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24 第五課 淨化自己

【碑帖文】

小人以己之過為人之過,每怨天而尤人;

君子以人之過為己之過,每反躬而責己。—明 澫益大師警訓 董壽平

【作者】

蕅益大師(一五九九~一六五五)明代僧。

吳縣(江蘇)木瀆人,俗姓鍾。字蕅益,號八不道人。二十四歲就憨山大師之門人雪嶺剃度。師嘗學華嚴、天台、唯識,欲統一禪、教、律,綜合諸家體系,惟於實踐上側重念佛。主張融合佛、道、儒三教。著作極多,其中《閱藏知津》,係解說大藏經之經、律、論、雜等四部。並融合諸教學,注釋《大乘起信論》、《大乘止觀論》。《彌陀經要解》一書,乃調和禪與念佛之作。由於晚居靈峰(浙江杭縣)建寺、創社、著書,故世稱「靈峰蕅益大師」。與蓮池、憨山、紫柏並稱明代四大高僧。

【書者】

董壽平(一九○四~一九九七)書畫家。

原名董揆,後改稱壽平,山西臨汾洪洞人。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名譽會長。

【賞析】

本偈描述小人與君子之別在一念之間。隨著物質豐富,五欲滋長,人之本性多向外,少自省。蕅益大師在此之警訓,可說男女老少有無修習佛法者均應有此用心。

人類自稱為萬物之靈,其所異於禽獸者,在於人類有思考,能自省,知改過。隨著時代演進,人們卻越加恣意任為。當言行犯下錯誤,不但不知自省,反而怨天尤人,澫益大師稱之為小人,意謂心胸不大,無遠見,不受教之人。反之,若能及時改過、謙虛問道者,是為君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綠竹挺直,故能虛心;熟稻飽滿,故能低頭。人類應以自然為師,方能成就健全人格,尤其,今日社會資訊發達,已到了地球村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不再遙不可及,若本身還是自過自活,不理會共存的感受,必定被人群所淘汰。試想杯子不空,如何盛水?杯子骯髒,即使盛水,也無人敢喝。人生亦然,若欲活得精采充實,必須經常反省,淨化自已。

【習題】

1.簡述你心目中「君子」的形象。

2.為什麼小人與君子在一念之間呢?

3.談及「君子」,會讓你聯想到誰呢? 為什麼?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