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96 第九八課 闡提成佛

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妙法蓮華經》

【提要】

闡提成佛,意指斷絕一切善根,作惡多端的人也可以成佛。佛教主張「佛性平等,人人皆得成佛」。所謂「即心即佛」,又謂「佛是已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綜觀歷史,許多宗教的聖者,如佛陀寬恕十惡不赦的提婆達多,耶穌寬恕出賣自己的猶大;不是他們善惡不分、好壞不明,此乃聖者的心腸,讓我們看出「寬恕之美」。

【正文】

佛陀成道時曾發出宣言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說明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在《大般涅槃經》中,更載明一闡提也具有佛性,縱然斷善根,佛性仍常住不變,最後也能成佛。

最早提出「闡提成佛」之說的是東晉時代的道生大師。道生是鳩摩羅什的門人,他研究法顯與佛陀跋陀羅合譯的六卷《大般泥洹經》後,提出「闡提成佛」之說,但因當時《大般涅槃經》還未傳來東土,大家都認為闡提沒有佛性,不能成佛。因此,一般舊派學者都認為他離經叛道、擅改佛旨,便將他擯出法門之外。三年後,也就是劉宋武帝永初二年,曇無讖於涼州譯出《大般涅槃經》四十卷,經中明白指出「闡提都有佛性,都能成佛」。這時大家才一致歎服道生大師的卓越見識與造詣之深。

據說,道生大師遭學者排斥後,曾在江蘇虎丘山聚石為徒,闡述「闡提成佛」之說,感得羣石點頭,後世遂有「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美談。

闡提,譯為斷善根、信不具足、極欲、大貪、無種性、燒種,也就是指斷絕一切善根、無法成佛的人。根據《入楞伽經》,闡提分為二種:

1.斷善闡提:本來就缺乏解脫因者,也就是起大邪見、斷大善根、生大惡而不能成佛者,例如毀謗大乘佛法、不信善惡因果、犯了五逆大罪等。

2.大悲闡提:菩薩本著救度一切眾生的悲願,而故意不入涅槃。例如地藏菩薩發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即屬大悲闡提。

「闡提成佛」之說除了載於《大般涅槃經》之外,天台、華嚴及其他大乘諸宗也主張一切眾生皆能成佛,其根本思想認為佛性常住而一切悉有。不過,法相宗仍主張有不能成佛的眾生存在,因此,一闡提能否成佛至今仍是教界爭論的問題。不過,「生公說法,頑石點頭」,連石頭那樣無情的東西都會點頭,可見這個世界隨著聖者的覺悟,而一切都充滿法性,一切都是有生命的。

有人常問:「山河大地,樹木花草,能不能成佛?」誠如真觀禪師回答道文法師的話說:「掛念花草樹木能否成佛,對你有何益處?應該關心的是自己如何成佛。」因此花草樹木能不能成佛,不是重要的問題,只要能覺悟此心即佛,山河大地、樹木花草都會和我們一起成佛的。

總之,佛教的根本精神在於,只要發起菩提心,任何人皆可成佛,因此每個人都不可妄自菲薄,要肯定自己能成佛,這才是最重要的。

【習題】

1.什麼是「一闡提」?

2.「闡提」又分為哪二種?

3.你同意「闡提成佛」之說嗎? 為什麼?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