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25 星雲大師登三智論壇 激盪儒釋道

【人間社記者金蜀卿北京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日在北京,應邀參加由中國文化書院、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三智道商國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六屆「三智論壇」,針對論壇主題「人為邦本,道行天下」,與北京大學資深教授湯一介、北京大學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長杜維明教授、北京大學教授王守常、北大哲學系陳鼓應教授等嘉賓,展開人文思想深度對話。國際佛光會並捐贈《佛光山人間佛教叢書》一千一百七十五冊予中國文化書院,星雲大師更為「北京三智文化書院」舉行揭牌成立儀式。

湯一介:仁者民胞物與

湯一介教授是北京大學儒學研究院院長,也是中國文化書院創院院長,在「三智論壇」上,他從儒家如何定義「人」、儒家的道德倫理、政治倫理、經濟倫理,以及儒家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天的關係等六個點,闡述「人為邦本,道行天下」。

湯一介認為,星雲大師提倡人間佛教非常有意義,天與人相繫不離,天把責任交給了人,人必須實現天道的要求。孔子、朱熹、張載都強調仁者愛人,愛人利物,民胞物與;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受到天的託付,實現天道,使人道與天道相配合,人間才有幸福,才有人間佛教給予的幸福。

星雲大師:人間佛陀

「人為邦本,道行天下,這就是人間佛教。」星雲大師開宗明義說,釋迦牟尼佛成佛在人間,出生在人間、修行在人間、成道在人間、弘法傳教在人間,完全為人間服務工作。「中國將儒釋道三家稱為宗教,發展出天地人對應的關係。儒家強調人,以人為本;佛教重視地,人生於大地上,大地之母普載萬物、蘊藏寶藏;道教以天道為理想。」三家皆為正派之宗教,分別代表天道、地道、人道。

星雲大師表示,太虛大師曾說:「時,現在最重要;地,本土最重要;人,中國人為主。」人為萬物之靈,道德很重要;人為邦本,是國家未來必走之路。星雲大師認為,過去的佛教需要稍微修正:從山林到社會,從寺院到家庭,從出家到在家,從講說到服務。

星雲大師不惜老邁身體,為國家社會貢獻,就是實現人為邦本,道行天下的願望。

杜維明:「和」創造多贏

被譽為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的杜維明教授,是當代研究和傳播儒家文化的重要思想家。

杜維明指出,佛教和儒家一樣歷經三代人的努力,人間佛教發展至今可推舉太虛大師、印順導師、星雲大師為代表。而星雲大師對印光大師的戒律概念作了「創造性的轉化」,提出寧靜革命,將佛教的限制,如對比丘、比丘尼的看法打破界限,男女平權;如人生佛教,如何做人?在作為一個人的條件方面,大師提倡此岸、此時:如二十一世紀環保問題,佛教視大地為母親。

杜維明認為,佛教之所以波瀾壯闊,乃以人為本。他認為中國老傳統的生命創造力來自「和」,和而不同。佛家的「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創造了多贏的局面。

最後,研究道家思想的陳鼓應教授,分享了他與星雲大師的一段往事,指出一九七三年保釣運動時期,台大哲學系事件中,他是第一位被台灣大學解聘的教授,之後沒有任何大學敢請他上課或演講,只有星雲大師請他到佛光山講課,他還曾與大師一起打過籃球。(2013.10.22‭/人間福報‭/‬8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