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2 第五二課 知易行難

諸惡莫作行眾善,

自淨其意謂佛教;

三歲孩兒能道得,

八十老翁行不得。


【公案】

唐朝有一位道林禪師,不住在寺廟裡,反而住在樹上,學鳥雀做了一個窩,後來就有人稱呼他「鳥窠禪師」。

有一天,詩人白居易去拜訪這位鳥窠道林禪師,他一看到禪師搖搖欲墜的坐在樹枝上,就說:「禪師,您住在樹上,實在太危險了!」

鳥窠禪師回答說:「太守,你的處境才非常危險!」

白居易聽了以後,非常不以為然。他說:「下官是當朝的官員,我會有什麼危險呢?」

鳥窠禪師說:「薪火相交,縱性不停,怎能說不危險呢?」意思是說,功名富貴場中,勾心鬥角,浮沉不定,危險就在眼前。

白居易聽了以後有一些領悟,不過他轉了一個話題,問鳥窠禪師說:「什麼是佛法的大意?」

鳥窠禪師就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以為鳥窠禪師會有什麼高深的道理開示,沒想到只是這麼簡單的二句話,就很失望地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連三歲的兒童也知道呀!」

鳥窠禪師說:「三歲兒童雖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首〈七佛通戒偈〉看起來雖很平常,但是有多少人能夠做得到?如果我們每個人都不作惡,還能積極地去行善,人間哪裡還有邪惡?社會那裡不充滿愛心和樂呢?所謂「千里路程從當下一步開始!」白居易聽了鳥窠禪師的話以後,終於改變了他的觀念。

腳踏實地去做,就是禪的宗要。

【習題】

1.你覺得鳥窠禪師或白居易的處境誰比較危險?為什麼?

2.為什麼〈七佛通戒偈〉三歲兒童雖懂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3.試舉生活中「知易行難」的親身體驗或實例。

4.請撰寫一篇讀後心得。

【延伸閱讀——緇門崇行錄】

宋朝汴京(即今河南開封)善本禪師,姓董,是漢朝宰相董仲舒的後代,遍覽群書,依止圓照宗本禪師剃度出家。

宋哲宗時,住持法雲寺,賜號大通禪師。平日作息,端正嚴肅,目不斜視,領眾三十年,從未隨便談笑。凡是所到之處,見有佛菩薩立像,絕不敢坐下;蔬菜水果以魚肉為名的,就不吃。大師防心離過失的功夫,就是這般嚴謹。

宋徽宗大觀三年十二月甲子日,善本禪師突然對左右從人說:「我只剩三天了。」三日後,果然就示寂了。──防心離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