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44 第三五課 五戒

柔軟慈心根,無上大悲莖,

功德葉智華,持戒為妙香。

──《華嚴經》

【提要】

佛教的戒法雖有在家、出家的分別,但一切戒法都是依據五戒為根本而衍生出來的,所以五戒,是佛教的根本大戒;受持五戒,不僅是入道的正因,也是淨化心靈的良藥。五戒,也是人道的根本,因為五戒與儒家的五常,即仁、義、理、智、信皆有相通之處:不殺曰仁,不盜曰義,不淫曰禮,不妄曰信,不酒曰智。五戒雖然分別為五,但根本來說,只有一條戒,就是防非止惡,對人不侵犯,也就是不能為了自己的自由而妨礙他人的自由;從不侵犯,進而對其他眾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正文】

五戒,是做人的根本,是成佛的基礎。什麼是五戒呢?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項。

1.不殺生:就是不傷害有情的生命,不侵犯眾生的生存。

2.不偷盜:就是不侵占非己的財寶,不盜竊他人的物品。

3.不邪淫:就是不妨礙家庭的和諧,不破壞人倫的道德。

4.不妄語:就是不假造顛倒的語言,不發表損人的談話。

5.不飲酒:就是不貪嗜刺激的食品,不飲用迷智的煙酒。

說到持戒,初入佛門的人總會畏懼,以為持戒後這樣不能做,那樣也不能做,未免太拘束。其實戒的意義是防非止惡,不但不是束縛,而且包含有絕對自由的內容。所謂自由是以不妨礙他人、不侵犯他人為原則,而持戒就是規範我們的身心,不侵犯他人。

像監獄裡所有的犯人,大都是因為犯了五戒而失去自由。如:殺人、傷害、杖打、鴆藥等是犯了殺生戒;搶劫、竊盜、恐嚇、詐欺、侵占、貪汙等是犯了偷盜戒;妨害家庭、妨害風化、妨害婚姻、重婚、強姦等是犯了邪淫戒;詐欺、教唆、誣告、妨害名譽、造謠惑眾等是犯了妄語戒;販賣鴉片、注射嗎啡、私造煙酒等是犯了飲酒戒。

佛教的五戒就同於儒家的五常:所謂不殺生而仁慈,不偷盜而重義,不邪淫而有禮,不妄語而誠信,不飲酒而智清。人能奉持五戒,就會滅罪增福,無論做人和修道,都能有所成。

【習題】

1.五戒的內容是什麼? 請具體說明。

2.五戒與五常的關係為何?

3.為什麼說受持五戒能讓我們獲得真正的自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