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412 第九六課 自知之明

自知無用,或許能成為大用;

剛愎自用,終不能為人所用。

──《佛光菜根譚》


【提要】

世間上,很多人因為對自己不了解,不清楚自身的能力、優缺點,所以痛苦煩惱。人貴自知,一個人如果對自己懵懂無知,做人就不會健全。所以,一定要肯自我分析、解剖,把自我的長處加以發展,把自我的短處加以修正,才能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

【正文】

人,知道事、知道理、知道學、知道人,都不算「知」;真正的「知」,要知道自己,才是真知。

現在社會上,即使有的人很聰明,博通政治、經濟、社會、科學、天文、地理等,然而「知」得愈多,可能愈不知。禪宗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若是不能知道自己,總是無知也。例如,「人,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數千年來除了佛菩薩、羅漢以外,幾乎很少人能把此事弄明白,所以不能自知,又何能知人、知事、知理呢?

現在有很多人雖然知識豐富,但是見解不正,導致知識生病了。知識生病,就成為「痴」;因為愚痴,因而不能認識世間真相。如何去除愚痴,佛教提出般若智慧的方法,例如,明白因緣,可以去除愚痴;懂得觀空,可以消除愚痴;能夠無我,可以洞澈愚痴;只要理直,可以解脫愚痴。然而,般若處處求,如果不能自知,又何能認識般若呢?

知人很難,知事也很難,知理更為難。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進缺點,才能發揮自己的長處。一般人的問題,在於不知道人與我的關係;因為不懂「同體共生」的道理,而不能生起慈悲心。一般人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心境合一,因此心被境界所轉,心被外物奴役。因為反主為奴,故而不能自知。

其實,人的自性本來清淨無染,因為一念不覺,不能自知,故而忘失自家本來面目,所以沉淪苦海。人從愛而生,若愛不能淨化,也就要因愛而被愚迷所囚,故而不能解脫,所以不能了生脫死。

《般若心經》說:「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能夠認識自己,就能心無掛礙;能夠認識自己,才能圓滿人生。

然而,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見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見百步以外的東西,卻看不見自己的睫毛。多少人每天忙於計較別人的得失成敗,指責他人不如法,卻忘了關心一下自己的起心動念;對於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責任、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認識,往往庸碌一生,一事無成。因此,人要自知,有自知之明,才能明理,才能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習題】

1.為什麼人要有「自知之明」呢?

2.何謂「無用即是大用」?

3.如何去除愚痴?

【延伸閱讀——佛光菜根譚】

1.悲己愚者非愚人,自知愚拙,會力求上進;自稱賢者愚中愚,自認賢能,將停止成長。

2.日能知其所無,無法穿透隔牆之礙;月無忘其所能,能夠照亮陰暗之處。如日如月,可謂有自知之明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