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3 四有的深義

孔子的學生仲弓出身貧寒,但其德行被孔子譽為有「王者之相」。所以一個人只要有內涵、有才華,所謂「英雄不怕出身低」,終究能受人重視;反之,自己德學不具,即使出身名門,也不會受人尊敬。因此,一個人的成就,重要的是自己要具足各種條件與能力。「四有的深意」,有四點說明:

第一、有志不在年高:有的人活了大半輩子,一生中卻毫無所成,因為他沒有志向,沒有立定目標。假如有志的話,年齡大小並不重要,例如甘羅十二歲拜相,項橐七歲與孔子辯論,被稱為「孔子師」,因此一個人立「志」,是很重要的。

第二、有理不在聲大:我們常看到有的人說話時,總是扯開喉嚨,臉紅脖子粗地大聲說理。其實這是不必要的,只要你有理,即使小小的聲音,也能震撼人心。同樣的,如果你沒有理,即使聲音如雷、喊破喉嚨,別人也不一定信服你。所以與人溝通,除了要聽聽別人的看法,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以外,更要以「理」為出發點,不可以硬將自己的思想加諸於別人身上,強迫別人服從,往往適得其反。

第三、有心不在言表:凡事只要有心,不一定要用語言多加解釋說明,用心就能讓事情做得更好。因為用心,才能觀察到一切的細節;用心,才能感受到別人對你的關懷;用心,才能省察到自己的缺失;用心,才能發現他人的需要。一個不肯用心的人,對周遭的事物必然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覺,食而不知其味。如此之人,在生活中即使多做言語表態,亦難以和他人契理應機。

第四、有才不在現用:有的人才能很高,他怕別人不知道,怕自己沒有「用武之地」,因此急於表現。其實只要自己有才能,不怕別人不主動求教。看看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周朝時,姜太公在渭水「離水三寸無鉤垂釣」,他們都是在等待適當時機以便一展長才。由此可以了解,只要自己有才華,何必急於一時的表現呢?

俗語說:「唯有埋頭,才能出頭。」謙卑禮讓是韜光養晦,是養深積厚。只要自己有真才實學,就不怕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如姜太公告訴武王說:「先謀後事者昌,先事後謀者亡。」所以凡事只要有「志」、有「理」、有「心」、有「才」,還怕沒有成功的一日嗎?「四有的深義」有四點:

第一、有志不在年高。

第二、有理不在聲大。

第三、有心不在言表。

第四、有才不在現用。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