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64 第四十課 五停心觀

智者慎威儀,持戒心勇猛;

屏處無闕失,四念堅固秉。

觀身如毒蛇,察心如冤家;

身心是大患,覆罪如河沙。

──《淨心戒觀法》

【提要】

蕅益智旭著作的《周易禪解》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人有八萬四千煩惱,故《大藏經》也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煩惱,如「五停心觀」用「不淨觀」可以對治「貪欲」,用「慈悲觀」可以對治「瞋恨」,用「因緣觀」可以對治「愚痴」,用「數息觀」可以對治「散亂」,用「念佛觀」可以對治「妄想」。世間的醫學對於疾病的療治,大多強調飲食、物理、化學、醫藥等療法,佛教的醫學則不但含括世間的醫理,更重視內心貪瞋痴三毒的根除。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唯有調和生理與心理的健康,才能真正邁向健康之道。

【正文】

「觀機逗教」、「應病與藥」,這是佛陀教化眾生的權巧智慧,由於眾生根基不同,佛陀便不得不隨順眾生而說種種法,譬如對多欲眾生說不淨觀,對多瞋眾生說慈悲觀,對愚痴眾生說因緣觀,對多障眾生說念佛觀,對多散亂眾生說數息觀,稱為「五停心觀」。

五停心觀是修定的初步法門,又名「五門禪」,其內容是:

1.不淨觀對治貪欲:不淨觀是指觀想自他肉體的骯髒、齷齪,以對治貪欲煩惱的觀法。眾生因為貪愛,在我、我所有上產生執著愛染,而生起種種痛苦,佛陀於是教導眾生觀想自身有種子不淨、住處不淨、自體不淨、外相不淨、究竟不淨等汙穢,以減少對他身及自身的淫欲貪愛。

2.慈悲觀對治瞋恚:慈悲觀是多瞋眾生對治瞋恚的觀法。有些人常無端發怒,惱害眾生,稱為違理瞋恚;有些人被人惱害,或自己行善卻見別人為惡時生起瞋心,稱為順理瞋恚;有些人以為自己所得的法才是對的,別人所說所行都是錯的,因此與人諍論,生起瞋心,稱為諍論瞋恚。佛陀開示以生緣慈來止息違理瞋、以法緣慈來止息順理瞋、以無緣慈來止息諍論瞋。

3.因緣觀對治愚痴:因緣觀是觀十二緣起以對治愚痴的觀法。對於誤認諸法是斷滅或常住之斷常痴,以觀三世十二因緣來對治。對於誤認諸法是實有或實無之有無痴,以觀果報十二因緣對治之。對於計執有四大五蘊和假名眾生及世界之世性痴,以觀一念十二因緣來對治。

4.念佛觀對治多障:念佛觀是念佛的應身、報身、法身,以對治業障的觀法。我們過去身口意所造作的惡業,未來都會招感果報,如果在未受報的中間,想要修德行善,惡業往往會障礙善道,即稱業障。解決之道,以觀應身佛相好光明,對治昏沉蔽塞障;以觀報身佛功德巍巍,對治惡念思惟障;以觀法身佛空寂無為,對治境界逼迫障。

5.數息觀對治散亂:數息觀是以計算自己的出息、入息,對治散亂的尋伺,而令心念止息於一境。數息觀有六種因相,即數、隨、止、觀、還、淨,這六因具足,才算圓滿,因此又稱為六妙門。

「法無高下,應機者妙;藥無貴賤,對症者良。」佛法雖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一切佛法都是為了指引我們走向成佛之道,因此只要找到適合自己修持的法門,而能心無旁騖的一門直入,必有所成。

【習題】

1.為什麼貪欲要以不淨觀對治?

2.為什麼瞋恚要以慈悲觀對治?

3.為什麼愚痴要以因緣觀對治?

4.為什麼多障要以念佛觀對治?

5.為什麼散亂要以數息觀對治?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