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4 宗教人物 星雲法師心懷度眾慈悲願

文/李堂安(中央日報)

穿梭地球村宣揚「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的揚州和尚──星雲大師;若說他是一位宗教家,倒不如以他是集「仁者」、「儒者」、「學者」涵養及精神於一身的世界級領袖大師,較為名副其實。

星雲法師,俗名李國深,江蘇江都人,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生,十二歲在南京棲霞山出家。曾參學於金山、焦山、棲霞、天寧、寶華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十年。

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徐蚌會戰,國軍挫敗,星雲帶著一支僧侶救護隊飄洋過海來到臺灣,改寫了星雲的一生,也為中國佛教史另寫新頁,而視筆如拂塵,欲掃去人心障垢的他,在文字弘法方面更是情有獨鍾,例如曾先後主編《人生雜誌》、《今日佛教》、《覺世》等刊物。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率先在宜蘭與臺灣各地成立「念佛會」十餘所,以及「學生會」、「青年會」、「兒童星期學校」、「弘法團」、「圖書館」等多處,奠定後來弘法事業的基礎。民國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編印中英對照《佛學叢書》,及出版各類佛教的「白話叢書」和「視聽教材」,後來改為佛光出版社,重新編纂《佛光大藏經》三百餘冊、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一百三十二冊、編著《佛教叢書》十冊、《佛光教科書》十二冊,以及榮獲金鼎獎的《佛光大辭典》八冊等,他以文字般若傳播禪悅法喜,這般大工程,走出一條有別於其他宗派的現代弘法之路。

在世界各主要城市 創建二百餘所寺院道場

四十餘年前,臺灣的佛教發展受限於臺灣同胞曾被日本愚民政策統治,對宗教缺乏正確觀念,想要弘法度眾,宣揚佛陀的教化,除了要有願力外,還得具備機緣、勇氣、智慧和毅力,星雲大師不僅有上述能力,他還深具國際宏觀,為國家拓展對外關係,他在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創建佛光山,以提倡人間佛教為宗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教育培養人才、慈善福利社會、共修淨化人心」之後,在短短三十五年間,在世界各主要城市創建二百餘所寺院道場,如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休士頓的「中美寺」、加拿大多倫多的「佛光寺」、澳洲雪梨的「南天寺」、布里斯本的「中天寺」、荷蘭的「荷華寺」、非洲的「南華寺」等,均能提供千人以上活動共修。同時設立中華學校五十餘所,以及創辦多所美術館(九所)、圖書館(廿六所)、書局(十二所);並在印度、香港、馬來西亞、澳洲等世界各地創辦十六所「佛教學院」。除此,台北智光中學、高雄普門中學均為其所設;另在美國的西來大學及宜蘭佛光大學、嘉義南華大學等,也都是大師的願力所成就。

佛光山龐大的弘法事業,星雲大師予以組織化,制度化,從來不涉及私人,所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並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佛光老人精舍」、「慈悲基金會」、「崧鶴樓」、「蘭陽仁愛之家」等養老育幼及從事急難救濟的福利事業。大師對於人的一生之生老病死關照入微,不但在物質上給予滿足,而且注重精神上的慰藉及心靈上的淨化。

提倡尊重包容等融和的思想

近十年來,國際佛光會先後在美國洛杉磯音樂中心、台灣佛光山、加拿大溫哥華卑詩大學和平紀念館、澳洲雪梨達令港會議中心、法國巴黎國際會議中心、紅磡香港體育館、加拿大多倫多星座大飯店、臺灣中正體育館等地召開一年一度的世界會員大會,與會代表每次都在五千人以上。歷屆大會,星雲大師均發表主題演說,作為會員的精神指標與未來的行事方向,如「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圓滿與自在」、「自然與生命」、「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等;每篇主題演說都有中英文對照的翻譯本,由於內容都在呼籲和平、倡導平等,正是符合當代的思潮。

大師一生提倡尊重包容等融和的思想,經常在世界各地積極的從事宗教之間的交流,如多次召開世界顯密佛教會議、國際僧伽研習會、國際佛教青年會議、國際佛教婦女會議等等。並與各宗教的領袖對談,例如:與南傳佛教領袖達摩難陀的對話、與梵蒂崗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會面、與西藏達賴喇嘛多次交換意見、與馬來西亞回教總理馬哈地晤談,乃至和一貫道、道教、基督教等,共同為世界不同種族、派別、宗教的融和作出交流,為世界和平貢獻諸多方案與心力。

