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20 第七八課 薰染成習

【碑帖文】

法句譬喻經

鄙夫*1染人,如近臭物,漸迷習非,不覺成惡;

賢夫*2染人,如附香熏,進智習善,行成芳潔。

—王學仲

【出處】

《法句譬喻經》西晉法炬、法立共譯。

又作《法喻經》、《法句喻經》、《法句譬經》、《法句本末經》。收於《大正藏》第四冊。乃集錄《法句經》之偈約三分之二,加上譬喻故事而成。與《出曜經》同為因緣譬喻故事。內容自〈無常品〉至〈吉祥品〉共分三十九品,每品載錄一至六則譬喻故事,並列舉《法句經》之若干偈頌以解說其因緣。本文出自第九〈雙要品〉。

【書者】

王學仲(一九二五~二○一三)詩人、書畫家。

原名王黽,筆名夜泊,晚號黽翁,山東滕縣人。自幼愛好書畫,曾隨吳靜汀、徐悲鴻、李可染等畫家習畫,曾任天津大學美術教師、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專職從事美術創作、日本國立築波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著有《夜泊畫集》、《中國畫學譜》、《王學仲美術論》等。

【賞析】

此篇碑文摘自《法句譬喻經.雙要品》,是佛陀為弟子所說的偈語。

有一天佛陀與多位比丘行腳到一個街市。路上看到一張舊紙,佛陀請一比丘撿起來,知道是包香的紙,雖然被丟棄在野外,但它的香味並未散去。接著又往前走,看到一根斷繩,佛陀又請一比丘拾起,發現這根繩子是穿魚的繩子,所以腥臭。

佛陀遂以為例,教導弟子們如何在菩提路上精進修為,並作此偈,意為眾生的本性都是潔淨的,之所以會變質,皆因不同因緣產生不同業果和福報。例如一個人常接近賢明大德,他的修養和學問會越來越高;假若常親近愚昧邪惡的朋友,自己也會染上惡習,近臭自然就臭,近香自然就香。人往往不知不覺中,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不自知。

從這首偈語可以得知,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很大,不可不慎。

【註釋】

*1鄙夫:庸俗淺陋的人。

*2賢夫:有才德的人。

【習題】

1.「善知識」具有哪些特質?

2.試述一則賢夫染人,如附香熏的故事。

3.讀完本文,你有何省思或啟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