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12 第二七課 四威儀

若聚若空野,及與處大眾,

威儀終不缺,是菩薩遍行。

──《思益梵天所問經》

【提要】

四威儀是指行、住、坐、臥間的言語動作,均應有威德、有儀則,從而自然流露出涵養與風範。這是叢林中,要求僧眾在行立坐臥中的風姿。因此,日常起居動作以此原則來行止進退,所謂「寓法相於性相之中,寄妙理於俗理之外」,若能在日常行止之間謹慎莊重,不犯他人,自然培養高巖千仞、碧海萬頃的氣度。

【正文】

人所以成為人,就是人類尚禮節、重威儀。

尤其一個學佛的人,其日常生活,舉止行為,更應該謙虛有禮;一舉一動,更須合乎威儀。

經上說:「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我們初學的人,當然無法做得盡善盡美,但至少要把「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的四威儀,切實做到。

1.行如風:走路的時候,不可東張西望,不可身體搖擺,應該抬頭挺胸,如風似的平視前行。

2.立如松:站立的時候,不可東歪西斜,不可倚牆靠壁,應該直立身體,如松似的如如不動。

3.坐如鐘:坐著的時候,不可彎腰駝背,不可翹腿搖幌,應該兩腳垂地,如鐘似的莊嚴平穩。

4.臥如弓:睡覺的時候,不可仰臥覆睡,不可矇頭叉腿,應以右手當枕,如弓似的吉祥而臥。

吾人學佛,為的是淨化身心,變化氣質。身心互為表裡,心正固然能影響身正,身正也能促進心正。良好的威儀不僅可以淨化自己的身心,也可以作為說法的利器,達到「不言而教」的效果,例如:舍利弗本是外道,因在途中見到馬勝比丘威儀端正,而開啟學佛的因緣;東晉儒者習鑿齒因為目睹道安大師的僧團威儀庠序而傾慕佛教,讚譽有加;因此無論是佛世時的戒律或後世叢林的清規,均對生活中的威儀有所規範;且自佛陀以降,歷代的高僧大德除了對僧眾弟子之威儀進退,諄諄教誨之外,亦擴及所有弟子。從下面的偈子可略見佛門對威儀的重視:

舉佛音聲慢流水,誦經行道雁行遊;

合掌當胸如捧水,立身頂上似安油。

瞻前顧後輕移步,左右迴旋半展眸;

威儀動靜常如此,不枉空門作比丘。

【習題】

1.何謂「四威儀」?

2.試述威儀的重要性?

3.試舉出五種不威儀的動作,並加以說明如何改善。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