此外,大師以宗教家的良知,呼籲世界人民和平共處,對海峽兩岸關係主張對等的和平統一,並曾在民國七十七年(一九八八),於國民黨在台北陽明山召開的十三全會中,發表建言,希望經國先生應當開放包容,對黨外人士要容他、化他,並對高玉樹、邱連輝等多位黨外人士多所推崇,對促進後來的解嚴開放,不為無功。

為了南傳比丘尼戒法的失傳,大師於民國八十七年(一九九八)二月到印度菩提伽耶,在世界長老之前,為數百人傳授三壇大戒,重新恢復比丘尼戒法。中國佛教雖有二千年的歷史,卻沒有一個國定的佛誕節紀念日,而大師結合佛教徒及長老之力,向政府爭取假日的頒訂,終獲政府予以採納。大師並於同年,把流落印度的佛牙舍利迎回臺灣供奉。

集聚非洲黑人修學佛法

大師關心種族平等,集聚非洲黑人修學佛法,成立「非洲佛學院」,並在臺灣佛光山叢林學院分別接受來自印尼、拉達克、美國、瑞士、尼泊爾、印度等地的學生就讀,計劃把所建的世界各地道場,在二十年後悉數交由當地人士主持,實踐「佛教本土化」的理念。

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星雲大師榮獲美國東方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隨後應中國文化大學印度研究所聘任為所長,並在東海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後來更到世界各地名校講學,如美國的康乃爾大學、耶魯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夏威夷大學、加州大學,以及新加坡國立大學、義安理工學院、澳洲黃金海岸邦德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理工大學等。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並應邀在大陸的北京大學公開講演,是為出家和尚在共產國家講學的第一人。

大師除致力於教育外,尤熱心於文化。他創辦《人間福報》,並在美洲發行美洲版的《人間福報》,為佛教開創新的機緣;他創辦「佛光衛星電視臺」,以不製播廣告,完全著力於淨化社會,而與《福報》同時被譽為傳播媒體中的兩股清流。大師結合海峽兩岸的學者,創辦《普門學報》,並獲得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人民大學、南京大學的助力,成立「法藏文庫」,收錄近百年兩岸佛學碩、博士論文,出版《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一百冊,進而將一百年來的學術著作,訂名為《中國佛教文化論叢》,總數一百冊,也即將在近期內問世。

自民國七十七年(一九八八)起,大師先後成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佛光山淨土文教基金會」、「佛光山人間文教基金會」,經常舉辦各種國際性的學術會議,印行學術書刊。尤以在世界上舉行「佛學會考」,從不識字的老公公、老婆婆到未及齡的幼童,從青年學子到學者教授,從監獄受刑人到勞工朋友,從演藝人員到國家政要,從國內到國外,會考人數曾經高達二百萬人,帶動了社會大眾讀書的風氣。

從未正式拿到一張畢業證書

其實,大師從未正式拿到一張畢業證書,但他卻是「生活」大師,在這個學歷至上、知識掛帥的社會,臺塑董事長王永慶是一個打破高學歷迷思的成功典範,大師則是一個自修精進,而胸有三千界的好榜樣,幾十年來,隨身書籍、案頭書,及圖書館內的藏書,在午夜時分是星雲的最愛;大師說,讀書是得讀出趣味來,不是因要讀書而讀書,而是得讀出歡喜、讀出學力,而非學歷。

星雲好讀書,弟子也耳濡目染,除勤讀佛學外,並接受大師的安排遠赴他國留學,而佛光山的佛門龍象經過卅年來的栽育,可媲美孔門七十二賢,目前僧團人數在一千五百人,教育程度以專科及大學畢業佔百分之七十,另還有碩士與博士五十餘位,而弟子中,包括心定、慈容、慈惠、慈莊、慈嘉、依法、依空、依昱、依晟、依淳、依來、永芸、滿果、滿光、滿庭、慧龍、慧傳、慧開等人更是受大師親自教誨,成為大師的左右手,將佛法與慈悲心傳播到世界各地。

大師對於佛教制度化、現代化、人間化、國際化的發展貢獻良多,正如已故大陸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所說:「當初佛陀未能完成的事,星雲大師都已完成了。」只是大師生性恬淡,一生所做,向來隨做隨遣,從不繫心縈懷,因此所做的許多事情,即連弟子也不甚知之。然而一如大師所作的一首詩偈云:「心懷度眾慈悲願,身似法海不繫舟;問我平生何所願,佛光普照五大洲。」大師的悲心宏願,倡導世界和平,增進人間福祉,令人不勝欽仰。

