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68 大馬好 出家人應問政不干政

《南洋商報》提問

【仁嘉隆二十二日訊】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說,佛教徒也是公民體制的成員,應善盡國民之責;出家人也應「問政不干政」,勇敢為政治服務。

他說,公民參加的活動,信徒都可參加。

代表佛教為政治服務

大師引述太虛大師「問政不干政」的論點,表示僧人雖有限制,不能干政及掌管公務,當警察、局長,卻可以參選議員問政。

大師今天在東禪寺向媒體開示時,針對《南洋商報》的提問這麼說。

《南洋商報》提問:臺灣解嚴後,政治與文化生態進入百花齊放時期,馬來西亞目前似乎也邁入類似時期,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如人權、環保、政治等議題,大師對於佛教徒參與政治改革與社會運動有何意見與看法?佛陀當年三度坐在樹下阻撓軍隊進城屠殺民眾,他是否可被喻為「人類史上最早靜坐示威的社會運動者」?

大師指出,雖然有些佛教人士對問政沒興趣,也不直接參與,但他覺得社會已進步,僧人不可以退後,反之要勇敢一點,代表佛教站出來,為政治服務,當「不一樣的從政者」。

讚大馬媒體人如蓮花

這場題為「人間佛教座談會──當代社會需要的人文關懷」向媒體的開示座談會,吸引五百名媒體工作者、佛光人、信眾出席聆聽大師開示。

由於星雲大師稱讚馬來西亞媒體人如「社會之一朵蓮花」,能於世間綻放芬芳,帶給社會正面光明報導,這次趁大師法駕大馬,佛光山特邀本地媒體人聆聽大師開示。

大師在座談會上回答多個媒體機構分別提出的問題,涵蓋時事動態、社會現象、宗教文化、生命與生活等。

座談會主持人為時事評論人鄭丁賢,英語翻譯員為佛光山國際組的妙光法師,國際佛光會秘書長慈容法師也在場。

佛陀也是媒體人

大師向媒體開示時說,佛陀也是媒體人。

「人人都說釋迦牟尼佛,但就沒有想到他是媒體人,對嗎?」

大師說,佛陀把佛理換做散文、詩歌、授記、譬喻、變化、神通方式傳授予人,令人覺得好奇。

「佛陀是最會宣傳的媒體人,媒體人如果學到佛的精神、目標、意義,便可成為第一流的媒體人。」

三好社會善比惡多

《星洲日報》提問:佛說:眾生習氣重,剛強難馴。大師推動三好──鼓勵人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但是環顧當今社會四周,行三好的人固然很多,但行三惡的人更多,社會依然罪案處處,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難免令人沮喪。善的力量是如此脆弱,惡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嗎?人間淨土究竟是不是海市蜃樓?請大師告訴我們要如何鼓勵行三好的人加強信心?

大師回答:這個社會啊,是一半一半的社會,一半晚上一半白天,一半男人一半女人,全世界的社會都是一樣。只要善的人比不好的一半更多一點,識得大體,這很重要。

有兩名徒弟分別為師父按摩左右腿,大、小徒弟都聽不下別人比自己更好的讚美,還打斷對方按摩的腿,讓對方不能按摩,結果倒楣的是師父。

現在社會的宗教紛爭,對教團造成傷害;黨派紛爭,損傷了社會國家。假如大家都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大馬就會是三好社會。OK?

好人多了壞人就少

《亞洲眼》提問:大師您提倡「一半一半看世界」的哲理,並以「一半晚上一半白天,男人一半女人一半,愛好和平的一半,好鬥的也一半。佛、聖人也只有一半,還有一半是魔、邪魔歪道」為喻。既然是什麼都一半一半,是否意味著,世界,或人們,永遠不會完全變好;並且該讓好那一半接受不好那一半繼續存在?

大師回答:好的一半更多,另外一半就少了。所以好人多了,壞人就少了。所以我希望東禪寺人多一點,馬佛青、各寺院信徒、各媒體讀者多一點,大馬就好了!

好人須要淨化善美

《光明日報》提問:佛家說「人身難得」,可是現實生活裡,大家卻普遍陷身在「做人難,難做人」的處境。請問大師您會給予面對「做人難,難做人」困惑的信眾怎樣的指點?

大師回答:人難做,好人也難做。要知識、修養、心地健全,更難做。我們社會對好人的標準是什麼?只要有道德、學問、正派、責任感、使命感、肯為大眾服務犧牲,都是好人。

慈悲、慈善、顧念、關懷大家,是好人。學習吃虧、謙虛、謙讓是好人。會慚愧、不計較是好人。現在我們倡導人間佛教,什麼是人間佛教?人要淨化、善美,是佛教給我們的教法。我們的佛教、咱們的佛教,我們會自覺選擇對我們好的佛教。

佛是對人講,不是對地獄畜生,是對人講的教法。如果懂了,人就不難做,做人也不難。OK?

記者對社會有使命感

主持人鄭丁賢提問:大師向來重視媒體功能和角色,對媒體也有很高的期許和鼓勵,包括成立「星雲真善美新聞傳播獎」,但是,媒體中人有不同的本性,有各自的動機,因此也造就了今天紛亂的媒體生態。

請大師開示,媒體人應該要有怎樣的心念,要如何去修煉,才能走向正道,為讀者和社會造福。

大師回答:做記者啊!與宗教信徒有同樣命運,寫好話、寫好事,做好人也是當然的。我覺得媒體人,尤其需要鼓勵,我辦這個獎,就像美國普立茲獎,就是要給媒體人鼓勵。希望媒體人筆下能開花結果。

記者對社會要有使命感,而每個讀者也應對媒體有一點的尊重。對我,有一杯茶、一份報紙,就很幸福歡喜了。

我沒有讀過書,進過學校,今天能向你們發言,就是看報紙,才一步一步進步來的。現在我自己也有辦報紙。因為報紙就是我的老師。

所以各位年輕人,各位老師,你們辛苦了。

五指成拳力量更大

主持人鄭丁賢提問:我們的社會不再理性,不講對錯,只講敵我,針對這種社會對立、矛盾、激情,該怎麼化解?

