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5 星雲大師今晚開示公是公非

【蘇正國高縣報導】來自全球三十餘國之三千餘名國際佛光會代表,十六日抵達佛光山,準備參加年度會員代表大會,昨晚佛光山寺以隆重的晚會歡迎這些國際貴賓,十七日晚間,星雲大師將以「公是公非」發表主題演說。

昨天是佛光山開山三十四週年紀念日,該山為慶祝佛教東傳兩千年所舉辦為期五十三天之國際三壇羅漢戒會也於昨天圓滿,所有戒子並同步進行高雄縣市的托缽活動。

國際佛光會第八次世界會員代表大會,十四日在台北開幕,與會人員在參加首屆國定佛誕節慶典之後,專程南下佛光山,進行年會議程。昨天大會安排升旗典禮、巡山以及迎賓活動。這次會議主辦單位備有英文、廣東話、西班牙文、德文及日文等六種語言的翻譯。

昨天傍晚,主辦單位特別設計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歡迎晚宴,於佛光山大雄寶殿前的丹墀廣場,準備了四十個攤位、七十多種台灣各式小吃,讓來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名會員品嚐,現場並有來自台南縣原住民洄蘭舞集、後壁國中扯鈴團及屏東六堆客家文化等的精彩演出。

【蘇正國高縣報導】由於現代人的是非觀念混淆,造成整個世界的脫序亂象。因此,星雲大師將於十七日晚間以「公是公非」為主題,向來自全球三十餘國七十餘個協會之三千位國際佛光會代表發表演說,這是該會的重要年度盛事,希望藉此呼籲世人共同創造一個公理正義的人間社會,人人都有「公是公非」的道德勇氣,樹立「公是公非」的社會形象。

星雲大師指出,「公是公非」,也就是「大是大非」。「公是公非」是評論世間一切好壞、對錯、正謬、善惡法則與智慧;有智慧才有「公是公非」。佛陀證悟真理,就是「公是公非」般若智慧的顯現。「公是公非」不是以自我為中心,而是以公理正義為依歸;「公是公非」不是以一家一國為對象,而是以全法界眾生幸福安樂為訴求。

星雲大師說,佛教的「因果業報」講「種如是因,得如是果」,這就是非常公道的「公是公非」;無論達官貴人或販夫走卒,無一不是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定律下循環。「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如果真能做到,這就是「公是公非」。

「公是公非」是維繫社會秩序的公義紀律,也是修養個人品德的圭臬指南。一個人的身語言行、起心動念,不要以為他人不知,所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冥冥之中必然有「公是公非」的準則。

他認為今日社會,是非觀念普遍淡薄,可以說在我們周遭的人,大都是「少是少非、無是無非、不是不非、混淆是非」。因為當今人類不肯服膺是非公理,「成者為王,敗者為寇」,造成強權代替「公是公非」、金錢左右「公是公非」。

所謂「公是公非」,要禁得起時間的考驗,要禁得起良知的認同,更要禁得起歷史的評鑑。

星雲大師說,世間上有的人因緣際會,卻無實才;有的人懷才不遇,怨嘆時運不濟。其實,論三世的因果,此中必有「公是公非」。須知世間上凡一切成就,必有相關的因緣助成,所謂高樓大廈,需要多少的一磚一瓦,所謂開花結果,需要多少的地水火風,對於許多默默助成的因緣,我們若能懂得感恩報答,這才能還給世間一個「公是公非」的公道。

「因緣果報」就是「公是公非」;「善惡業感」就是「公是公非」;「事理圓融」就是「公是公非」;「最後判決」就是「公是公非」。

他希望佛光人,都能以「公是公非」為立身處事的準則,人人都有「公是公非」的睿智,大家一起發願,共同來創造一個公平正直、法界圓融的祥和社會。(2000.05.17‭/中國時報‭/‬18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