李秀華 攝影/本報楊初猛

「沒有要求。沒有要求。」

星雲大師緩緩地說,「人生最大的要求是快樂、歡喜、生死,我都有了。恕我難以說明。你問了,我不好說,說得太高調吧,你們不懂,說得太膚淺啊,又沒意義。到了我這樣的程度,不敢講甚麼大話,至少生也好,死也好,都不重要;來就來了,去就去了,一切隨緣,也不要求開悟或成道,只是比較自在。」

人不能獨自生活,共同存在就是和諧

記者:師父,您最近在大陸訪問期間,不僅講佛教和諧、社會和諧,也講國家和諧,那我們就先談談人與人的和諧,談和諧先是要互相尊重,但像在馬來西亞這樣的多元種族國家,基於各族文化、歷史、宗教的差異,只能形成了表面上的和諧,當某個種族的進步比較快時,難免會引起另一個種族的焦慮感。所以,您認為在馬來西亞要談和諧,應該要有一個怎樣的心態呢?

星雲大師:和諧,是要認識彼此的不同,就因為有對方的不同,才能顯示出自己的特點,和諧不是一致的,能夠共同存在才是和諧。

記者:師父,您說的和諧包含了一種互相配合的成分存在,如果用在文化上還可以,因為文化各具特色,可是一碰到經濟領域就會有困難,像中國進步得太快,美國就慌了。如果只靠單方面的尊重和要求配合,起得了作用嗎?

星雲大師:社會的進步,競爭力是少不了的。但這競爭力不是打擊,是共進的力量。如看見對方好,自己就要做得更好;對方進步,自己就要更進步,並不是說看不得別人好就要把人家打倒。

「和諧」是指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並不是由你我來打倒它。如果講和諧是指要把對方打倒或收服,那世界被你消滅了,世間只剩下你一個人的話,你怎麼吃飯?物資從哪裡來?人不能獨自活下去。

所以,我們必須允許世界上有各種的不同,並且,鼓勵共同存在是很重要的,這就是和諧。

忍耐不是屈服,它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

記者:當一個人主張和諧的時候,他必須要有哪些基本的信念?

星雲大師:平等,共同就是要平等、同等,比方說,一棟房子建築起來要用水泥、木材,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是模式,沒有一個模式不行。

記者:和諧與忍耐、忍辱之間有什麼差別?

星雲大師:忍耐不是屈服,也不是完全消極的讓步,忍,它是一種認識,認識自己能接受多少?能負擔多重?能化解什麼?

生要生存、生命、生活,你必須就要對世間有認識,認識自己對世間能夠接受多少?對世間能夠負擔多少?比方說,一個爸爸回到家,孩子對爸爸說,「你跪下,讓我騎馬」,爸爸可能會很歡喜,因為這爸爸認識他是自己的兒子啊,孩子跟他是血肉相關的,所以就不計較了。相反的,換做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可能就給他兩個耳光了。

所以,我們要認識人生是同等的、認識和諧,認識很多相關的關係。從生忍到法忍,法忍就是好壞、是非,世界的一切都可以負責和化解就能忍了。

忍耐是智慧,忍耐就是力量。

記者:佛教尚且有山頭主義,小小的台灣佛教組織特別多,雖然說各做各的,但是,暗地裡也都暗中較量。儘管大師和上人們都有寬闊的胸襟,但一般的信徒卻沒有這個智慧。這種心態應怎樣調整過來呢?

星雲大師:這是沒有辦法的,因為自古以來,人性的貪嗔痴會引起鬥爭。要倡導和平,就要從人性的根本改進才有希望。

記者:可是這競爭是好事還是壞事?不競爭就不會進步;可是競爭一展開來,人的惡性就會暴露。

星雲大師:我們沒有競爭力就不會有發揮力,如果因為鬥爭消耗了彼此的力量又何苦呢?所以,中國文化就講道德、心靈淨化、人與人的關懷、提倡社會和諧等等。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出現優秀的人才很多,近代的,我認為有幾個偉大的人才,第一個是孫中山,他支持平等,因為平等才能和平;第二個是鄧小平,他提倡改革開放,中國大陸的經濟才會進步;第三個是胡錦濤,他從中國和諧到世界和諧,以和平開放與和諧結合一起,社會未來會進步。

世間很多東西都會騙我們,唯有因果不騙人

記者:有人說,當大災難發生的時候,很容易激發人性的善心,像今次四川大災難發生時,全世界都主動伸出援手。這一剎那的人性光輝是多麼的感動人心。

可是這種心態卻不能持久,你看,現在爭執就開始了,有人說資糧分配得不夠、有人指責某某有錢人捐的善款不夠、有人說明星籌款趁機作秀,有人開始發國難財。這是怎麼一回事?

