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7 苦行的次第

大半的人都喜歡嘗甜頭,不喜歡吃苦頭。可是,一個人的成就,常常都是從血汗、辛苦、委屈、忍耐、受苦中,點滴累積而成。像讀書人要經過「十載寒窗無人問」,才會「一舉成名天下知」;科學家經年累月在實驗室研究,種種實驗、忍受失敗,一次又一次重來,等到發明了,甚至得獎了,可以造福人類蒼生。一般學技術,至少要三年辛勞才能出師,而宗教家從淡泊中陶冶自己、磨鍊自己,也要經過好幾年的養成,這些都是一種苦行的精神。苦行的次第有哪些呢?

第一、身體的勞頓: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意思就是先磨鍊這個身體,讓它勞苦。像在佛教裡,拜佛,一拜就是幾百拜、幾千拜,一坐,就是盤腿子幾個小時,乃至煮飯掃地,一做就是多少年。身體上的勞頓,可以增加心性的力量。

第二、口腹的飢渴:身體勞頓以外,有時候還要忍受肚子餓,口裡渴,沒有好的吃、沒有好的喝、沒有好的穿、沒有好的睡,能忍受得了口腹飢渴,可以增加精神毅力與耐力。佛教不執著無謂的苦行,但適度的勤苦、忍耐,也是袪除煩惱、捨離貪著的法門。

第三、逆境的承受: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無論學習、修行,到了一個階段,常常有一些不順的境界會來考驗,你要能承擔、要能承受,承受得了,你就能可以突破,更上一層樓;千萬不能灰心喪志,不能怨天尤人,不能退失信心,否則功虧一簣,那就可惜了。

第四、有無的喜捨:喜捨是一件美好的事,可以自利利他,增添人間善美。尤其人的一生裡,有把東西布施給人的經驗,你更會體會到它的美好。「有」的時候,要能喜捨,「無」的時候,雖然自己都窮困了,更要能喜捨,甚至我的器官、髓腦,都可以毫不吝惜地喜捨布施,會有不同的境界。

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苦行是每一個人成功的必經過程,無論是什麼人,都應該接受苦行的磨鍊。正如松柏必須受得了霜寒,才能長青;寒梅必須禁得起冰雪,才能吐露芬芳。如果不經過苦練、不經過苦磨,是不能成功的。

以下四點苦行的次第,可以作為我們自我訓練、自我成長的方法。

第一、身體的勞頓。

第二、口腹的飢渴。

第三、逆境的承受。

第四、有無的喜捨。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