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2 第五二課 八苦

病後始知身是苦,健時多為別人忙,

心中自有安閑法,八苦交煎總不妨。

──《緇門警訓》

【提要】

佛經說「人身是一大苦聚」。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甚至我與人的不協調,都會產生身心的各種苦。其實面對各種不順己意的境界,要能容他、化他,而不要有怨。因為愈是怨恨,只有苦上加苦,所以忍難忍之苦,要有容無怨。

【正文】

人之大患,在吾有身,因為有了身體,才會起惑造業,使身心飽受苦惱的逼迫,因此佛教講,人生的實相就是苦。

根據經典的說法,苦有二苦、三苦、八苦、一百零八苦,乃至無量無數的苦。若從內容來分,苦有八種:

1.生苦:胎兒在母腹時,處溷穢中,頭下腳上,如坐牢獄;出胎時,母子交危;既出之後,風觸嫩皮,如刀割體,苦不堪言。凡此出生世間所帶來的痛苦,稱為生苦。

2.老苦:從少至壯,從壯至衰,氣力嬴弱,動止不寧;乃至盛去衰來,精神耗減,其命日促,漸至朽壞,是為老苦。

3.病苦:當四大不調*1,染患疾病時,飲食難消,纏綿病榻,喘息呻吟,是名病苦。

4.死苦:當命終時,神識離體,有如龜之脫殼,痛苦不堪,是名死苦。

5.愛別離苦:自己所親愛的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是為愛別離苦。

6.怨憎會苦:自己所憎惡仇視的人,本求遠離,反而聚集,是為怨憎會苦。

7.求不得苦:對世間一切事物,心所愛樂者,苦苦追求而得不到,是為求不得苦。

8.五陰熾盛苦:有情眾生之所以會產生痛苦,就是因為有身心起惑造業。身心是由色、受、想、行、識五陰假合而成;五陰造業,逼惱身心,生生不息,如火熾然,真是苦上加苦,是名五陰熾盛苦。此苦是前面七苦的總體。

苦是一個娑婆世間的事實,但是佛教講苦並非目的,而是要我們認清苦的來源,進而找出離苦得樂的方法,所以欲除痛苦,唯有信仰佛教。在佛教裡,佛法僧三寶,佛如良醫,善療眾生病;法如良藥,能除眾生苦;僧如看護,常解眾生惱。在佛法大海裡,眾生可以得到安慰、得到信心、得到智慧、得到歡喜、得到自在,所以佛法是人類的光明,是世間的救星。

【註釋】

*1四大不調:生病之意。人體由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風大)所成,若有不調,必令身體感到不適。

【習題】

1.試述八苦的內容。

2.認識「苦」對我們的人生有何幫助?

3.簡述「求不得」、「怨憎會」二苦從何而生?

4.生活中,如何不被苦束縛?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