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20 第二九課 國師與皇帝

不思善不思惡,

正恁麼時,

如何是本來面目。


【公案】

清朝的順治皇帝篤信佛教,也很喜歡親近禪師問法論道。有一天,他召請玉琳國師請示佛法。原來順治看到《楞嚴經》裡,有所謂的「七處徵心*1」,他疑惑地想:心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怎麼會知道外面的事情?若說心在外面,身體裡面不就沒有心了?心,究竟在哪裡呢?

於是順治皇帝就問玉琳國師說:「心在七處?還是不在七處?」

玉琳國師答:「覓心了不可得。」

順治皇帝再問:「悟道的人,還有沒有喜怒哀樂?」

玉琳國師反問:「什麼叫做喜怒哀樂?」

順治皇帝又問:「山河大地從妄念生,所謂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心一動,才有世間種種現象。果真心中的妄念息了,山河大地還有也無?」

玉琳國師答:「如人自睡夢中醒來,夢中之事是有是無?」

順治皇帝最後問:「如何用功?」

玉琳答:「無住*2無名。」

順治皇帝是一位佛法素養很高的君主,從他的〈讚僧詩〉中,便可看出他對佛法非常契合:「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朧又是誰?不如不來又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悲歡離合多勞慮,何日清閒誰得知。」

他也非常羨慕出家的生活:「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

玉琳國師則是一位風儀出眾的高僧,平時喜靜,不愛說話,即使是皇帝問佛法,也是簡明扼要,不願多言,使人感到禪門一言,不易求也。

【註釋】

*1七處徵心:阿難因乞食而遭遇摩登伽女以幻術誘惑,將毀戒體時,佛遙知之,敕文殊持咒往護阿難歸來。佛徵詰阿難心目所在之處,阿難先後以七處回答之,均為佛所論破。蓋欲破除阿難之妄想緣心,使其妄心無所依止,故一一論破,以顯此心遍一切處,無在無不在之妙淨。

*2無住:指無固定之實體;或指心不執著於一定之對象,不失其自由無礙之作用者。又稱不住。

【習題】

1.試述「七處徵心」的由來。

2.請分享一則與玉琳國師或順治皇帝有關的故事。

3.本文哪一句話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為什麼?

【延伸閱讀——緇門崇行錄】

宋朝神鼎山洪諲禪師,豫州人(今湖北),與汾陽太子院善昭禪師齊名。年輕時隱居在南嶽衡山,二十年後才當住持;又再二十年後,才開堂說法,這都是機緣成熟的緣故,並不是他自己的意思。──事皆緣起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