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6 第四八課 方外情義

方外之人或許沒有一般世俗人的多情多義,

可是方外之人的情義,卻是真情真義。


佛教有許多經典,而這些傳世的經典,究竟是怎麼來的呢?

佛陀涅槃以後,弟子們將佛陀住世時所說的法,蒐集整合起來,這個蒐集整合的工作,即是結集。

佛教史上,有好幾次的經典結集。第一次結集,是由佛陀的弟子大迦葉主持,當時,他訂了一個標準,必須證得阿羅漢果者,才有資格參加結集的工作。

遺憾的是,隨侍在佛陀身邊二十餘年的弟子阿難,雖然對佛陀所說的教法,都能一一記在腦海裡,深深流入心田之中。然而,卻因為尚未證得阿羅漢果,沒有資格進入會場,參與結集的工作。

此時,阿難心中十分難過,可是師兄大迦葉卻一點也不留情,嚴厲地訶斥他:「你跟隨在佛陀身邊這麼多年,竟沒能證得阿羅漢果,你沒有資格參加這個工作。」

一旁的人聽了,都替阿難抱不平,這麼一個日夜追隨在佛陀身邊的人,竟然不能參加結集工作。阿難受了這個痛苦的打擊,回去後就精進用功,終於在結集的前一日,證得了阿羅漢果。

證果後的阿難,跑去找大迦葉,說:「我有資格參加了。」

大迦葉回答:「假如你真的證得阿羅漢果,應該有能力從門縫進來!」

果然,阿難以神通之力,毫無困難地進入結集場所。大迦葉一看到這情景,不禁抱住阿難痛哭:「師弟,不是我無情,是我對你寄望太多,要逼迫你早日成就,不得不這麼無情地對待你。」

阿難說:「師兄,我知道,你是真正愛護我的人。」

方外之人*1或許沒有一般世俗人的多情多義,可是方外之人的情義,卻是真情真義。

受人景仰的弘一大師和他的學生豐子愷,他們師徒之間的情誼,就是很好的例子。豐子愷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在他這一生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護生畫集》。當時,弘一大師要學生豐子愷創作一些護生的畫,希望藉此喚起世人護生的慈悲心。豐子愷也了解老師的一番心意,因此格外用心地畫《護生畫集》。這一僧一信間,真切誠摯的師徒情誼,就是方外之情。

【題解】

捨棄情愛遁入空門,長伴青燈古佛,是常人對佛門的誤解,少有人能品出「僧情不比俗情濃」的方外情義。在佛門不是說不重感情,而是要以智導情,以慈化情。高僧傳譯經典、護法衛教,禪師的棒喝啐啄、叢林的打罵教育,乃至諸佛菩薩的悲願,無一不是道情法愛的體現。

【註釋】

*1方外之人:方,乃「道」之意;在人應守之道外,稱為方外。道外之人,多指捨世之人,後世則專指僧道等出家人或佛教徒。

【習題】

1.何謂「方外情義」?

2.試述一則方外情義的故事。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