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1 星雲大師 走出困頓 喜悅一生

【人間社記者宋滌姬高雄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新書《我不是「呷教」的和尚》分享會,昨在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舉行。會中以「走出困頓,喜悅一生」為講題,邀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祕書長覺培法師,以及屏東大學中文系教授林其賢擔任主講人。現場座無虛席,提問踴躍,氣氛熱烈。

高雄市立圖書館館長潘政儀讚歎星雲大師是「高雄之光」,天下文化社長林天來帶來《星雲傳承》紀錄片,藉此讓大家認識星雲大師。

覺培法師提及,首次聽星雲大師談到「我不是呷教的和尚」,是二○一五年於金光明寺舉行的「中華人間佛教聯合總會」成立大會上,大師特別趕赴會場,為佛教諸山長老、居士大德的勉勵。大師欣見台灣佛教百花齊放,唯恐正法不能久住,盼見到佛教界的團結,相互學習彼此的優點。

法師從序言導讀星雲大師「佛教靠我」的理念,總結書中的十大特質與思想核心:受人恭敬,卻反對造神;不二法門,生活即修行;空中妙有,無處不佛法;與時俱進,開創新格局;有話直言,難掩真性情;知人情緣,老少皆愛之;樂在眾中,僧信皆平等;布施供養,給出無盡藏;矢志不移,畢生為佛教;轉苦為樂,淨土在人間。

大師如無盡燈 為眾引路

大師從文化到建寺,從辦學到辦報,從台灣到四海,在匯聚無數人物的出現,就如重重無盡的華嚴世界,大師都將他們視為菩薩的化身,覺培法師說:「感謝大師在點燈的路上,為我們開啟重重無盡的光明。」

林其賢教授認為,星雲大師「能高能低、能古能今、能動能靜、能大能小、能提能放」,大師既能規畫佛光山的發展,也會教弟子掃地;他遵循傳統叢林制度,又辦歌詠隊、報紙、電視台等現代化設施;大師能領眾,也聽取弟子的意見;大師放下住持的位置,卻承擔更多弘法的工作。

許多人仰望星雲大師的成就,但大師卻在書中自謙有很多缺點,但這些能轉為成長的養分。大師把如何轉化的「不傳之祕」,明明白白寫在書中,指點大家把負面思考轉成正能量,增長自我的信心。

給人歡喜 細藏言行中

林天來讚歎星雲大師廣結善緣,他舉例,佛陀紀念館開館時,曾有人勸大師收門票,但是大師沒有採納,又回顧在二十五年前,天下文化出版《傳燈》一書,書籍還在編輯當中,星雲大師就送來二萬本書的書款,只因年關將近,想讓出版社能發出年終獎金。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理事楊政達分享感言,星雲大師一生奉行以無為有、以空為樂,大師給他的啟發,是自我肯定,真正展現人間佛教的核心價值,他說,大師的這本書是勉勵佛弟子「佛教靠我」的指標,了解大師推行人間佛教實踐在世界各地的最好證明。

有讀者問:太虛大師提倡人生佛教,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兩位大師都重視集體創作,都受外婆很深的影響,他們有過交流嗎?覺培法師指出,書中記載這兩位大師曾見過面。太虛大師對星雲大師連說三個「好」字。覺培法師稱或許這是星雲大師推動「三好運動」的靈感來源。星雲大師推動人間佛教,將佛教義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大眾易於接受,使佛教普及於民間。林其賢補充,這兩位大師的脈絡相同,但時空因緣不同,所以成就不同。

讀者問星雲大師的心願。覺培法師回答,大師在開刀前,一再強調中國人不能再有戰爭,台灣不能再分了。大師一生呼籲和平,認為沒有和平就沒有發展,而平等是和平的基礎,要尊重彼此。

林其賢讓大家反思:「大師由誰定位?」如同六祖惠能大師是由後人依其弟子的成就來定位,星雲大師的弟子成就愈大,大師的地位就會愈高。林教授請佛光山的弟子們一起努力,讓星雲大師在後代的評價中有更高的地位。(2019‭.‬04‭.‬01‭/人間福報‭/‬8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