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0 第二四課 四念處

行慈無貪著,觀不淨無恚,

行捨而不痴,是菩薩遍行。

──《思益梵天所問經》

【提要】

佛陀將入涅槃時,告訴四眾弟子說:「我涅槃以後,大家應該依『四念處』安住!」念,是以智慧觀照;住,即對身、受、心、法四種境界生起不淨、苦等觀慧,就能念念止住其中。透過四念住的正觀,認識宇宙真相,還要有「同體共生」的體會,時時自我觀照,就能安頓身心,自我解脫了。

【正文】

佛陀將入涅槃的時候,四眾弟子公推阿難尊者請示佛陀:

「佛陀!當你住世時,我們依您安住;佛陀涅槃後,我們要依什麼安住呢?」

佛陀很慈祥的回答:「我涅槃以後,大家應該依『四念處』安住!」

什麼叫做四念處?

1.觀身不淨:人的身體是四大五蘊假因緣積聚和合而成的臭皮囊,其內外不淨,包括有皮骨血肉、痰淚便溺等。睡醒時,滿口黏膩,汙穢不堪;酒醉後,五內包藏,嘔吐穢物;生病時,瘡癰腐潰,濃血交流;進廁時,屎尿盡出,臭不可聞。

2.觀受是苦:受有三種,正是說明三苦:

(1)苦受是苦苦:因為身心受到逼迫而感覺憂愁、苦惱、悲傷、煩悶等,本來是苦,所以均謂之苦苦。

(2)樂受是壞苦:如健康、名位、財富等,雖然感到快樂,但因身體會生病,名位會墮落,財富會散失,凡此樂境變壞時而感受到逼迫,稱為壞苦,所以說樂受是壞苦。

(3)不苦不樂受是行苦:儘管生活平淡恬靜,身心不苦不樂,但見人生世間遷流變化而感到逼惱,稱之為行苦。

3.觀心無常:心有緣慮、妄想、散漫、雜染、生滅、分別、顛倒、對待等諸心,如幻如化,剎那生滅,如猿如馬,變化無常。《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4.觀法無我:我,必須具備主宰、常住、獨存、自在等四個條件。但我為眾緣所成,緣散則滅,故不能主宰,無法常住,並非獨存,也不自在。我所有的東西不壞嗎?我所知的事情沒錯嗎?我所支配的東西不變嗎?其實一切法都是我的妄執。流轉在生死中的我,由五蘊所積聚的我,當其緣散時,固然「無我」,緣聚時,亦是無我。有情如此,萬法亦是如此,前者稱為人無我,後者稱為法無我。

由上面四念處,我們知道,世間上的一切諸法,是不淨、苦空、無常、無我。我們學佛的人,應該時時謹記四念處,檢束自己的身心,精進修道,求證人生常樂我淨的真實涅槃。

【習題】

1.何謂「四念處」?

2.「受」有哪三種?

3.生活中,如何運用四念處?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