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59 星雲大師:有錢人帶沒錢人發展 要像「老母雞帶小雞」

人物簡介:星雲大師,國際著名佛學大師,佛光山開山宗長,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原標題:星雲大師在博鰲論壇接受南方日報記者專訪,談誠信、幸福、兩岸、財富「賺錢要有道德,要會做善事回饋社會」。

六日下午,一場以「誠信的力量」為主題的專題對話會在博鰲亞洲論壇大酒店東方演藝廳舉行,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星雲大師受邀從佛學的角度,解讀何謂誠信、如何誠信及誠信的重要,同時還分享了自己對「中國夢」的理解。

「中國夢,這個夢想很大,很好。我想它的含義就是讓中國強大、和諧,很公平公正,讓人民很幸福,社會很安樂。」能容納近千人的大廳,座無虛席,連走道上都坐滿了來聽講座的人。

星雲大師希望能把誠信注入國家,注入社會,注入人們的內心,讓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誠信,再次回歸並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這場充滿禪意和哲理的討論,在博鰲亞洲論壇猶如一股清風,讓人們反思步伐、省察自身。

一九二七年出生在江蘇江都的星雲大師,俗名李國深,是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星雲大師教化宏廣,弘揚人間佛教,宣導「地球人」思想。他還是海峽兩岸「宗教統一」的重要推手。近年來兩岸宗教界的重要活動如佛指舍利入台、世界佛教論壇召開等,星雲大師都是幕後助力者。在對話會前,《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了星雲大師。


【記者龍金光】「誠」是「言」加「成功」,「信」是「人」加「言」。這說明人言要可信才能成功,不要妄語,不要說謊。

談誠信 人言可信才能成功

《南方日報》:這次博鰲亞洲論壇,您有一場以「誠信的力量」為主題的專場對話,您如何理解「誠信」?

星雲大師:我們中國人的人格建立在仁義、道德、誠信的基礎上。仁字拆開來看,兩個人才成仁,一個人只顧及到自己,沒有人愛也不會愛人。「誠」是「言」加「成功」,「信」是「人」加「言」。這說明人言要可信才能成功,不要妄語,不要說謊。

《南方日報》:這個話題在當下有什麼現實意義?

星雲大師:這個社會大家都防人,好像世間上沒有可信的朋友、親人,我希望把它扭轉過來,從自己開始,先轉變自己(的觀念)。不是要求人家,而是要求自己──我誠信了嗎?如果能這樣自我要求,一定會很好。

《南方日報》:大家都明白誠信的可貴,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誠信呢?

星雲大師:人要真正做到誠信,就要有慈悲之心。只要對人間的苦難時時刻刻能「立場調換」來看,慈悲心就會油然升起,並且不會因誤會、挫折而灰心。大家都行善不退卻,這個社會就會淨化。

《南方日報》:在您看來,一個人不講誠信,對於他個人及其對社會而言會有怎樣的影響?

星雲大師:誠信是一個人人格的價值。他不誠實,不守信用,以為自己占了便宜,其實是失去了自己為人的價值。

《南方日報》:從佛教來看,誠信有怎樣的地位,與現實有何聯繫?

星雲大師:佛教更認為誠信是當然。像我八十七歲了,做和尚七十五年,當然不是很好做,很辛苦。但當初我答應了師父要出家,就不能退票;我答應了住持要看好寺廟,都一定要守信啊。誠信,不在言語多少,而是要做到。

現在社會的發展確實是比較浮躁,大家一切都向錢看。錢不是第一位的,人世間還有仁義、道德、品格,還要有未來。

談幸福 要靠自己內心去感受

《南方日報》: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人們普遍感覺壓力很大。您覺得怎樣才能紓緩壓力?

星雲大師:中國過去以農立國,春種秋收,其他時間悠然自在。現在人沒有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要拼命、都要掙錢。掙錢多有什麼用?錢應當是大家用的,你一個人「良田萬頃,日食幾何;房屋千間,夜眠不過八尺」。所以金錢不宜過多,節約、淡泊的生活比較自在。

《南方日報》:現實社會競爭激烈,人人都以為必須繃緊神經、奮力拼搏,這要怎麼平衡?

星雲大師:提得起放得下,要先提起然後才放下。比方說,你要出外旅行,你要帶一個皮箱,這是提得起;你回到家裡,不用了,就要放下。你回到家裡,吃飯、喝茶還把這皮箱背到身上,就很辛苦。當提起要提起,當放下就放下,這才自由嘛。

《南方日報》:現在大家都討論幸福感,大部分人覺得幸福感不強,您怎麼看待幸福感?人們如何才能更加快樂?

