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6 第二三課 忍耐

忍耐不是退縮,而是面對人間不平時,用平常心對待;

忍耐不是無能,而是面對毀謗譏諷時,用質直心釋懷。

──《佛光菜根譚》


【提要】

「能忍自安」,忍耐看起來是吃虧保守,其實「忍」之一字,是大力量,是大智慧,忍的力量勇銳無比。一個能夠忍耐的人,其性情是沉穩、安詳、理性、和平的,正因為有好的性情,遇到事情能夠忍耐處之,即可逢凶化吉、轉危為安、化險為夷。

【正文】

經典說:「諸修行中以忍耐最為第一。」如果不能忍耐,縱有一些修行、功德,也不能成就。所以,一切修行功德中以忍耐最為第一。說到忍耐,要能忍耐貧窮、忍耐困難、忍耐痛苦。有時候受人的氣,能忍一口氣,便能避免是非爭吵,即使受人誹謗、輕視、誤會,也得忍受下來。俗語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人往往對喜歡的人、喜歡的境界容易生起貪著心,對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境則生起瞋恨心。如果我們對貪著心,能忍耐不執取,就不會有患得患失的苦惱。對於違逆的境界和人事,能忍一時之氣,不起瞋恨心,便不怕侮辱甚至災害降臨到我們身上。能忍一口氣,便增加了一份力量。

有權力不能壓服人,會罵人的人不見得有力量。強權、武力更不能平服人的反抗心,中國秦始皇、德國希特勒都是明證。只有忍耐的力量最大,如漢朝韓信,他能忍胯下之辱,最後終能成就大功業。

《佛遺教經》說:「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忍」,從字面上看,心上一把刀,一把刀插在心上而能面不改色,那是需要很大的耐力,或許忍受的當時很痛苦,但往往能得到意外的結果。忍的美德常是持戒者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名之為有大力的人。

一代高僧玄奘大師,能到印度求法,能經過八百里流沙,克服種種困難,在於他「寧向西方一步死,不向東土一步生」的願力,而能有這麼大的抱負、願心和毅力,難道不是因為具有忍耐力嗎?唐朝鑑真和尚為了到日本傳戒法,歷經十二年,經過六次的艱難與挫折,最後到達日本時,雙目已失明,雖然他肉體受損,但是完成了畢生的願望,戒法也因此東傳。他這種為法忘軀的精神也就是從「忍耐」中培養出來的。

在《雜寶藏經》中說明忍耐有五種利益:一、能忍耐就沒有人能怨恨;二、能忍耐就能成就一切事業;三、能忍耐就能受眾人愛敬;四、能忍耐就能有好名聲;五、能忍耐就能得生善道。

當我們遇著不如意的事,碰到不如意的人,若能平心靜氣,自己反省,或許可以找出一條平順的路;用生氣來抵制,只有讓事情更惡化。

【習題】

1.為什麼「諸修行中以忍耐最為第一」?

2.請申論「忍」的力量從哪裡來?

3.請舉例說明,「忍」是大智慧者。

【延伸閱讀——佛光菜根譚】

1.忍耐不是怯弱,而是謙讓;忍耐不是退縮,而是承擔。

2.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慧是寬厚,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財富是知足。忍耐、寬厚、包容、知足,人生之四寶也。

3.一個人忍耐多大,力量就有多大;一個人承擔多少,成果就有多少。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