星雲大師:這個世界很複雜,發國難財很要不得。在經過各種事情後,慢慢的,人會變聰明,學會了與人為善,學會了布施,學會了以仁救人,不要自私。

佛門有一句話說:財進山門,福歸施主,救濟也一樣,我們盡我們的心就好,什麼都會欺騙我們,因果不會欺騙我們,你搞花樣也是你的因果,做人最重要不要自私,要與人為善。

目前四川的災民最需要的是心靈輔導,心靈的恐怖要消除,否則,會有越來越多人自殺。

記者:師父,你提到與人為善。可是災難發生時,卻有很多人「好心卻做了壞事」,比如說很多人毛遂自荐要到災區去救人,甚至說「你不給我去,是扼殺我行善的機會!」可是,你若不是有專業能力,也沒有急救經驗,你去了只是製造更多麻煩,阻礙別人的搶救工作啊!

行善,是不是也必須衡量客觀條件?

星雲大師:災難發生的時候,有的人去進行救濟工作後好幾個禮拜還不肯回來,有的人卻受不了要回家,這是人各有志。有的人忙著幫助重建學校、建醫院,可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給災民心靈上的輔導。因為經歷過這場災難的人,心靈上的創傷很大,最需要還是心靈輔導。

記者:類似四川和緬甸的災難,畢竟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我們勸受害者要「看開,放下」。但是,自己並非為當事人,說得可容易,「看開,放下」是三歲小孩都知曉,八十老翁做不到的事啊!

星雲大師:能夠做到有意義的事情就有好報,壞事做多了也會有報應,只在於這報應是來遲或早而已。因果絕對不欺負人,這跟你種豆子絕對不長西瓜的道理是一樣的。世間很多東西都會騙我們,唯有因果不騙人。今生種的因,就是來生的果。

只要信念不倒,一切可以重來

記者:如今很多天災在我們的預料之外一波接一波的發生,在馬來西亞這沒有地震或海嘯的國家,好像也愈來愈不安全,有災難隨時會逼近的感覺,有時我們甚至要隨時做好會家破人亡的心理準備,甚至擔心一夜之間醒過來,世界就會變成地獄。看來,我們的世界只會愈變愈壞,不可能一夜之間變成極樂國土。

星雲大師:講到世間的災難,只要有時空和人,災難就免不了。過去因為交通不方便,資訊不發達,所以我們不懂哪些地方發生了災難,就如西藏的青海地區,都是從山變湖,湖變山,這是人世間的成住壞空,好比一尊菩薩像也是會壞的,這是很正常。只要信心不倒,佛像倒了可以重塑,家園毀了也可以重建。

這個世間是無常變化的,所以我們才要信仰。信仰也不是說菩薩會讓你永遠安全,也不是說菩薩就可以防止災難發生。但是,唯有信念不倒,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房子毀了、倒了,只要信念還在,就會有信心去重建房子。

尊重生命,災難才會減少

記者:大師,我們來談人與環境的和諧。現在石油荒開始了,地球資源越用越少,大自然開始反撲人類,氣候變化、天災開始不斷出現,這是佛家說的共業嗎?神通敵不過業力,可是個人的力量又怎樣抵得過共業?

星雲大師:我們可以消業的,心最有力量,就算是業力,心也消業,因為一切業都是由心造。大家只看到世間的災難,人類的災難,其實每一天的殺生,人類在殺害生命,難道這不是眾生的災難嗎?

現在人吃一條魚可以做成三十多種煮法,都在研究怎樣煮法、殺法,難道這些都沒有報應嗎?大家不要只想到人類災難,沒有想到動物的災難?一切眾生都有命,大家都應尊重生命,災難才會減少。

記者:石油荒的問題,全世界都在面對,不要說個人的力量,甚至傾全國的力量,也未必改變整個地球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還能做什麼?

星雲大師:物價的上升是一時的,不是永久的。現在的問題是,人民的生活要讓收支平衡,如果油價漲,但薪水有增加嗎?假如薪水沒有跟著漲,人就會辛苦了,要向政府表態了。

物價漲,人民一時感到不習慣,不過,人心會能適應這環境的,面對困難時人會變得更堅強。我們可以多來多用,少來就少用,石油漲價就使用公共交通,例如你平時都吃五六樣菜,現在食物有限就吃簡單一點,度過這個難關,人都會有對策來應付這個事情。

面對百物騰漲、世界災難的當兒,我們要強化自己的力量,只有充實自己的力量才能達到目標,無論是知識、精神和信仰都是力量。

今生無要求,一切隨緣

記者:你今生有什麼未完的事和遺憾嗎?

星雲大師:沒有遺憾,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應度的眾生都度了,沒有因緣度的就先播種,強求不來,緣份是要彼此的。

記者:那你今生還有什麼要求嗎?

星雲大師:沒有要求,人生最大的要求是快樂、歡喜或生死,但我都沒有要求,生也好,死也好,都不重要,來就來了,去就去了,一切隨緣,也不要求開悟或成道,只是比較自在。

記者:你再次來到大馬,在東禪寺看見佛光山在這裡興盛發展,再重看你在四十六年前來馬弘法的相片,有何感受?

星雲大師:我的感覺不是你的感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只能說,點滴在心頭,一點一滴都在心裡面。(2008.06.16/星洲日報/9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