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8 港中大50年 星雲大師談人文

【人間社記者鍾慧珍、婉文香港報導】香港中文大學八日邀請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出席以「傳承、開創──從中大創校五十年看大學生人文關懷」活動,與校長沈祖堯及五位中大學生對話,活動在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舉行,師生八百多人出席,兩個講廳座無虛席。

沈祖堯感謝星雲大師蒞臨中大,分享人生智慧。他表示兩年前與大師見面時,向大師訴說當校長很苦,大師回應他:「要放下!上班時提起公事包,下班時把公事包放下。」頓時全場洋溢笑聲。

此次對話、提問一個比一個尖銳,但過程互動性十足。沈祖堯在會談結束前盛讚星雲大師智慧又幽默,期待大師今後多光臨指導。

以下為五位擁有不同文化和學習背景的學生代表,向星雲大師請益關於人文關懷的議題。

來自英國、主修東亞研究的唐吉米提問:人文教育與應試教育,哪個是最好的教育理念?如何在生活中應用?

星雲大師表示,他解讀中國文字的意義,認為「仁」字拆開是二個人,我們與人相處,作為大眾中的一分子,要有仁義才能生存。佛教常說「慈悲」,慈是給人快樂,悲是拔除苦痛。若人與人互動能易地而處,人際關係自然變得密切。

星雲大師延伸,禪是生命之光,而禪並不專屬印度,也不屬於釋迦牟尼佛;禪心就是我心,是每個人的寶藏。他認為「人文教育可注入禪」,並歡迎大眾參加佛光山每年八月舉辦的國際英文禪學營,對人文關懷會有更多了解。

來自湖北的翻譯系學生萬芷均提問,她覺得現在學習是為了將來工作、賺錢、家庭,企業認為員工只需為公司賺錢即可,不需要人文關懷,因此她問大師:社會有責任鼓勵大學生培養人文素養嗎?

星雲大師對此舉例說明,吃飯要靠農人、交通要靠駕駛,任何人都需要大眾給予因緣,一個人不可能單獨生存。父母把子女教育成才,子女成人要報答父母。因此自利不夠,要把自己昇華到利他。例如:為國家、為社會而奮鬥,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人總是為自己、為我,「我」字拆開是干、戈二字;有我就有干戈,就有戰爭。人文學科可讓人去除自私、我執;更可擴大昇華到自利利他,自度度人,自覺覺他。

一位生長於香港的中大學生,有感現代生活條件好,所以請教大師:經歷苦境,是否為培養人文關懷的重要條件?

星雲大師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受苦受難乃至受委屈是必然的。

他以自己為例:自小當和尚都是在委屈打罵中慢慢成長,他感恩表示,正因為年幼時於叢林接受嚴苛的教育,否則心存傲慢貢高、自恃、自私,便不能培養為修道者。

校長沈祖堯聞言,向在座同學笑言:「今後我罵人時,就別問有沒有道理。」會場笑聲不斷。

在英國成長、而後回香港的中大學生請問星雲大師:中港人民本是同根生,但連番發生衝突矛盾,該如何看待?

星雲大師表示,兩岸三地不應對立。大師以手掌上的五根手指為例,五根手指各具所長:拇指可表達讚許榮譽、食指有方向指導性、中指不偏倚、無名指可戴上具有婚姻承諾的指環、尾指在合十時最接近佛菩薩。

中國地大人多,要合作團結,像五根手指不分大小,才能發揮最大力量!「嘗試以『愛』看待中港兩地的矛盾,不爭對與錯。」大師此語引起熱烈掌聲。

來自中國湖南省的學生代表表示,同學們面對就業問題感到迷惘,如何透過結緣成就未來?

星雲大師提點,青年要先學習給人接受,要有禮、負責任;要勤勞、有使命感!繼而要學習處眾,可與人不同,但不可不合眾,要做自己的貴人,學習吃虧、忍耐、慈悲,要讓人接受,縱使社會不平等,如能有力量接受就是最強。大師說:「我是中國人,我是中國的和尚,我要把中國人做好。」這種慈悲濟世的人文關懷精神讓所有聽眾感動不已,現場氣氛熱烈。

台下一位學生提問「星雲大師有還未放下的嗎?如何理解放下?」大師妙語回應:「放不下的就是沒讓你得度,你能弘揚佛法,我就放下了。」一個半小時的講座,聽眾獲益良多。(2013.04.10‭/人間福報‭/‬8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