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6 處世無怨

人生最大的無明是怨尤!當一個人處貧窮時,怨恨就多;當工作不被重視時,怨恨也多。有時候愚痴、沒有智慧、沒有能力時,也容易怨天尤人。如何處世無怨?可以說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學習的課題,因為我們在世間上與人相處,不僅不要讓人對我有所懷恨,我自己本身也不要有太多的怨恨。所以,如何「處世無怨」?有四點意見:

第一、要親近善友:古人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經典也說:「善友第一親。」當我們身體生病時,要找醫生治療;心靈有病了,則要靠善知識的勸告提醒。例如心中有了計較、煩惱、怨恨,由於親近了好的朋友,他會開導我;或者我所交往的都是善友,他也會包容我,不會計較、怨恨我,所以平時要結交善友,要親近善知識。

第二、要不嫉他勝:怨恨從哪裡來?很多時候都是從嫉妒他人而來的。因為見不得別人好,所以一聽到朋友升官發財,看到鄰居富貴美滿,心裡就不是滋味,就會排斥、嫉妒,慢慢就有了怨恨。其實別人獲得利益,我不但應該為他歡喜,我也可以沾光沾光,我也會感到與有榮焉。只要我能不嫉人有、不妒他勝,自己就沒有怨恨了。

第三、要喜人獲譽:佛教徒常常發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然而「不欲人獲利,豈願他成佛」?所以學佛修行,首先要有心量分享別人的好。當別人獲得了善名美譽,我要為他歡喜;當朋友被稱讚為很有學問、很有道德,我要為他高興。甚至我的同鄉很有成就,我也要為他祝賀,能有這種雅量,才不會怨恨。

第四、要聞善著意:「聞善言不著意」,這是佛陀所說的五種「非人」之一。有的人,不管你說了多少好話,他根本聽不進去;無論你做了多少好事,他就是看不到。因為他的心中沒有好的、善的、美的,沒有營養、沒有資糧,所以內心很貧乏,當然容易怨恨。一個人要「聞善言而能著意」,好話,我能留心的聽進來;好事,我不但看到了,而且我懂得了。能夠如此,自然就不會有怨恨了。

《佛光菜根譚》說:「淡泊無得失,寬容絕恩怨。」又說:「明白因果,就不怨天;了解自己,就不尤人。」總之,做人圓融怨尤少。如何「處世無怨」?有四點:

第一、要親近善友。

第二、要不嫉他勝。

第三、要喜人獲譽。

第四、要聞善著意。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