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6 第五三課 疾病即健康

疾病不是真的讓我們有病,

而是教我們學會如何面對疾病、

克服疾病,這才是健康。


「疾病即健康」按照字面的意思是:有病就叫做健康。乍聽之下,覺得很奇怪,一般人講健康,就是要身體沒病,心裡沒病,身心健全,才是健康,怎麼會說有病就是健康呢?

這句話的正確涵義如下:人吃著五穀雜糧長大,當然會生病,佛法裡也提到:「人是五蘊和合之身。」既是因緣和合的色身,自然會有生老病死的現象,所以生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問題在於,當疾病來臨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它。一個人能夠坦然面對、戰勝疾病,這才叫做「健康的人」;反之,有了病卻抵不過,甚至倒了、輸了,這都不叫做健康。

所以,健康的定義應該是:一個人能否正確的面對疾病。譬如:一些有病痛的人,卻不為疾病所囚,不會被它所限。社會上很多肢體殘障的人,或者身帶疾病的人,他們一樣樂觀的面對社會,積極的從事工作,這種能戰勝疾病的人,就是健康的人。

有的人雖然生病了,但他會想辦法如何去減輕病痛,俗話說久病成醫,由於自己的疾病,或者親人有病,因此而發憤圖強,學醫懸壺濟世,這種人就是健康的人。所以,疾病不是真的讓我們有病,而是教我們學會如何面對疾病、克服疾病,這才是健康。

《高僧傳》記載著:慧嵬法師追隨法顯法師到印度取經,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途中,有一次他在禪坐時,突然間面前出現了一個沒有頭的鬼,法師看到這情形,並沒有被嚇倒,反而說:「好啊!沒有頭很好,以後就不會頭疼啦!」

眼看嚇不倒這個禪坐的修道人,後來這隻鬼搖身一變,變成一個沒有肚子的人,法師看了又說:「好啊!沒有肚子的話,以後省得腹痛瀉肚子,太好了!」

這段話在表達什麼呢?就算沒有頭,沒有肚子,是疾病,是殘廢,但我們能夠用一種超然的眼光來面對,把這樣的缺陷轉為好處,也就不會被它所囚,不會被它擊倒。

所以,每一個人如果都能勇敢的面對疾病,不要老想自己是個有病的人,這才是健康的態度。

【題解】

明代妙叶法師在《寶王三昧論》提出「修行十不求」,第一便是「念身不求無病」,人在健康的時候,往往會忘卻生病之苦,放縱貪欲,偶爾患病,有病方知身是苦,正好提醒我們世事的無常。所以佛陀說:學道的比丘要帶三分病,有了這「三分病」,才會時時保持精進,發心向道。所以從這層面來看,疾病本身正是人生的一帖良藥,能讓我們維持著健康的狀況。除了身體上的疾病外,有時疑心、妄心、執著也會成病,所以我們也要注意培養健康的心理,讓自己成為自己的良醫、良藥。

【習題】

1.簡述「健康」的定義和態度。

2.你如何面對疾病?請舉例說明。

3.請撰寫一篇讀後心得。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