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80 第六八課 煩惱即菩提

【碑帖文】

世有多事人,廣學諸知見*1,不識本真性*2,與道轉懸遠;

若能明實相*3,豈用陳虛願?一念了自心,開佛之知見。

—寒山子詩 黃金陵

【作者】

寒山子(生卒年不詳)唐代隱僧。

姓氏不詳,因居浙江天台寒巖,故稱寒山或寒山子。與國清寺僧拾得友善;好吟詩唱偈,有詩三百餘首,後人輯為《寒山子詩集》三卷。傳說其為文殊菩薩之化身,與豐干(彌陀化身)、拾得(普賢化身)號稱「三聖」,或稱「三隱」。又以三者皆隱棲天台山國清寺,故亦稱「國清三隱」。

【書者】

黃金陵(一九四○~)。

字瑤光,彰化鹿港人。事師曹秋圃,善篆、隸、草、行、楷諸體。其所創作的書畫作品,多次受邀至韓、日、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地展出。歷任省立美術館、全省美展及教育部文藝創作獎之評審委員。著有《書道禪觀》、《梵音墨緣》、《小山風月集》等。

【賞析】

世間人常忙碌於人我是非中,窮於應付,雖飽學各種知識,滿肚子文章道理,卻不知返照自性清淨,遂漸而與道相離甚遠。倘若能夠明白宇宙萬物的真實,剎見佛性本具的道理,何苦求哀於佛前,虛發無止盡的願望?若人一念了然分明萬法不離心,且從心地下功夫,這不就是佛陀所要彰顯的真義嗎?

眾生迷昧顛倒的愚癡,皆以無明為根本,在受取的我執中「作繭自縛」。所謂「因地不真,果招迂曲」,許多人拿香拜拜,既求健康、平安,又求事業發達、順利,但是不播種的田地,那能豐收稻米?荒耽而得不到收穫,豈可怨天尤人?學佛求道是一步步扎實的功夫,必須在煩惱處甚深思維,所謂「煩惱即菩提」,離開了煩惱處豈有另一個菩提可尋?學佛的歷程中,別犯下了相同的毛病,咫尺千里而訪師尋道,卻不知身懷摩尼,森羅萬象盡在心地的千變萬化之間。

【註釋】

*1知見:指依自己之思慮分別而立之見解。

*2真性:不妄不變的真實本性。

*3實相:指宇宙事物的真相或本然狀態。

【習題】

1.「世有多事人,廣學諸知見,不識本真性」想傳達什麼道理?

2.宇宙世間的實相,是什麼呢?

3.什麼是佛的知見?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