大師是全球性的知名人物,如同歷史上功成名就的人一樣,總是會「譽之所至、謗也隨之」,種種有關星雲是政治和尚、佛光山商業化、非修道場合是觀光區等說法,讓星雲更是成為爭議性的人物,不過,芸芸眾生,各有各的因緣、各有各的路得走,星雲對這些批評,心中早已經有定見,自認是一個平凡僧伽、一個農村子弟,種種毀譽,豈不是如飛鴻雪泥?旅美大陸畫家李自健曾替星雲畫像,並在上面題了一首詩:「問彼何人也,佛光山上人;開宗廿七載,說法四十秋。課徒千餘眾,分燈五大洲;化身無盡藏,普為淨世儔。」這對星雲大師而言,可說是他一生的寫照。

散播和平的種子

為了落實「僧信平等」,並且結合廣大信眾的力量,共同弘揚佛教,大師在民國八十年(一九九一)成立「國際佛光會」,先在台灣設立「中華總會」,及至目前在世界五大洲約有一百七十三個國家地區設立「協會」,並有「分會」二千多個,成為中國人在國際間最大的社團。

大師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所領導的佛光會員,男眾有「金剛會議」,女眾有「婦女會議」,青少年有「青少年會議」;每年在佛光山兒童大會師,皆有數萬人之多。所發起的「慈悲愛心人運動」、「三好運動」、「七誡運動」等,至今方興未艾,對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貢獻良多。大師尤其多次率領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數度分往香港、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法國、德國等地公演,尤其在雪梨歌劇院、紐約林肯中心演出,對國民外交可說盡了最大的能力。

大師數十年的弘法生涯中,足跡遍及蘇聯、德國、美加、埃及、南非、紐澳、印度、星馬等五大洲,並且深入到各監獄、工廠、企業、學校,甚至不顧艱險,組團親赴泰北偏遠地區義診弘法,也曾多次到香港赤柱監獄、越南難民營等地開示,聆聽者莫不動容。大師弘法之餘,尤其勤於筆耕,著書立說不輟,已出版的七十多種書籍,將近數千萬言,通俗性與學術性均兼容並蓄,其中屢次獲得教育部及國防部評為優良圖書,作為指定教材,並且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錫蘭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文教之外,慈善救濟方面也不遺餘力在做,例如臺灣九二一震災後,認捐了九所小學,其中三所全建,六所部份重建,除給予物質上的協助之外,更主動安撫災民的心靈。在災區成立的多所佛光園輔導站,至今仍然工作不停。除此之外,並曾遠至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巴布亞新幾內亞、拉達克、菲律賓等國救災,甚至和政府聯合,協助國際救災工作,對於增進國際友誼,促進世界和平,貢獻至鉅。

大師一生得獎無數,曾多次榮獲中華民國內政、外交、教育、文化、慈善、社教等級政府頒獎表揚,例如民國八十六年(一九九七)五月榮獲中華民國內政部、外交部壹等獎章,這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出家比丘獲此殊榮;二年後,又獲頒第二屆國家公益獎,再次肯定大師對國家、社會及佛教的貢獻。此外,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榮膺美國東方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係我國獲此殊榮之第一人;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榮獲全印度佛教大會頒發「佛寶獎」;民國八十九年(二○○○)十二月七日,於第廿一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上,獲泰國總理乃川頒發「佛教最佳貢獻獎」;以及先後榮獲美國加州、休士頓等洲頒發榮譽公民證,在在證明大師在國際上德風遠播。

「佛教本來就是和平的」,為了散播和平的種子,民國七十七年(一九八八)十一月十九日,大師在美國西來寺主辦第十六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寫下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創會三十八年來,首次在西方國家召開的歷史性一頁。尤其此次大會,一舉把代表北京之中國佛教協會,和代表台北的中國佛教會,以及中華佛教居士會拉上同一張會議桌開會,打破往常中國海峽兩岸之佛教人士不同桌議事的禁錮,充分體現了該次大會主題「世界和平與團結」的精神。此後,大師又陸續在臺灣佛光山、澳洲南天寺主辦二屆的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受到與會代表聘請大師為榮譽會長,成為世界佛教徒友誼會的永久導師,這是中國人首度被世界人士一致推崇為最大的榮譽。(2001.10.09/中央日報‭/‬19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