大師回答:這個社會是多元的,好像人有五根手指,都不一樣,而且都以為自己最好、最棒的。

大拇指說我最好,排第一,最大。

食指不服氣,說自己最重要,因為民以食為天,人要用食指蘸東西吃,嘗味。而且食指指你去哪裡就去哪裡,可以指示別人。

中指說自己位於中間,又是最長,其他手指應該聽他的話。

無名指說他是專門穿戴鑽石、金戒指,珠光寶氣。

尾指最後說,他最小,哪有資格講話啊!不過只要合掌,存有恭敬心,尾指和佛祖聖賢最靠近啊!

所以,誰最大?是大家都缺一不可,少了一個手指都不能拿筷子,只有五根手指合起來成拳頭,力量才會大。

馬來西亞有很多民族,不要緊,只要大家合作成為一個拳頭,力量就會大,還能成為世界第一!

各黨各派各有主張,不要緊,只要求同存異,士農工商各學界不要對立,能合作就皆大歡喜。

我不必講什麼道理,對別人要講究尊重,愚者也有一得,尊重他就和好。OK?

「五和」推動東西方和平

首要媒體中文顧問吳恒燦提問:請問大師要如何讓大馬各族多了解佛教?東西方文明衝突,有人提出中庸概念來推動東西方和平。佛教如何看待?

大師回答:過去我提倡「三好」,現在提出了「五和」:一、大家創造自心和悅,心如工廠,會產生歡喜;二、家庭和順,彼此歡喜;三、與朋友做到人我和敬,敬人者,人恆敬之;四、社會和諧;五、世界和平。

來生要在大馬當和尚

星雲大師說,他來生一定要在馬來西亞當和尚。

大師開示座談會結束前,主動向在場者說出一個「祕密」,指人生有來世,他下一世一定要來馬來西亞當和尚。

大馬生活比臺灣容易

大師過後與文化、教育、商界大德交流時進一步說明,我國生活簡樸,物產豐富,榴槤很香、椰水很甜、糕點很好吃,令他很想當大馬人。

「我在中國大陸想辦百人弘法活動都非常困難,在大馬動輒便可辦二千人法會,這裡非常自由。」

此外,大師說,大馬生活比臺灣容易,在臺灣月入五萬新台幣(馬幣五千令吉)仍難生活,反觀在大馬五千令吉便算高收入。

精神財富遠勝物質

《中國報》提問:近幾年,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引發全球經濟動盪,也導致貧富懸殊的問題惡化,失業率提高等社會問題;對沒有經歷苦難的新生代,該如何面對這個危機?

大師回答:政府應幫助年輕人找職業,有能力的社會大眾要給大家有賺錢的機會,共同提升大馬的經濟。

大馬物產豐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國力,綜觀國際有經濟、資源短缺問題,但大馬國民只要團結、愛國,就一定不成問題。

但不要搞太多鬥爭、對立,消耗了發展的機遇。

表面看來經濟是最重要的問題,沒有錢或失業了,日子就不好過。

行三好帶來富貴

就個人而言,只要勤勞、有信用、有善緣、負責任、多辛苦、體諒別人、讓別人接受你,你就會有錢。但有這些條件,如果還是沒有人欣賞,仍不會有錢。這時就該轉念追求「富貴」和「財富」。

知足是富貴,淡泊是富貴,精神修養是富貴,存好心、說好話會帶來富貴。

人也不要只是看到物質上的經濟財富,鈔票、黃金,這不一定是財富。對我而言,智慧是財富、慈悲是財富、正派是財富、健康是財富。

一條魚、一斤肉,也有兩塊錢、五塊錢的區別,人本身的價值,絕對可以創造自己的價碼。

有錢,就往有形有相去發展;無錢,就從無形無相去發展。你能懂得享受空無境界,就更富有了。

我是以貧窮為富貴。

我沒錢消費

一般人會認為星雲大師很有錢,我為這個問題也很困擾。實際上我從小就很貧窮、困難、沒有錢。我五十年前開始來大馬從沒有買過一塊錢的東西,不是我不消費,是因為我沒有錢消費!

我自己沒有抽屜、沒有辦公桌、沒有鑰匙,也不用好東西。

我曾在印度看到好花瓶,想放在大雄寶殿,慈容(國際佛光會祕書長)說,如果給小偷偷了怎麼辦?我說,佛光山沒有值錢的東西。

還有一次,轉機要等幾個小時,我在機場看到一樣東西要五十元,但我口袋沒有錢,被逼向其他法師「借錢」。

這時,慈容法師、慈惠法師走來了,我向慈惠借了五十塊。但他問我要錢做什麼,我說要買東西。他居然說那東西臺灣很多,就走過去了。

沒有錢,是很可憐的。我跟自己講,下次一定要有錢在身。(哄堂)

有人說佛光山寺院遍布多個國家,我可以月入一百萬美金。但我哪裡有一百萬?很多寺廟,但那是人家的,不是我的。所以信徒回來,我就說各位老闆回來啊!我自己是伙計,為別人服務,這樣世界更美好。

啊!我講得太長了!(哄堂)(2012‭.‬11.23‭/南洋商報‭/‬A12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