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6 第五三課 處事禪心

橫逆來時,要能不怨不尤;

病苦來時,要能不驚不怖;

譏謗來時,要能不辯不苦;

榮寵來時,要能不驕不慢。

      ──《星雲法語》


【提要】

人生的境遇起伏不定,順逆無法預期,加上一些人事的紛擾,讓人不知所措,這時,若能將自己的「心」看顧好,就能清淨自在。逆境時,明白一切因果,自我檢討,就不會怪罪別人;病苦時,提起正念,坦然面對,心境自能保持平順;遭惡意譏諷毀謗時,不必急著辯解或自苦,只要言行正直,就能不受動搖;遇到榮譽和尊寵時,不可驕傲怠慢,應更加謙虛。

【正文】

有人的地方就有事,有事必然有是非,是非雖然起於人我,但只要我們懂得照顧好自己的心,就不會被是非所困擾,所以處事要有禪心,要懂得以有限的生命,來追求無限的永恆,不要在小小的人我是非上計較,浪費了大好的人生。處事的禪心,有四點:

第一、橫逆來時,要能不怨不尤:人生的際遇,難保一生都是一帆風順。當遭逢逆境的時候,我們怎麼辦?要不怨不尤,所謂:「明白因果,就不怨天;了解自己,就不尤人。」但是,有一些人只要稍有不如意的事,就上怨天、下怨地,內怨父母眷屬,外怨朋友師長。怨天尤人,顯示自己脆弱無能,所以一個有修養、有能力的人,遇到橫逆的困境時,絕不怨天尤人,怨天尤人只會更加壞事。

第二、病苦來時,要能不驚不怖:人吃五穀雜糧長大,生病是難免的。但是,一般人都害怕生病,所謂「英雄只怕病來磨」,佛教講「修行人要帶三分病」,有時身體上有小小的病痛,反而能增長道心,成為學佛的增上緣,重要的是心理要健康。所以當病苦來時,要能正見身體是四大五蘊和合而有,能夠如《般若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自能度一切苦厄,自能不驚不怖,自能遠離顛倒夢想,自能解脫自在。

第三、譏謗來時,要能不辯不苦:俗云「不遭人忌是庸才」,在娑婆世界裡,大凡有所作為的人,難免都會遭到譏諷毀謗,即使佛陀也曾受到提婆達多的迫害,耶穌也曾被弟子出賣。所以當我們被人詆毀、中傷的時候,要緊的是不辯解、不為所苦。所謂「是非止於智者」,只要自己行得正、站得直,儘管別人如何嘲諷譏謗,只要你是智者,必能不為所動。

第四、榮寵來時,要能不驕不慢:人生最大的失敗是驕慢,驕慢必生禍。因此,當一個人受到極度榮寵的時候,千萬不可恃寵而驕,因為世間事往往禍福相倚,當成功時也可能暗藏失敗的陰影,因此不但要「勝而不驕」,而且要「遇榮寵事,置之以讓」;懂得「寵甚而思以慎,則位自固」。所以做人要懂得虛懷,要如大地之謙卑,才能承載萬物,才能成就萬事。

每個人內心都有一樣比黃金鑽石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佛性用比較淺顯易懂的字眼表達,就是禪心;用禪心安頓順逆境界,自能時時自在。

關於處事的禪心,有四點:

一、橫逆來時,要能不怨不尤。  二、病苦來時,要能不驚不怖。

三、譏謗來時,要能不辯不苦。  四、榮寵來時,要能不驕不慢。

【習題】

1.處事的禪心有哪四點?    

2.逆境來時,應如何思考?

3.為什麼修行人要帶三分病?

4.試述一則佛陀遭受提婆達多迫害的故事。

5.文中讓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句話?為什麼?

【延伸閱讀——誠信第一】

信而不誠不是信,

心誠才得喜樂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