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0 第十九課 普度眾生

【碑帖文】

古今不隔一毫端*1,始終不離於當念,

大眾歷劫生死關,知此靈明*2皆脫免。

—民國三十四年重陽日 妙果

【作者‧書者】

妙果法師(一八八四~一九六三)台灣桃園人。

十八歲皈依於大溪齋明寺,投覺力法師剃度出家。一九一二年受具足戒於福建鼓山湧泉寺。後回台灣創建苗栗大湖觀音山法雲禪寺、中壢月眉山圓光禪寺。一九四八年創辦台灣佛學院,禮請慈航法師出任院長。師一生致力於禪宗公案,潛心研究《維摩經》。有語錄及經義講註等遺世。

【賞析】

這是妙果老和尚祝願大眾皆能仗阿彌陀佛威德,免入輪迴生死的四句偈。觀佛觀得深入,念佛念得真切,這是念佛人的修行法門。在聲聲佛號中,沒有時間、空間的隔閡;在念念觀相中,彌陀大願常相左右。

佛與菩薩之所以倒駕慈航,在世間弘法度眾生,第一要事就是要救我們出離苦海,因此阿彌陀佛有四十八願,觀世音菩薩有十二願,普賢菩薩亦有十願,而大乘的初學菩薩則以四弘誓願為指標──「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不論大願、小願、總願、別願,目的無非在救脫眾生出苦輪,免輪迴。

釋迦牟尼佛發願在五濁惡世裡成佛,拔濟苦痛的眾生,象徵著釋迦牟尼佛的悲心殷重;而阿彌陀佛的世界是淨土,發願在淨土成佛,人人得享安寧和樂,說明阿彌陀佛的慈心廣被。了解這個道理,我們就要隨時發心,盡力助人,使他人亦得安樂利益,實踐誓願度眾生的菩薩道。

【註釋】

*1毫端:毫毛的末端。比喻極微小的部分。

*2靈明:指明潔無雜念的思想境界。

【習題】

1.本文的主旨在傳達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2.為什麼說「知此靈明皆脫免」?

3.試述妙果法師學佛出家因緣。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