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66 第八九課 隨緣消惡業

【碑帖文】

龍翔鳳舞萃雞鳴,老剎精靈舍利*1明。

傳檄*2與魚供鶴俸*3,開經有字記花庚。

山如得道同僧定,石復何辜*4耐客黥*5?

可是梁皇成佛處,鐘聲日日打臺城*6。

—辛酉九秋 靜者

【作者.書者】

臺靜農(一九○二~一九九○)。

本名傅嚴,後改名靜農,字伯簡,晚號靜者,安徽霍邱人。曾任教於北京中法大學中文系、輔仁大學國文系、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廈門大學中文系,一九四六年應台灣大學之聘,任中國文學系教授長達三十七年;退休後,應私立輔仁大學、東吳大學兩校禮聘,任中文研究講座研究教授。先生嗜書,善畫梅蘭,喜明朝倪元璐筆法,蒼潤遒勁,姿態橫生,變化創新。著有《龍坡雜文》、《靜農論文集》、《靜農書藝集》等。

【賞析】

這首偈語是在敘述遊訪雞鳴寺,追思梁武帝的功德時,所發出的感言。梁武帝是南北朝時代著名的皇帝,篤信佛教,對於建寺安僧,護法衛教不遺餘力。在位期間,因整修文教,以法化民,所以國勢大盛。

傳說雞鳴寺(舊稱同泰寺)為梁武帝所建,也是他三次捨身為奴,供養三寶的地方。今人不查,每謂梁武帝信佛虔誠,為何在侯景之亂時,卻餓死臺城?殊不知因果業報,如影隨形,像佛陀眾惡皆盡,萬善普備,但由於往世造眾惡因,無數千歲,無量苦報,猶殘餘未盡,所以即使成佛之後,尚需償還宿報,而有所謂的「十種宿緣」;佛陀藉此作為教育,在《佛說興起行經》中,昭示弟子凡造眾業,果報難逃。雖說如此,但由於佛陀在因地時,累劫行道。辛勤度眾,無怨無悔,所以仍能成就菩提。所以說,毋畏宿業難消,只要我們有信心,有願力,必然能積集善緣,證入菩提。

【註釋】

*1舍利:指修行者遺體焚化之後,所結成的珠狀或塊狀的顆粒。

*2傳檄:發布曉喻或聲討的文書。檄,讀音「ㄒㄧˊ」。

*3鶴俸:指官吏微薄的俸祿。

*4何辜:何罪。

*5黥:古代的一種刑罰,在犯人臉上刺字塗墨。後亦用於奴婢、士兵,以防其逃跑。讀音「ㄐㄧㄥˊ」。

*6臺城:晉、宋時稱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其舊址在今南京城北,玄武湖側,與雞鳴山相接。

【習題】

1.試述本文大意。

2.為什麼梁武帝三次捨身為奴?

3.讀了這篇文章,讓我們體悟到什麼?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