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90 第九五課 認清自己

【碑帖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到處看山了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蘇東坡廬山詩 明 祝允明書

【作者】

蘇軾(一○三六~一一○一)北宋文學家、書畫家。

字子瞻,自號東坡,湄州眉山(今屬四川)人。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工詩詞,並擅書畫。尤以書法擅長行、楷,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其詩作常涉及佛法,主張禪淨兼修。熙寧年間,在汴京作大閣以安置四菩薩像,寫《法華經》。著作有《東坡全集》、《東坡詞》等。

【書者】

祝允明(一四六○~一五二六)明代書畫家。

字希哲,號枝山,江蘇蘇州人。弘治五年舉人,正德九年授廣東惠州府興寧縣知縣。後轉任南京應天府通判,因有「祝京兆」之稱。擅長詩文和書法,特別是狂草頗受世人讚譽,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之說。與當時名畫家唐寅、文徵明、徐禎卿號稱「吳中四才子」。晚年草書奔放雄健,自成風格。著有《懷星堂集》、《蘇材小纂》、《誌怪錄》等。

【賞析】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廬山橫看像嶺,側看像峰。又因遠近角度不同,一下子高一下子低。為何看不清楚廬山全貌呢?因為我們身在其中,反而迷糊了。這比喻我們天天都為吃飯、睡覺、工作而盡心費神,忙忙碌碌,對於自己生從何來、死往何處的大事反而不知道,不能把握生命的真諦,實在可惜!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都蘊藏無限寶藏,不知道向內心探索開採,卻一味期望別人的愛護、開導,就如同自家有良田萬頃不去耕種,卻只仰望別人做自己的衣食父母,實乃緣木求魚,無有是處。我們唯有去除顛倒妄想,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才能生活地更有意義,更有作為。

【習題】

1.略述這首詩的旨趣為何?

2.為什麼會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呢?

3.試述閱讀本文的感想。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