星雲大師:我覺得幸福並不是哪個人給我多少錢、給我多少關心。我覺得幸福是種自己內心的感受、感覺。你總覺得這個不好,那個不對,那就沒有幸福感了。

《南方日報》:但當下人心浮躁,甚至喪失底線。

星雲大師:人不和好而對立,每個人只執著、計較,不肯讓步、不肯放手,這就很難交談。如果我多一點給你、你多一點給我,我就謝謝你、你就謝謝我,你給得多,我給得也多,這樣就容易和平。

現在社會的發展確實是比較浮躁,大家一切都向錢看。錢不是第一位的,人世間還有仁義、道德、品格、慈悲,還要有未來。企業家賺錢要有道德,賺了錢要肯做善事。你不能光是顧自己個人賺錢,忽視大眾的存在。更重要的是,賺了錢後,要知道我在大眾裡面,我不能離開大眾;錢都是大眾幫我賺的,我應該再回饋大眾。眾中有我,同甘共苦,這樣比較有意義。

兩岸的和好更要靠民眾,你來我往,我來你往,來來往往,到最後誰來誰往都不分別了,不就是一家人了嗎?

談兩岸 和好要靠民眾交流

《南方日報》:這是您第三次來海南了。您對海南印象如何?

星雲大師:我六十多年前到台灣,覺得台灣氣候很溫和,很美。最近幾年來海南,這裡環境也不錯,我把海南島和台灣合起來比喻作中國的兩隻眼睛,看到遠處的海洋;也是中國的雙臂,守衛國家的門戶。我覺得海南和台灣有點異曲同工。

《南方日報》:您一直以來都積極地推動兩岸宗教交流,比如佛指舍利入台、世界佛教論壇等。您認為未來兩岸關係應如何發展?

星雲大師:功德是雙方的。現在兩岸關係好起來了,但是還需要建立共同認識。兩岸的和好更要靠民眾,你來我往,我來你往,來來往往,到最後誰來誰往都沒分別了,不就是一家人了嗎?

《南方日報》:您在大陸也有很多信眾,在推動兩岸關係時,您如何發揮自己的影響力?

星雲大師:我沒有影響力,我只是講「人間佛教」。過去的佛教是神靈的,是寺廟的,是出家人的,沒有走近信徒走近家庭。過去的佛教所講的東西人家聽不懂,我們現在講佛教,就講生活、講做人、講家庭、講社會運動、講做好事……這很容易明白嘛,你只要奉行,就會做好人。

《南方日報》:未來在推動兩岸宗教交流方面有什麼計畫?

星雲大師:這個沒有計畫,看緣。緣分來了我們不要推辭,緣分沒有到我們也不要強求,不過我們都有心。

《南方日報》:您在世界各地創建幾十所學校,有在大陸資助教育的打算嗎?您對自己所創立的大學有何期許?

星雲大師:假如大陸准許我辦大學,我是求之不得。我會建一個引進美國先進教育理念並弘揚中華文化的大學,不僅教知識,還要把誠信灌輸到教育中。

現在的大學都是光求知識,我想最重要的是一個人要學習正派。我們說「寧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餘」,光是知識解決不了問題,還要誠信才能解決問題。

中國的夢應該讓人民幸福、安樂、平等,讓社會公平公正、讓貧富差距縮小,讓貧窮受難的人能夠翻身。

談財富 賺了錢要想到回饋社會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曾詳細闡釋了「中國夢」的內涵和目標就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您如何理解「中國夢」?您自己的「中國夢」有哪些?

星雲大師:人都會做夢,夢想要成真啊!中國的夢應該讓人民幸福、安樂、平等,讓社會公平公正、讓貧富差距縮小,讓貧窮受難的人能夠翻身,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享受到中國給他的富裕、成長和關愛。我老了,已經不做夢了,只希望隨喜隨緣,跑跑龍套,做做好事。

《南方日報》:但如今收入差距大,您覺得應該怎樣才能顧全經濟發展和公平正義?

星雲大師:貧窮和富貴差距太大了,就會有意見。假如發了財的企業家能夠回饋故鄉,在有限的範圍內也幫助他們能在事業上有所發展,大家都肯這樣做,我們的社會就互相和樂,就很好。

現在這個社會發了財的人,認為這是我的能力我的本領,這在我們佛教看來都不是。發財必須是因為很多的緣分,很多人幫忙,不能說只是你一個人的。你一個人,我不種田你哪有飯吃,我不織布你哪有衣穿,我不開車你怎麼到達目的地?所以說你能發財,我也多少是有貢獻的,所以要想到別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給人就是給自己。這樣子才是良性迴圈。

《南方日報》:那您對這些手握財富的人有何指引?

星雲大師:這個國家在進步,大家賺錢都比較容易,但賺錢要有道德,要看到別人,要會做善事,想到回饋社會,要像「老母雞帶小雞」一樣,有錢的帶動沒錢的人發展,和大眾同甘共苦,人們才會互相和樂。(2013.04.09‭/南方日報、鳳凰網轉載)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